- UID
- 22081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0
- 貢獻
- 3526
- 活力
- 4106
- 金幣
- 27325
- 日誌
- 0
- 記錄
- 0
- 最後登入
- 2021-1-17
![Rank: 8](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8](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 文章
- 4750
- 在線時間
- 1217 小時
|
本文章最後由 發哥 於 2016-2-16 11:04 編輯
- F9 S' Q7 a3 v3 @; s, b. I' e& p% @ L2 ]. \; Z4 k4 i& b
買房的動機有兩種態樣4 `% P& s2 R+ q; O) ]. n/ R
6 P4 r* i% F- ^. I l買房有:一、自住的;二、非自住的兩種型態
' s9 s$ ~0 k- `3 a7 h6 V一、自住的:包含預先替子女買房, h) l7 T U1 Z( Y
有物質〈包含經濟〉層面和精神層面,這是基於個人多方因素考量,綜合判斷選擇是否買房,或租屋。0 W5 `8 V( L6 |7 W6 p" L0 A
假如經濟許可,房價合理〈也須考量執政者住屋政策〉,當然自己有屋,住得自然寬心。/ ]7 N! \; v' b4 z
假如經濟不寬裕,房價又無前景,但是認為住的是自己的房子,有滿足感很快樂,買也無妨。但是也應考量付房貸的壓力,會不會讓你的滿足感及快樂仍能持續下去。
: [7 q( I! z e! A二,非自住的,包含〈一〉避免貨幣貶值,即保值型,〈二〉投資型
9 I6 X4 \& R; h4 J& x$ a6 h這兩種態樣,都是對房地產前景有所期望,但仍不得不考慮兩種因素:
7 G. A7 H, w" l- D& D5 N# }+ S〈一〉政府的居住政策是什麼〈執政者當初選舉所提出的住屋政策《選舉口號》〉
1 e( `" a1 J3 l 1、將房地產視為投資商品,是帶動經濟成長的火車頭行業?* a* `$ H s" X; ]5 T, g. w3 \! N! }
2、居住正義,讓人民住者有其屋。執政者當初選舉所提出的住屋政策〈選舉口號〉- m, ~2 L; U7 \1 `( ~7 q/ n* L
國外有很多相關住屋政策有很多可以參考,大家努力上網即可以查得豐富的相關資料;我們都不是田野調查、案例追蹤者或專家,參考別人的說法〈包含電視上的評論,不要在意有些人自以為是─別人就是憑著電視上亂講也可以。有可能自己就是亂講?〉並無不可,不必怕人譏笑,自己再做綜合判斷。- @" V6 z: t* T4 s& o4 C
〈二〉除了上開政府房地政策因素考量以外,更要考量自己對未來經濟前景的判斷是否保有自信?
# j; r' l8 w: l3 E, r# m9 W# n6 i 在過去房價攀升的年代,買房有兩種利益,1,房價年年抬高,或買賣之間逐次提高,在買與賣之間賺取價差:在那美好的時光,就是向銀行貸款付出利息買房,炒客〈包括政客〉也是樂此不疲的,也有很多人因此變成有錢人,但是從今爾後,我國的政經情勢,會讓這種情形持續下去?2、房租收入:房子的持有成本〈購屋成本、土地稅、房屋稅、修繕成本,以及新屋及舊屋的折價〉和放入銀行利息〈減除支付所得稅〉兩者之間的價差是否足以滿足自己?假如沒有第一項買賣價差確切的期待,第二項房子的持有成本和放入銀行利息兩者之間的價差,就益形重要。. I6 g8 |. x7 g8 D/ m2 P
' T. ^# V& A5 X
買房和不買房,沒有人能替人決定,也不是誰說了算,租屋和自購也是如此,自己考量外在和內在的因素趨於完整,由自己下決定,自負責任,虧了,勸人買屋和租屋的人也不會替你負責,所以自己要好好思量,更要考量決策風險評估。
0 {, K; d) L( ` G; ] & [0 b5 ~9 E( r. t/ Z3 K' {
0 c7 a0 j3 p0 ], ]5 n
x% k( v u S4 V"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