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4984
- 閱讀權限
- 35
- 精華
- 0
- 威望
- 1
- 貢獻
- 1612
- 活力
- 1905
- 金幣
- 16675
- 日誌
- 0
- 記錄
- 0
- 最後登入
- 2025-5-21
 
- 文章
- 823
- 在線時間
- 604 小時
|
本文章最後由 蕊貝佳 於 2017-3-31 02:31 編輯
9 T# s, d7 M# y5 E) `2 GLuke 發表於 2017-3-28 17:23 
# z2 ?6 u2 w. N ?' a這二句話的真正用意,恐怕是"瞞天過海","和稀泥","以拖待變"吧!
: J1 ^9 p& G# X2 X如果今天出"醜"的是你,不是他們,他們還 ... 3 O& a+ c: o7 t3 ~& ] N3 l% L9 ]# w
$ B8 q/ h8 y E5 p- q3 @首先聲明新管委會的殷勤任事收拾前總幹事殘局進度,目前廣受住戶肯定。所以能力不是我討論焦點。我不是對誰都反對,跟誰都無冤無仇
$ i1 l/ q2 |2 p( p* C9 ]' c# T b D3 l3 m* t1 J& [( k
擔事能力毫無疑問。但就近期觀察長期來存在有背後放話,傳話,傳話若遇上偏聽,放話遇上理盲你可以想像有多糟糕!實在讓人擔憂。因為只有面對面溝0 G4 M2 O i; a+ n
3 ^1 U' B- ?/ X7 U6 m通才見誠意。沒有誠意誤會更惡化。也沒有比家醜外揚更光明正大。
! X2 N C7 t/ ^( J- s3 `$ H( h0 ~7 r- t
比如有某甲教某乙說:妳去轉告某丙一定會讓她很難過。這就來說說對恐嚇罪感想。
) B$ r5 @# l3 }) }刑法所謂恐嚇罪的在什麼樣條件下會成立呢
" ~% q, I# C# J! e所謂恐嚇信是指 藉由文書信函來傳達恐嚇內容或訊息的一種方法
{: P) e% R% a, @
; p$ g; z. y' n4 k8 t【恐嚇的第一要件】- `: T1 b5 H' j/ h9 L
% k6 G8 ^( k+ z5 n( r+ \使人心生畏怖.講白就是就是要讓被害人感到害怕,惶恐不安.這就是恐嚇的目的. q4 R$ r, f& A3 G- n
4 _1 v5 M) O' T" d* o
【恐嚇的第二要件】) ~5 J$ y9 d' c# Z; O
7 G/ c: v& \ m/ _0 V! h5 ?
通知於→被害人,也就是恐嚇的內容或訊息要讓恐嚇的對象(也就是說被害人)知道,不然法律無法確定法益被侵害的客體是何人, M2 Z. z7 e' H& K( [- O1 A
3 G9 r* ?7 g! {; a% h【恐嚇的第三要件】* f" Q8 T% I4 `9 |' s
通知的內容或訊息必須是將加不法之惡害。也就是說針對未來還沒發生的不法惡害向被害人先作預告的- R O, @& {5 L( l4 p
意思
7 Y8 F: e8 d t+ |. ^* _! O準此,上述三要件都成立了這就叫做恐嚇& u ?' g9 o: J P# U
- d# M g! _) W6 c+ y7 [1 _那收到恐嚇訊息的人又該怎麼做較適當?如果收到信息。首先看您對恐嚇內容反應而定尤其是第一要件:使人心生畏怖之心。若答案是肯定,就去警察局提出告發。讓警方把人找出來。* D4 v6 s+ ~8 a0 U& _
) Q" H* M4 y( {/ a( \7 |. N
又按「刑法第305條之恐嚇罪,所稱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者,係指以使人生畏怖心為目的,而通知將加惡害之旨於被害人而言。最高法院52年台上字第751號判例)」。
! k6 U2 ? i6 R4 E9 b: Q, ?) o+ E
9 @0 I' H @* U+ j, q再按「刑法第305條之罪,僅以受惡害之通知者心生畏懼而有不安全之感覺為已足,不以發生客觀上之危害為要件(民國 27 年 04 月 17 日最高法院 27 年度決議 (一)參照)」
' K! J9 p, j& w0 a
4 ?: o! K# M3 y# q0 _: R恐嚇罪可處二年刑。
7 D% p* S- l/ uhttp://blog.udn.com/frankbetty/3488311$ A1 @: v8 i" ]1 _: G: f$ I
, P( i# y1 T/ u2 {9 J, j
3 m4 y! i* ]6 k* ^1 o! B: x&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