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261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2818
- 活力
- 3445
- 金幣
- 15500
- 日誌
- 0
- 記錄
- 8
- 最後登入
- 2024-6-8
  
- 文章
- 3211
- 在線時間
- 1497 小時
|
本帖最後由 faith 於 2011-7-3 09:20 編輯 $ R# x! p' |$ j H
! u0 c+ o. b( P, p0 m$ J住展房屋網提供: \. r+ A) y' d# u( V* v, E% E- Z
, a# p* @) w, C6 S' a7 m$ f
文/何世昌 攝影/邱添榮】千金買屋,萬金買鄰,但縱使家財萬貫,也不一定能選擇到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在本文裡,三位專家將指引您如何篩選安全建築,以及避免不良環境的毒害,讓您縱使非家財萬貫,房子也可住得好……
- b/ g6 ]4 l$ l2 j6 v4 \
% q9 Q" D; H( J! J% L房子是泰半民眾一生中最大的投資,也是守護全家人的城堡,一間好房子的價值,往往無法從帳面上的數字來作衡量,但大多數購屋的民眾,只在意房子價格高低、格局、地段,或者風水,往往輕忽建築和居家安全的重要性。
* b M& o& |7 t- e
0 M2 |3 ~" s, k5 c% z7 L. t/ [9 K即使有心追求良好居家環境的消費者,卻總是難知得其門而入,或者被迷思所困惑,有時反而產生似是而非的錯誤觀念;有鑑於此,本文特地訪問三位專家,分別就各自所擅長之領域,鞭辟入裡,提出懇切合宜的忠告,協助讀者營造幸福美滿又安全的居家空間。
2 Q( p6 u* L5 p4 a; p* F; s- _- G/ T7 A1 F. e0 T. D
8 r1 e$ X+ h7 S7 S2 M% I* }; g
' w: a* k6 _9 c1 @& O- A+ s) x吳國富: 善用咨詢與四大要訣
8 D# [) B+ X4 |+ F+ a1 Z# D0 k' q ( r: {9 J$ r3 y8 L4 F
年近耳順之年、擘畫過許多建築設計案的吳富國建築師,雖然認同時下呼籲購屋要慎選建案施工品質,以及建案座落位置地理條件的聲音。但他卻認為,倡議消費者重視這些問題,對於選擇安全的居住環境當然有幫助,只是一般消費者對建築的專業技術認知仍有限,閉門造車的鑽研,或者以道聽塗說的錯誤觀念來找房子的人所在多有,在費盡一番苦工以後,買到的房子亦不盡可靠。7 a7 q+ C4 v/ `
/ O. l8 N N' i9 ?; P是故,吳富國建議消費者應當「善用諮詢,勝於盲人摸象」,首先可透過人脈,看親朋好友之間有無建築師能提供專業的見解,如果沒有,則可透過當地耆儒,或者逕自向市政府申請免費的建築師諮詢服務,通常可獲得充份的資訊,對於建築結構系統是否平穩、安全,將會掌握得更加完備。) _& o, A/ k& E/ {' Z* H
; ^) _3 Y; \& d5 p& a$ H* \; n9 [
吳富國接著說,雖然專業領域可交由諮詢解決,但不代表消費者徒坐壁上觀即可,有些關乎居住安全的重要事項也必須瞭然於心,例如山坡旁「順向坡」的房子就盡量別買。
# q. q! S* a8 `% K0 b. U$ k0 |; P
% y% f9 R7 ?) a4 r3 N5 `& ~住家選擇 多方考量
( y1 @. [! H8 R; _" s8 I% x: a2 H0 m$ N5 ^/ \1 v) f! ?
所謂順向坡是指山坡面與岩層面之走向大致平行(或兩面走向之交角在二十度以內),且坡面傾向與層面傾向一致者,發生山崩的機率比「逆向坡」、「斜交坡」二者來得大,像八六年的「林肯大郡」,以及去年國道走山意外,其地質環境均屬於順向坡;如果不喜歡住在擁擠市中心的消費者,或許可以考慮買在山下緩坡地帶,不僅相對安全,也能享受離塵不離城的樂趣。9 o% @8 Q) Y I
3 q7 x9 W; ?7 H8 E' N5 H其次,如舊窯場在燒窯時,會用重金屬作為媒熔劑,周邊土壤難免會遭受重金屬污染,這類土地所蓋的房子當然是少碰為妙;另外,地層下陷問題嚴重的區塊,同樣亟需避開,否則日後房屋傾斜的毛病將如影隨形、糾纏不已,甚至可能衝擊建築結構之穩定,消費者不得不防。- Q0 K1 h9 K0 g# z, l! T
; {* C5 [0 J. @6 j& M5 g對身為建築師的吳富國來說,建築、地質環境之良窳固然重要,但安全的居家環境可不只有這些,他早年因過度專注在建築技術上,而忽略不健康的環境造成的影響,在二十餘年前,一次嚴重的氣喘發作,讓吳富國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所以現在他統整提出居住環境的四大要求,即「合理、衛生、安全、美觀」等四個面向,給予消費者購屋時作為參考。
7 I2 {/ k0 `( X d. x( e- H; a$ u合理即生活上的機能性,以及房子是否合於建築法規規定;衛生是指無論裝潢或室內格局等,都應以通風、採光為原則,注意不良裝潢物的毒害,以及空氣污染的問題;安全是說建築施工上的問題,別為了美觀犧牲安全性;美觀則是指房子周邊自然及人為環境,若過於紊亂不益身心,居住後常愁上眉梢就不是好事,盡量選擇適情、適性的居住環境,才是上上之策。
5 ?" V$ V" i0 X6 o, D
$ d9 h5 n- F( p0 S
, }2 C7 ^- p% a" N江守山:遠離十大殺手
2 q5 ?' m: n7 m; \3 p" B- w2 G6 D8 b1 x& A0 e1 h
擔任醫職數十年的江守山醫師,認為房屋是守護全家人健康的堡壘,所以在買房前可是一點都不能馬虎,如果買到錯的房子,反而會扼殺全家健康,他並提出房子影響人體健康的「十大殺手」,分別是甲醛、揮發性有機物、懸浮微粒、三鹵甲烷、摩擦力、重金屬、電磁波、石棉、氡氣和黴菌。, g+ g: y: b1 p$ T) x3 ]; d
. f/ t6 b. `3 y1 G) b" V6 J
至於要如何預防這十大殺手的戕害呢?首先,就從購屋前講起。江守山認為,消費者買房前就應該摸熟周邊環境;車流量大的馬路,或是大型工廠、家庭式工廠等,都是噪音的主要來源,而長期受到噪音污染的干擾,無論身、心都會一定程度的傷害,輕則影響睡眠品質、焦慮,重則損害心血管、內分泌失調等多種症狀。
; D4 u8 b9 Y5 i; t# |& x" B9 l8 f
* o4 g- L6 @2 J& B一般人較常聽到的懸浮微粒,在長期吸入下,不只會傷害呼吸道、心肺功能,甚至會造成腦部損傷;懸浮微粒主要來自工廠、車輛或者其他不完全的燃燒行為,如燒金紙等,所以房屋周邊環境必須仔細慎選。江守山建議,保持室內通風環境,維持良好空氣品質相當重要,但如果窗外懸浮微粒過多,則減少開窗,改為開啟室內通風設備,或者考慮使用空氣清淨機。. e+ X! }8 J/ w S+ r
+ \& k: r: [* W; t1 B: W0 }: b與電磁波一樣,摧殘人體於無形之中,又帶致癌危機的係為揮發性有機物質(VOCs)。揮發性有機物種類相當多,十大殺手中的甲醛、三鹵甲烷均屬於揮發性有機物,三鹵甲烷是來自於水煮開所產生,盡量勿吸入燒沸的水蒸氣即能避免,但甲醛大多隱藏於美輪美奐的居家裝潢之中,令人防不勝防。
! \# j% [7 z* B# H- |- o/ C- Q: T' m: F' _0 h
江守山解釋,甲醛的水溶液稱為「福馬林」,具有防腐作用,所以在市面上有不少裝潢建材或是家具,會為了防腐、防蛀等用途,浸泡過量的甲醛;一間新房裝潢完成後,甲醛便會揮發和經由空氣散播,居住者在長期吸入甲醛後,其神經系統、肝臟、免疫系統都會出現病變,孕婦甚至有可能產下畸胎。& ?& |3 w! v+ Z# m# o6 f8 ~( o
0 B ] e, G& U江守山統計歷來求診的病患,發現因吸入過多甲醛而致病的患者有增加之趨勢,在九七年間,甚至有一名男病人,因搬進剛裝潢完成的新家,而得到罕見的「局部性腎絲球硬化症」,經過一番追蹤檢測後,才發現是「合板」建材所引起。
% F* Y1 J: f( @. N* w9 z3 b* @2 K; m
江守山建議,房間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多少可降低有甲醛揮發物的濃度,倘若新裝潢的房子瀰漫著濃濃的化學味久久不去,則應立即作相關檢測,以免賠上全家人健康;至於坊間盛傳植物可以消滅揮發性有毒物質的迷思,江守山認為,經NASA的研究,的確有某些植物具有這種奇效,一般民眾家中無法大面積栽種,所以效果相當有限。+ o; m1 I% W7 ?! ?1 |
- Y4 Z: Q3 {" h- S/ o: X2 \( e
電磁輻射致病率高
; W' A8 \4 X/ n( R, C+ ^. d9 \( X" v; u' R$ j" @4 u: v4 h
另外,在日本震災造成核電廠輻射危機後,國人對於輻射問題相當重視,但大部份的人可能不知道,除了人造放射源外,土壤和岩石裡也都有少量輻射,稱之為「背景輻射」,而江守山由此點出了國人最常犯的一項錯誤──許多人為了突顯裝潢的氣派,把含有背景輻射的石材安置在室內,往往種下致病的種子。" D8 Q: L* ? M8 m- \4 {9 E. A
( J }: `0 |# U2 m. }+ p
江守山舉例說道,有一位病患因肺癌而上門求診,但病人及其家人都沒抽菸、家族病史也無肺部問題,直到江醫師到病患家中時,才發現室內用了大量的崗石裝潢,經檢測之下,輻射量高達四十個毫西弗,遠高於國人年平均一至二個亳西弗的背景輻射量,而石材中的氡射線,正是導致肺癌之主因。江守山建議,裝潢石材可選擇不易聚積輻射的水成岩(沉積岩),可兼顧美觀與健康。6 X8 w! a k( l( t+ B* b' j. ?
( d) s# A% ~2 o! t- |: S而最可怕的,莫過威力不容小覷的電磁波,由於電磁波屬於隱形殺手,侵犯人體在不知不覺之間,且電磁波超標也有致癌的危險。江守山說明,電磁波分為高頻與低頻,若欲了解居住環境之電磁波是否超標,還是得倚賴儀器測量。
- N2 l: _$ J- W: M l$ g$ B- i1 v
1 X+ c5 `# x% K) b; ]& e4 Q3 \但江守山同時也強調,人體還是有可能查覺電磁波的存在,原由在於每個人對於電磁波的感受程度不同,感覺遲鈍的人,可能電磁波再強都感覺不到異狀,但體質敏感的人,很快就會發現不對勁,產生頭痛等怪異症狀,因此在買房之前,要多巡視周邊有無高壓電塔、基地臺或變電所等嫌惡設施。& E8 ?7 N4 Q8 c$ V( d
; X: D( o4 B# W+ a" @/ b現在建築因法規嚴格管控,均已有相當水準,反而是室內裝潢的問題遠大於建築品質。如果民眾喬遷新居,捨不得付費檢測,若居住後發覺有異味、植物易死,或是身體不適等奇怪症狀,就應做徹底的檢查,以免因小失大,消費者勿掉以輕心。
6 b+ a$ P: R% V6 C
9 U* N/ @" u* q3 ]0 a3 B$ l0 a+ n& n6 _$ h9 [
簡上智:積極防禦勝過消極抵抗
( h0 V4 r) s- f/ F4 w4 D8 w' ^- s( A
從上面種種論調來看,若欲選擇一個安全的居家環境,土地地質、建築技術都是可以事先探查的,較為棘手的應該算是十大殺手,其中又以「電磁波」最為惱人。由於電磁波是現代科技產物,只要是電器用品就會產生電磁波,無論是否喜歡,幾乎無法閃躲;雖然普羅大眾都曉得電磁波有傷人體,但大多數的民眾卻不知如何去防範。
! t' w( ?' `6 `1 j% U
& g4 @# g% X: b. B, u' o: i擁有專業防護屏蔽建築工程的摩新國際科技簡上智總經理說,雖然環保署對民眾宣稱電磁波只要在安全值內(八三三點三毫高斯),就不會傷害人體,但監察院卻發現,行政院僅在辦公室測得三一點三六毫高斯輻射值,就迅速進行屏蔽工程,明顯與民間標準背離,故在今年五月初通過糾正案,同時環保團體更表示,一毫高斯以下才是安全值。
7 ?' i4 v* G: [6 f9 h" z; N# u& V3 l* c; W" q
簡上智認為,社會大眾厭惡電磁波不由分說,我們從新聞媒體、報章雜誌等管道,時常會看到某某社區居民群起抗議基地臺的消息,但假如基地臺依法設置,民眾也拿它沒輒,強行拆遷的機會是微乎其微。
4 ~+ n R9 U' K+ v8 T$ M* E0 a( M, G/ C
看得到的基地臺如此,看不見的就更加麻煩了,現在坊間基地臺之美化工程做工細膩,從建物外表根本看不出來隱藏著基地臺,和周邊居民大玩躲貓貓,捉不勝捉。因此,山不轉路轉,在無法完全杜絕電磁波的情形下,不妨以積極的防禦措施,取代緩不濟急的抗議手段,藉以提升居家環境的安全性。* Y) c+ Q6 y6 ^0 W
+ \7 c; b8 \8 v% G) J% A7 r7 k+ e+ @4 i
多重防範安全之道& n6 ?+ m, ^7 |+ {& [
6 r7 q( }' \0 l0 [; I5 H }0 S* R5 j& X
2 w5 ~' X/ ~% ~( x5 O% j
簡上智解釋,電磁波分為高頻與低頻,其阻絕方式不盡一致,消費者須仔細分辨清楚。像手機及基地臺、高壓電塔、收音機、電視、雷達、微波爐,或者是無線上網等裝置,都屬於高頻電磁波,「電磁波屏蔽漆」和「電磁波屏蔽布料」所製成的窗簾,都能大幅降低高頻電磁波。2 M8 C8 W r t# s @8 z
7 g) k2 c% K* Z0 `" Z4 ]3 V# r
而低頻電磁波則包括大多數家用電器,如電腦、冰箱和電線等器物,則可利用「防磁核金板」作隔離,至於電線則要用「防磁核金管」包覆,若仍不放心,甚至可以穿著屏蔽布料所縫製的衣物,同樣能減少電磁波的侵害,這些設備所花費的金錢,尚不及裝潢費的十分之一。$ T' D9 q6 j$ x( A$ i8 F
& v! V0 m6 l4 [* o! S. X
除了注意室外電磁波源,以及運用防磁裝備來削減電磁波的影響,簡上智還提醒消費者,在居家裝潢及格局配置上,床鋪應遠離電器用品、機電場所,例如大樓機電室的隔壁,切勿規劃為臥房或長時間使用的場域,床榻的隔壁也不要放置冰箱等高功率電器用品,電視機應距床三十公分遠等等事項,在諸多積極防護作為下,擁有安全的居住環境並非難事。
7 @4 d0 c3 Z/ k+ i3 h' e1 f4 c
7 V' P5 M* S0 Z% E# {. e5 Q& Y u8 y7 [/ M! [* k
正確觀念塑造幸福家居3 B H( U0 a2 e* j
) o( n9 g- l5 c* h x
7 R; A& w$ @$ w
在塑造一個良好的居家環境過程中,最為緊要的是正確的觀念。消費者必須明暸,金錢並非買房時惟一的考量,包括周邊環境及室內環境,都必須費盡一番心思去觀察、規劃。5 T( ^( q; X% t% o
* Z6 r9 V: a/ X% h( U
許多人寧願消磨一整天,甚至數十日去議價,卻不願事先作功課,或者騰出幾天時間摸清周遭環境;也有部份購屋的民眾,花了二、三千萬買房子、裝潢,卻吝於掏出幾萬元,商請專業人員作檢測,以及相關防護工程,不僅顯得諷刺,同時也間接扼殺了全家人幸福的生活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