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
- 閱讀權限
- 200
- 精華
- 1
- 威望
- 11
- 貢獻
- 5393
- 活力
- 932
- 金幣
- 17868
- 日誌
- 0
- 記錄
- 74
- 最後登入
- 2025-10-16
    
- 文章
- 3769
- 在線時間
- 7272 小時
|
學校官方網站: http://www.lpes.tpc.edu.tw/
: U1 l, [0 Y% a3 y% s( H9 q
" S- i" F [, Z介紹:9 }# L6 Q! m# N# j( v

+ T- a9 O% `, U" `" e/ _/ [ V4 l
' p6 J H1 u {
; Z/ T1 z2 B; A
l2 B+ P& l" q' @/ U龍埔國小預計民國 100 年九月招生!!
# C, y) q9 @; i) q5 z9 c( k% W
7 c4 f" Y5 f8 t" r# n- S$ h; H設校背景分析; a" b9 S h& `5 j2 X5 d2 S
; v* O% R9 E C3 p( E5 l
(一)內在資源的優勢與劣勢(學區及學校內)
2 v' ~* {2 ]8 M* N4 n8 U( @1. 原龍埔里地區對新設校多所期待,里長積極,可取得認同。三峽文史工作室及龍埔地區人力資源及熱心人士多,可善加利用。1 u- `; Z4 G) x3 W- T
2. 有豐富的人文、歷史、自然景觀與生態環境。區域歷史、地質豐富,為「三角湧」所稱三條河的彙集處,校地原為河川地,水量豐富,隆恩埔戰役則是本區重要的歷史。
% y T3 n' n! d) x# u& {: |3. 臺北大學特定區,新移民至大學城的居民有許多來自於都市區域,帶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及資源,可豐富學校未來的教學發展。學區已有許多人進住,可進行設校對話。+ T! H5 x; z) e2 ~, S5 b
4. 學校面對大山,視野遼闊;校區完整、容易規劃;地質、地基穩定。以上都是適合興建校舍的條件。" R$ J7 Z1 W1 { n1 d5 x2 F
5. 農業改良場、客家文化園區、原住民生活園區都是可用的資源。
8 Z9 ]% u& [9 W) s. _6. 鄰近社區建案陸續施工中,尚未穩定,社區人力資源有待調查與整合。週遭住宅密度高,且面臨馬路,建校過程需更多溝通。, j0 [0 R* [* a; r* b
7. 傳統社區與大學特區家長背景不同,彼此熟悉度不足。對學生的期望、個人價值及親師合作方式也有所不同。需要更多的溝通與整合。) N- G0 v1 Y# r' q
" D7 v) O1 N% i5 C. }(二) 外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9 J" w- q' H. J
1. 臺北縣96年升格準直轄市,在都市發展上提出許多前瞻性規劃,如低碳城市打造。與教育局四大主軸中的自然關懷、以及三峽地區的自然環境相結合。有助於學校經營低碳永續的校園環境。
0 e# ^' r2 [! k8 V" R2. 教育局因應全縣發展,提出「反璞歸真心教育」的教育理念,並以品德、自然、健康及能力做為四大教育主軸。其強調學童未來需具備的能力,可做為學校課程發展的重要內涵。; I1 k, N2 V/ B8 ]& x
3. 在國際的潮流上,逐漸發展以學生為核心的學校經營型態(如共同領導、專業社群、教學實踐、學習績效觀),國內教育也受這些思潮影響。新設校可善用這股風潮,為學生學習為核心的學校經營建立良好基礎。. |8 n$ p2 p+ l# ^
4. 國立教育研究院、臺北大學同屬龍埔里。臺北大學將服務社區視為辦學重點之一,學生的服務學習,以及實踐型態的研究發展也是大學所重視的方向。國立教育研究院重視教學實驗,需要有實踐的場域。本校所在地與這兩個學術單位接近,有機會與其合作,以發展教學實驗及多元社團,促進教師專業、教學精進及學生學習的多元性。. g3 \! E3 `2 A' Q# K& H! e4 o( n1 ], u
5. 大學城內建案林立,學齡人口快速增加。這些未來的父母親,大多在都市型的環境中長大,其學歷高、工作區域多樣,對於優質學校之設立多所期待。大學城內,另一所桃子腳國中小,被地區喻為明星級的學校。在眾多期待下,本校需要經營一所被認同的優質學校,是一件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