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108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2116
- 活力
- 4476
- 金幣
- 9849
- 日誌
- 29
- 記錄
- 188
- 最後登入
- 2020-5-11
  
- 文章
- 1308
- 在線時間
- 526 小時
|
* @0 a1 v( F9 o: @1 ~8 ~ 自由時報更新日期:2011/02/25 04:11 文/呂友文" V9 D$ G0 T% X$ F/ c5 h- d( ?
$ N9 z0 u4 n0 |8 _& g
$ ?' Z$ q. s/ B* h現代人常有焦慮、不安、恍神、頭痛等不適症狀,建議不妨利用時間,在家做做「養生藥浴」,取不同的中藥材泡湯,享受泡澡的快感,同時緩解各種身心不適。2 j1 ]- p( e% i8 ^. X
* Z- P/ e* J: v# G# D& A
5 |/ n. c* r6 j; m藥浴又名水療,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利用中草藥煎煮的藥汁加入水中浸泡身體,獲得療效。+ S# X8 y: {& c0 I
! e. N4 I: _4 U1 N) V5 U, i8 z* D
7 }0 j7 H6 F8 {0 C8 m* D古人最早把藥浴用在內科疾病治療,清朝時,更把藥浴推展到治療內、婦、兒、外、皮膚、五官等科疾病,藥浴方式也包括全身浸泡、坐浴、足浴等。
5 t7 ^ G3 U& ]
6 m; ^, l% k9 I
8 Q' g+ q' V- r) C藥浴在中醫屬外治法的一種,利用中藥疏通腠理、去風散寒、溫經通絡、調和氣血、殺蟲止癢,再配合溫熱效應,改善微循環、加快新陳代謝,讓藥效一方面透過藥浴蒸氣從呼吸道黏膜進入,一方面從皮膚吸收,達到治療目的,並可減輕口服藥物對腸胃道刺激及肝病患者的藥物代謝負擔。 ^9 _/ y: o4 u" |9 ?+ ~% L
) o" ~, E# a" L. l1 @8 Y! n0 M- G
藥浴是外治法,所需藥量較大,一般為口服藥的3到4倍,常用辛味含揮發性易吸收的藥物,配合鹽類使用,可防止體熱散失,提高入浴後的保溫效果。一般泡浴水溫約45度,時間不超過30分鐘為宜。
7 J, Q/ l0 d# n+ K+ r8 U( g: k
2 I, X6 n. V. F) ^ e) N; B% z. F( h4 G/ S- ]1 ^6 C% f4 e. `
目前藥浴輔助療法常用在安神、感冒、黃疸、糖尿病患周圍神經病變、全身性或外陰部、足部皮膚病,跟骨骨刺、足踝扭傷、退化性關節病變、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慢性疲勞綜合症、嬰幼兒外感、腹瀉等。
$ a9 M6 k/ g# i, H7 ]1 k9 ~' I* i; d" t0 q" a2 m1 Q
: Z8 e- D5 r5 h3 o6 {9 ?* c
對於不安、緊張、焦慮的情緒,建議可取安神藥材,如合歡皮、酸棗仁、茯神、百合、遠志、菊花等,在湯浴中加些芳香的沐浴鹽,泡湯效果更佳,且蒸氣飄散宜人芳香,令人心曠神怡。
: H" Q/ h. h6 k3 z
9 t% l4 Q" f( f( E* P3 l
w1 h) {& e0 }: t( g) R另外,退化性關節炎的痠痛或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期的晨僵症狀,可用紅花、川椒、當歸、丁香等藥材煎湯浸浴;外陰或足部皮膚病可用茵陳、薄荷、蛇床子、苦參根等。
5 c) _: X7 W+ ?4 C( ^+ P8 I) R- X I1 z" M. H P: d
. A; e0 K) ?6 l! d! X8 ~& a; ~# n風寒感冒可用麻黃、羌活、防風、蔥白等煎湯浸浴;學齡前幼兒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或經常腹瀉也可用附子、肉桂、黨參、白朮等「煎湯」泡腳足浴。, X |! k" {5 P+ U
1 b/ Q' h# l# t: e( v6 Q
. X) o) F5 m9 O! u$ @古人已有養生藥浴的觀念,善用前人智慧,可讓身心更健康。不過提醒民眾,不同適應症,適用不同的中藥材,所以藥浴還是經中醫師問診,判定體質和診斷,開立處方用藥為宜。" \7 T3 D: w0 F" O
) C9 p, m7 y' V
8 A$ L& m% s8 d# S: ^4 |+ _(作者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主任)
. g' O& J1 o; Q6 N% ]: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