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8298
- 閱讀權限
- 25
- 精華
- 0
- 威望
- 2
- 貢獻
- 307
- 活力
- 492
- 金幣
- 1884
- 日誌
- 50
- 記錄
- 7
- 最後登入
- 2017-5-15

- 文章
- 65
- 在線時間
- 61 小時
|
善用5種有效處罰法, c0 C$ A; j- r4 f" T5 q
: G! P! N: a n4 S' V媽咪寶貝 7月號 NO.121. e' ^9 V) F1 E E
撰文/編輯部
% C0 s2 E1 p$ B" a6 R3 B" a梳化/Kelly5 ]$ C3 r7 [8 R; p& o; X5 g/ X g
模特兒/甜美母女檔慧慧+Mia
7 }4 {1 I! f' | B$ U+ A! k攝影/檸檬巷館( 02-28942048)3 S% L* K! u, `
( R8 f- v+ M" H* N
大家都知道,體罰不當會造成一定的傷害,尤其如果讓孩子處在成天目睹暴力的環境,對其將來人格發展勢必會造成相當的影響。然而,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們都有其自主意識,有時常惹得照顧者氣得心癢癢的,想不打罵都難!此時,妳需要的就是代替體罰的處罰方式,不用動手就可以將小調皮們收得服服貼貼,也不會傷害親子間的和氣。
5 B) q) K0 Q) z' o! O; P
0 t3 W7 h7 T# R: Z( {" p7 u, d% J. y D
- ]9 ^1 t2 c9 c. [2 S
不打不罵 教出完美小孩6 V% I) r T, K$ g0 x: i* Y: a
0 J+ r& @* |* _3 z9 K寶寶最易惹怒照顧者的行為TOP100 |1 u! ^9 a) V! R
0 A0 h9 C( G8 J4 r: J9 w3歲以內的幼兒不如青春期有叛逆意識、容易做出犯法行為的青少年,他們的想法、動機及行為較為單純,然而卻還是常惹得照顧者生氣,不由自主想打罵他們,根據許多照顧者及幼教專家表示,一般來說,孩子最容易惹火照顧者,讓人想處罰他們的10大行為如下:
* ]3 a( U- p- ]" c- E
/ q) C2 Q3 ]9 [$ ` p1.亂發脾氣,哭鬧不休,怎麼哄勸也不聽。
, j1 u1 T, |) | |- D
7 Z% |; ~( d7 s+ _+ }5 p2.不好好吃飯,或是不吃,一直跑來跑去。
6 q2 D* Y! H! k p2 g* E! B3 _+ H. r
2 [' }3 z w2 a( \3.該睡覺時不睡覺。
' }1 h" l4 p: q% F* ~ v3 w! H) P+ i: [, Z
4.會打人、咬人。
; V8 A: \- Q" Y& {1 w. Q# d3 Q4 s3 U6 Y5 {6 @7 V% V" n+ k6 l+ U- I
5.會跟別人搶玩具,不懂得分享。
* _0 c* i; X6 Q0 S/ K4 g" T# D5 w2 }; _3 }( e$ c
6.訓練大小便時常尿褲子,不懂得自我控制,尿了又不說,怎麼也教不會。+ L0 B$ O& B5 e9 v% |( S, B9 B* y
" A& S8 x0 m6 k- l# J5 H! G/ W4 u" R
7.喜歡耍賴,要什麼就一定要給他,不滿足其慾望就一直哭。
; K' @/ R+ K5 H7 T% q" `) j6 ?' {6 s1 V0 ]9 \, \" L* ^
8.喜歡黏著照顧者,一看不到人就哭鬧。) d" K7 e4 W( e9 t
9 i' f1 s" ^/ k& k9.有自主意識,愛唱反調,不管叫他們做什麼都說:「不要」。
- c; V, p# w" d+ ]6 Y# [4 \3 z
, J/ P6 k7 ^4 _4 d! l% k10.做什麼事都喜歡自己來,但又做不好,常弄得一團亂後,需要照顧者善後。/ U; S& v% `/ @5 K
4 |2 m5 W- [$ N% f
/ k! h! R+ K8 b0 W `8 ^8 d5 n; R3 i) C& [: k T- R8 }
孩子的「犯罪」心理分析
& b3 q" d; ^4 r( n% t" D3 S% J; Q
" P/ l8 m# ?$ B* h6 D4 F& V妳的孩子常惹怒妳嗎?在上述的排行榜中他榮登了幾項呢?剛出生的孩子宛如一張純潔的白紙,為了更了解這個新奇的世界他們會用自己所能理解的方式去探索、解讀,在這過程中,難免會因自我主張及心理需求出現不同的發展情況,甚至會有一些讓照顧者感到頭疼的作為,我們不能把這些行為歸為「錯誤」,只能就孩子的發展及心理來看,將其認定為孩子探索、理解世界的方式。' F' j# B p; }2 y! a: `0 m6 H2 F
2 w1 C: R0 R' Q$ ^% r8 E
& A% m# l8 g% i5 O
/ y4 _, P9 m g6 [% T' D0〜3歲嬰幼兒發展及心理
0 i7 v, r. m, y' m! a0 F
/ j' z; | ]; \ b) K+ i% R* O在心裡學的理論中,心理學家Erik Erikson曾就人生發展的過程提出「發展任務與心理危機」的理論。他主張人生每個階段有其心理的發展目標和相對的心理危機,兩者的關係建立在個體的能力和自我需求與環境的要求、資源供給之間的平衡狀態。以0〜3歲嬰幼兒發展情況來看:" O7 H8 f9 T1 \$ [
! A5 @7 Z" h8 k5 d# G0 {# d
0~1.5歲' E9 ^; G( F3 c0 S6 q7 D
/ v+ ~ D! x& J發展內容:依附照顧者,此時可為以後信任他人關係奠下基礎。$ P1 ?- ?5 b8 S' x/ j, v/ U2 O
! i! m2 i/ _+ V
心理危機:信任或不信任。
$ N/ R4 `% J3 Q2 B6 f/ A; o4 f% \" w n
1.5~3歲5 O! X* U+ ^6 P* o
4 P* o' ?, Q6 T! u- K2 i
發展內容:對自己和環境贏得某些控制(如大小便訓練及探索能力),因而凡事都想自己操弄。" q4 h: s2 Q s7 i9 H
( d# s B" _1 ^
心理危機:自主能力、羞恥和懷疑。/ k" w2 R) ?/ d
% G, Q! _- }6 M% v專家表示,不同的發展過程,孩子所出現的心裡想法也大不相同,尤其發展到1.5歲以後,他們的自主意識越形強烈,加上此時正好也是訓練大小便能力的時候,他們很容易因為自我想法與自尊心,什麼事都認為自己有能力、可以完成,因而會開始出現許多令照顧者頭大的言行,雖說這些言行所帶來的後果不如成人來得複雜、嚴重,然而一旦發生也常令人生氣,甚至按捺不住脾氣想動手教訓他們。
: f/ ]/ r9 @2 M8 n/ E4 u1 h7 \. y
- @- I9 S6 ~$ A& y0 H: D- S7 v
) N$ ?) x" m; F& @3 X: E3 m
* B0 j- m7 B; J' w% Y7 e; Z失控行為其來有自
- A* E- i; H7 M0 ~
( v; a9 ~+ F( D% A* D8 D) l分析孩子這些惹怒照顧者的「犯罪」行為及心理大多數嬰幼兒常出現失控行為的原因,最主要是因為他們的需求不被滿足,為了吸引照顧者及大人們的注意,便會做出一些在成人眼中所謂「犯罪」的行為。至於開始有自主意識的孩子,什麼事都想自己動手,然而此時他們的發展尚未完全成熟,在能力不足又硬要自己做的情況下,後果當然是無法完成且可能弄得一團糟,在這過程中,當照顧者看到時,大多會直接自己動手做去幫孩子的忙,但是寶寶又不肯讓照顧者插手,就會出現僵局。% S* U# }6 \& K
' @4 ~% w8 E4 } j此外,孩子之間的個別差異性會導致他們在面對同樣事件時,卻有不同的反應,有的甚至會失控。例如無理取鬧的耍賴行為,有些孩子當他們要什麼事物時一定要滿足他們,如果慾望不被滿足,就會哭鬧不休,但有些孩子不會;在訓練大小便能力時,有的孩子可以很快學會;反之,有些能力較不足,需要多點時間和耐性幫助他們盡快學會。還有不懂與人相處,會打人、咬人的孩子,這些情形的發生都是由於個別的差異性,在發展過程中常見,並非他們故意搗蛋。
2 U9 {0 d/ J) D$ T4 E! b
& E, w( @! k3 P: q$ Q # [( c' J9 X& @8 r
! C( a0 i. r+ F; I冷靜讓教養更順利5 S' e" B) l. k: V: l5 V
* u) L! S& t+ }
雖說孩子出現異於平常的失控行為讓照顧者生氣,然而其實當事件發生的當下,孩子們的心裡也不好受。特別當孩子出現失控行為時,他們的心裡非常焦慮,身體發展會表現出不安、口吃、摔跤,有時還會緊張的發抖、咬手指或抱著娃娃不放,此時他們會試著想控制外面世界,藉此減少焦慮及不安的情緒,甚至會不讓照顧者做自己的事,但又要照顧者一定要在他們的身邊,這些都是因為自我觀念形成,然而又缺乏定性,心理情緒不穩定因而表現出來的行為,當妳在生氣的同時,其實孩子也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當,並非刻意要與妳作對,惹妳生氣。& [* I U! @, [+ ?/ e
6 q1 H& i6 i2 P T; ^當面對孩子的失控行為時,很多照顧者因無法接受,在第一時間會打罵孩子,但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了,卻不知道「錯在哪」,且會傷了親子之間的和氣,在教養上並不恰當。媽咪們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犯錯」的當下,照顧者首先應調適自己的心態,冷靜來面對。照顧者需知道,即使是大人,也沒有辦法做到100分,因此不要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妳的標準,接納自己,也要接受孩子的行為。同時應抱持著「孩子發生讓我們生氣的行為,不是故意跟我作對,衝著我來」的心態冷靜處理,等平復心情後,再來委婉跟孩子說明妳生氣的原因,告訴他這是不對的,應該如何做才正確。最重要是,孩子之間都有其差異性,不要做比較,應順著每個孩子的個性讓其自然發展。1 l1 Y: m7 [8 T+ p( {
: ^1 d5 ?- R. I* }' b7 ?
; X5 |/ l$ O5 C5 C0 i% J. a- @
' h9 B' @& ^7 \( ?+ i+ H有效情緒轉移法/ w& w. P% n- r
& Y V6 d3 t" i1 l2 m2 j雖說要調適心態來面對孩子的犯罪行為,然而有時怒火中燒時,情緒是怎麼也無法冷靜下來,有鑑於此,本刊提出以下方法供照顧者們參考,以成功轉移怒氣來好好面對問題:' k6 }3 ` J) I! {+ p
. V( o, t4 _7 x: [
A夫妻雙方互相扶持,當一方在氣頭上時,由另一方先上場面對孩子,藉此讓生氣的一方緩和情緒。
8 a- L2 @1 k! r( U; o$ J; ^ ]- {- u* x/ P- _7 X- G3 E
B轉移自己與孩子注意力,先將孩子帶離現場去做別的事,自己也同時去想想該如何面對孩子比較好。
# ~& x7 m; k: e1 R0 b* a, Z+ A6 r- d, S2 j' Z( L( a
C當孩子在無理取鬧時,故意視而不見,用平緩的聲音問他:「你要做什麼」,或跟他說妳要去做什麼,問他要不要一起去。
1 R' \7 H; S; J- l
* [3 ` C* h J8 x- lD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適時拍撫孩子,用濕毛巾幫他擦擦臉、讓他喝口水,等他穩定情緒後,再跟他好好說。0 X+ H0 @2 L2 F2 |$ d" E; t
. ?: @: ]( C, c% A: sE了解孩子哭鬧或耍脾氣的原因,看是否是因為自己的疏忽所造成。/ _& j; Q( O# s" j4 j
; N g% ^7 m6 b* L
# q, w5 H' S% V T) L( L% ]7 v! z
j/ b. K. H3 @5 l4 v
代替體罰的5種方式- @1 L, W5 |1 n$ k' Q
7 G* w4 D u" ]* k. F
打罵是最不適當的教養方式,然而一旦孩子犯錯,又要讓他知道這是不對的行為的時候,該如何處理並且避免體罰?建議妳可以試著用下列的方式來讓他了解這麼做是錯的,錯在哪?應該如何改進:
' j% v, S, v6 i' N/ T4 Q6 \. C% k) y: K% j$ |
1. 鼓勵好行為,忽略壞行為
, A8 g& {3 z3 a$ v0 r t) m0 i% _: i: z5 b6 \
如孩子愛亂發脾氣,當他沒有發脾氣時,可以描述一下他的行為,稱讚他,或是給他個擁抱,讓他有有動力去完成「好」的行為;相反地,當他亂發脾氣時不理他,讓他知道自己行為不當。9 N4 Y! S( K7 x; v& ^
% n2 @2 H4 {, \9 K0 L
2.提早告知要做的事 H6 a9 S& g0 A8 F, M" r
7 i. m* N2 w x) g1 B7 f: ~孩子喜歡自己嘗試,可以多給他學習嘗試的時間,但要事先告知你會給他多少時間去試。如不愛睡覺,可以教他認識鐘的位置,訂定每天睡覺時間,睡覺前半小時預告他還有半小時要睡覺,讓他有心理準備,如果孩子還是無法完成,就直接帶他去睡覺,不管當下他在做什麼。
w& J% E3 E7 K# O/ Z" {- d% ^. [. L& u. T' ?
3.教他負責,如果沒做到一起善後
. X. Q* K' O9 T; Z# a: X; z" A6 h$ y! Z {0 W. D* m
如訓練孩子大小便時,如果他又尿出來,先帶他去廁所洗乾淨,再跟孩子一起擦掉地上的尿;或是當孩子不吃飯時,用行為規範他,告訴他半小時沒吃完就收掉,要到下一餐才有飯吃,且沒有點心,讓他自己負責後果。
A& S" z+ j' F* @; `9 V
9 f& p6 q2 o6 j6 i1 u" P6 N4.訂規則並切實執行
- W$ Y% v9 g. }9 _1 F- Y% t' m8 T0 a8 b! d' J5 n
訂定明確指示,讓讓孩子清楚後就要確切執行,如跟他說:「你離開位置就沒有飯吃」,讓他很清楚沒有第二個選擇。一旦訂定規則,照顧者就要堅持到底,不可因為孩子哭鬧而心軟。4 b7 D. K2 ]' H" u" Q/ }! U, X
. y% @4 m8 Y/ Z# D2 M+ Y5.畫地為牢,讓他反省" ?& ]( v0 Z' V! m' A3 H9 ?
( A8 w7 l4 U( y# |8 [. _5 |
當孩子犯錯時,叫他坐在某處自己反省,使他暫時失去活動的自由,讓孩子知道犯了錯,行為就會受到約束。 |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