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624|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親子教養] 陪孩子一起說故事吧!

[複製鏈接]

36

主題

1

好友

131

積分

幼稚園

Rank: 2

文章
37
在線時間
18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12-17 17:24:04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 o7 `& q; v- s9 a/ N2 k( E5 T9 X5 I
親子時光Sweet Time3 l' n7 @! f& T
《艾麗絲夢遊仙境》的作者路易斯‧卡洛(Lewis Carroll)曾經說過:「說故事是一種送禮的行為。」父母願意每天為孩子念故事,就像是天天送禮物給小孩,或許父母為孩子說故事是件稀鬆平常、不足為奇的事,但卻是親子之間最真實的情感交流。: ~7 z* n/ o; z% o! _4 l/ O" L/ }
. M: Y+ J8 u' T; f# B/ M; }7 i
家長可以從與孩子共同閱讀中發覺孩子的特質,像是孩子喜愛什麼故事情節、聆聽故事的專注程度……除此之外,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繪本故事書,爸媽又該如何挑選最適合陪伴孩子閱讀的書籍呢?
5 y( G8 E; |, J" N9 n' z9 w5 V. u+ k# o) X) |; Q
說故事大哉問4 P9 j7 q; C3 U; A6 {
「說故事」的本質是一件愉快、歡樂的美事,亦能培養孩子對家庭的認同與想像,但是當我們仔細探究「說故事」的構成條件時,會發現為什麼都是在睡前聽故事?講故事的角色應該是由媽媽說還是爸爸來說呢?剛出生的寶寶可以聽故事嗎?4 g6 d  N- D, b. e6 P) n

! C  Z: N, V; w) D關於說故事
/ t5 @; E3 p% ~7 V談到說故事,總會令人聯想到在睡前聽故事,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專任副教授涂妙如解釋,「說故事」這件事其實並沒有特別拘束在睡前或是床邊才能進行,至於為何會產生這樣的印象呢?
% X+ o, J: v5 K1 A: {
# _. p. U% n7 \因為睡覺前是人在一天當中,情緒最平靜、生理機能完全放鬆的時刻,孩子可以藉由聽故事沉澱心情並安心入睡。另一個原因是雙薪家庭的父母,在白天皆有忙碌的工作,唯有等待下班後才有空閒陪伴孩子,而睡覺前自然成為親子相處最好的時間點。
8 k+ P* C8 ~2 O! p; K1 J- b
4 U0 i) {8 ?2 U, m涂妙如老師表示,當每天都固定習慣說床邊故事,床邊故事會變得像是一種儀式或活動,孩子們會開始期待每天的說故事時間,並且從父母說的故事當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與慰藉。9 W# M" ]9 L8 r  E) T- [/ b

/ X" h3 F# _$ ?$ W# W; O- F( F4 Q何時開始聽故事; \8 v. x# n8 \
根據研究指出,寶寶從胎兒時期就開始發展聽覺能力,在媽媽腹中的胎兒可以接收外在的聲音刺激,因此孕婦時常與腹中的寶寶說話互動,寶寶出生後聽到媽媽的聲音便會產生親暱的連結,涂妙如老師建議,對於剛出生的寶寶,父母可以先用說話、唱兒歌或唸童謠的方式,讓寶寶熟悉父母說話的聲音以及起伏節奏,當孩子逐漸開始建立理解能力,父母就可以說故事給孩子聽囉!
% [' J2 A, _: h1 H0 K$ z5 P& p4 G4 e3 [8 o
誰來說故事- h( V' [! Y- `" @3 F( P8 j' y2 _6 ^
在刻板印象裡,一般人多半認為陪伴孩子閱讀是媽媽的責任,涂妙如老師說明,事實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父親加入親子共讀的行列,依據每個人的性格特質,所表現的說故事方式也會不一樣。
" s: n# v  t: X! B0 b/ S  [1 R) c# B& w8 G5 L5 ~3 V
一般來說,爸爸說故事的情況有別於媽媽溫柔、平順的描述,爸爸闡述故事的手法會比較跳脫邏輯思考,並且以活潑、誇張的肢體動作和高昂的聲調來呈現情節。1 L2 |' y! Y0 ?; ^, f5 v6 y, m! E5 j
: |: C: K* T# D! X) {
因此說故事的主角並不是固定某一人,除了父母之外,兄弟姊妹手足之間也可以是分享故事的角色,而這些都可以提供孩子不同的刺激,也讓孩子學習面對各種人事物時,應該有更多元、開放的包容力,與豐富的想像空間。0 y/ G6 K/ ^% `9 o) }3 j) [

# h, D$ x# l1 I" |+ ^1 e7 ]1 ~孩子也可以是故事主講者
$ G! }' a3 K) Q' T$ j8 K$ P說故事的過程中,「互動」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良好的互動關係必須建構在雙方都接受的方式上,若父母只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方法朗誦故事,孩子會覺得沒有參與感,久而久之也容易對閱讀失去興趣。
; K+ Q+ b/ {- x! ~- v3 \
' A7 Z* @2 T+ X- X6 K涂妙如老師指出,父母可以在說完一個故事後問問孩子對於劇情角色的想法,也可以從故事延伸到孩子的日常生活經驗,像是故事書裡談論到交朋友,可以問孩子:「上學有沒有交到朋友呀?誰是你的好朋友……」此外,孩子亦可以成為說故事的主角,讓孩子學習用自己的方式敘述故事給父母聽。# c5 {. u  p: t0 S$ {. E7 X+ d

& q( n+ p1 r. W) G9 a' {涂妙如老師提醒,讓孩子成為故事主講者的時機,必須視孩子年齡大小、是否有足夠的語彙能力而定,當上述時機成熟,就能讓孩子輕鬆享受說故事的快樂與成就感。
+ z! O0 r+ j% Y4 _# D
% C# S  U/ S! Q) K故事書選擇&學習2 p( x8 \7 `; z( w# R+ |( e/ d3 m
身為父母都可能曾經有這樣的困惑──給孩子閱讀的書,應該挑選以圖片為主,還是圖文並重呢?應該選擇溫馨、有趣的劇情,還是富有教育意義的內容?爸媽想為孩子挑一本好書,卻又不知道該如何下手,面對形形色色、不斷推陳出新的故事書,父母該選擇自己認為適合孩子的書籍,抑或投其所好讓孩子閱讀自己喜愛的繪本呢?
2 o' s5 z9 |5 Z+ s- w4 `% W- j# _" `  g# \. O
如何挑選合適的故事書
* e2 Y$ c! B& D0 l! |4 C& {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在每個階段都有發展和學習的重點與任務,如何挑選最適合孩子的故事書,可以從下列三個年齡分層一一檢視。
% V) L; ^; _  h: c+ i: I0 r
1 o- b) j: t( c6個月至18個月( j9 [2 L; a& j# z
父母可以提供感官探索的書籍,像是觸摸書、可反覆哼唱的兒歌或童謠,故事書的內容可以是簡單的指圖認物(即指物命名)圖畫書,此時期的圖畫書並不一定需要有具體的故事情節。0 U6 W. o7 O( e3 l. k% ]: O

  m& [! e. q% o3 e18個月至36個月2 {8 B+ t1 ^) M4 C# |. Z
此階段正值小孩的語言爆發期,可以有較多重複性的劇情,加強孩子的語彙能力,另外說故事的時間也可以增長,題材方面則選擇與日常生活能力有關的事物,譬如學習刷牙、洗手或吃飯等等。
8 B5 Y# W8 F* E( E/ A- l4 o+ m# F4 d( f+ I8 ^) a( @0 ^
3歲至5歲
' p1 n! X  d4 s: ~( l是孩子慢慢開始拓展生活圈與人際關係的階段,例如第一次上學、上街、交朋友等等,孩子擁有較廣泛的視野,父母可以挑選故事篇幅較長、劇情亦較為複雜的故事書。6 p6 [' e# v0 p* n
6 Y! T+ `1 O: t1 o& Q
橋樑書(Bridging Books)
; W9 D. o6 E2 w% D
所謂的「橋樑書」,是指小孩開始進入學齡階段後,大約小學一、二年級左右可著手讓孩子從圖像為主的故事書,銜接進入到以文字為主的領域。由於學齡前孩童所接觸的故事書大多是以圖像為主的形式,文字所佔的比例較少,所以橋樑書的作用在於輔助孩子,讓孩子開始享受閱讀文字的樂趣。! p  F, R7 c' ~% D

: p, X7 F! k. A0 c說故事的延伸5 A: }3 _2 O0 V$ D& u
故事的情節設計可以刺激孩子的想像力,可能是講述親情、友誼、勇敢或誠實等等各種議題,因此父母挑選故事書時,應配合孩子當下的發展階段及狀況,或是衡量孩子近期感興趣的焦點。
5 W  p) [  q" m: T: p- f* B! K/ F6 J: U, |
像是5、6歲的小朋友開始對友誼、性別產生好奇,父母就可藉機了解孩子對朋友和性別的認知,涂妙如老師舉例,以往常見王子救公主的故事情節,但為什麼不能是由強壯的公主拯救柔弱的王子呢?- W: K5 V8 Y% W  G

. ^! z  i/ u+ B  J! Z+ `9 K/ J家長可以進一步詢問孩子最喜歡哪一段情節?會想在故事中扮演什麼角色?並且了解孩子想法的原因,這些都是很棒的親子互動。; [+ l8 F' q: b

3 U# F$ }  h$ A4 D4 y/ g; h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故事能引領他們進入想像的世界,而父母也可以從孩子對故事的反應來發覺特質,像是專注力高的孩子,通常會要求聽長篇內容的故事,反之專注力低的孩子,容易在過程中為別的事而分心。
. ^/ B) c" X2 {: M! [+ H1 g8 z7 t, j9 X/ F1 N
另外,爸媽也能藉由親子共讀發現孩子特別喜愛或是執著某類型的故事。涂妙如老師提醒,孩子所展現的特質並沒有好、壞的分別,重點在於父母應深入了解孩子的興趣所在,也能更明確指引孩子往後的學習發展方向。
6 k5 e7 T4 j+ F% z- L: u: ^: N( t. H' h9 r0 f! M# l
說故事,狀況一籮筐2 z! n# _9 x6 V: Z- g/ D% O7 @/ a4 C+ P8 t
「媽咪,我還想要聽故事」、「爸比,我不想聽故事,想玩遊戲」……父母在說故事的過程中,總會面臨各式大大小小的狀況,此時父母若只是一味的打罵、訓斥甚至是放縱孩子,不但無助於解決難題,反倒會阻礙親子之間的和諧關係。爸爸媽媽在說故事時,面對孩子們的種種問題,應該如何調整說故事的方式,並且建構一個快樂的說故事時間呢。2 \3 ]; c! S) z- q! w: _
8 [, ^* i# v  }" Y( V+ y$ W6 D
1.孩子為何特別喜愛某一本書
/ Z1 b' T" u: R6 P9 h0 {% V( X! q- y$ Y這是因為孩子對某一本故事書的內容產生預期性,所謂的預期性是指孩子透過多次聽閱同一本故事書,記得故事情節以及角色的發展,喜歡並且期待某個故事段落,就會有重複閱讀的現象。
; V# x; p0 }; O' I; X; E2 N
" u! i- Y: k3 }涂妙如老師說明,孩子對於可以掌握故事節奏和內容發展會覺得有安全感及成就感。一般來說,年紀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有反覆閱讀同一本故事書的情形,但是父母不必過度擔心,這只是一種現象而非危機,通常過一段時間就會消失,涂妙如老師也建議父母以鼓勵的方式持續陪伴孩子閱讀。
! @9 I& u5 w7 K
$ K1 e4 Q3 i, U# \. ]3 z( s另外,造成孩子偏好同一本故事書的原因,亦可能是因為孩子對某一種形象的執著,像是許多小男生都喜愛汽車,許多小女生喜歡公主,只要讓孩子的好奇心獲得滿足,父母就可以更換不同主題的書給孩子閱讀。$ @9 K# p9 g7 W4 ?% n7 U& k
7 y$ ]* w1 ^( w, Y. Z$ Z
2.喜歡聽故事,講完一個再一個
0 \  t0 J  R) @* V: t陪伴孩子說睡前故事固然是好事,但若父母太沒原則,讓孩子一再拖延故事時間的長度,甚至成為逃避上床睡覺的藉口,不僅會造成大人身心上的疲憊,晚睡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發育。& s. L3 ~1 {# z6 @. i8 w0 h
; n2 T# }! t% `6 g+ B- ~  c
涂妙如老師建議,父母可以在說故事前應與孩子約定好「今天只看幾本書」,一開始孩子可能會以哭鬧耍賴來試探父母的底線,此時父母的應對態度必須溫柔且堅定,若父母時常為孩子妥協,爾後孩子便會輕易以哭鬧的方式延長故事時間。1 ]% W. M: E' S! w8 y" m+ W
- @  R/ q' G% ]* S  X) _6 b" A' @% i
3.無法專注於故事內容3 D; m6 ]* _6 j  N+ c
要找出孩子無法專注的原因,首先必須確認選擇的故事書是否適合該年齡層的孩子,其次則是說故事時間是否太長,涂妙如老師解釋,孩子的專注程度本來就不能和成人相比,若是說故事的時間太長容易使孩子分心,避免方式應該是挑選符合孩子年紀並且是孩子感興趣的書籍。
) G5 Y; b0 W1 K# `( d/ t6 a2 L, q: \7 ]( d4 S
4.親子共讀的閱讀技巧) j, ?0 a, \  u  T
故事書之所以迷人,在於故事本身的內容而非外在的呈現形式,過多的戲劇效果只會讓孩子將關注集中在父母的表演或道具上,涂妙如老師說明,說故事時語氣適當的抑揚頓挫,可以吸引孩子進入故事的情境,但是過於誇張反而會讓故事失去原有的特色。
, X9 @0 B/ j! ~' X9 s( [3 c: {; p0 Z: {# _) S( H# V! b
涂妙如老師建議,父母和孩子可以透過互動加深對故事的了解,藉由對話式的問答與孩子一起輪流講述故事,像是準備翻頁的時候問問孩子:「接下來誰會出現呢?」,讓孩子也成為故事的主講者,而不是單方面的大人說、孩子聽,如此一來一往的對話,不但可以豐富孩子的語彙能力,也能讓孩子更樂於表達自我。/ o/ Z2 d- A" R* l0 c9 R

1 v' R% [1 A& ^5.故事光碟可以替代父母說故事嗎
4 I, i# ?$ N: O7 Z2 m坊間有許多的精美有聲故事書,有時忙碌的父母會希望直接利用錄製好的故事光碟陪伴孩子,涂妙如老師表示,不建議使用現成故事光碟,因為親子共讀的可貴之處在於父母陪伴孩子的過程,藉由分享故事一起討論、聊聊彼此的價值觀,這也是共同編織家庭記憶的珍貴時刻,溫馨親情是光碟無法取代的。% O( ~; e( h( u  `( V2 n$ r) V; t
: P; _) u% A) j) S; x6 Y; j' l
Check!說故事的態度&觀念! B: i- G7 H4 n6 ?
不少父母認為,閱讀的目的在於從故事書中學習知識,對此涂妙如老師表示,家長無須讓自己思考框架箝制孩子,過於強調學習目的,會破壞對故事本身的美好想像,同時也壓抑孩子自主的思考能力。# y1 A  h! k1 F' P" R, h2 l

9 t7 v. [, s7 ~, @# o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講述同一個故事,但每個孩子自己感受到影響與啟發卻大不相同。涂妙如老師建議,可以在說完故事後和孩子一起討論,比方說最喜歡哪個角色?原因為何?在我們身邊是否曾發生類似的情節?喜歡或不喜歡?以輕鬆自在的方式談論,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才是親子共讀應有的態度。
6 }# G- I! U* u; e2 \! N6 z

' T- T7 U+ f; B9 V4 w+ n文章轉載自 台灣兒童教育發展促進協會" Z' i: j* T# W. }$ j6 x
http://www.tacd.com.tw/news_show.php?id=270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7

主題

0

好友

40

積分

試讀班

Rank: 1

文章
30
在線時間
2 小時
沙發
發表於 2014-12-22 17:23:07 |只看該作者
不錯耶!

90

主題

3

好友

576

積分

國中生

Rank: 4

文章
143
在線時間
61 小時
3
發表於 2015-1-8 14:24:03 |只看該作者
各位親愛的家長您好:
: F6 z4 k* H( \: }- q; a( C, i7 m/ W% c2 M* K8 l' _3 s2 C# y7 ]
張東君老師,在網路上以『青蛙巫婆』之名介紹各種動物的奇聞軼事與收藏外,也致力於各種動物教育。
/ I/ M: B/ f% R( J9 }# v7 X
9 j% J" M& l1 E1 L9 N+ N她著有《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是誰把驢子變斑馬?加薩動物園的故事》、《動物魔法廚房》、《象什麼》等繪本。2 _3 Y. ]* _4 Z3 a9 ?) b/ z: @
  s8 N! b' L" E& Z! O4 b$ e" z
本次閱野文創特別邀請張東君老師,將她多年來觀察動物的有趣經驗,2 p8 p! ^3 G7 U; B& r+ K  y
以《是誰把驢子變斑馬?加薩動物園的故事》及《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為題和大家分享!
$ o6 A2 V1 r. W, R$ y. h) n7 V7 V歡迎喜愛動物的你帶著小朋友一起來參與!! Y$ K% z6 D% E) H/ H7 @; {, a" Y0 c

1 l4 a. T2 n1 q4 y% o活動日期:104/02/08(日)* H& p8 d  `  f
# l, V9 C& i' S. o  K; f
詳情請洽:http://www.readvision.com.tw/
/ Y: u, F9 K+ y4 Z) ~1 s7 {5 U或來電:02-2672-2727! L2 W/ W$ R. I8 Z4 \9 G: D" [
閱野文創
聯絡電話: 02-2672-2727
聯絡時間:09:00~18:00(週六/日休館)

公司網址: http://www.readvision.com.tw/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ages/閱野文創股份有限公司/761640217228803?fref=ts
Email: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