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68
- 閱讀權限
- 3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1085
- 活力
- 960
- 金幣
- 2544
- 日誌
- 12
- 記錄
- 140
- 最後登入
- 2011-12-11
 
- 文章
- 623
- 在線時間
- 151 小時
|
本文章最後由 Rachel 於 2010-10-19 10:29 編輯 ; g' x2 `& s+ U% I9 Q9 E6 v
9 J0 s w" y" q# W3 h9 _# o
, H" P. i# W I* F7 v! ]1 ^' r
: O* `2 h7 S [. q" h' }翔翔是一個五歲活潑的小男孩,家中除了爸媽外,還有一個三歲妹妹,兄妹倆幾乎每天都會因為玩玩具出現很多爭執。開始時,媽媽總會試著跟翔翔和妹妹講道理、要翔翔讓著妹妹,維持了秩序後再離開,但兩人常一下就把媽媽的話當耳邊風繼續大吵大鬧,有時媽媽被他們弄得很抓狂,會用嚴厲的口氣大聲斥責,並且給一連串的命令要兩人遵守,但翔翔常回說:「不公平!是妹妹先打我的,為什麼只說我?她也要一起!」,挑釁口吻常讓媽媽更氣憤,情急之下有時會忍不住動手…
8 i! x N, E, n: n# |) Q3 z
2 l/ H+ j; s" d+ Q& P, f, x9 ~時間一久,翔翔變得情緒更容易激動,不但口中不停碎碎念,還會砸東西出氣,甚至有幾次把玩具砸向妹妹,當場把妹妹給嚇哭了,妹妹覺得很委屈也很害怕,甚至最近出現作噩夢、尿床情況,除此之外,翔翔在學校的表現也讓老師搖頭,常為了跟同學搶玩具,在下課遊戲時大發雷霆甚至動手推人,翔翔的人際關係也因此越來越差。翔翔爸爸有時也會幫忙管教,但幾乎都用體罰的方式,所以翔翔一看到爸爸兇起來,不是哭就是躲得遠遠的。$ O+ J! `9 b5 ]( p" M
1 @* B( P# C- D& f& \7 x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黃春偉指出,如上述例子,父母覺得已經給予孩子時間與注意力,但不瞭解怎麼親子關係會這麼緊張,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好像越來越嚴重,他建議以下親職技巧可以提供協助:) N6 X0 W, s& P% N
' l3 G6 ~3 B, ?7 v) p
1.「要」做:
* R K+ p- w) ?' @" t8 YA.給予『具體的』讚美
- B: E; ]. I9 Z" T. LB.高品質陪伴時間 $ d/ ?8 F9 B6 K7 x. A/ N0 `
C.熱衷享受親子互動。
6 n) ~2 e J4 U' f0 q8 d2.「不要」做:
) G- z9 X2 p! e1 PA.情緒性責罵 " h( [7 P' ^' W% s7 R
B.標準不一的規則
) X$ n4 Y# L p! b$ n' X: z$ b1 AC.給一連串命令但是未確實執行。
8 {, E9 Z* b3 n0 J; d* ]2 p3.停:忽略孩子不良行為;看:注意孩子良好行為;聽:靜下心聆聽孩子行為背後想表達的心聲。/ _- p8 Y! Q5 I7 f
4.若孩子真的出現了不該被忽略的行為,父母可以:, g- H; `4 E+ }( j# B4 X
A.冷靜情緒、中性表情
0 M4 }$ ?5 U- I; QB.給予警告並說明不服從的具體後果+ s* a o0 b( ], c: h: w2 _
C.不要給孩子爭辯機會- S; ~3 S) S) q
D.堅持執行
" T5 s. _9 |0 i0 q, F但請注意~任何管教都是建基於『關係』上,基礎打得穩,管教才有效。
9 z( E) _5 S) B* G0 D( Y9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