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6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医学] 中醫的陰陽學說(下)

[複製鏈接]

2089

主題

15

好友

3654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2716
在線時間
596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6 05:53:12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中醫的陰陽學說1 j/ z/ f* w2 A# N* k# I( e
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3 D: Q7 x9 H5 O$ {  F" o4 D陰陽學說貫穿于中醫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用來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並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
1 J' d, b& p$ h% _(一)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
: e  K7 N0 b# r, j! a# C. @4 p% y陰陽學說在闡釋人體的組織結構時,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陰陽對立統一體,人體內部充滿著陰陽對立統一現象。人的一切組織結構,既是有機聯繫的,又可以劃分為相互對立的陰、陽兩部分。所以說:“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素問•寶命全形論》)。4 @* y' ]/ S2 A
陰陽學說對人體的部位、臟腑、經絡、形氣等的陰陽屬性,都作了具體劃分。如:
8 G  p; u% j* b, `* T+ N: x+ m就人體部位來說,人體的上半身為陽,下半身屬陰;體表屬陽,體內屬陰;體表的背部屬陽,腹部屬陰;四肢外側為陽,內側為陰。0 X1 b: Y! j1 D5 s  H
按臟腑功能特點分,心肺脾肝腎五臟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為陽。五臟之中,心肺為陽,肝脾腎為陰;心肺之中,心為陽,肺為陰;肝脾腎之間,肝為陽,脾腎為陰。而且每一髒之中又有陰陽之分,如心有心陰、心陽,腎有腎陰、腎陽,胃有胃陰、胃陽等。+ O/ z7 a+ P" Z, y1 l
在經絡之中,也分為陰陽。經屬陰,絡屬陽,而經之中有陰經與陽經,絡之中又有陰絡與陽絡。就十二經脈而言,就有手三陽經與手三陰經之分、足三陽經與足三陰經之別。在血與氣之間,血為陰,氣為陽。在氣之中,營氣在內為陰,衛氣在外為陽等等。# X8 l: _& D# d1 x, Y3 t+ L
總之,人體上下、內外、表裏、前後各組織結構之間,以及每一組織結構自身各部分之間的複雜關係,無不包含著陰陽的對立統一。3 t0 [1 E: Y) Y
(二)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
! b( E7 ^$ [6 [中醫學應用陰陽學說分析人體健康和疾病的矛盾,提出了維持人體陰陽平衡的理論。陰陽勻平謂之平人。機體陰陽平衡標誌著健康。健康包括機體內部以及機體與環境之間的陰陽平衡。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是陰陽兩個方面保持著對立統一的協調關係,使陰陽處於動態平衡狀態的結果。' d1 j) t% @3 D& }6 H
陰陽學說在生理學的應用主要是:
2 r: U- N% e- J) Q  ~- C+ K1.說明物質與功能之間的關係:人體生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可概括為陰精(物質)與陽氣(功能)的矛盾運動。屬陰的物質與屬陽的功能之間的關係,就是這種對立統一關係的體現。營養物質(陰)是產生功能活動(陽)的物質基礎,而功能活動又是營養物質所產生的機能表現。人體的生理活動(陽)是以物質(陰)為基礎的,沒有陰精就無以化生陽氣,而生理活動的結果,又不斷地化生陰精。沒有物質(陰)不能產生功能(陽),沒有功能也不能化生物質。這樣,物質與功能,陰與陽共處於相互對立、依存、消長和轉化的統一體中,維持著物質與功能、陰與陽的相對的動態平衡,保證了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0 Y+ V0 h) V& o5 c' F9 z' u. x2.說明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氣化活動是生命運動的內在形式,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徵。升降出入是氣化活動的基本形式。陽主升,陰主降。陰陽之中複有陰陽,所以陽雖主升,但陽中之陰則降;陰雖主降,但陰中之陽又上升。陽升陰降是陰陽固有的性質,陽降陰升則是陰陽交合運動的變化。人體陰精與陽氣的矛盾運動過程,就是氣化活動的過程,也是
0 e3 n: l( H  b陰陽的升降出入過程:死生之機,升降而已。氣化正常,則升降出入正常,體現為正常的生命活動。否則,氣化失常,則升降出人失常,體現為生命活動的異常。由於陰•陽雙方是對立統一的,所以兩者之間的升與降、出與人也是相反相成的。這是從陰陽運動形式的角度,以陰陽升降出入的理論來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的。
( }/ l" v  U6 R' R( R; G, r' J* C不論是物質與功能的矛盾運動,還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都說明在正常生理情況下,陰與陽是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處於一個有利於生命活動的相對平衡的協調狀態的。如果陰陽不能相互為用而分離,陰精與陽氣的矛盾運動消失,升降出入停止,人的生命活動也就終結了。
  ~8 J$ g9 W% C" s(三)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0 v8 b" Y' l0 v
人體與外界環境的統一和機體內在環境的平衡協調,是人體賴以生存的基礎。機體陰陽平衡是健康的標誌,平衡的破壞意味著生病。疾病的發生,就是這種平衡協調遭到破壞的結果。陰陽的平衡協調關係一旦受到破壞而失去平衡,便會產生疾病。因此,陰陽失調是疾病發生的基礎。
; C) |) J% K8 q! }* _% `  |陰陽學說在病理學上的應用主要是:,  W' K! f9 c, j* Z% Y! H, o- j
1.分析邪氣和正氣的陰陽屬性:疾病的發生發展取決於兩方面的因素:一是邪氣。所謂邪氣,就是各種致病因素的總稱。二是正氣。正氣泛指人體的機能活動,常與邪氣對稱。邪氣有陰邪(如寒邪、濕邪)和陽邪(如六淫中的風邪、火邪)之分。正氣又有陰精和陽氣之別。; c7 f# w$ ^3 Z6 x3 F2 W
2.分析病理變化的基本規律: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就是邪正鬥爭的過程。邪正鬥爭導致陰陽失調,而出現各種各樣的病理變化。無論外感病或內傷病,其病理變化的基本規律不外乎陰陽的偏盛或偏衰。3 }' d  b0 ~4 J- y% l
(1)陰陽偏盛:即陰盛、陽盛,是屬於陰陽任何一方高於正常水準的病變。/ C. k0 T4 u7 S$ P8 G
陽盛則熱:陽盛是病理變化中陽邪亢盛而表現出來的熱的病變。陽邪致病,如暑熱之邪侵人人體可造成人體陽氣偏盛,出現高熱、汗出、口渴、面赤、脈數等表現,其性質屬熱,所以說“陽盛則熱”。因為陽盛往往可導致陰液的損傷,如在高熱、汗出、面亦、脈數的同時,必然出現陰液耗傷而口渴的現象,故曰“陽盛則陰病”。“陽盛則熱”,是指因陽邪所致的疾病的性質;“陽盛則陰病”,是指陽盛必然損傷人體的正氣(陰液)。  s* C& G5 E1 I$ i6 v
陰盛則寒:陰盛是病理變化中陰邪亢盛而表現出來的寒的病變。陰邪致病,如納涼飲冷,可以造成機體陰氣偏盛,出現腹痛、泄瀉、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等表現,其性質屬寒,所以說“陰盛則寒。”陰盛往往可以導致陽氣的損傷,如在腹痛、泄瀉、舌淡苔白、脈沉的同時,必然出現陽氣耗傷而形寒肢冷的現象,故日“陰盛則陽病”。“陰盛則寒”,是指因陰邪所致疾病的性質;“陰盛則陽病”,是指陰盛必然損傷人體的正氣(陽氣)。
1 e& x5 c, x2 p6 S! d3 b: w用陰陽消長的理論來分析,“陽盛則熱”屬於陽長陰消,“陰盛則寒”屬於陰長陽消。其中,以“長”為主,“消”居其次。
. W3 E* {( E# m: |1 x(2)陰陽偏衰:陰陽偏衰即陰虛、陽虛,是屬於陰陽任何一方低於正常水準的病變。
+ b: A4 M, k0 Q/ y; S陽虛則寒:陽虛是人體陽氣虛損,根據陰陽動態平衡的原理,陰或陽任何一方的不足,必然導致另一方相對的偏盛。陽虛不能制約陰,則陰相對偏盛而出現寒象:如機體陽氣虛弱,可出現面色蒼白、畏寒肢冷、神疲蜷臥、自汗、脈微等表現:其性質亦屬寒,所以稱“陽虛則寒,”; ]; \# q# [) w/ f
陰虛則熱:陰虛是人體的陰液不足。陰虛不能制約陽,則陽相對偏亢而出現熱象。如久病耗陰或素體陰液虧損,可出現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口舌乾燥、脈細數等表現,其性質亦屬熱,所以稱“陰虛則熱”,3 H* Z/ H1 H1 v3 i! F% j
用陰陽消長理論來分析,“陽虛則寒”屬於陽消而陰相對長,陰虛則熱屬於陰消而陽相對長。其中,以消為主,因消而長,長居其次。
; A$ T+ S( N6 F+ K8 V- x9 f+ @1 W(3)陰陽互損:根據陰陽互根的原理,機體的陰陽任何一方虛損到一定程度,必然導致另一方的不足。陽損及陰,陰損及陽:陽虛至一定程度時,因陽虛不能化生陰液,而同時出現陰虛的現象,稱“陽損及陰”。同樣,陰虛至一定程度時,因陰虛不能化生陽氣,而同時出現陽虛的現象,稱“陰損及陽”:“陽損及陰”或“陰虛及陽”最終導致“陰陽兩虛”:陰陽兩虛是陰陽的對立處在低於正常水準的平衡狀態,是病理狀態而不是生理狀態。
; {0 G5 D6 z+ u; a9 X1 k臨床上,為了區別陽盛則熱、陰盛則寒和陽虛則寒、陰虛則熱,把陽盛則熱稱作“實熱”,把陰虛則熱稱作“虛熱”,把陰盛則寒稱作“實寒”,把陽虛則寒稱作“虛寒”:至於陽損及陰、陰損及陽乃致陰陽兩虛,均屬虛寒虛熱範疇;陽損及陰,以虛寒為主,虛熱居次;陰損及陽.以虛熱為主,虛寒居次;而陰陽兩虛則是虛寒虛熱並存,且暫時處於均勢的狀態。但是由於這種低水準的平衡是動態平衡,所以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仍然會有主次。% Q3 C- ~  n1 s9 ]0 m0 d% z9 L
(4)陰陽轉化: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陰陽偏盛偏衰的病理變化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即陽證可以轉化為陰證,陰證可以轉化為陽證。陽損及陰和陰損及陽也是陰陽轉化的體現。7 A; E6 C9 Y( n9 D
在病理狀態下,對立的邪正雙方同處於疾病的統一體中進行劇烈的鬥爭,它們的力量對比是不斷運動變化著的。邪正鬥爭,是疾病自我運動轉化的內在原因,醫療護理是促使轉化的外部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由於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所以陰證和陽證雖然是對立的,有顯著差別的,但這種對立又互相滲透,陽證之中還存在著陰證的因素,陰證之中也存在著陽證的因素:所以陽證和陰證之間可以互相轉化。
0 c) p/ r7 f; [; V(四)用子指導疾病的診斷: k: `: P* l$ d/ E- q! ~1 c9 q5 P
中醫診斷疾病的過程,包括診察疾病和辨別證候兩個方面。“察色按脈,先別陰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陽學說用於診斷學中,旨在分析通過四診而收集來的臨床資料和辨別證候。
5 Z: l- s1 u3 h! E8 v" Q1.陰陽是分析四診資料之目:如色澤鮮明者屬陽,晦暗者屬陰;語聲高亢洪亮者屬陽,低微無力者屬陰;呼吸有力、聲高氣粗者屬陽,呼吸微弱、聲低氣怯者屬陰;口渴喜冷者屬陽,口渴喜熱者屬陰;脈之浮、數、洪、滑等屬陽,沉、遲、細、澀等屬陰。
8 F* e+ w; X# X5 H9 l2.陰陽是辨別證候的總綱:如八綱辨證中,表證、熱證、實證屬陽;裏證、寒證、虛證屬陰。在臨床辨證中,只有分清陰陽,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質,做到執簡馭繁。所以辨別陰證、陽證是診斷的基本原則,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臟腑辨證中,臟腑氣血陰陽失調可表現出許多複雜的證候,但不外陰陽兩大類,如在虛證分類中,心有氣虛、陽虛和血虛、陰虛之分,前者屬陽虛範疇,後者屬陰虛範疇。3 V# P+ P; f; h/ b
總之,由於陰陽偏盛偏衰是疾病過程中病理變化的基本規律,所以疾病的病理變化雖然錯綜複雜,千變萬化,但其基本性質可以概括為陰和陽兩大類。
4 F5 d) P5 o3 z4 H6 Y) M5 X( T(五)用子指導疾病的防治  C& f) Z. [. [' E4 o
1.指導養生防病:中醫學十分重視對疾病的預防,不僅用陰陽學說來闡發攝生學說的理論。而且攝生的具體方法也是以陰陽學說為依據的:陰陽學說認為:人體的陰陽變化與自然界四時陰陽變化協調一致,就可以延年益壽:因而主張順應自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精神內守,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做到‘‘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素問,上古天真論》)。藉以保持機體內部以及機體內外界環境之間的陰陽平衡,達到增進健康、預防疾病的目的。/ C. H! s6 q$ w" y
2,用於疾病的治療:由於疾病發生發展的根本原因是陰陽失調,因此,調整陰陽。補偏救弊,促使陰平陽秘,恢復陰陽相對平衡,是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陰陽學說用以指導疾病的治療,一是確定治療原則,二是歸納藥物的性能。
9 D4 N# x" G( ^8 V) H0 G2 i(1)確定治療原則
9 _/ F9 L/ j: r+ k陰陽偏盛的治療原則:損其有餘,實者瀉之。陰陽偏盛,即陰或陽的過盛有餘,為有餘之證。由於陽盛則陰病,陽盛則熱,陽熱盛易於損傷陰液,陰盛則陽病,陰盛則寒,陰寒盛易於損傷陽氣,故在調整陰陽的偏盛時,應注意有無相應的陰或陽偏衰的情況存在。若陰或陽偏盛而其相對的一方並沒有構成虛損時,即可採用“損其有餘”的原則。若其相對一方有偏衰時,則當兼顧其不足,配合以扶陽或益陰之法。陽盛則熱屬實熱證,宜用寒涼藥以制其陽,治熱以寒,即“熱者寒之”。陰盛則寒屬寒實證,宜用溫熱藥以制其陰,治寒以熱,即“寒者熱之”。因二者均為實證,所以稱這種治療原則為“損其有餘”,即“實者瀉之”。9 r' Q( q' Q7 ?% Z2 Z5 @
陰陽偏衰的治療原則:補其不足,虛者補之。陰陽偏衰,即陰或陽的虛損不足,或為陰虛,或為陽虛。陰虛不能制陽而致陽亢者,屬虛熱證,治當滋陰以抑陽。一般不能用寒涼藥直折其熱,須用“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素問•至真要大論》王冰注)的方法,補陰即所以制陽。“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又稱壯水制火或滋水制火,滋陰抑火,是治求其屬的治法,即用滋陰降火之法,以抑制陽亢火盛。如腎陰不足,則虛火上炎,此非火之有餘,乃水之不足,故當滋養腎水。《黃帝內經》稱這種治療原則為“陽病治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若陽虛不能制陰而造成陰盛者,屬虛寒證,治當扶陽制陰。一般不宜用辛溫發散藥以散陰寒,須用“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素問至真要大論》王冰注)的方法,又稱益火消陰或扶陽退陰,亦是治求其屬的治法,即用扶陽益火之法,以消退陰盛。如腎主命門,為先天真火所藏,腎陽虛衰則現陽微陰盛的寒證,此非寒之有餘,乃真陽不足,故治當溫補腎陽,消除陰寒,《黃帝內經》稱這種治療原則為“陰病治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7 @! h5 l& k  k8 X4 a8 x
補陽配陰,補陰配陽:至於陽損及陰、陰損及陽、陰陽俱損的治療原則,根據陰陽互根的原理,陽損及陰則治陽要顧陰,即在充分補陽的基礎上補陰(補陽配陰);陰損及陽則應治陰要顧陽,即在充分補陰的基礎上補陽(補陰配陽);陰陽俱損則應陰陽俱補,以糾正這種低水準的平衡。陰陽偏衰為虛證,所以稱這種治療原則為“補其不足”或“虛則補之”。
9 [$ s% q- Y; ]( H+ C& D(2)歸納藥物的性能) a2 d4 p7 m$ r" Y* m% o5 ]
陰陽用於疾病的治療,不僅用以確立治療原則,而且也用來概括藥物的性味功能,作為指導臨床用藥的依據;治療疾病,不但要有正確的診斷和確切的治療方法,同時還必須熟練地掌握藥物的性能。根據治療方法,選用適宜藥物,才能收到良好的療效。
1 ~' Q: C$ c( v9 f" R中藥的性能,是指藥物具有四氣、五味、升降浮沉的特性。四氣(又稱四性),有寒、熱、溫、涼。五味有酸、苦、甘、辛、鹹。四氣屬陽,五味屬陰。四氣之中,溫熱屬陽;寒、涼屬陰。五味之中,辛味能散、能行,甘味能益氣,故辛甘屬陽,如桂枝、甘草等;酸味能收,苦味能瀉下,故酸苦屬陰,如大黃、芍藥等;淡味能滲泄利尿(物質的濃淡對比而言,濃屬陰,淡屬陽)故屑陽,如茯苓、通草;鹹味藥能潤下,故屬陰,如芒硝等。按藥物的升降浮沉特性分,藥物質輕,具有升浮作用的屬陽,如桑葉、菊花等;藥物質重,具有沉降作用的屬陰,如龜板、赭石等。治療疾病,就是根據病情的陰陽偏盛偏衰,確定治療原則,再結合藥物的陰陽屬性和作用,選擇相應的藥物,從而達到“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素問•至真要大論》)的治療目的。
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