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郭台銘最想知道的台日購併啟示4 w. N a6 ^& k9 W
1 ]1 K( N+ h d, s% M 【文/呂正嘉】8 h3 H1 x9 H0 l- F
" y# J, W# X$ V3 ~
前言
/ F& u" j8 P3 W ^* X
2 f/ e Z9 {. a6 ~6 F+ E" `曾經,聯電購併新日鐵,是日媒口中的「半導體業傳奇」合作案;十三年後,台日合作的第一樁指標案件,卻以結束營運收場。台日合作究竟潛藏哪些難題?聯日半導體關廠又帶給陷入「鴻夏戀」的郭台銘什麼啟示?, m/ B6 d( J8 W* C$ \
% m6 O; W# ?, [, k; s+ j* q
' w/ [4 Y; e; G5 S/ B
就在鴻海、夏普合作案談得正熱之際,台日聯手抗韓氣氛炒到最高點,但八月二十二日,一則台廠結束營運的消息卻從日本千葉傳來,它是台灣科技業首樁日本購併案—聯電購併日本DRAM廠新日鐵半導體。
( i g H) w' M( S1 Z" |- r5 E
# k$ k; A* J3 ^* E8 R
3 L D$ T! z6 `0 e" N* q/ J: Q0 U這樁曾被日本媒體稱為「半導體業傳奇」的台日合作,聯電買下新日鐵半導體的八吋廠,成立聯日半導體(UMCJ),十三年過去,卻不得不走上關廠的命運。到底台灣、日本攜手合作,潛藏哪些看不到的難題?又可以給熱戀中的鴻海、夏普帶來什麼啟示?
. w8 L5 R4 w1 L7 y
# G8 x& v) S* |" L) ?6 ]
! f6 r& D5 k: J5 A8 C8 k1 m! [一九九八年,那是DRAM景氣低迷的世代,在大幅虧損八十億日圓的壓力之下,新日鐵半導體開始有了向外尋求買主的念頭。
* w' s* r G" b# ~
3 R9 ?+ r5 `) v7 [( U5 K9 |
. ^2 ^$ F' q" v6 y" H$ x( U殖民情結 埋下管理隱憂# ?& _) p; {7 T
! q3 S/ z2 J6 U$ f% u3 }& y
. J& Q4 ?0 u( ^$ q) H
當時勇於挑戰的正是時任聯電董事長的宣明智(現為聯電榮譽副董),他帶領大隊人馬前往日本評估,決定以四億新台幣的超低價,買下微幅超過五○%股權的方式入主,接手新日鐵半導體的八吋晶圓廠,這也是台灣、日本的第一樁購併案。
" z0 X' ^" c O% q0 K* {& m) t- m4 r: `
! u4 m# Q0 \& E% `, Q% ^
跨國合作首要功課就是文化差異,而跨越文化差異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以夷制夷」。為了降低購併過程的磨合,讓日本人直接管理日本人,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延攬現今爾必達(Elpida)總經理?本幸雄,出任聯日半導體總經理。4 c' X$ J. o3 ]7 z
# |- ?7 M0 F* U, I* z
; E% G5 j4 `: N$ T
「確實,隔年?本(幸雄)就成功將聯日(半導體)轉虧為盈,二○○○年更交出高達一二○億日圓的獲利,成了日本媒體口中『半導體業傳奇』。」一名曾任聯日半導體高階主管回憶,當時的聯日不僅是日本第一家專業晶圓代工廠,更掛牌上市,成了日本唯一掛牌的晶圓廠。9 f( P4 y: @& e1 T
% P% {) [& N2 o x
* P0 ^8 M% [2 X( ]3 h然而,當聯電還沉浸在台日合作的美好時光裡,夢魘已悄悄來到。
" x7 M* v6 O5 ~8 n
z' {2 U7 |2 m
& d; Z2 d9 L/ |0 J, o# C) l?本幸雄掌管聯日半導體兩年後,選擇跳槽日本DRAM大廠爾比達,「以夷制夷」的結果,致使大批日本高階主管居然跟著?本幸雄跳槽,人才流失埋下聯日半導體的第一個隱憂。
) R% ~/ G1 }! R) L$ I5 X8 ]7 v3 ^. e. A& e1 Q6 w
: }" t: }, r9 O2 ]; [3 n! y
儘管聯電隨即派了時任聯電總經理吳宏仁、溫清章、亞洲業務副總李光興前往日本整頓,聯日半導體也曾短暫在○六年小幅獲利,但多半時間營運載浮載沉,虧損多於獲利。+ y3 ^/ h, f, a% D7 G& F
* P6 j% d9 i4 r* d& B+ M4 x. D- d/ _; F4 j3 g
「日本人面對台灣主管,存在文化情結,畢竟以前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現在卻是台灣人反過來管日本人,這在他們的心理層面上,不容易接受。」聯日高階主管不諱言,殖民情結成了台日文化最難跨過的鴻溝,也將是鴻海不得不面對的第一個挑戰。5 w7 F3 _8 Q9 p7 g
# ^" K6 h' F7 |" ?- _& Q* X5 t# y' L7 y# D4 W' `+ P
誘之以利 像甜蜜毒藥
8 X- D3 n% d- \ W- Y& O% c5 _( y, ^5 p0 F% }% h: M+ k: x
' V* g1 E( R- P7 @6 j5 ^為了弭平台日管理情結,員工分紅配股是剷除異己最好的利器。○一年,聯日半導體營運最巔峰的時期,轉虧為盈帶動聯日股價大漲,聯日一度成為日本店頭市場市值前五大公司。
+ t) e7 r" B3 m: F5 ]+ a9 c3 L
x4 p$ W7 P+ Y
, t" W, T+ j- {# k6 E聯電大方提供日本法令允許的股票選擇權給聯日員工,誘之以利,因為只要聯日賺錢、股價大漲,日本員工手上的分紅也會跟著翻兩番,殖民情結、文化差距瞬間不成問題,日本員工也馬上卸下心防。
& A2 N' M% N4 f0 m9 H) K3 x3 x5 j3 P% N
0 j/ c! z. r" x4 L/ _
誘之以利的策略似乎奏效,一面收服日本員工,另一面卻也像甜蜜毒藥,一旦上癮就難以斷絕。「分紅多寡與景氣、公司營運息息相關,聯日從盈轉虧,分紅自然也縮減。」聯日半導體從存到亡,半導體業內人士其實不意外,隨著八吋廠需求逐漸被十二吋晶圓廠取代,八吋晶圓廠也跟著面臨營運挑戰。5 S' c, I+ ^. ?
" r1 ~9 K7 F$ S) d" _) a( ?
! O' z F" R+ v曾在聯日半導體工作的高階主管就表示,「一九九九年,八吋晶圓廠是主流,市場需求高,聯日當然有聲有色。但現在已經是十二吋晶圓廠的時代,八吋廠要轉型,越來越有瓶頸。」& S2 Z$ t0 p( f k
5 D- _# X" ^0 H1 a0 p& V1 ?* f6 x
' r: w, g2 j, |! V聯日營運陷入瓶頸,聯電每季要認列平均八億日圓的虧損,自然也難持續高員工分紅的政策,無法繼續誘之以利,日本員工也失去效忠的理由。) j$ g' w5 e7 n$ C2 \$ o; C! t
5 w% i) @3 m, @: Q0 r) u4 _- ]
' b8 a( w* ^& T; Y7 O) W. y! i儘管為了重振聯日昔日風光,聯電還曾動過念頭,企圖將聯日半導體轉型成十二吋晶圓廠,但問題又來了,日本什麼都貴,設廠成本過高。【今周刊】# ^% L% [) n* v7 ?9 n0 j( Z1 ]* Q9 L
|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