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915|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圖文轉載] 死刑犯冤獄

[複製鏈接]

3436

主題

214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社區
臺灣
文章
9422
在線時間
1428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9-1 08:33:20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死刑犯冤獄
% V& I! I- e8 \% v8 x3 ~! {) V
: q- U$ Z( ^# m4 F9 N; S. ?3 P: f6 S6 \
0 r3 O/ }$ ^- F. h" B) P

& c+ R4 G/ d8 z6 M  u  K 【文/張娟芬】
3 }* l9 a# }- k) t# ?
+ b5 h$ a% N0 q前言
# a/ I1 w) A0 n9 p/ `- T3 ^5 L2 Y- q" j) t" c. S* c/ \8 q- {
這是一件密室殺人案:十人小包廂裡,發生了警匪槍戰。帶頭攻堅的警察蘇憲丕身中三槍,英勇殉職。到底誰殺了蘇憲丕?凶器當場查獲,嫌疑犯是包廂內的七個人,全數落網。沒想到,這樣的一個案子,關鍵的開槍者死了,在疑點重重下,卻判了在場的鄭性澤死刑。" v! Z6 h5 H+ e( g* F2 x

" {7 J! K4 _: ~3 c, X4 [% `
( o! g3 o9 i. }; M, r% M4 S9 ]0 B編按:獨立記者張娟芬自二○○三年開始,研究台灣被判死刑的冤獄案件,其中,發生在○二年的這起「鄭性澤案」充滿疑點。此案目前仍在爭取再審,《今周刊》特邀張娟芬現身報導這起「懸案」,盼能引起各界的討論與關注。4 G3 e) h" l) R5 q( b; J! z, V

. g! O4 [5 Z/ v7 H' ?- S6 c2 j3 W0 M# h2 u
案子發生在○二年一月五日深夜,第一現場在台中豐原「十三姨KTV」的包廂裡,最關鍵的人是羅武雄。那天他喝醉了,在包廂裡對著天花板開槍,又對著桌上的一支高粱酒瓶開槍。於是KTV的員工報警,警察很快趕到。% @$ `7 K- K" ?) u- x' ]
. o2 n4 l( I3 \# }! C2 X: y+ b. I4 |

- f/ h/ l9 b# A: R3 \% y警方自包廂外展開攻堅,一陣激烈槍戰後,員警蘇憲丕身中三槍,送醫不治;羅武雄身中兩槍,當場氣絕。從蘇姓員警中彈的傷口可以判斷,槍手從正前方向他開槍。, v9 M  E5 k2 r% f0 J0 j4 r

3 E( k2 |/ Z2 [4 O: G5 ~4 c, }( [4 C5 ~) h5 I3 Q6 V" e
照現場座位來看,最有嫌疑的人就是羅武雄。可是法官的確定判決卻認為,坐在包廂另一側的鄭性澤在槍戰中離開位置,朝蘇憲丕開槍。鄭性澤被判死刑。
! l/ q) J. a! b3 E' w! v  L
3 J' ?& ^. A" n! ?9 B6 T% m+ p- c
; r) A$ V: z9 d2 A0 v9 k/ U會判有罪,是因為鄭性澤自己承認了:他有對警察開槍。但他是在什麼狀態下承認的呢?檢視他在警察局寫自白書時,警詢錄影帶擷取下來的畫面,他的雙眼好像上了煙燻妝一樣,尤其左眼浮腫,非常明顯。
$ g. m$ H7 i% t2 E8 P" T: i
# s2 W$ h3 @( r3 x: o6 N% e0 ~! Y# @  o, q: d" Z% K- l
煙燻妝與無影腳 憑空生出
" k: J! X5 l$ V% W3 ^$ r2 n2 C* o3 h: H$ y; n2 b" `) Y
$ e& ~' N6 h" _- I% Y$ o0 @
鄭性澤在槍戰中受傷,送到豐原醫院包紮,病歷上完全沒有提到眼睛的瘀傷。等到早上七時左右,鄭性澤在警察局製作自白,這時左眼就腫了。當天晚上他被送到看守所羈押,體檢表上也清楚記載「左眼內瘀血,左眼浮腫」。
5 R+ ?$ Y& t, R  I' E) I5 H# x0 `1 u9 E! j$ L; |# c$ g. p2 ~" f
0 w0 V* s+ O: i' X
在槍戰中,鄭性澤的左小腿中槍,開放性骨折。意思是骨頭斷掉,而且穿出皮膚表面。鄭性澤被帶到KTV去做現場勘驗時,完全沒辦法走路,坐著輪椅的他,左腳從膝蓋一直包紮到腳板,只露出腳趾頭。這樣的傷勢,能讓他在槍戰中健步如飛,跑到羅武雄身旁去開槍嗎?
" \) N( F: N$ c5 o
$ ]; b# ~# o0 E1 v% j$ w7 w% l; o5 H6 {* h
開放性骨折非常痛,而且因為有傷口,所以一定會流血。確定判決認為鄭性澤走過去對警察開槍,又走回來。如果真的是這樣,那走道上應該會留下血跡。可是現場照片清楚顯示,開槍位置的地面上沒有血跡,座位轉角處也沒有血跡。唯有鄭性澤座位旁的地上留下了血跡。6 i3 q4 x+ w) c0 ]! g$ J, Y9 t

. ^" N. {8 O8 I  t& p! N, E2 ?
" ~- `0 P& ?: P5 }, C. L* P/ F  y& }鄭性澤說,槍戰開始的時候,他很害怕,整個人縮在座位上,直到槍聲停歇,警方叫他們爬出去。比照他身旁地面的血痕,確實就是朝向門口的拖曳狀。8 l, }# i" B& M6 U! ^6 ]

7 @- {/ K& N% c* W
. g9 G; S/ ~9 h+ S現場一共查獲四把槍。凶槍掉落位置,是這個案子最關鍵的證據。可是,偵查卷宗內的現場照片卻是——四把槍整齊排放在沙發上,簡直像是網拍照!
- j- Q* v8 O6 M" Z; U% C+ R& X) S0 Y& ~, _- x: r0 j$ V% w4 B
4 t2 K, a3 b- ?9 b
現場遭破壞 凶槍也沒驗指紋' Y! m4 q3 s# Y. V3 k% V. D

7 l% p5 i2 L5 I2 O' _  m5 q* l0 m6 P! Z4 T! _
鄭性澤說,那天羅武雄帶了四把槍,兩把制式、兩把改造。羅武雄身上放不下,所以將兩把改造手槍交給鄭性澤保管。結果發生了槍戰,鄭性澤被警察刑求,所以只好承認。檢察官訊問時,那些打他的警察都還在,他不敢翻供,只能迂迴的說:「請檢察官驗那兩把槍。」他心想,我那兩把改造手槍明明就沒有開槍,只要去驗物證,就會還我清白啦!$ ?5 U2 t4 o/ {1 r& q9 M+ B

9 z$ p" l8 l+ m3 M# W- ~2 e+ E# c9 P  Q4 ?" J) E; K7 b& i' D1 K0 R% @* r" A
匪夷所思的是,檢察官卻沒有把四支槍拿去驗指紋。直到一審法官才將四把槍送驗,結果凶槍上並沒有鄭性澤的指紋。至於那兩把改造手槍,檢驗以後也證實,確實從未擊發,與鄭性澤的供詞相符。
" u2 Y, ^5 m6 C# P
3 X. r2 ~6 K# {9 V' l8 j
. U" n( @  d9 f( J0 I* t& S然而,這起槍擊案的許多重要證物都沒有蒐集。除了凶槍沒有立刻驗指紋外,還包括羅武雄身上所中的兩槍貫穿子彈;台中豐原分局鑑識組竟沒有取出彈頭;卷子裡也沒有羅武雄的陳屍照片。
6 K7 F! d, Z7 ^+ @, ?4 W8 N3 f! ^0 p7 j; W" i2 n% u5 ?' J
# s9 r& X$ _& Y. o" H) o
根據警政署頒訂的《刑事鑑識規範》,這些證據都是刑事鑑識的基本動作。這起○二年的案子距今不過十年,但草率糊塗的程度,令人為殉職的警察蘇憲丕感到憤怒不平。0 K0 V! B* W3 Q/ k& C, q
3 a& H' L2 }2 @& @& ~4 J8 F
2 w- n$ h: V' t* c4 ?( E
可以確定的是,警方所掌握的證據並沒有全部送交法院。例如,偵查卷內照片顯示,當天有員警在現場持錄影機蒐證,可是拍得的錄影帶卻沒有送給法院。
' M/ G! k& ^9 L4 U$ _  U2 i5 Z  K
: U0 U: u  j9 v& o& K/ i$ ?; f( G8 q( w' o
又例如,豐原分局將證物送驗時的公文沒有連號,編號從「豐警刑字第○○一號」開始,陸續有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六;但是「之五」卻神祕地消失。「之四」與「之六」的送驗物品都是現場彈頭;「之五」會不會就是解謎的關鍵——打死羅武雄的彈頭呢?【今周刊】
" P$ N' I1 r+ t- |! n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在股票及期貨市場,散戶投資人成功的不二法門不外乎兩種,一是非常幸運;一是非常自律

3436

主題

214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社區
臺灣
文章
9422
在線時間
1428 小時
沙發
發表於 2012-9-2 06:47:54 |只看該作者
鄭性澤被警察刑求,所以只好承認。檢察官訊問時,那些打他的警察都還在,他不敢翻供,只能迂迴的說:「請檢察官驗那兩把槍。」他心想,我那兩把改造手槍明明就沒有開槍,只要去驗物證,就會還我清白啦!& Z* M1 M* n) p" M9 i0 z
. q( q5 P% b9 D
在股票及期貨市場,散戶投資人成功的不二法門不外乎兩種,一是非常幸運;一是非常自律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