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618|回覆: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網路資訊] 瞋是心中火 聖嚴法師

[複製鏈接]

160

主題

34

好友

5115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1397
在線時間
1909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8-24 12:29:46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瞋是心中火 聖嚴法師* v. O/ e; O8 Y$ @  g3 D
  5 x5 W: z& b; t" Q: ?1 C9 _
  佛教稱瞋火為無明火,像是說「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或是「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可見瞋火能夠讓人在一念之間,把自己所修的功德都摧毀了,就好像兒童玩積木一樣,只要一生氣,把腳一踢,辛苦堆好的房子馬上就應聲而倒。% Y  b2 B; Q% `# M
  $ \& h" y1 F& \0 G* z  Y8 [" `
  因此,忍實在是非常重要的事。不能忍就會產生憤怒的心,憤怒的心一般是從語言、行為表現出來,這種直接由言語和行為所發洩的憤怒,對人的傷害非常大。 雖然有的人敢怒不敢言,其他人並不知道,也不會因此受傷害,但是因為他的內心充滿了恨,其實已經造成了自己的極大痛苦。所以憤怒,不管別人是否能看到或感 覺得到,都不是件好事。
+ a8 [% z; v. j⋯⋯  : w' x& [2 J5 X0 O  a* Y
  根據研究報導,當一個人憤怒的時候,身體的細胞會死得很快,而且容易生氣憤怒的人,身體的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等都會產生障礙。常常用語言 或動作來發洩憤怒的人,對身體健康已經很不好了,何況不發洩出來,僅僅在心裡發火的人,那就好像悶燒一樣,對自己的身心傷害反而更大。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一 些人老是鬱鬱寡歡、悶悶不樂,容易害精神上的疾病的原因。
4 v" J% I5 v' f6 M( e7 U  
! {5 d* W4 S. M: [9 h4 W  那麼,我們該如何化解憤怒呢?這可以從觀念和方法兩方面來幫助自己。
5 p8 O! R; f; p/ ?2 l  ( Z- n; H! Z  Q8 m; k/ I) r
  所謂觀念,就是要瞭解自己為什麼會憤怒?為什麼會那麼痛苦?其實,憤怒的原因不論是想要發洩,或是敢怒不敢言,都是因為自己感覺被冤枉,而心中充滿委曲。譬如被責怪做錯了事,或是說錯了話,但事實上是被人陷害,因此既怨恨自己無力申冤,也怨恨別人的惡意陷阱。
) y. D' q. ~$ v( z  `' k' {  ) R0 S' I$ U; o- J- r3 k7 G3 G
  對於這種情形,我們可以從因果來理解。現在會發生這樣的事,可能是因,也可能是果。如果是因,那我不要還報,因為我還報給他的話,不但他痛苦,我更痛 苦;如果是果,那麼我應該要接受,不要再還報,如果還報的話,那又變成了因,重重無盡,就會不斷地因果循環下去。如果能從這一點來看,就不會那麼憤憤不平 了。5 ^* v8 I4 J9 ?. b5 m
  
6 Q9 {) y  [6 N  ]7 V; W& r( r  如果當下我們的觀念轉不過來,也想不通時,這時就先不要想它,也不要用理由來解釋,一有時間就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或是注意自己的 呼吸、自己的心念活動情況,以及自己的內心痛苦現象。此時就能夠體會:「都已經這樣痛苦了,我還要更加痛苦嗎?」想到這一點,你的心就不會總是和那些不平 的事對抗,情緒也會慢慢地緩和,憤怒的情形也會減少,而這就是從方法上來化解憤怒。
  `% E8 b2 m# e$ ]- ?2 C8 p    V5 s4 Q7 L+ _: q- r% O8 A
  所以,只要能靈活運用佛法的觀念和方法,我們的心就不會再被無明火燒傷,而造成難以彌補的憾恨了。更多.
已有 2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歐陽 + 1 讚!
芳草 + 1 讚!很實用

總評分: 金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多運動  要開心

0

主題

2

好友

3373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111
在線時間
654 小時
沙發
發表於 2012-8-24 13:38:02 |只看該作者
修忍辱來對治

160

主題

34

好友

5115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1397
在線時間
1909 小時
3
發表於 2012-8-24 13:39:13 |只看該作者
說得很好! a; S/ T4 |+ l0 W6 I7 s! C* B
& |5 c1 S8 g. R' O8 l0 {' Y" t$ o
忍辱最難修
多運動  要開心

3436

主題

214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社區
臺灣
文章
9422
在線時間
1428 小時
4
發表於 2012-8-25 06:42:06 |只看該作者
對於這種情形,我們可以從因果來理解。現在會發生這樣的事,可能是因,也可能是果。如果是因,那我不要還報,因為我還報給他的話,不但他痛苦,我更痛 苦;如果是果,那麼我應該要接受,不要再還報,如果還報的話,那又變成了因,重重無盡,就會不斷地因果循環下去。如果能從這一點來看,就不會那麼憤憤不平 了。*
在股票及期貨市場,散戶投資人成功的不二法門不外乎兩種,一是非常幸運;一是非常自律

12

主題

19

好友

3755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1017
在線時間
653 小時
5
發表於 2012-8-25 08:44:4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凡夫俗子 於 2012-8-25 08:48 編輯 , V- j+ W: Y- v# u
歐陽 發表於 2012-8-25 06:42
- N" t  M( \. {4 I4 }對於這種情形,我們可以從因果來理解。現在會發生這樣的事,可能是因,也可能是果。如果是因,那我不要還報 ...

+ i2 e  }* T5 K0 `5 \& |/ M0 e
$ @6 L& g7 Y3 H/ D! u不談因果,其實「瞋」是) i6 g  o7 o! A3 Q/ {

5 I1 w2 ?! `! k9 Z* y「別人做錯事,你卻在懲罰自己!」2 |8 j; [; Z  ?' N
6 X( c5 P! Z/ ^- ^
不要忍,要轉念。忍會內傷,轉念(想到因果,也是一種轉念。)才能化解於無形。
; C7 z0 o% W* B: H& F3 e: E  o
! ^6 a/ F4 L1 Y* l1 y' R# c- D$ j. ^: p+ W  \7 u9 u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歐陽 + 2 其實「瞋」是

總評分: 金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一般人無不生活在喜怒哀樂之中,從未與中道實相碰過頭、見過面,故稱為凡夫俗子。

227

主題

60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文章
3865
在線時間
1429 小時
6
發表於 2012-8-25 09:47:1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阿慌 於 2012-8-25 10:00 編輯
" J8 u( d9 k) U- {, Q- y
+ G5 X% _. A6 N5 N法有事修及理修2種9 T9 r' Q, L, k
所謂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 B: n6 N2 g3 ~% h7 p如真要修行
2 c4 n4 R$ e! S. b不要從事下手,這樣用世法的道理拐來彎去,千百億刧也還在原地踏步
; n8 |! o- l/ B9 ~$ }
& _  _4 }# T( b3 T須從來切入
' Q2 ~. I( U0 e就要如普門品的內涵下手
& E- X$ A; t4 A+ A"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
( n$ g# O4 Z, y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是理體上的覺知
; _4 ~  |, x8 j6 q4 I/ i' T# s從空性的覺觀入門,以智慧觀來照見五蘊皆空
4 m+ ?8 r. M( }5 P( o也就不是用六意根著手8 P; X) k. S% h4 L+ ?7 V
直下理域的核心
: G& w/ X. s) j# q8 v# h所謂"無生法"忍
+ z7 ?9 k1 R2 k4 J  y7 O0 o就是先趨理體,以理證事
' W0 e0 v7 u' t9 J有了理上的境界,才會對事軟心
, z3 ?4 P' ~5 v認了這事的究竟,不再用是非心來對二元境, J% t' x" N. Q, L
將情緒、自、他視為一體,才有體空的取證( u4 s; D' x+ x" T; Z- X* z
這樣以事就理,就相圓融了' T0 G0 L% L4 L  {. z
如此沒了拘縛,也沒有能轉、所轉的對立
2 u" ^8 z/ l2 t% b+ {方是究竟的"無生法忍"% |& D) O7 u- ~5 c; j8 G
哪有一個忍,或瞋,在生滅?& }+ x* P- A: o3 ?
哪有一個我在忍,在瞋的存在; ~7 R- r8 Q5 z# d# U, O# }' n
所以慈悲沒有敵人$ `- e7 `; b( i  n5 ^( {& i
當然慈悲也沒有主人+ F1 m7 n/ K3 i5 O: _9 x3 m; Y
5 b# y! Y  p6 Y% ?! ^
連認賊作父的主子都沒有了+ n5 x) ]* z! G# B4 h/ F
底下的猴子猴孫當然也就鳥獸散了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FB : 宇宙的真實

65

主題

5

好友

1197

積分

高中生

Rank: 5Rank: 5

文章
683
在線時間
294 小時
7
發表於 2012-8-25 21:01:44 |只看該作者
一般凡人(要做得道高僧是很辛苦的!)碰到事情來了我覺得稍微"瞋"一下下沒關係的啦, 忍當然會傷身體的, 轉念要怎麼轉呢? 重點來了, 搜刮你肚子裡所有的東西然後編出一個跟這個事情有關的笑話, 連自己都覺得好笑 --- "念"自然就轉啦. 唉呀! 把我的獨門秘笈不小心洩漏了.
人生1 - 看山是山, 看海是海. 人生2 - 看山不是山, 看海不是海. 人生3 - 看山還是山, 看海還是海. 人生4 - 看不到山, 看不到海, 掛了.

65

主題

5

好友

1197

積分

高中生

Rank: 5Rank: 5

文章
683
在線時間
294 小時
8
發表於 2012-8-25 21:17:52 |只看該作者
阿慌 發表於 2012-8-25 09:47
0 t, V- S% d1 U; o法有事修及理修2種; `+ f5 V+ K0 b9 V) T" q
所謂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9 `1 M# u; T; `0 P# ]2 V如真要修行

  Q! n4 A% N6 D* ~阿荒大大, 看了您許多大作真是受益匪淺, 惠我良多, 是行 "人間菩薩道" (這樣講對嗎?). 可是有些地方就慢慢有給它看得模模糊糊, 悟不出道理了. 這也就是往內修行的方式會慢慢跟凡人離得越來越遠了, 這可能要請你們得道高僧研究研究如何變成淺顯易懂的方式形成一個 loop 回饋到凡間, 感恩!
人生1 - 看山是山, 看海是海. 人生2 - 看山不是山, 看海不是海. 人生3 - 看山還是山, 看海還是海. 人生4 - 看不到山, 看不到海, 掛了.

12

主題

19

好友

3755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1017
在線時間
653 小時
9
發表於 2012-8-25 22:18:31 |只看該作者
芳草 發表於 2012-8-25 21:01 ! R5 u" G( Q* N* ]+ J
一般凡人(要做得道高僧是很辛苦的!)碰到事情來了我覺得稍微"瞋"一下下沒關係的啦, 忍當然會傷身體的, 轉念 ...

" A  r+ M8 C  F1 H' B* L! [4 T3 x2 G7 U
轉念的方法很多,我也貢獻一種:
; j( ^1 J( j4 G) z; \3 j/ M/ V* R7 M0 y3 L4 ~  ]9 z5 C1 f
別人錯,影響我時,我心裡說,待會兒看我怎麼修理你!讓你有苦說不出。
; |% `! P* Q# S6 j: I+ H$ }5 N# l
+ ~4 R! n& J, B0 `" F. X8 h接著去聽一段音樂,或想一件費神的事,再回頭時,氣已消了一半。大多是算了,最多也只是抱怨一下,對方自知理屈,知難而退了。
6 @; N6 s% S3 c8 J0 Z% b+ K0 Z1 `" _" V& e) \4 c# i( i# u
話說回來,他們告訴我,幾年前,我可是很兇的。哈!+ t! f$ \/ Z; C- {: |2 ~# B
* G/ @) Z( W5 {" g+ w. K
2 O! V7 K! T" I, d
一般人無不生活在喜怒哀樂之中,從未與中道實相碰過頭、見過面,故稱為凡夫俗子。

227

主題

60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文章
3865
在線時間
1429 小時
10
發表於 2012-8-25 23:08:0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阿慌 於 2012-8-25 23:26 編輯
' y* i- K' N0 i) X
芳草 發表於 2012-8-25 21:17 8 p. f5 K+ c$ p6 T# B
阿荒大大, 看了您許多大作真是受益匪淺, 惠我良多, 是行 "人間菩薩道" (這樣講對嗎?). 可是有些地方就慢 ...

' s( w4 J/ f, o1 c9 e' L. M- p
$ X- x! Z  X2 r; y( H% C# l中土八宗除密宗以唯識學為法理外,其餘七宗皆以中論為根本
; j* [7 s( W6 N: h  F) v但除淨宗外,最起碼的入門標準就是開悟,悟後才能登堂入室
8 j  X% S1 E+ ~7 b6 q5 A; d: N悟後起修方是初學8 p* N  U! ]! H0 ~
先要入佛之見  k& P+ {; |+ q" B5 |0 y* Y! O) q
唯識學中論看到完全懂, T9 s; R" F5 y- T5 X$ U
這2種法理是佛學最重要的理論基礎
# C3 v/ q0 }* V# F" t知道是心是佛,是心做佛的道理
/ L: X! |" ?4 C6 W. _. q也知道----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7 u5 Z' e7 C" a! N& S9 Y- B  |+ x. Z$ s的第一義締(勝義締)4 c5 w- k7 R% C
果真弄懂了
2 Y3 V& b; T# |. }2 U0 c恭喜您,不需要老師了
( f- v3 t% p0 L4 y& H; m以經為師、以戒為師
! h  ?( ^4 D/ `: A% ^4 b4 b; g所有的經典一通百通,狂花亂舞,隨手拈來,無不趣入
; {( h' x; @; ~" e0 b然後完全以圓覺經  y; m" p! R/ o1 N7 `7 k
為修學的依據(這部經要看千遍,能背最好), I5 k- G7 e$ H- d4 H9 Q
依教奉行,直達悟境0 u+ ]& N  S/ R/ K2 b: F
得根本智,起自受用$ ~  S* d# k$ F
然後發心大行,證後得智,
$ n4 x1 C1 T2 o$ p; C& H9 R擔如來家業,負教化之責,是為他受用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歐陽 + 5 受益良多

總評分: 金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FB : 宇宙的真實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