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430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4
- 貢獻
- 5093
- 活力
- 14767
- 金幣
- 121588
- 日誌
- 0
- 記錄
- 2
- 最後登入
- 2025-1-10
- 文章
- 1593
- 在線時間
- 744 小時
|
不必要的醫學檢驗 文/朱真一
% f5 `- T1 D* f, R+ I; ?) L {% y1 d$ G. y: Z4 Y
最近美國的媒體廣泛地討論《消費者報導(Consumer Report)》今年六月號的一篇報導。那文談5項不需要的檢驗及治療。《消費者報導》在美國很有影響力,是有公信力,民眾信賴的雜誌。重要的電視台及網路跟著報導,幾個電視台新聞節目,也一再地討論。 - s+ R7 t% Z5 a# p! z6 }6 F
: c; W3 M0 p. K2 F7 A) D不但代表「消費者」角度的該雜誌,近10個醫學團體不久前,也提出一些醫師過份使用的檢驗及治療。他們除要醫師慎重考慮外,還建議消費者的病患及家屬多多質疑醫師,多向醫師們質問「為什麼」做這些診治。
/ A6 f: C6 F& _# ?8 F# `, i4 I% J0 ` ~" P$ {5 V- Q R: Q. o. T$ E
《消費者報導》還特別說不少醫師「應該」都知道,不少的診治並不需要。特別是病人及家屬不但多掏出錢來,健康可能會受傷害(hazardous)。
0 f E: m. L" ^# h0 S: A* r# X& [ u! C
台灣的健保可能都會給付這些診治,常從同仁及親友的談話或通訊中瞭解,不必自掏腰包下,病家常會要求醫師做更多的檢驗。從下面的討論,台灣的消費者也該知道,多做檢驗不見得有好處。 " e0 S9 i3 r4 H
& G9 ^$ Y1 f% e c p, [6 N《消費者報導》的題目〔When to say“ Whoa! ”to your doctor〕。特別去查Whoa的字義,原來是「停止或延緩,停下來再考慮」之義,字典還說常用於「表示強烈的行動,如警告或驚訝」。強調病家向醫師表示“Whoa”(不要做)這些診治術。 3 G, S% W: r# r! Y# d
9 g& R; y. j0 D" d8 W
此文只討論該文中提到的醫學檢驗,原來還不全是「新」又「高」科技的檢驗。該文主要談5種檢驗:1.在例行體檢時,心臟病低風險者做壓力(stess)檢查。2.腰痛(下背痛)者做CT或MRI影像檢查。3.只頭痛但無神經症狀,做頭部CT檢查。4.手術前做胸部的影像檢查。5.無骨質疏鬆症風險者,做骨密度儀篩檢。 9 u( o" F z4 Q! M6 I
* p3 H4 h+ V& n2 n' W
這些不少還是行之有年的診治。文章強調去看醫師時,要多懷疑一些醫師推薦的檢驗,要多問外,還懷疑專家的回答是否正確,有時要“Whoa”!。 0 H2 ]& ^7 O& h8 Z8 y
6 `% T$ |* q: W
該文強調幾個重要的關鍵處,如低風險者,沒症狀或體檢正常,沒有家族病史等的「例行性」檢驗。很可能不需要這些檢驗,檢驗反可能造成傷害。
% v: K- N6 e# @# i: ?; R5 P% ?3 F
心電圖的壓力檢驗,並不很準確,常因此導致其他更進一步的心臟血管CT或心臟冠狀動脈導管術等的檢查。不但增加輻射量及檢驗的副作用,更可能因此有過度的藥物治療,甚至還因此開刀。 ' Z0 `4 Z" p4 E+ @9 ^6 \! N
$ n+ T# k& u* n* a5 o腰痛的影像尤其CT及MRI的檢查,不但費用高及增加輻射量,因為上年紀者大多數都會有些變化,這些變化不是背痛的原因,醫師常以為是而進行手術治療。文中特別指出,有腰痛而做MRI的比沒做者不會好得快或好得多,但用手術治療的機會則是8倍之多,費用更達5倍之高。
; j+ X5 g/ V* ]! t& Y6 _7 r- s6 r- k, L8 [" c& [
類似地,若有頭痛,很多醫師很快地就做CT或MRI的影像檢驗,只為了方便跟病人說明沒有腦瘤或其他重症,不過更可能醫師為保護自己,怕被病家控訴。 - ]* a8 K: M3 P# J, B) x6 e
" I# _3 M) F0 \4 `# }/ D& ?
篩檢骨質疏鬆症的X光骨密度儀(DEXA),對65歲以下婦女或70歲以下男性等沒風險的人,一樣無甚意義。篩檢出來的大部分是輕微的減少骨質,本不須治療,骨折的機會沒增加。 6 R$ p& k$ |# f P5 [- b* [
G+ q0 b1 H8 K& [% D: p& W7 k
就因為有此檢驗,只因為骨質稍減少而開始使用幾種當時認為可以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這類藥的最近更發現有不少的副作用,不但沒減少骨折,可能反更增加骨的疾病包括骨折,還有不少副作用,尤其各種不同的痛疼。 % `2 X* ~: v& a d% h) H
6 m5 M0 F2 i- g" `那文章列出何種情況下應避免做上述5種檢驗,這裡無法一一討論。不過該文一再提到,醫師若問好病人的病史及小心檢查病人,絕大部分如CT或MRI等的影像檢查不需要。這又回到本欄一再討論,找好好問病史及做身體檢查的好醫師。 : s8 `8 [7 b9 w5 K
/ @4 {9 }5 v9 E. T! g上面一而再、再而三地說明,一些高科技檢驗仍不能精確地診斷,有可能反導致更危險更昂貴的檢驗以及治療,好醫術仍要回到最基本的問病史及體檢。
; n1 w0 i2 g, i! J' ?% }$ k' J% s( ~+ Z; [. K4 e4 D' Q( o
醫師「應該」知道,為什麼還是重複地一做再做?我以前常在本欄提過的利益問題,醫師跟上期討論的廠商也一樣有「利益衝突」的問題。下次再來討論。
0 E; N" q/ j& Q/ ~% i) r. s+ u
, N6 E' `, C! Z0 `. R(選錄自《健康世界》438期,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 p, L; y6 X2 a; w! R1 i
) s2 b9 Z2 g; T6 `: G
$ z. x( A8 d5 z- D8 ? % h; x6 x3 D+ ]" C6 w) t k- 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