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744|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圖文轉載] 林全:盲目妥協將落入改革失敗陷阱-徵證所稅是玩真的...

[複製鏈接]

3436

主題

214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社區
臺灣
文章
9422
在線時間
1428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4-18 22:15:34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林全:盲目妥協將落入改革失敗陷阱/課徵證所稅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 n+ a2 e' Z% O& O8 f1 u
4 T! |$ ]. s; h

# E4 V; P  r( f6 F5 N9 x; C2 W/ o  v$ i 【文/林 全】
! y* }% N2 @' Q% a, ~2 I& s
& ]6 Z  q3 g  N( M, Y( v前言& w! Q8 z, T4 E& r

/ ~1 v8 W0 |$ \1 v; g0 R- R3 M針對馬政府風聲鶴唳要課徵證所稅,前財政部長林全認為如果以降低證交稅率換取課徵證所稅,稅收將有減無增。而且如果只是盲目地妥協,或者是又要改革,又要趨易避難,則很容易落入改革失敗的陷阱。
) w0 ?: }* Y: S+ U: X, q
' [; B9 t/ Q. S" \3 ^1 l/ h
3 R7 V" K& c- c$ `很多人也許會同意,我國證券交易所得免稅違反租稅公平,應該檢討甚至取消。但除了逃漏稅大戶,恐怕很少人知道,證券交易所得免稅也是所得稅法的一大漏洞。長期以來,納稅人利用「盈餘證券化」逃漏所得稅的案件,層出不窮。即使曾經有黃任中的補稅罰款案在前,國稅局至今仍然查不勝查,抓不勝抓。
% M" s* @0 h- F# E. k; G4 ~* C: M1 Y& V
+ e! [, E2 U4 K
課徵證所稅成政治人物魔咒
+ p( c( D* t& T3 O% U
: y( g6 s0 Y  m/ D7 [( w1 z  p1 L; ^- q  e& B
證券交易所得免稅給稅捐機關帶來的稽徵困難,其實不只「盈餘證券化」一項。過去證券商與稅捐機關間的認購權證課稅爭議,也是一例。該案歷經多年纏訟,爭議金額高達百餘億元,徵納雙方透過立法院與媒體角力多個回合,最後勞動大法官解釋,始得落幕。由此可見,徵納雙方為證券交易所得免稅的規定,曾經付出多少稽徵成本。' N; G" z  s/ P7 D8 O- ^

# m7 z' j; @. o5 h& H2 Q8 S" t. x1 d5 w
證券交易所得免稅對租稅公平與稽徵成本的影響,儘管如此不利,但是完全取消免稅也有客觀上的困難。首先是要能夠克服對股市可能產生的衝擊。
+ Z  ?4 [2 v: O) l
9 S2 y2 j! u7 I  J5 @
* }* c% ?" ^; J0 @台灣的證券市場交易以散戶居多,他們受消息面與心理面影響,很容易出現過度反應。特別是一九八八年發生的「證所稅課徵事件」,當時股市正逢游資氾濫而狂飆,投機散戶紛紛進場之際,結果課稅導致股市崩盤。散戶投資人從此產生刻板印象,認為證所稅等於股市毒藥。
+ H, {; }. d4 X% f2 I+ @6 }" I7 T. R

- A% C) h, p+ H2 i8 S+ h4 o- q二○○○年總統選舉前,某媒體於頭版報導,陳水扁的競選白皮書中,將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納為政見,因而推測陳水扁一旦當選,股市恐將因此大跌。結果立即引發股市恐慌不安,最後陳水扁則以不加稅作為承諾,為選戰止血。從此很多政治人物更將課徵證所稅視為畏途。
$ j0 P! c1 M' k' t
3 y  g# m6 b2 l; J: i
% j9 a; b% C7 f9 ^( ]二○○五年底,立法院通過最低稅負制度,將法人買賣證券交易所得,以及自然人買賣未上市、櫃證券交易所得,均納入課稅範圍,獨漏自然人買賣上市、櫃的證券交易所得部分。其間原因固然很多,但散戶投資人恐懼證所稅的心理障礙,尚待逐步克服,無疑為重要原因。
/ a! d! W" @3 [- }  m: U
) B. J& a' a* j* z  Q
" ]% T6 [# N2 @3 `: l$ W! R這次行政院財政健全小組還在熱身階段,就已經觸動股市對證所稅的敏感神經,以致被迫必須提前表態。由此可見,散戶投資人的心理障礙仍然很高。為了避免出師不利,財政健全小組極有可能會縮小打擊面,主張僅針對部分自然人買賣上市、櫃的證券交易所得課稅,或將自然人買賣上市、櫃的證券交易所得納入最低稅負制度內課稅。
9 p: N: j" c& Q* c- I6 s4 d' V1 q, z9 Q- A
& M6 i5 S# ~6 P8 O
證交稅宜與證所稅脫鉤) ^( p: u3 o0 a

) d, ]% G) U) Y( w  e" r. T% P& k  h6 p& Y: D
上述縮小打擊面策略或許不能完全實現租稅公平,也未必能改善「盈餘證券化」的逃漏稅現象。但卻可以減少反對阻力,降低改革失敗的機率。而改革失敗只會使未來的改革更為困難,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2 m! M8 N5 o' d) m3 n2 N9 D4 d
# H! o/ X& Y1 A9 `, Y; b7 |
5 c9 c- J6 `0 ]4 R  j5 _% |' P$ N不過,即使能夠縮小對自然人的打擊面,仍然不代表改革就會成功。例如,如果證券交易稅率若因此而降低,也等於改革失敗,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因為政府於一九八九年恢復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後,於一九九○年再度停徵,但同時將證券交易稅率提高為千分之六,理由即是以提高證交稅取代免徵證所稅。
& [/ B" R5 `) Z- h- E# f" |
5 [" o( e6 K/ ^4 k( y) T% }9 R( V  e. J% x
於是長期以來,只要有主張課徵證所稅者,必有質疑證交稅率是否應該配套降低者,這次也不例外。) Y* u+ A" }* H* T, k  `: p( p& \

! o( O2 e! I. K4 S: R! C$ t0 d6 a1 F2 X! ~6 O. r0 A: T6 w
但是證交稅率如果因為課徵證所稅而配套降低,則因此損失的稅收,恐怕將遠大於證所稅能夠徵起的收入。根據稅收統計,過去四年間,我國證交稅率為千分之三,每年徵起的稅收平均約為一千億元。證交稅率每降低千分之一,平均稅收損失約為三三○億元。但另一方面,過去四年間,我國的股價加權指數幾乎難以突破四年前的九千點水準。這表示即使全面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政府能夠徵起的稅收,恐怕也相對有限。
; s7 r% r8 f4 J1 O7 @* R
" w" Y9 e& b, u) K* f' |& {( I9 o( G! G3 Q
故若以降低證交稅率換取課徵證所稅,表面上或許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實際上卻是「得了面子,失了裡子」,稅收將有減無增。然而,租稅課徵的原始目的,畢竟還是為了取得收入,何況財政健全小組設置的意旨,也應該是為了改善財政收支。所以證交稅率若果真被迫降低,財政健全小組恐怕就要玩不下去了。* p6 Q* m( ?/ Q3 c
$ J+ t1 W+ P9 A4 q
$ R% A( Z; S! D$ u/ M0 X
對自然人課徵證所稅,另外可能會發生的失敗結果,是與股市人頭戶有關。有兩項課稅規定足以引誘納稅人使用人頭戶。一個是免稅額的規定,另一項是累進稅率。最低稅負制度是採用比例稅率,不會形成人頭戶增加的誘因。但是最低稅負制度有高達六百萬元的免稅額,卻足以誘使納稅人取得人頭帳戶,作為逃漏稅工具。" F6 X* g. B! [  U6 U4 P1 O

: b: M/ o- i' l' V+ F5 a; O$ |) e- I  `. N2 T' a3 i0 I' Z/ p' F% i
一九八九年復徵證所稅時,決策當局為了排除對一般散戶投資人課稅,曾經規定每一位投資人交易金額累積未達兩千萬元部分,可以免繳證所稅。結果卻導致人頭戶氾濫,殷鑑不遠。. 《今周刊》
- [% [% a# M# C7 d, h4 v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在股票及期貨市場,散戶投資人成功的不二法門不外乎兩種,一是非常幸運;一是非常自律

3436

主題

214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社區
臺灣
文章
9422
在線時間
1428 小時
沙發
發表於 2012-4-19 08:28:12 |只看該作者
針對馬政府風聲鶴唳要課徵證所稅,前財政部長林全認為如果以降低證交稅率換取課徵證所稅,稅收將有減無增。而且如果只是盲目地妥協,或者是又要改革,又要趨易避難,則很容易落入改革失敗的陷阱。5 L* g  V2 i, d
" P1 ]6 d; R& S3 J: y
在股票及期貨市場,散戶投資人成功的不二法門不外乎兩種,一是非常幸運;一是非常自律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