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606
- 閱讀權限
- 30
- 精華
- 0
- 威望
- 5
- 貢獻
- 453
- 活力
- 1172
- 金幣
- 1423
- 日誌
- 0
- 記錄
- 5
- 最後登入
- 2012-11-7
 
- 文章
- 1118
- 在線時間
- 214 小時
|
是的,後來我也選擇了綠角醫師的投資路,1 L+ D" x. u: m- m t! s
投資路當然不會一路走來平坦順遂,$ ~4 F+ e$ Z2 N( A% z; Y6 V: `) j, z
但至少知道自己走在正確的路上呢!
2 o# e% i4 c) D( z# t8 T: c給大家參考
9 Y& D. l9 @, j! r3 X0 Q文轉載自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 l% ]$ m1 s/ g$ p: e( p; ]
5 w2 n7 k# Z" c2 X" `" B9 k+ }6 M, U
我是個基金投資者。曾經,我全部的基金,都是透過國內銀行購買的。但當我逐步深入瞭解,發現基金業發達的美國,在激烈的競爭下,金融業者是怎樣用便宜又大碗的服務來吸引投資人時,我開始對國內的基金投資環境感到失望。
# i0 ~& o6 x/ j; Q
2 ?* I( A+ R. R" } J$ j8 p( G台灣的基金投資環境大概落後美國二十到三十年,約略等於美國在1970年代,還沒有免佣基金,也還沒有通過可協調式證券交易佣金的時候。
6 B, v" J, ~: N; D- Z: l4 E1 N- Y) V& K2 P' e
) V! d' W/ E5 W1 V
免佣基金的概念是柏格先生創立Vanguard基金公司時的創舉之一。這種基金讓喜歡DIY的投資人,有最便宜的投資管道。你投入多少錢,就是有多少錢在基金裡面。不用付出一分一毫的佣金,更不用管是前收還是後收。
5 b9 O* _; ?3 s$ q, s# ]( F# y2 {4 D% u p, q$ Q0 H
你可能會以為這種成本上的顯著優勢,讓這種基金馬上一炮而紅。不,事實恰好相反。沒有佣金,所以不可能拿給證券商、壽險業者代為銷售。不然他們幫你賣基金要賺什麼? 基金公司只能自行和一個個的投資人接觸,慢慢推廣。龐大的基金代銷體系,那些從基金佣金中分一杯羹的業者,面對這個逐步侵占市場的新對手,極盡抵抗之能事。柏格的免佣指數基金曾被恥笑是”Bogle’s Folly”。
7 I4 G$ n1 D; P9 J1 ~* x. R- u/ ~) h6 H7 u$ p6 ~
但投資人終究發現成本是很重要的,他們也終於知道誰是和他們站在同一邊的金融業者。過去的Bogle’s Folly,今天的Vanguard標普500指數基金,是全球資產最大的基金之一。
; Y3 C. r8 R& ?# C+ F8 P
3 c3 @$ J( s* @( u免佣基金也不再是Vanguard的獨門產品。各基金公司也踴躍加入免佣的行列,搶食這塊市場大餅。: Z- E6 @0 @# M) W) t# o6 V0 l
: b( m6 j5 Z6 N. _, V6 r7 h# M. r但在台灣,我看不到免佣基金的影子。基金公司,代銷業者好像也希望投資人以為買基金本來就要付手續費一樣。老實說,這根本是一種愚民策略。我相信很多投資朋友是會自己做功課的。他要買這支基金,是因為他自己想要買。不是因為金融業者的推薦。既然沒用到金融業者的建議,為什麼要付錢給他呢? f6 ^* O/ r+ h5 n! O/ Z
. F- b5 W( D+ I4 Z z H3%的手續費打個折好像給你很大的優惠一樣。免了。直接去美國開戶買基金。就算我們沒辦法直接跟基金公司開戶買,要透過證券商買免佣基金,即使加入匯款成本和手續費,仍然是比國內買基金要便宜的太多太多。" D/ e% E2 p5 s2 L8 G' B
7 G; B" K* K- l/ m4 m- d. F
美國在1975年五月一號,證券交易主管當局SEC,通過可協調式證券交易佣金。這是個無聲的革命。在這之前,華爾街的證券商形成一聯合體系,以一樣的佣金訂價,向投資人收費。價格競爭是不被允許的。那家業者要是調降佣金比例,馬上會被同業排擠。這樣的聯合壟斷行為,以高佣金剝削投資人的行為在俗稱May Day的這天後,逐漸改觀。2 G5 F0 D9 }& Q3 s) u
2 E9 e' J1 @0 F, g證券商開始有新的競爭者出現。相較於過去的Full-service broker,這波興起的券商叫做Discount broker。重點就是Discount這個字。交易費用開始下殺。競爭的好處逐一浮現。那就是更低的價格,更好的服務。0 k' i+ z% l. e/ V- `6 W
9 _# c7 F' t+ I% P於是,在美國的Discount broker(折扣券商),開戶買免佣基金成為我的選擇。(基金超市的概念出現後,證券商變得什麼基金都可以拿來賣。)一個是競爭下的產物,折扣券商。一個是DIY投資人的首選,免佣基金。這兩者的綜合,提供我在台灣完全買不到的投資服務。8 R- N; \' s/ C$ \1 V
5 y: @# f7 L8 @, M9 b- S什麼基金買進,贖回還要幾天後才看到。美國的金融服務,讓你24小時內就看到成交回報。什麼基金配息要幾天後才看到。美國證券商讓你基金公司宣布配發的那天,錢就在你的戶頭。投資朋友收過台灣的銀行寄給你的基金公開說明書還是基金年報嗎? 美國券商對我這個在太平洋彼岸的投資人,照樣寄發各種紙本文件。. \7 D" F7 @4 w" I6 I' z" U
" o# _" h3 L. x5 c! \1 ]6 N# a
不是我在抱美國大腿。實在是輸他們太多了。身為投資人的我們,面對這樣不良的投資環境,應有所覺醒。假如投資人沒有反應,繼續在這樣的環境中怡然自得,不聞不問,金融業者是不會有任何改進與作為的。你必需做出你的選擇。以你的行動,反應對這個環境的不滿。逐漸流失的資金,日漸下滑的市佔率,才會是敲醒台灣金融業者的大槌。* T* w* ?4 k* G& _, p* ~1 W4 q
# T" t8 J8 h5 w
放棄台灣的投資管道,投入外國券商的懷抱,是有代價的。
* ?# o6 y" x$ X* L! u% Y
$ `! \0 K, M$ T8 Z( Z# C) [首先,你必需求證這家券商的可靠度。假如求證後的結果,不在讓你覺得安心的範圍內,這樣的投資管道對你還是走不通的。7 |4 ?: f/ B& f4 a9 S" O
: z8 F! A+ t; y; F再來就是稅務問題。台灣與美國目前沒有租稅協議。美國面對沒有協議國家的國民投資,資本利得不課稅,但股息利息收益,課徵30%的稅率。不過這個稅率僅適用於美國來源收入。譬如基金或ETF投資美國的股票、債券或房地產,那麼基金或ETF的配息就是美國來源收入,也才會被課稅。以美國以外地區為標的的投資工具,其配息30%的預扣稅款,是可以報稅取回的。(請參閱海外券商投資報稅心得一文)(2009年年底加註:即使是美國來源收入,在免稅額以下,也可全額報稅領回。2008年的美國來源收入免稅額是3500美金。請參考如何申請美國來源收入退稅(How to File for U.S. Source Income Withheld Tax Return with Form 1040X)一文。)
6 r7 ?1 s$ _) M8 U6 P5 W! ^. K- i* w; x7 l2 F& E
我的選擇,讓我背棄了台灣的金融業者。但我相信,當有愈來愈多的投資人做出明智的選擇後,金融業者終將有所覺悟與改進。一個改進後的金融環境,日後也才能讓投資人重回它的懷抱。
* V( a7 g6 p9 V$ z& ~4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