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606
- 閱讀權限
- 30
- 精華
- 0
- 威望
- 5
- 貢獻
- 453
- 活力
- 1172
- 金幣
- 1423
- 日誌
- 0
- 記錄
- 5
- 最後登入
- 2012-11-7
 
- 文章
- 1118
- 在線時間
- 214 小時
|
本帖最後由 Bonfire 於 2012-3-20 00:48 編輯
0 L5 u* X+ f8 S: x) n' H% C
: \% r/ A# c4 z* s/ |; {% L; }* {去年自己也跨出海外券商投資的那一步,0 J1 \4 _1 F1 Q0 `' S+ s
真的沒那麼困難呢!
; I5 C+ Z/ V' P; P5 a. y8 F/ u2 ^* |$ Z5 `# p" A0 D
; x2 L) `8 t4 O) }; W
文是來自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 H5 g( m( |' p; |
' G& e+ k; N" J
換基金為自己加薪( u! x1 h& V8 S2 f2 s
. M/ q; i1 ^6 c7 _
在台灣販售的基金普遍有內扣費用過高的問題。股票型基金最常見的經理費是每年1.5%。也就是說,假如一年下來,你透過基金投入的股票市場沒漲也沒跌,你當初投入的100萬,到了年底,就會剩下98萬5千塊。8 W" ~% s2 J+ z/ ?
$ r4 N; z, T; ~1 k9 @- P這種以淨值內扣的收費方式相當厲害。因為在動輒每年二三十趴的市場波動中,這些一兩趴的收費往往讓投資人”不知不覺”。但這費用,就像你在便利商店買飲料結帳時掏出錢包付款一樣,完全是由你的口袋中拿出來的。4 l8 D5 ? e) L: b, y6 R
# e& r, y4 m# v- V* Q不管是ETF還是基金,它們都是漏水的桶子。你將錢投入這些投資工具,就像把水放在會漏水的桶子裡一樣。在基金與ETF中的錢,與在漏水桶子中的水一樣,都有愈變愈少的傾向。
% l) ^4 c4 o T$ y. I( E; v4 M% h" ?1 }; ^1 G
但我們需要基金和ETF這些投資工具。因為它們可以幫助我們投入比較不容易接觸到的市場,因為它們可以讓我們用很少的資金也可以進行分散投資。
% W' a2 q0 W+ T& M4 f. k: t8 f- X! F: N* Y; K) d
就像有了桶子,你就可以在下雨天接水。有了基金與ETF,你就可以參與市場的上漲與證券的配息。
& M; d$ ~' T3 {5 s0 l
9 W' v$ w T/ a# Z2 s但是,天會不會下雨,市場會不會起漲,實非人力所能控制(天氣還有人造雨的可能,市場更是難以操控)。在這時候,我們應專注在可以控制的選項,那就是”挑比較不會漏水的桶子”。
" s2 v' {1 @3 E7 E+ m+ [* `; z0 A% o3 ~
假如你要接水,而你只能從一堆有破孔、會漏水的桶子中選取,你會選那一個?+ ^/ {; s, u4 G
6 P. F( N+ i) |+ X% R' c很簡單,你一定會選比較不會漏水的桶子。
# `. x" L+ D5 } d. t' Z5 y
( e/ c2 a, Z2 B投資世界也是一樣。假如你想要透過基金與ETF投資,參與市場的上漲,請問你應該選那一種基金與ETF?. }2 b Z- P; L. q
+ ]! l' L) }7 P% v+ k- ^
答案一樣簡單。你應該選費用低廉的基金與ETF。: y) J+ H2 D/ w* ~
/ a) I8 }' E1 ^0 B F, F( t: E6 P我們來看會有什麼差別。
+ I' i6 d2 \$ x2 ^9 I. @6 n ~; d( S8 _, D6 K0 j
一樣投資十萬塊錢。假如你使用在台灣販售的基金投入歐洲股市,那麼最常見1.5%的經理費,就會讓你每年付出1500塊錢的經理費(這還沒有算進其它保管費、律師顧問費、會計師簽證費等支出喔!這些費用算進去的話,基金的總開銷往往會超過2%。在這十萬塊的例子中,就是超過2000的支出。)5 N/ @! H7 f+ O, U4 z
) s6 {6 }8 I* c0 H假如你把這十萬塊,投入Vanguard發行的歐洲股市ETF 。每年的總開銷只有千分之一點。也就是你每年只要付出140塊的內扣費用。
% t7 t( y1 K2 u: q% _, B* |+ D6 H& Y9 s! m" s: O. Z
(還不知道經理費與總開銷的差別?請參考經理費不等於總開銷一文)* I) [( U7 Q8 w- i8 y0 v. j
! ^ h/ P' V- N) p1 g/ y
1500與140塊,就差了1360元。假如你的投資額度有100萬,那每年可以省下的數字就是10倍,來到一萬三千六百元。假如投資額度是500萬,那每年可以省下6萬8千元。
6 ~! a3 Z4 {* d4 o
0 P+ }+ A! t# }/ n4 b5 r而這是很簡單就可以辦到的事。只要你將使用的投資工具,從高費用的基金換成低費用的基金或ETF,你每年就可以省下那麼多錢,或者換句話說,就是多賺那麼多錢。6 [: W7 K5 c/ n" @
0 F8 X1 }* S8 s/ k8 O8 u k
你要研究多少市場走勢、前景,而且還要預測正確,才可以每年多創造出1%的報酬?
/ Q% E( ^( u5 a4 q- x8 F
" \. e( f& A' E5 V" j但只要你將投資工具從高費用基金換成低費用的基金或ETF,你保證可以為自己省下1%以上的支出。省下的支出,就是多賺的錢。: V w( J& |: p% G
7 t% j6 C9 `+ M/ H還在期待政府發個3600的消費券,還是老闆給你5000塊的加薪嗎?其實你不必等。把手上的基金,從高費用換成低費用標的,你就可以為自己加薪了。: W- A) {! P, Q3 P% _) f6 S
$ X& Y/ h9 Z5 h( `# W2 c愛惜金錢,請選用低費用投資工具。
" O* S: J: v6 x# o6 C4 Z+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