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股市贏家 2012選股策略/股市張國立:看好三大利多 重押潤泰新' H1 O3 @* _1 U# v9 z* e+ v6 Y" I
! }! `( @; K" q4 W2 O* B4 H, K
; S$ S% a: l, A9 n9 Z 【文/周岐原】
/ Y8 Z! y2 h7 \
3 H! d& X) U! F- m前言' x) @! {4 t# @( S2 c
7 G5 x4 j6 [& i8 ^
過去十五年,張國立用徹底研究公司價值的方法選股,不僅賺進逾一百倍報酬,也讓他成為財務自由的投資人。今年他賣出永大,創造二倍以上報酬,之後轉向觀察兩年的潤泰新。他強調,唯有找到可以複製、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才能帶來豐碩的獲利果實。
7 Y7 D7 f$ `, [, Q1 i- r1 X5 O* y- p
& S6 h" d2 q- z
% F2 P7 z! z U i進入股市十六年來,我幾乎每年持股比重都是滿檔。」投資達人張國立(化名)說。雖然今年台股先盛後衰,接受採訪前一日,指數更創下六七四四點的兩年新低,但在張國立臉上,看不出一絲憂慮的神情。
7 r6 _' u+ X) P; x. p: A& ^% A: \, O8 P' ?% {, x2 x5 x( P+ y
6 e2 D6 `& N4 o/ {8 W [曾在《今周刊》七四二期封面故事出現的張國立,其「價值投資法」經過十多年實戰經驗印證,在過去十六年中創造百倍獲利,早已是打敗加權指數的大贏家。今年,他更選擇告別職場,成為自由投資人,準備應用這套方法,獲取更可觀的報酬。1 ^! X/ S7 @7 H
2 A$ k# f* x" P& \& x O/ e6 T
8 t8 E1 T( ^7 _5 o; _/ x全年進出次數只有個位數的張國立,能在今年大盤波動劇烈之下賺錢,更顯示他是禁得起考驗的股市高手。
$ s% v0 ]+ k4 N# U" r5 M8 ?: _5 L2 R
- n, W" H/ D! n$ ~6 { ?9 ]. w6 m
例如,○九年中布局的永大,張國立陸續在五十元以上獲利了結,報酬率達二倍以上,就是今年的代表作。但嚴格說來,張國立的投資思惟絕非單純地「買進、持有」,而是不理會指數變化,只以「Bottom-Up」(由下而上)法則分析;若持有股票一年,能為自己帶來三成以上報酬率,確認有此潛力,他才會著手買進這檔股票。
: l, _: g/ V& q$ Z8 {1 A$ |! u
9 w& X/ @+ D5 d
; |: R- R1 E( [ o投資以一年為單位 長線布局
+ v" R" p: x1 h4 V6 X
. R) c9 ]2 d$ m% B$ ^/ w) V; U# D6 ]1 g% U2 v1 O- W9 @( H
然而,這種專注研究個股的投資法,並不容易學習。第一個難處是,投資人不容易準確分析個股的實際價值,是否已經低於股價?再者,短期訊息與市場變化,也不斷考驗持股信心。張國立就說,他曾見識一個與機會多次失之交臂的故事。2 L3 ^* i1 A. N5 ~: z2 _) w, ]' N. }9 Q
, d* b! [0 ^! T+ u8 ~5 L' I/ O, j2 w6 x
「○七年,大盤漲到九千多點,一位朋友問可以買什麼股票?當時我建議佳格、全家或是山隆,但他沒有採納。」張國立回憶,「○九年他又問,我說永大值得觀察,他還是沒動作。」張國立略顯惋惜地說,「即使那時買那三檔股票,至今也幾乎沒賠錢(編按:佳格、全家股價均遠高於○七年,山隆還原權值後,股價亦高於當時),可見大盤和你的損益不一定相關,只是,人要改變不容易。」
4 N) W8 L9 x2 D! ~
& C. a$ Q7 x Y* ^$ n" ?6 P9 J0 `6 @/ t, k* m& i |5 j
投入市場時,張國立只是個從一百萬元起家的郵務員,他非常了解散戶在市場所處的弱勢地位。但他強調,散戶的小資本,其實也是一種優勢,「法人沒看到,你有看到,就是你的機會。」8 ~$ O: D; \8 p2 U
1 j! n, m7 y; `$ d- u0 H+ U
* w! S b4 M b1 M( p2 W; j4 E# h張國立主張,投資只要「站在比較大的機會,承受比較低的風險」,長久下來,勝率勢必大幅提高,而學習徹底研究公司內在價值,就是散戶敲開賺錢大門的入門磚。/ O* n4 X4 G6 B. j) Z
t) ]: _! a! D. T+ t$ L+ M O
5 u( M8 b8 t" l f7 C9 A轉投資高鑫掛牌 價值量化- U& q, p6 p$ O3 s
( b; Q( O$ T: v4 ?6 J5 {
5 M& D+ p( ~, V# X2 _9 L9 ]1 W張國立強調:「不要care(在意)自己的本錢是幾十萬元或一百萬元,要深究這家公司的價值在哪裡?你到底為什麼買它?」他建立自身優勢的方法,就是摒除變化快速、難以掌握營運前景的電子股以及新上市股,只從股價五十元以下、較接近淨值的非電子股裡找機會。今年,張國立挑選出來的潤泰新,就是他相當看好的標的。( I- D" b! t0 N) E
/ R) E; y; f; s5 v6 b
+ s& _1 g( ]" |; `今年以來,潤泰新股價表現不算亮眼。從技術面看,明顯是一浪低於一浪,基本面又因為轉投資的高鑫零售掛牌,出現資金轉移效應,導致股價在近期大盤修正中,顯得比大盤更為弱勢。無論透過技術面或基本面選股,一般投資人不太可能將它列入投資考量。
2 Z9 ~& j. C! n& B5 U9 ?# E% E7 u `6 d0 o4 z
# G2 e# z0 g; ]( G! n( \- @
張國立坦言,這些訊號他也全看在眼裡,但與研究結果一一對照後,他依然認為這些訊號並不值得擔心。因為對潤泰新這檔個股,他已追蹤兩年,分析過各種優劣因素,確認有利之後才布局。
$ Y! a& H0 B% c# P5 T$ E5 ?$ Q4 h O; v0 a
v0 L9 s7 d7 Q2 b+ S張國立主張,投資至少應該以一年為單位,因為短期內反覆決策,多半無法為個人財務帶來太大幫助。「不應該care明天,或三、五個月後發生的事,這個情況假如沒改變,成為贏家的機會還是微乎其微。」1 O+ P+ X1 m7 R0 b! ~9 V! z* [, q
) N5 G& `/ a& G/ J9 U9 c
& E7 q5 U$ e+ H: A1 G" t' o張國立舉例:「就像今天(十一月二十五日)潤泰新跌停,收在二十九.九五元,但是不到一個月前,它是三十八元,短時間內就差了兩成,難道公司在這段期間有什麼重大改變?沒有!」所以他認為,下手投資之前,「一定要用數字來印證你的想法。」! T# C, b$ z) H2 E+ ? U
9 [9 \3 K5 H4 Z1 p+ n0 q3 V/ {
. u, r5 N( o8 \+ m在張國立的分析中,評估潤泰新擁有三大相對優勢:第一,轉投資高鑫零售,握有約九.六%持股。這雖是眾所皆知的利多,但高鑫掛牌絕不是利多出盡,而是得以量化的有利因素,「假設其他獲利都是零,它持有高鑫的市值,就相當於一股三十二元!」) W d: n" `1 \9 R+ b9 V9 b
) L1 J0 l, X; I+ N9 z W4 v. S
張國立解釋,高鑫掛牌前,市場對於潤泰新的受益程度只能憑空猜測,難免缺乏具公信力的評估標準。如今高鑫在香港掛牌上市,總市值超過新台幣四千億元,這代表潤泰新持有的九.六%高鑫股票,相當於每股有新台幣三十二元價值。而且,高鑫目前還在中國快速拓展量販據點,以這股明確的成長趨勢,高鑫未來仍有上檔機會,股價在三十二元以下的潤泰新,也就有了可觀的防禦空間。+ O/ t( ^4 ~# P; ~. U
: C r5 F, _: f+ G9 \' H
, Z& K4 j+ v3 y# \2 F張國立回憶,早在○九年參訪中國大潤發時,他就對業績火熱的大潤發留下深刻印象,而潤泰全、潤泰新也就是他中意的標的。不過比起股價逾四十元的潤泰新,當時張國立還持有二十元以下買進的永大,明顯更有成長空間,所以他選擇持續觀察潤泰新,耐心等待更理想的價位來臨。
. f+ L$ ?$ G- g6 P" O, @# w4 f
" f9 e8 C7 K c$ q0 y% Q
! k7 \8 L- a3 ?( w) m) h南山營運若轉好 勢必受惠& @; K! L, `. w8 Z0 o1 I' v5 z9 C+ G, K
% m/ K* |6 S7 _8 o- `
: I: \6 c l! a" S潤泰新透過持有二五%的潤成控股,轉投資南山人壽,是張國立眼中的第二個利多。因為南山人壽未來營運轉好,甚至掛牌上市,潤泰新勢必跟著受惠。
' C0 q. z! ?; a3 N6 e+ v' J7 d, T/ r* F( R n
5 b8 x- w7 o$ X* x& x「南山股東權益有一千多億元(編按:去年南山人壽股東權益為一五一四億元,今年八月底止為一三九○億元),它只用六百多億元就買到,還包含商標、品牌,應該是一樁划算的交易。」
: s7 G- P$ f' g/ h6 u8 _0 J6 U; z. B' l+ o% j
. k$ E8 d5 \) U( D8 i8 q! t, v) b最後,鮮少為人關注的營建本業,更是張國立看好潤泰新的重點所在。" }8 `/ B( H8 S$ P3 M! _% I
; z: n4 {, M5 j& P8 O
6 M* m; D8 ]6 z7 ~9 t「過去十年,潤泰新本業大概只賺了二十億元,說真的,乏善可陳,」張國立坦言,「但未來爆發力將非常大。」十年來營業利益累計只有二十億元的公司,有什麼轉機?張國立微笑說:「答案就藏在上半年財報裡。」
9 G1 {9 u* f! j& i; u1 Q
( Z) E! B* l4 O9 L k/ h/ k5 `1 | [8 k. }/ L
「半年報出來後,我的看法就非常篤定,所以我從七月開始陸續布局。」張國立指出,在潤泰新半年報的存貨明細中,藏著一組相當可觀的數字,「看在建存貨,成本是二十六億元,但估計市價是一二三.七九億元!」 ?" F8 e! M' v7 y
$ J0 I0 F4 Y0 H! e
5 O' h& D+ `. x+ p9 x R( V1 s
若將財報數字解構,市價減去成本,約有九十七億元的利潤,以潤泰新增資後,股本九十七億元計算,代表公司營建本業的潛在獲利超過一個股本...【 ■《今周刊》" I! N" L$ M, ]6 C.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