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997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5
- 威望
- 20
- 貢獻
- 5528
- 活力
- 8151
- 金幣
- 33108
- 日誌
- 597
- 記錄
- 811
- 最後登入
- 2019-6-14
 
- 文章
- 4313
- 在線時間
- 3291 小時
|
如何運動不傷膝 ?& w8 O0 M7 U! d8 s
康健雜誌 98 期 2008/01/01 文˙吳若女
0 G0 Q' _8 c8 e- Z) @ 三十幾歲的陳小姐是愛運動的熟女 , 每天健走或跳有氧舞蹈 , 周末還爬山。最近一個月左膝的前側隱隱作痛 , 特別是上下樓梯時 , 她擔心是不是自己運動過度。求醫發現自己得了髕骨關節疼痛症候群 ( 膝蓋前方的骨頭 ) , 好發於年輕、愛運動的女性。醫生提醒她 , 如果不好好保護膝蓋 , 可能使年輕的膝關節提早退化。
7 g n) U5 [! e 3 ?7 @' n2 @& L: G# \; x- |
五十幾歲的林媽媽 , 則是在平常就覺得右側膝蓋怪怪的 , 上下樓梯或跪著拜拜都不舒服。幾天前爬山後右膝腫脹疼痛 , 經醫生診斷是退化性關節炎。醫生叮囑她 , 要避免蹲、跪、久站久坐和上下樓梯。 5 |* O( Y7 _# U1 C
「有筋骨痠痛和膝蓋痛的現代人越來越多 , 很多都是動靜失衡所造成。」國泰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組組長簡文仁從許多門診個案發現。
5 O3 ?; L" k5 _1 e1 j5 M5 Q* } 比如說 , 有些人動的不夠多或已有退化性關節炎 , 肌肉和膝蓋都很脆弱 , 一下子運動過量 , 像是爬山爬太久 , 就很容易引起腰部及膝蓋疼痛。另一些人則視運動過量 , 如果持續使用不當 , 加上休息不夠 , 慢慢會累積一些運動傷害 , 造成各種膝關節問題。 . c6 c! @! C1 ~
膝蓋是全身上下最容易發生傷害的關節 , 不分年齡 , 台安醫院復健科主任鍾佩珍表示。如果平常就能好好保養 , 還是可以延緩關節的退化 , 即使年紀大 , 仍可順暢使用。 # E3 y" M! H1 a) t. r$ {3 G5 L1 _2 s9 @
究竟 , 該如何保養膝關節 ? 什麼動作又最傷膝 ? 什麼樣的運動較好 ? 如果膝蓋已經出現不適或有退化性關節炎 , 又該如何運動 ?
/ a2 p! L0 F/ i& E- K( R h& H$ E
: y1 e, }7 z4 I▇ 如何保養膝關節 ? 0 P J' W: {5 a8 n2 z* ?
膝蓋每時每刻所承受的壓力 , 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根據統計 : ' {8 l' q* V! e- w0 w$ m/ q( t
• 躺下來的時候膝蓋的負重幾乎是 0 / b7 W+ u( X1 |; n0 y
• 站起來和走路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 1 ~ 2 倍8 w( |1 E4 `0 a2 z* p( J" x
• 上下坡或上下階梯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 3 ~ 4 倍
( m5 i9 [7 ` \8 G8 C8 k• 跑步時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 4 倍
4 l: }& O7 E; e; |+ N" w• 打球和上藍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 6 倍
; p2 o% K8 ~4 j- n! `; _• 蹲和跪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 8 倍
! z6 c, a6 h$ a$ ]
$ z( Q) j$ y- {1 _0 Q 試想一下 : 一個體重 60 公斤的人 , 每上一格階梯 , 膝蓋就要承受 240 公斤 , 如果是蹲跪 , 就要承受到 480 公斤之多 ; 一個體重 80 公斤的人 , 每上一格階梯 , 膝蓋就要承受 320 公斤 , 如果是蹲跪 , 就要承受到 640 公斤之多 ....。
: t t" _: z" I d8 i9 v 6 x6 I9 D& i5 ?1 X" ]# j
鍾桂珍解釋 , 膝關節平均可承重 35 公斤 , 承受重量越多 , 關節軟骨磨損的機率也越大 。肌腱也容易受傷 , 膝關節退化較快。
' }/ W* [, j! z6 I9 M/ X% n# l3 C2 h) { 如果想減輕膝蓋的負擔 , 可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 ) f9 y! Y$ [+ j' e2 X" x7 ?
. }- i4 S$ V7 z1 y ◆ 減重 , 盡可能維持標準體重。肥胖是膝關節的大敵 , 要預防膝蓋痛 , 要先解除身上的重量。別以為增加 3 公斤沒什麼 , 外表也看不出來 , 實際上每走一步就增加 6 公斤 , 上下樓梯則是增加 12 公斤。持續肥胖對膝蓋的壓力更不用說 ,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胖子的膝蓋都不好。此外 , 如果膝蓋已經不適 , 盡可能少背、少提重物 , 減輕整體的重量。 % m" D8 P+ o+ U7 B) e* g& U! X
另外 , 年輕時激烈衝撞 , 關節曾經因車禍或運動受傷 , 可能在中年就結出關節退化的結果。美國籃球天王麥可喬登告球季賺盡榮華富貴 , 附帶的收穫是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在 40 歲報到。貨運或搬家工人等 .... 的退化性關節炎 , 是長期外力加重了全身關節負荷。
2 y4 X9 t( Q1 ~" t3 ~1 @ ◆ 少做長期蹲跪的動作。鍾佩珍建議家庭主婦 , 盡量別蹲著做家事或跪著擦地板 , 至於深受許多人喜愛的太極拳 , 簡文仁則是建議年紀大或膝蓋以不舒服的人 , 不要勉強自己敦太低 , 站著打高位太極拳就好。
( b9 u$ @* Y6 }/ s ◆ 多訓練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像是大腿前側的四頭肌 , 大腿後側的二頭肌 , 增強這些雞群 , 可增加膝蓋的穩定性 , 減緩關節的磨損。平常可以多做抬腿的動作 , 或是室內腳踏車 , 都可以訓練到這些肌肉。. v9 M2 p8 q0 f8 s) O1 g
1 b" o$ G- [3 }" B; N ◆ 運動中感到不適 , 要立刻停下來 , 不要勉強。曾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和哈佛公衛學院教授的芬瑞˙帕芬柏格在《哈佛經驗 -- 運動與健康》一書中指出 , 疼痛其實就是最好的警訊 , 告訴我們要休息、減緩速度或改變運動項目。 - i% ?9 `' D5 U+ _9 I* V
◆ 要有足夠的休息。帕芬柏格教授也提醒 , 足夠休息對保護膝關節也很重要 , 因為疲累的肌肉無法讓膝蓋穩定。
; A* p# z9 ^- F5 K ◆ 了解自己的極限 , 盡力而為。簡文仁強調 , 關節要省省的用 , 不要折磨它或想訓練它 , 特別是年紀大了 , 更要愛惜。因為運動傷害通常是超過能力負荷所造成的傷害 , 比如說 , 40 歲的人不能再把自己當 20 歲用 , 因為身體的機能都慢慢在退化 , 勉強的結果就很容易受傷。 " f; ^; _) [1 o3 S8 z
◆ 如果要運動 , 一定要循序漸進 , 慢慢增加時間與量。比如說 , 如果想開始走路運動 , 可以從每天 10 分鐘開始 , 習慣後再慢慢增加 5 分鐘、10 分鐘 .... , 一直到 30 分鐘 , 這是最能讓自己習慣且安全的作法。鍾佩珍觀察很多現代人 , 平常沒運動 , 周末跟著家人朋友去爬山 , 結果回來腿痠 , 膝蓋也痛 , 就是缺乏循序漸進的結果 , 當然很容易受傷。8 X1 ~/ U& ~+ D; _, y( b
▇ 不傷膝的運動處方
3 ~' `6 Q# ~7 j6 R: Q; X' U 交替著走路、室內腳踏車、游泳水中運動的多元組合 , 是保護膝蓋最好的運動處方 , 帕芬柏格教授建議。
( D& i" k$ `9 e
( ~5 `+ W Z6 T( Q, ]9 F 相較於慢跑 , 走路對膝蓋的壓力較小。游泳及水中運動 , 因為水的阻力 , 對膝蓋關節沒有任何負擔。鍾佩珍自己每天早上游泳 , 就是因為游泳的運動傷害最小 , 對膝蓋沒有壓力負擔。- \- l# ^8 d. t* k# h% r
致於室內腳踏車 , 既能訓練肌肉的力量又不傷膝。美國《新聞週刊》就曾在幾個月前報導 , 目前最受歡迎的新型運動是騎腳踏車 , 因為它不但可以很激烈 , 對關節的衝擊也較少。但是還是要注意調整高度 , 以坐下來向前踩踏版時 , 腳尖能碰觸地面為宜 , 避免活動空間不夠 , 造成膝蓋活動角度太大 , 反而磨損膝蓋。
8 c. e' c9 ?3 z, E▇ 至於退化性關節的人該不該動 ?" U% g6 T9 d! v. d: [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 , 運動能增加氧氣和營養物質在關節組織的流動 , 促進新組織再生。規律的運動能減輕體重 , 減少關節的負荷 , 進而減少關節的磨損 , 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
8 j( L J0 ~& a$ @' V ]6 a r 不過 , 已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 , 應該從事走路或其他活動前 , 增加溫和的肌力訓練 , 增強肌肉的能力 , 保護關節。
$ k4 R7 _/ W' b: W2 z 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馬筱笠建議 , 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如果還能走就走 , 但要循序漸進。例如 , 走 10 分鐘休息 5 分鐘 , 不要勉強。如果還能爬山 , 走斜坡會比走階梯好。下坡或下階梯比上山辛苦 , 可盡量坐車下山。
! w6 D4 I6 R$ f# r- \0 Z 如果需要 , 一般人在從事激烈或長時間運動時穿戴護膝保護膝蓋。但馬筱笠特別提醒 , 不需要選特別昂貴或功能特別強的護膝 , 因為愈強的護膝 , 保護支持效果愈好 , 但影響的活動範圍也愈大 , 而且用久了會減少鍛鍊肌肉的機會。
' S/ _! R+ J+ N& O* F7 q 不同形式的護膝也有不同功能。簡文仁解釋 , 直統包護式的護膝 , 具有保暖、支撐的效果 , 但對膝蓋前方的骨頭髕骨壓迫較大。而前面有鏤空設計的護膝 , 則能讓膝蓋露出來 , 對臏骨壓迫較小 , 適合常做蹲站動作、膝蓋經常彎曲的人。還有一種是兩旁有加強護條的護膝 , 能保護膝蓋左右兩側。; I3 i+ m4 Y U2 ]4 w3 \
此外 , 護膝也不需要在整個運動過程中使用 , 而是間歇性使用。例如 , 一開始爬山的前 30 分鐘不要戴護膝 , 戴上之後每 30 分鐘要拿下來休息幾分鐘。或是當膝蓋不舒服時穿上 , 狀況好時拿下 , 不要一直依賴護膝 , 才有機會訓練肌肉。, E- m% F) Q: L6 z' r! n
至於腳底的鞋子 , 也要因事、因地制宜。例如 , 健走時要穿運動鞋或慢跑鞋 , 慢跑鞋的底部能太軟 , 最好有個船底的弧形 , 能讓腳順利完成一個圓弧的動作。爬山時要選抓地力強、厚底的鞋子。打球要注意鞋子是否有足夠的彈性、抓地力是否夠穩。如此一來 , 能減少膝蓋承受的撞擊與壓力。
) z& L/ ~* k) M/ [. U
+ n u; D' u: H( o: [( y1 G$ t
' O# \" C4 `& s2 w. A3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