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0474
- 閱讀權限
- 30
- 精華
- 0
- 威望
- 1
- 貢獻
- 268
- 活力
- 889
- 金幣
- 4899
- 日誌
- 44
- 記錄
- 15
- 最後登入
- 2016-12-1
 
- 文章
- 717
- 在線時間
- 130 小時
|
育兒生活/包皮,割?不割?/ ]7 p% a) I! t, A% a7 q+ y4 z
2015年06月12日 % N6 Z" U6 p5 k
採訪撰文/陳萱蘋
& a( Z. ^+ M: B" T7 m
2 q, W: ?. C( l育兒生活/包皮,割?不割?
, j6 a5 Q4 O% H9 w8 f
' T# ?% u$ M# M. E) N
0 U# r- {4 ]- n1 C; apart1、先認識‧包皮構造9 J8 t5 T6 o0 c7 `; z
觀察男寶寶外生殖器的前半部可見陰莖、龜頭以及冠狀溝,其中的「包皮(foreskin)」是與生俱來的生理組織,位於陰莖末端,是包在龜頭上的一層皮。具有再生能力的包皮在胚胎時期伴隨陰莖成長,將龜頭包住,可以保護嬌嫩的龜頭,防止排泄物或尿褲、內褲的磨擦…等外來傷害。為了避免生殖器受傷,覆蓋於龜頭之外的包皮,扮演著重要的保護角色。
# U' _7 x) J2 A) X& E因為包皮本身有再生能力,在嬰兒時期,有些寶寶的包皮內側與龜頭會黏在一起,成為一整體。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侯家瑋醫師指出,通常寶寶剛出生時,包皮會完全覆蓋龜頭,不過有一半以上還是可以往後推開露出龜頭,然而隨著時間發展,包皮被勃起的陰莖擴張而自然收縮,反覆過程之中使包皮口逐漸寬鬆,包皮內層與龜頭應該會逐漸分開。直到青春期,陰莖成長發育,包皮也繼續發育,龜頭逐漸長大而慢慢露出包皮外。$ a4 Z6 t% \) w: t& s8 q
6 ?9 w- z5 r% m* | D( W( x是包皮過長還是包莖?3 m: g+ R/ U' |5 g: P- n
就跟頭髮一樣,有些人的頭髮比較長,有些人較短,而包皮也是如此。侯家瑋醫師表示,對於男寶寶來說,包皮緊緊包覆在龜頭上翻不下來,平時也看不到龜頭屬於正常情況,但若是處於勃起狀態時,包皮仍無法推至冠狀溝,就算是「包皮過長(redundant foreskin)」。
: x$ `1 w- z+ ^基本上,兒童比較沒有包皮過長的考量,只有包莖的問題。所謂的「包莖(phimosis)」是指因包皮前端狹窄或包皮與龜頭之間發生黏連,使包皮無法輕易以手推開露出整個龜頭,而且隨著年紀增長,感覺越來越緊繃,以致於尿尿時,無法排乾淨、不易維持乾爽,有時候尿液殘存於包皮內,就容易產生發炎、濕疹或細菌感染…等。7 [, S2 {6 w3 b* V# x+ Z; v
+ r# Z; ?$ s* R M; ?
包皮與有遺傳有關!
- j+ D- g0 `3 I+ i通常如果爸比的包皮較長,兒子的包皮也可能較長;如果爸比的包皮較緊,兒子的包皮也會比較緊,因此一般認為,包皮過長與家族遺傳有關。! G0 C9 M- n9 d& |0 r
# V# a# d. ]" J1 l) W( _% x
包皮有硬塊?原來是包皮垢!
4 v0 U k* n7 A6 W新手媽咪幫寶寶洗澡時,發現包皮內隱約有些白色的小硬塊,擔心是不是罹患了某些疾病,心急地帶著寶寶求助於小兒科醫師。經醫師檢查之後,才知道原來這就是「包皮垢(Smegma)」。/ y, P+ h& D; Q4 g
! y# [7 g8 l5 l) j, ^
侯家瑋醫師說明,包皮垢是上皮細胞與皮脂腺堆積的結果,堆積於龜頭與包皮之間的皮層內。倘若長時間不妥善處理,容易滋生細菌,造成龜頭或包皮本身的發炎。為了避免包皮垢的產生,爸比媽咪應該要每日幫寶寶做好清潔的功夫才行!& _, s. P; m3 C* N: t
. q$ K( ]$ R7 h* P# ?part2、再保養‧基本清潔
' H1 O9 g9 |4 A維持包皮的健康就得要做好基本的清潔。在《小兒科醫師寫給準媽媽:健康‧育兒一定要知道的大小事》一書提及,剛出生的男寶寶由於包皮緊覆在龜頭上,只要將露在外面的部分輕輕洗乾淨就可以了;但隨著寶寶漸漸長大,包皮往後退而露出龜頭時,很多媽咪都會疑惑到底該不該把包皮翻開來清洗?其實,大部分的男寶寶在2歲以前,包皮和龜頭不會完全分開,如果特意翻開包皮清洗、不小心動作太大,或是寶寶亂動,都有可能會傷到寶寶。等到寶寶大一些,包皮和龜頭分開之後,可以偶爾翻開包皮清洗一下就好。; _4 {& P0 \& m
對此,侯家瑋醫師也表示,利用每日的洗香香時刻,室內溫度較高,包皮較鬆軟,較易清潔。若是能夠翻動包皮,爸媽可以輕柔地稍微翻推一下,以溫水沖洗包皮開口附近即可。倘若包皮無法與龜頭完全分離,能夠推到哪裡就洗到那裡,千萬別強行分離,否則容易造成疼痛或損傷,使得龜頭紅腫,甚至發炎、出血。而清洗之後,也必須將包皮翻回原位。此外,爸媽也應留意寶寶的包皮前端是否有異樣。' ?# }; V ?. B* T
9 s4 i3 f* l( Z- a B& Opart3、非必需‧包皮割除3 i( `3 Y6 B( X2 q
人類割包皮的歷史非常悠久,從數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就會替男性割包皮了。而割包皮的原因,大致可分成兩類:對於部分第三世界國家來說,寶寶一出生就得割包皮,這是地區文化或宗教信仰的傳統,如:猶太教、伊斯蘭教;也有些爸媽認為為了避免將來的感染或疾病,新生兒進行包皮環切手術是個一勞永逸的方法。
0 ?2 g, G! O& i8 l$ {2 F5 Q美國兒科醫學會一度建議所有新生男寶寶割包皮,直到後來統計發現,雖有好處但差別有限,因此態度轉趨保守,由「建議」改為「可以考慮」。在去年的重新審查報告依然維持這種立場。而過去鼓吹割包皮的原因在於可預防泌尿道感染及降低陰莖癌的發生,然而隨著醫學技術與環境衛生的提升,這兩項理由已不成問題,尤其是陰莖癌的發生率在中高度開發國家已很少見,似乎沒有必要因為這個理由而動手術。
5 v4 \4 E- ?# U' z* j有些特別情況是不適合割包皮,像是大部分的陰莖都在脂肪層下的隱藏式陰莖者,若是因此割除包皮,將造成包皮過短;而尿道下裂者,將來修補尿道還得用包皮重建;還有常見過胖的小男生,看起來好像是包皮過長,但事實上應先解決肥胖問題,而不是包皮。, O3 ]* B. t; |& D4 B# e
' s: r @+ Z; h+ p
手術仍帶有風險, u1 @9 O: _7 z" m- N# s
有些爸媽以為趁著寶寶年紀小,儘早完成割包皮手術比較不會痛,但其實並非寶寶不會感覺到疼痛,而是不會表達自己的不適而已。侯家瑋醫師也提及,有別於成人手術只需局部麻醉,寶寶割包皮則需全身麻醉,變成是一個簡單的小手術,麻醉風險高於手術風險了!
! F% B4 |' ^* P1 q# U況且,手術本身還是有其潛在的危險性,有可能引發像是出血、傷口感染,甚至尿道口狹窄…等併發症。因此,侯家瑋醫師認為若無出現不適症狀,平常多注重衛生健康,妥善清潔,維持乾爽;包皮也是身體的一部分,對於生殖器官具有保護作用,應該可保留至青春期之後,再視情況進行處理。7 N, X3 P4 E J1 B0 `. @
1 ?- E3 h7 J& ?' x/ K
非割不可的情況& I; p. X4 S0 S& k1 d" E
雖然目前醫學界不建議所有新生男寶寶都得割包皮,但若出現反覆包皮或龜頭發炎,或包皮出口過於狹窄,造成排尿困難…等情況,仍需透過醫師的專業診斷,評估是否有接受手術的必要性。倘若為包莖,若可以自行妥善清潔、保持不發炎狀態,一般是不建議年紀小小就動手術。直到高中以後,陰莖已完全成長,再判斷需要留下多少包皮;若是年紀太小就割包皮,一旦割太多了,就會造成不適。此外,輕微包莖的寶寶可依醫師指示嘗試塗抹類固醇藥膏,以求改善。
$ R$ {. I9 ~. A/ h
3 |6 A4 b+ X0 J% d寶寶的包皮環切術常使用各種鉗子類的器械,這是為了保護龜頭不致於在手術中受傷,同時又可夾緊包皮以達到止血目的。* l, `. b3 S: l9 H; A
7 q* W- o" e5 |術後得耐心照顧% r. O6 S4 T, z) e X8 n0 C( t8 }7 J
由於包皮手術的傷口位於前端,包紮不易,建議穿著寬鬆褲子,以免接觸或碰撞傷口而感到疼痛不適;這段期間最好減少走動,爸媽抱起寶寶時更留意,勿碰觸傷口。若傷口四周不小心尿濕,可輕柔擦乾;避免泡澡,局部清潔先以擦拭為主,維持乾爽,以免感染。* k" T+ X; i( T$ R/ u
' K n3 s2 p, h3 T, {侯家瑋$ l$ [7 @. e6 n2 w$ r7 z
現職: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輔仁大學醫學系專任副教授$ ^8 C% I" Z- m, C5 C6 F
學歷:臺灣大學醫學院博士
3 `0 A2 S. d; _2 c經歷:臺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及優生保健部主治醫師、美國羅格斯大學醫學院臨床遺傳學研究員、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遺傳學研究員、長庚大學醫學系遺傳醫學科主任) x! U9 @$ M: `. d* q. t% v
+ Y) W, |/ n! J% H1 t* R- N* i! R*更多內容請參考:【BabyLife育兒生活】2015年6月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