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855
- 閱讀權限
- 1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93
- 活力
- 42
- 金幣
- 217
- 日誌
- 0
- 記錄
- 1
- 最後登入
- 2011-12-1

- 文章
- 41
- 在線時間
- 18 小時
|
購屋勝經/丁克華 鼓吹買房致富術
6 p6 t2 f3 S1 _2011/01/02
* ~* Y0 t i! `. w【聯合報╱記者鄒秀明】
: @) [9 {+ C5 ?+ o7 g$ X! ~& K8 y: y
8 p: |$ ]- e2 l# j集保結算所董事長丁克華。 $ Y: x5 e: b" d0 [/ y
' e2 k% \* H H {: o9 k
集保結算所董事長丁克華曾任證期會主委(今改制金管會證期局),上千家上市櫃公司都得看他臉色,由於職務敏感,他不碰股票,奉行「買房不買股」原則, 結果房子愈住愈大愈好,「其實也不失是一個好的理財方法」。! a" C: ~+ S" @) U5 f3 l# [0 a
7 C* n9 g4 t% d# _0 ?8 u
丁克華「買房策略」是依據經濟能力,由遠而近、由小而大;年輕時,他買不起市區房子,就先在板橋買房,30多年前、一戶20多坪的房子大約60多萬,八、九年後,換屋到北市安和路,地坪增加一倍。1 B3 C( C, H0 O1 ~( G* m& g
3 z4 O7 F: E* o+ ~; e
之後,三商銀民營化,在華銀任職的丁太太領了500多萬元退職金,丁看準信義區房產增值潛力,以「老婆本」做為買房頭期款,搬進信義計畫區高級地段。+ w$ |5 H! J2 F: W$ y
3 Z: t) o1 w( t k. F! L
丁克華說,同樣一筆錢,當年買銀行股票的人,現在資產縮水剩下四分之一,如果拿去放定存,可能還是500多萬,但現在他們家的信義路房子卻意外增值,他笑稱自己家是「華南大廈」,銀行送的。
2 M9 u9 X! Z' i# z
# u$ X& K# p2 j! M4 n丁克華說,許多年輕人有錯誤的觀念,一開始就想住在帝寶旁邊,由於經濟條件不夠當然買不起;他建議,年輕買房可以從市區的外圍著手,再慢慢透過換屋,搬進市區較菁華的地方,或者將來經濟發展,外圍也可能變中心。4 s5 f$ e% N+ ^( g! ^
7 `* _" G: c+ |
五、六年前,丁克華擔任證期會主委時,就不斷鼓吹朋友、同事「買房致富」,他說,「四年級買房小賺、五年級買房套牢、六年級的機會到了!」如果當時買進,現在房價三級跳。/ g+ k3 r& e8 A
" _+ Y* F" J$ v( g; ^& q「只要有經濟實質支撐,房價就會好起來。」丁克華透露觀察秘訣說,就業機會最能帶動住房需求,只要發現哪裡就業增多,當地房價自然會有上漲動力。1 t0 N1 n- e* w% j: F( {
! u q$ x, X- Z
例如台北市內湖區是商辦率先起漲的地段,原因是馬英九當市長任內在成立科園區,帶來6萬多個工作機會;如果是陳水扁當市長要規畫成發貨站,那內湖的土地恐怕還是不值錢。# t" w. J4 i7 U
& A0 g. l: F1 u( ?/ i$ q4 G7 C至於央行「打房」,丁克華認為,是針對投機性的炒作,並非全面性打房,「現在有八成的人是有房子的,為何房市要崩盤?」
- |& l3 ^% n: {0 G, D% K
, [* f l/ k! a" I/ m而且若從各國精華區來看,台北豪宅其實不貴,台灣居住環境比香港、上海好,半小時內可以上山、下海,全世界找不到這樣的好地方,「豪宅是有錢人的小眾市場,很難跌下去」。
0 Z0 x+ ]/ C) w# R2 p/ l- @
. P, ~2 q4 n1 Y3 v. z
- H: Q( y+ K0 T C# e! }
5 ~5 J6 J$ H4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