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533
- 閱讀權限
- 3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507
- 活力
- 980
- 金幣
- 4622
- 日誌
- 0
- 記錄
- 10
- 最後登入
- 2025-3-7
 
- 文章
- 281
- 在線時間
- 172 小時
|
" Q: x8 o. ]$ }7 M文章來源:
$ V" Y5 {2 |7 n' z4 Z4 P- [-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1月22日文章,原題:要打敗中國,就要像中國$ u2 ^8 G3 `. v. \3 M" h7 D% ~, W
$ r" o" t% T$ p- {' N- J+ d; I$ k
2003年,麻省理工學院的黃亞生和哈佛大學商學院的塔倫·康納,在《外交政策》撰文稱印度將最終超越中國。受制於變幻無常且不牢靠的外國投資及技術,中國經濟將成強弩之末;而印度在國內儲蓄和企業家精神等更可靠因素推動下,終將邁向繁榮。黃和康納的這番備受爭議的言論曾轟動一時。但在當時乃至現在的許多人看來,暗示印度將超越中國的說法似乎怪誕不經。
( N# K/ Z4 o2 h% e2 \/ n4 ~0 i* A7 w
無論怪誕與否,許多專家都更傾向於認同這種概念:民主印度理應比威權中國表現得更好。但中國一直頑強地拒不經歷許多西方觀察家已預言幾十年的政治危機。而印度的民主制度不但未能完成結構性經濟改革,反而還成為研究政策癱瘓的案例。5 ^$ Z& U: [6 d7 R$ M6 f
/ m! h- M; ~( ], q- i$ B, p
但我們現在已置身於2015年:中國似乎正在冷卻,而印度可能在變暖。按世行最新預測,2017年印度GDP增速將達7%,而中國將放緩至6.9%。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6年印中增速將分別為6.6%和6.3%。若此類預測成真,印度將首次在當代人記憶中成為全世界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
. R8 }/ ]. \' @
- e9 Q8 \$ Y0 u不過,鑒於莫迪面臨的艱巨挑戰——將印度轉變為制造業大國,預測印度將很快實現中國式經濟擴張無異於一場豪賭。此外,教科書上說,起點較低的經濟體將增長更快。但現實並非如此,中國經濟仍在持續快速增長,而經濟規模僅相當於中國一小部分的印度反而未能發揮潛力。' ~4 @- I X4 }9 r9 I6 O. S
* `# p3 [' g0 ]3 m: Z其實,若要打敗中國,印度必須變得更像中國——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黃和康納的最初主張截然相反。實際上,這恰是莫迪政府正在竭力所做之事:強調修建優質基礎設施,並推廣大規模勞動密集型制造業項目,面向國內外市場。該模式需要外國投資和技術,而這正是中國成功的關鍵。
) `9 n) D, {4 n& V& Y v9 s. H) E% ]' e+ {8 g0 p' N. {
印度政府提倡創建百座新“智能城市”——意在吸引大型外國投資以帶動增長——完全契合上述模式,其更新基礎設施的承諾亦不例外。如果印度能做到這些並利用(年輕)人口優勢,就有可能以中國的方式打敗中國。
1 ?/ P; \* S& ~0 i9 W;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