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383|回覆: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親子教養] 孩子的安全感不足,您知道嗎?

  [複製鏈接]

36

主題

1

好友

131

積分

幼稚園

Rank: 2

文章
37
在線時間
18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10-2 17:04:42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 _9 w8 \4 ]! n' ~/ X4 G1 D

- d% D8 `% d, W. Y: M/ T什麼是安全感?7 N2 {! A% U9 K* R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暨臨床心理師王意中指出,安全感指的是一種情感的狀態,就孩子本身情感上的發展來看,指的是孩子能不能夠發展出一個維持自身平穩、自在的狀態,當孩子能夠順利發展出維持本身平穩、自在的狀態後,便能進一步讓孩子擁有能夠去探索、嘗試新事物的能力。
; \) R' C0 {  u( y& A$ W4 U7 @+ K4 p* r& E
安全感的重要性
6 C( B/ p7 O: ^0 h( H為什麼安全感對孩子來說十分重要呢?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表示,對於擁有安全感的孩子來說,這種平穩、自在的情感狀態是「低耗能」的,簡單來說,擁有安全感的孩子,就有能力可以避免因為過度緊張、焦慮不安而造成自身情緒及體力上的耗損。2 G1 A  I1 V" J
$ \8 U" W2 }6 b+ P/ F2 R4 r
安全感越充足,越有自信心; }3 C9 T. |  e6 a  K6 \9 o$ [7 e
安全感足夠的孩子,跟外界接觸的主動性會比較高,想要去嘗試各類的新經驗,同時,對失敗的接受度也較高。% Y/ C+ m8 U: v$ p/ ?

( {9 F2 d" O4 ^安全感充足對孩子來說,就像是心裡該有的配備都齊全了,這時候孩子就有往前的力量,往前的意思是,孩子會想要去探索新事物、在探索過程中也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會讓孩子接觸新事物的機會增加,就可能激發出孩子的興趣。; R2 h3 j% y9 I1 o9 ?: @+ @7 W+ x5 P

/ N) w: d3 @4 }) a; |- R「因為孩子是自己願意探索,是自己做出探索這個行動,孩子也比較容易發展出控制自己的能力。」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說。當孩子發現自己有控制自己的這個能力,自然而然的自信也會增加,孩子會覺得我有能力可以面對眼前的事。. l  U2 C2 g) z. Z
8 ?- T- J7 n: }6 C0 _* f
例如:我能夠自己上廁所、我能自己到浴室、我能自己開冰箱,這些對孩子來講都是成功的經驗值,當這些經驗值不斷累積下來,孩子想擁有多一點的探索經驗這個念頭就更強烈,他就越容易能夠真正獨立。% k4 S5 r$ i2 D# j7 S
/ u* l0 {& o. }  S  D4 K  N$ O- r
安全感不足,易與人疏離+ b0 t$ a# K! y0 e# L5 ?
當一個孩子長期少了安全感這一塊,他可能較容易對人產生疏離感,較沒有辦法去感受人跟人之間的交流,當孩子一直有對人的疏離感、對人的不確定感、對人的不信任感、再加上挫折並沒有得到適度的處理,這些負面的特質就有可能被強化。# D! W3 O& _$ m3 W8 U2 P. S

3 l" r3 y/ b+ O" X0 k1 ~安全感不足,容易退縮、害怕嘗試新事物
! G: G3 k1 X; S- f$ B對孩子而言,安全感帶著某些穩定、信任的因子,當一個孩子安全感的需求一直被忽略,孩子對人的信任感相對會較差,會有疑心、不安的感受。
+ X/ X" q0 g6 L$ l/ p3 {) Z
& V$ Z# E; W0 A" w% F因為孩子並沒有一個安全感支撐著足以讓他往前走,這會讓孩子在嘗試新事物的時候倒退回來,變得退縮逃避,而逃避所帶來的情緒中包含了焦慮不安、過度敏感緊張、依賴性高、容易受挫,也更容易對事情退縮。
  j, I: Y# k1 }0 ~# W+ {/ B% n' y0 w8 F  o% O& c7 P; Q
安全感不足,變得越來越暴躁3 V( x3 M% B( \+ w* A
與一般人想像的可能有些不太一樣,安全感不足的孩子除了上述提到的許多「內顯」的表現,例如,容易出現焦慮、矛盾、逃避行為、容易感到受挫、拒絕嘗試新事物等等。% B1 A2 h- J) T; `2 K
5 ^% A& ^3 R" n) I3 W6 K% D: V' G
有些孩子在安全感一直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會表現出較「外顯」的情緒與行為,例如,焦躁、暴怒、忿忿不平、矛盾等情緒,這樣的情況與孩子有時候經歷挫折的情緒,會轉為生氣的情緒十分相似,若長期下來孩子都處在這種焦慮不安當中,情緒性格會慢慢變得暴躁、易怒。
* z% H$ k, k# x0 o
8 r( s: e7 H: Y0 G5 j. Y' C  @有關安全感的3大迷思
9 ^$ [2 t9 U- N- k- G7 I" m迷思1:依賴=安全感" s* v- e; n' G  l8 N! C7 s4 L
有些爸媽會把過度依賴當作是孩子在自己身邊獲取安全感,以為孩子十分依賴自己,就表示孩子獲得足夠的安全感,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 C6 T2 @' |2 S4 d1 Z2 p. ^, {) T, c* A: M3 u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進一步說明,依賴指的是孩子在情感上太過於依附某一個人,孩子並沒有發展出真正的安全感,當孩子太過依賴時,情感是著重在別人的部分,是藉由外在尋求安全感而非內在發展的,因此,當孩子所依賴的這個對象消失不見或是離開孩子視線的時候,孩子的穩定力量也會跟著消失不見,開始進入過度緊張或焦慮不安的狀態中。
! o( r) r" j' }- R( k
7 n  r. e/ ?3 d由上述可知,一個依賴性強的孩子,相對在安全感的建立上是更困難的,爸爸媽媽可以試著想像一下,當孩子過於依賴一個人時,就像是孩子依靠著一面牆,這面牆將支撐著孩子全部的情感,最危險的部分就是在現實的生活中,這面牆不可能一直在那裡不移動,舉例來說,當爸爸媽媽必須要去工作上班、孩子要去上幼兒園展開自己的社交生活時,孩子勢必要離開這面牆。
& _; N' h" q- q! V
' R* I5 d# c5 x* {「一般來說,安全感比較足夠的孩子離開這面牆後,他還是有能力自己去獨力完成某些事項,例如,自己試著學習生活自理;反之,對於安全感不足的孩子而言,如果要讓他離開這面牆,自己去嘗試某些新的、獨立的經驗,例如,自己上廁所、自己去拿東西、自己去跟老師講話等都是相當不容易的。」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說。
) V- u& D+ a8 M8 l  X0 f" e9 q$ W8 u( b
迷思2:安全感長大再培養就好" [7 N8 K2 }; x  q9 L) o( v  G
有些爸爸媽媽認為,安全感等孩子即將要離開自己的時候再建立就好,例如,孩子要自己去上廁所、孩子要自己去上學了、孩子要離開自己的視線,這些時候孩子開始哭鬧才要幫助他,但事實並非如此。3 J) ^" x1 o' @/ s0 u0 D

2 q/ r0 N6 g, x' A% h, a) f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提醒爸媽,其實,孩子的安全感從在媽咪懷孕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慢慢在建立醞釀了,等到孩子出生之後,睡醒了需要爸媽的擁抱、陪伴、隨時留意他一些生理的反應與需求,這些基本的照顧、親子間的緊密互動,都會對孩子的生理、心理有所影響,更是安全感最初期的培養階段。5 x" a# ?3 Q: d% O; M! f
. n& G. z1 a9 R. B# f; w
迷思3:先天氣質是影響孩子安全感發展的關鍵因素: O, f6 ~! U9 x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表示,有些孩子的確在先天氣質上顯得比較退縮,對環境的適應力較弱,但是,後天的照顧與教養依然有非常大的影響力,會決定孩子某個特質或個性的強化。
$ b! m! R! K3 N* I+ {" I5 i( D. j8 s
或許孩子先天的特質是比較敏感、需要較長時間來發展出安全感的,但在後天的教養下,是足以讓孩子慢慢的對外在人、事、物的刺激,至少在情緒上取得一個平穩的狀態。4 e/ ^. W5 r# A# [
( X  Q2 g' ?7 ~+ U" o7 _7 U- I# K; W
爸媽應該要試著把焦點放在後天的照顧與教養上來協助孩子,而不應該執意認為孩子之所以較為敏感、安全感不足,都是因為先天氣質的關係所致,難以改變。! j5 R. s2 [/ q' b0 e
8 S5 U; w/ f# t) M6 ^6 Q
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的3大NG行為
8 x2 j3 O5 a; |' q
NG 1:將孩子晾在旁邊
5 h+ f  ?8 R1 L' p/ ^9 Q! Q有些父母在孩子出生後,會把孩子自己一個人放在嬰兒床裡,讓孩子自己玩玩具,自己則在一旁看電視或玩手機,當孩子需要擁抱的時候,爸媽不是給予擁抱回應,而只是塞給孩子奶瓶,或者用3C產品來安撫孩子。雖然爸媽人就在旁邊,但卻像是心不在孩子身上,孩子其實都是感受得到的。8 r( P- d) j4 y
9 F  M0 C+ f' F5 F# U
主要照顧者的疏遠、太忙碌於自己的事,都會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小一點的孩子餓了、冷了、累了,這些生理上的需求皆是,爸媽都應該即時(適時)去哄哄孩子、抱抱孩子。
/ u: O% e+ s6 a2 ]! y+ s, s; d% h2 f$ z- K! ^7 @4 u3 c
有些保母一次帶很多個小孩也很容易發生這種忽略的狀況,因為保母無法一次顧到這麼多孩子的需求;有些爸媽長期在外工作,或是隔代教養中阿公阿媽本身比較少會跟孩子有肢體接觸,當孩子的生理上需求被疏忽了,他在安全感的元素上是匱乏的。
2 ]: t( N+ H  w4 e5 q1 F
8 Z+ W! @/ u( s1 ~; A0 iNG2:對孩子過於保護、溺愛
8 o4 S& O3 I+ @; K# l3 v4 e
有些爸媽對孩子過於保護,例如,過馬路時一定要牽著孩子,孩子不論去哪裡,媽媽都一定要牽著或跟著;孩子喝飲料想自己插吸管時,媽媽說:「媽媽幫你,你很容易會弄倒。」. E8 s! n4 ~' U
. ^4 q2 }- A. Z3 }* [: Y) z% B7 D$ U
媽媽釋放出很多對孩子不放心的訊息,過度幫孩子做了許多事,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本身的自主性、嘗試的過程、以及對自己的肯定都會受到影響,某個程度上,孩子其實接收到的是自己能力不足的訊息,無法累積自己的生活經驗。& ~- t, \! j; L- _" k% o

3 T: z' K; r' j9 p4 U+ @所以爸媽若太過度的事事都幫著孩子,是讓孩子不自覺地處在依賴的狀態,這樣的依賴也容易造成安全感的不足。
& J7 W4 l  p$ a3 p: Z: C. J! z
2 h( K2 T' ?0 b4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建議,較佳的做法是在安全考量足夠的情況下,爸媽多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體驗,但會看著孩子,也讓孩子知道當他遇到困難時,爸媽會陪伴著他並適時與他一起討論、解決問題,這樣適當的放手能夠增加孩子自己做與體驗學習的經驗,也等於協助孩子安全感的發展。9 P) C3 E0 S3 p  P

3 i1 D, q  N! ]6 S2 D) Q/ }NG 3:爸媽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爭執' D5 v, r% E2 Q8 z+ }
爸媽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也是容易造成孩子沒有安全感的原因之一,尤其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看到父母在爭執吵架,孩子會時常感到擔心,認為是自己沒有能力來阻止爸爸媽媽吵架。2 z7 n  ?+ S0 S* y0 n

' h& a! I  }1 o; }& K5 ~: i4 |0 L爸媽原本是最應該讓孩子維持在一個穩定環境下的人,當爸媽不斷在孩子面前發生嚴重的爭執時,就像是讓孩子長期處在時常會發生地震的環境中,孩子不知道地震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停?震動的強度會有多少?
) r+ N2 t5 _' u9 c2 D! [8 u
3 j9 f- }* ?0 X0 E5 f% k+ O孩子也會出現害怕的情緒,眼前這一場戰爭是讓自己措手不及的,甚至有些吵架是很強烈的,會有不當的肢體動作出現,極端一點像是家暴、言語上的辱罵、暴力行為、摔東西等等,都會造成孩子心理狀態上的極度不安。
9 `: @7 ?% q8 i, Q% i* {1 h8 E1 G3 K. y+ _, |
注意!孩子出現缺乏安全感的警訊$ ^6 h4 m) j* z2 M8 g% c' [' m
不同孩子會用不同方法表現安全感不足的情緒
2 o! |9 g3 a0 [0 n3 S0 \拔頭髮、摳臉、摳手、咬手指、玩衣角
, u. E$ `( N0 V4 \, t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強調,當孩子內在的情緒是焦慮不安時,每個孩子會出現的外顯狀況大不相同,很難用單一行為來做為孩子安全感不足的判斷。
( B' m+ k; C7 G2 ]
; Z% X+ A0 d% `( D1 l: r) c- Y例如,有些孩子安全感不足的時候會歪著頭用手指不斷捲自己的頭髮、拔頭髮、摳臉、摳手、咬手指、玩衣服的衣角/衣領/袖口、手會不停地玩弄在他周遭的小東西、眼神飄忽、心神不寧、表情僵硬,似乎一直處在很警戒周遭的狀態中等等,這些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時可能會出現的行為。
8 b- Y$ E( z; c' d8 X$ }9 _
6 K+ q% {! V) v7 N  {- J' Q4 {咬人、打人、推人、破壞東西、亂丟東西& \6 \- }1 S* G
此外,如前所述,當孩子感到不安時,並不一定只會安靜地默默退縮到角落,也可能會出現較外顯的表現。例如,今天停電了,媽媽不在身邊,孩子不一定是默默地縮起來哭,有可能會亂竄、亂叫,想第一時間逃離這個空間;因此,有些缺乏安全感安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咬人、打人、推人、破壞東西、亂丟東西、亂竄等這些外顯行為。
. @- I: j7 n$ p; E  D
+ ^& d6 }$ l1 f0 }! M如何協助孩子發展安全感?  \  [: l4 S* M' O# z; Y
懷孕時與寶寶的互動1 n, h: e! {# x/ t/ d
事實上,在懷孕的過程中,胎兒就會受到媽媽的一些反應、情緒,以及生活作息所影響,有些媽媽會去摸摸自己的肚子,或者對著肚子裡的胎兒唱唱歌、講講話,這些安撫的動作加上聲音,對於還沒出生的胎兒來說,在觸覺、聽覺上的刺激都是有感覺的。
. L5 ~0 D: l; I+ _' ~1 D' ~; [& G
因此,對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在胎兒期就可以開始慢慢進行,當媽媽的情緒平靜、生活作息穩定、身心方面沒有太多的壓力或過度不安時,孩子自然而然也會比較平靜;相反的,有些媽媽自己本身的狀況比較不穩定,連帶的就會發現孩子也比較躁動,不知不覺中,這些狀況都可能影響到孩子出生後與外界接觸的能力、情緒上的發展等等。$ l" H2 V) X& z  x2 f; j& E: e
6 t$ M, a4 F; |- g8 }# U
滿足寶寶生理需求、安穩的成長環境; {1 o( ^$ h$ Z$ o5 w; t4 X7 q
剛出生的寶寶,眼睛還看不清楚,無法分辨誰是爸爸、誰是媽媽,這時的寶寶安全感來源主要是由基本生理上的滿足,除了吃飽喝足、正常排泄、睡眠充足外,爸爸媽媽的肢體接觸、擁抱,整個環境的穩定,以及爸媽跟寶寶說話的語氣、語調、音量,都會影響寶寶對於所處環境的感覺。
1 \8 z9 Q5 _+ ~) @- P
  L, h6 H, d) B5 V如果此時能盡量減少寶寶在生理上受到強烈的外在刺激、出現擔心害怕的情緒,寶寶自然而然在心理發展上就會越趨於平穩、自在。
5 l' B$ w, z. F3 V5 ]3 F% s% R/ @" ?- v; {3 B# n+ T
孩子還是寶寶的時候,語言表達能力尚未發展完全,大部分的時候可能只能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有些爸爸媽媽習慣將寶寶放在嬰兒床上就去忙自己的事,而忽略寶寶的生理需求,寶寶可能因為肚子餓了、尿布濕了、或冷氣空調太強了,造成身體上的不適,連帶造成心理狀態一直處在一個焦躁不安的情況,而這些焦躁不安便會影響到寶寶安全感的建立。# R) {% y0 Q; o  n# H

! Q. x" v2 q% @5 u. n/ X# O! n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
7 {& b' X: q: e8 H. J0 f# e6 o/ T- E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指出,爸媽與孩子間應該要建立一個「雖然我們離開你(孩子)的視線,但是你依然是可以信任我們的,你還是可以感到安心的。」
/ l/ p; R6 ~& C% W& [/ {
8 U  N; f* }7 m' ?這種彼此信任的依附關係是必須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例如,當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坐在客廳的地上玩,媽媽原本是陪在孩子身邊,可能忽然想要去廚房拿個東西,這時候媽媽不能想說:「我只是離開孩子一下下,拿個東西馬上就回來了,所以不跟孩子說。」而是要讓孩子很清楚他現在在這裡、媽媽現在要離開他、要去哪裡、多久會回來,否則,孩子很容易感覺媽媽好像會忽然將他拋下。5 P' p3 z. Y% e, g2 y
5 J$ }* m9 K, G  @1 i/ Q
等到孩子年紀再大一點,要進入幼兒園的時候,爸媽也應該掌握相似的原則,耐心地跟孩子說明清楚當他在幼兒園時,媽媽在做什麼?例如,要去上班或在家裡做家事、照顧弟弟妹妹,以及遵守與孩子間的承諾。
: g% [7 S. p6 `2 r  T% z7 g
' h0 ~: G' P* i* N. u例如,下午4點整就會來接他回家,千萬別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拋在幼兒園的,媽媽拋下他之後,一轉身就不見了。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強調,剛開始在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時,最忌諱的就是主要照顧者很急著離開,或是不說一聲就偷偷離開,這都會影響到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B* g+ _0 o& w. p

& \* N# a( ]; E) ]  S: w! H適度放手3 I# V  y" g* z& @( k: ^2 {1 A9 S
爸媽若是一直幫孩子完成所有事情,孩子的依賴性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養成,爸媽要學習適度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就算只是讓孩子自己抽一張衛生紙這種小動作,孩子都會從中發現,這是我自己行動並完成的,孩子會有一個「我做到了」的感覺,這個感覺能夠幫助孩子增加對自己能力的肯定,這樣的自信也會成為孩子建立起安全感的元素之一。
- }. o# o3 C% R5 Z1 ?& a7 O
+ {) b6 B" ]. h; Y; Q0 Z" u當孩子獨立探索的能力、對自己能力的肯定都比較高的時候,對人的信任感也會跟著提升,對他人或外在事物的依賴程度則會慢慢下降,孩子就能夠從自己的內部獲得真正穩定自己的力量。
$ `, Q6 ~, s; Y- h: x& J& l4 k) q
5 A6 a8 ?7 E4 F% G- ~" W6 w觀察孩子不同反應需求,給予不同的感官、氛圍刺激2 T  P' Q8 Y- O& c* w
不同的孩子感受到不同的情緒,會出現不同的反應,想協助孩子增加安全感可先觀察孩子屬於哪一類型,例如:3 R5 O6 o  @0 Z% O

' D9 e1 E* k8 s% z( D4 C1.肢體接觸型:有些孩子在情感滿足上的需求可能是肢體接觸,那麼,爸媽可以幫孩子多做一些幼兒按摩或輕輕撫觸;或是當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可以多抱抱他、拍拍他,孩子透過這樣的肢體接觸可以感到安心。
7 s: n3 T5 b4 X+ y$ I( O1 R: S, i. V" |$ ]  I1 D" K
2.聽覺型:照顧這類孩子,爸媽在跟他說話的時候,應特別注意保持語調的平穩、適中的音量、速度不要太快,或者也可以多放一些平靜的音樂與孩子一同欣賞,這些刺激都有助於聽覺型的孩子情緒平穩。
# e  O; Q, P. Q5 b3 s3 q9 ?& }$ K0 Y, k; \8 V9 l
3.嗅覺型:有些孩子是嗅覺型,就像有些大人聞到某些味道會感到特別平靜一樣,此時,爸媽可以讓孩子使用他自己喜歡的味道的乳液、或者洗浴用品,也有助於孩子感到安心。
4 t7 w( Z6 e( D7 o9 ]4 x7 o1 @) i
6 m7 F9 m% K! q; D主要照顧著要試著先降低自己的焦慮感; [  e5 p, B* v9 A" G
有些爸爸媽媽會一直對孩子說:「這個不行」、「那個不准」,或是孩子根本還沒有任何行動之前,就皺著眉頭焦慮地在一旁千叮萬囑。% g( b) H$ \  o4 q4 m& R# c! }/ d

) A6 ?$ k) P+ E* c當孩子處於這樣一個充滿大人焦慮的環境中,他很難保持自身平穩的狀態,因為孩子會被大人情緒所影響,也很容易開始感到焦慮,擔心他自己走到哪邊或做些什麼事情,是不是又有人要發出高分貝的聲調來阻止他。
( O  f( g, e+ a( R) d3 I" E  a: A0 Y8 {2 o
因此,若是能有個空間、遊戲角落是能夠讓孩子盡情去使用、去探索,而不會一直接收到大人緊張的情緒,也能夠幫助孩子情緒上的穩定。少了焦躁不安的干擾,孩子的情緒若能一直保持在一個平穩的狀態,對於安全感的建立絕對有正面的影響。
3 |, c* O  V9 u" \# n" C
+ e, i$ N9 [. f5 i( I
文章轉載自 台灣兒童教育發展促進協會  }" o- Y* [2 O0 h, t$ o% V
http://www.tacd.com.tw/news_show.php?id=258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已有 8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maggie3088 + 1 很好~我喜歡!
pinko + 2 很好~我喜歡!
coin + 1 對我助益良多~謝謝
CHOKE + 1 寫的很棒,為人父母後真的要調整一下自己的.
lulu0624 + 1 很好~我喜歡!
emiwu + 1 很好~我喜歡!
Thomas0826 + 3 很好~我喜歡!
mumu + 2 讚!

總評分: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37

主題

12

好友

1525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189
在線時間
442 小時
沙發
發表於 2014-10-2 18:26:41 |只看該作者
謝謝分享。這是篇很好的文章, 但為免廣告嫌疑, 雖然 "台灣兒童教育發展促進協會" 確實有張貼本資料在網站, ) a# o1 A* r% q
仍建議在分享本文時加註原始來源   -- 【Baby Life育兒生活】2014年9月號
: j/ s. G$ Y4 [0 ]
/ G- V+ N( I! S$ J4 b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90ADC8F4AD67F1D3

45

主題

4

好友

2020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309
在線時間
134 小時
3
發表於 2014-10-3 07:53:18 |只看該作者
很多敏感孩子都需要注意喔!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是敏感的孩子,推薦一本良書"孩子,你的敏感我都懂",裡面也有評量表跟建議喔!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veri + 2 感謝有您~

總評分: 金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19

主題

14

好友

2188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300
在線時間
218 小時
4
發表於 2014-10-3 09:45:41 |只看該作者
很棒的分享~謝謝你

39

主題

5

好友

269

積分

國小生

Rank: 3Rank: 3

文章
91
在線時間
36 小時
5
發表於 2014-10-3 12:54:32 |只看該作者
很棒的文章!!

212

主題

138

好友

3794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1780
在線時間
590 小時
6
發表於 2014-10-3 16:31:16 |只看該作者
看到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一件事…跟大家分享我的經過…
# I' |9 s* b4 V! w. P6 |4 p$ }8 \+ V2 y# H/ n, n. |: t
懷孕時遇到很多人大力狂推美式育嬰法
- u0 i2 U2 S# _4 G* I+ C要我把小貝比放到另一個房間
+ E1 Y6 M/ E# P" l% z出院就開始讓小貝比練習斷夜奶7 t4 x7 T$ N0 z0 i  {+ L% w1 U
他哭就讓他哭
0 J  T: `! b( }6 L# Q7 `9 c, P父母要夠狠的下心
, W  I+ a7 B0 S" v3 v讓他哭一夜
) h! U6 k2 E) M3 s就成功了!
4 B, v$ y4 D/ n9 F有很多父母為此很得意
4 p$ V; x; v& J, w) Y從此貝比不夜奶,父母超好睡,孩子超好帶  Z2 z8 z5 h/ M, w

& F* \! O- ]/ n0 S. \- A& w- k; m' Z; A
我媽聽了臭罵一頓,她說貝比不會講話,會哭就是有問題,絕對不能放著不管。& m8 x0 |% y8 a, r( Q
但我們是新手爸媽,什麼都不會、什麼也不懂
( o: W- B5 V3 w6 ~都是看書、看網路、聽人家說
# H7 `. s" l2 L' t! M8 k
" W/ H- b* y+ ?5 a6 h( j
0 R2 Y' X, u) C# b2 \5 z我女兒早產一個月,出生時很小一隻,出生後每晚哭不停,白天哭、晚上哭,難帶的不得了
# R$ Q9 n' t; j9 ?# a. ~- o1 F4 s我根本沒辦法睡覺,晚上我媽工作結束,她二手抱著我女兒,坐在床上或沙發上,我女兒一哭她就哄…& w  ^# w, V+ y! W; S" y
她沒有一個晚上好好睡一覺的,每天都是坐著"睡",一直哄我女兒
  n4 I5 R# J: S6 O; b) b" }* C4 t6 t/ Q; K  u5 O% \& ~) r
後來帶去給醫生檢查,看了好多次,醫生說是腸絞痛,西葯吃了也沒用! @( n' R: d5 k& o; o% n
二個月大換奶-永信新諾兒,又抱去給可以信賴的老中醫開葯治療,腸絞痛才好了,一覺到天亮。; a4 @- S3 b* }: j* R- R
5 B7 W+ O- H; ?( R  }7 G
( ?0 B3 K2 ]( x+ [, R3 U( g
我好感謝我媽媽,她無怨無悔付出很多,如果沒有她的細心、沒有她對我女兒的愛,沒有她的犧牲,我們這些沒耐心的年輕人,會選擇用人家說的育嬰妙方,讓孩子哭整夜吧…誰還會去注意到小貝比腸絞痛的問題呢?) ~; U4 h) ~0 Q8 j# }+ u% h
( B' a9 [- Y  _4 e1 y5 w. n
之後還是很多父母得意的分享那套育兒經,那時我跟他們講都沒用,他們很迷信那些妙方,幾年過去了…
3 i0 H$ R3 A$ ?# b$ W  B5 k) J+ u
# E4 _4 X$ O( ^+ g+ w7 Z, u# q結果如何呢?
, r8 t: j. h" q! S  O9 P; U4 [1 t9 |0 J; f6 }
我女兒又貼心又愛撒嬌,也是個有自信、愛笑、開朗的小孩,她很少哭,也不愛亂生氣,大人常稱讚她很獨立。5 J, G% }9 x4 g1 o
6 V5 ]2 c8 b( e+ e# g) A
而那些父母的小孩長大些後都有"共同點",真的是好加在,我沒有用那套育嬰法。$ f) q$ D8 j! O

. f6 N. ~6 |! O% K! _) _$ U9 I4 @# C謝謝我媽媽,真的是她的犧牲和付出,我女兒才能成長的這麼好。! e8 k/ [2 M7 i3 Z6 k8 t5 i/ @7 ^
; K, o+ t0 f, i$ q
事實就是…當父母很辛苦,當父母一點都不輕鬆。養兒方知父母恩。
+ d( t( W: j6 [6 C  C3 h4 m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maggie3088 + 1 很好~我喜歡!

總評分: 金幣 + 1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