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全球爭搶燙金人才,年薪400萬起跳7 t* k% @* i* o
' Q" d4 H) S0 ^0 U# S6 r; {7 `0 t( o8 Z/ S |+ K
! ]# `# ?! T K; _
; r' e, I$ s+ W5 R
+ \# M. w" k6 s7 v6 X【作者:林士蕙 攝影:蘇義傑】
D" l8 x; }9 q y7 b8 _# v- B9 M8 o! l) Y# g; s' u
0 |8 X6 Z# f! g/ u) Z- N
) w# k" J; c4 Y' _( v6 a4 A大數據分析師是IT業前五大高薪成長工作,但人才供不應求。這門專業需跨多元領域學習,設計課程也要有新思惟,才能培養更多新血。
3 q" ^" C9 G! ~# n" X- P; M3 |' U
隨著大數據成為新顯學,大數據專業人才該從哪裡找,也成新課題。根據調查機構羅恆科技(Robert Half Technology)2014年調查,擔任大數據分析的演算法科學家與分析師,在美國去年薪水成長超過7%,是IT業前五大加薪幅度高的工作,年薪超過15萬美元(約新台幣450萬元)大有人在。主要原因,就是人才太少,各家企業紛紛重金挖角。
7 D, N) u8 B4 @: o# w* Q Q1 D) S5 I6 n, }9 Y1 z6 Y
台灣呢?趨勢科技台灣區暨香港區總經理洪偉淦坦承,現在這方面的人才太夯,很怕挖角。大數據這一門新專業,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才能才有辦法擔當呢?由蔣居裕、劉佳欣、謝宗震等人組成的資料科學計畫團隊(Data Science Program簡稱DSP),在台灣首創這類人才團訓課程已兩年。
/ c; E) l+ i1 U
4 j" F$ F: h) U: ^蔣居裕指出,無論小到大的數據,都是建基在資訊、統計、視覺化等多元專業上面,統稱之為資料科學。此外,也要和產業知識做結合,如針對醫院做的大數據分析,就必須懂醫學、醫院生態知識;針對零售業分析,就需要零售通路生態知識。目前在實務上,幾乎很難找到一個人可以懂這麼多專業,更需要團隊合作。
, E% t. ?7 k e! o& M3 _
1 n2 Q5 {, `2 [一個能擔當資料科學的完整團隊,最好包括四種角色:懂資訊科學的程式設計師、懂統計學的資料分析師、懂圖像呈現,善於包裝傳達的圖像設計師與擁有產業知識的專案推動者。除了最後一個,通常就是委託做事的企業主管來擔當,其他都是新專業。( j, ` B. _7 |
0 \, }& U+ q# _) H具國際觀與差異化,才能行銷10億人
( @1 }- O/ H" s2 P1 { p4 @$ W* Z
9 e {5 Y5 X: Y$ h" E5 r6 iDSP團訓課程採取的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統計、電腦與產業知識等專業的人合作。他發現要讓這些專業的人能好好合作,不雞同鴨講,很困難。Cacafly執行長邱繼弘約2年前協助台灣客戶進行大數據分析,在臉書等社群媒體上做精準行銷,目前內部約有20人專職做此業務。
' c8 T, ^; n3 o; B5 F& O' p, c( f/ I" W6 y
他指出,國內需要大數據分析的業者,著眼的是臉書等社群媒體上的全球10億人,很少只做內需市場。由於分析不能光靠數據,嗅覺也很重要,也因此,分析師不能只知道台灣人怎麼想。他近年特別提供海外來台碩博士生獎學金,挖到一個約旦來台學生加入團隊。這名約旦員工了解中東市場的人怎麼想,也對當地生態熟悉,已經實質刺激台灣團隊成長。
0 p! [0 s4 n6 ~* x9 B' n9 ^7 V9 s- t5 {& I5 o+ o
2 l. j7 s# D9 H
+ `* H |4 `5 q" p3 V5 U! P. b$ r! N- w4 |
〈遠見雜誌 |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