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5565
- 閱讀權限
- 35
- 精華
- 0
- 威望
- 2
- 貢獻
- 1683
- 活力
- 11
- 金幣
- 3656
- 日誌
- 13
- 記錄
- 6
- 最後登入
- 2024-9-18
- 文章
- 731
- 在線時間
- 2617 小時
|
《社論》明年公共建設預算驟減所透露的危機
2012-07-16 / 工商時報 / 火線焦點
經建會委員會議日前通過的明年重大公共建設預算僅1,750億元,幾乎已降至民國98年的一半,創下近十年最低。預算之所以編這麼少,並非台灣公共建設已趨完備,而是國庫已無錢可以支應。
每年各部會所提的10億元以上重大公共建設都會提到經建會審議,過去幾年併計各部會所提的計畫,其預算總在3,000億元以上。在有特別預算支應的年代,核列的預算可以逼近3,000億,甚至超過此一水準。但是自今年起已無特別預算,因此雖然公共建設需求仍然殷切,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許多建設計畫只得延後執行。
政府缺錢究竟缺到什麼地步?根據經建會所做的中程歲出概算,即使未來四年核列的預算數每年成長一成,還是遠遠不足以支應各部會所提的建設需求。自102年~105年的預算缺口,依序為761億元、1,322億元、994億元、867億元。由此可知我國財政之困迫,有多嚴重。
台灣經濟競爭力能否提升,除了與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有關,基礎設施是否完備當是更重要的因素,而基礎建設能否完備,則需視政府預算是否充盈。試想沒有預算的奧援,產業政策如何動的起來?而如果道路建設經費拮据,顛簸的道路、窳陋的景觀,觀光產業又如何推動的起來?
政府近年核定了許多計畫,但由於國庫缺錢,推動起來備感吃力。以新竹生醫園區為例,其研發中心及生醫園區醫院的興建、設備採購約需50億元,但由於財政拮据,難以由政府預算支應,最後決定由「科學園區管理局作業基金」借錢調度。再如今年四月甫通過的中研院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這項計畫所需經費高達216億元,明年預算超過50億元;由於財政實在困難,其中46億元無法列在最優先的預算項目裡,只能列在「請增數」移請行政院考量增加預算,以讓此一計畫如期推動。
這些例子說明,政府再偉大的計畫,最後要落實時都得有錢才行,由這兩年政府重大公共建設經費拮据看來,情勢已極緊迫。但何以在如此緊迫的財政情勢下,我們未見主事者引以為憂,還可以幫軍公教人員調薪3%。莫看這小小的3%,一年便要增加兩百多億元的國庫支出。換言之,如果去年不調高軍公教薪資,政府每年就可多出兩百多億元的預算,新竹生醫研發中心、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何愁沒錢?
這就是近十餘年來政府施政的邏輯。既要提出宏偉的建設目標,又沒有充盈的預算支應,還得討好選民,討好軍公教人員;忽而加碼老農津貼、忽而調升軍公教待遇,明明沒錢還要把錢用在這些可有可無的事上。這樣的決策思維只顧及選票的壓力,而全然忽視舉債可能帶來的財政危機。
更有甚者,長年以來政府不敢增稅,以發債籌編預算為常態。而當發債的收入也不足以支應時,則藉由逾百個非營業基金舉債以為因應,前述的「科學園區管理局作業基金」舉債額度如今已逾一千億元。非營業基金所舉借的債務並不會列入政府債務,長久以來一直是財政統計的盲點。藉由非營業基金進行財務融通,固然有利於政府政策的推動,但也讓政府對財政危機失去了知覺,更讓決策高層低估了我國的國債壓力。
過去大家對「如果國家不消滅公債,公債將消滅國家」這句格言總以為言過其實,但看看歐債危機,不得不令人佩服古典經濟學家的遠見。而如今看到歐債問題時,我們政府官員的反應大多認為「這事不可能發生在台灣,因為台灣財政很穩健」。從債務餘額占GDP比率而言,台灣僅40.6%確實是低於歐洲多數國家,惟台灣公債的定義不同於美、歐,此外台灣的潛藏債務也極為可觀。若把這些隱而未現的情況一一臚列,我國的財政還能算穩健而沒有危機嗎?
一葉知秋,只要看看我們明年公共建設經費的預算創十年新低,大概就可以了解台灣確實有財政的危機。而造成這個危機的根本原因 ,就在於政府太多選舉的考量,沒有擇善固執的勇氣。試想以台灣12.8%的賦稅負擔率,如何能支應日益膨脹的社福、建設需求?如此怎能不舉債?長期舉債又豈能不造成財政危機?這一道理甚為淺顯。月前日本政府鑑於歐債危機,深刻反省,朝野就「社會保障與稅制一體改革相關法案」達成共識,並在國會表決過關。反觀台灣對於危如累卵的財政危機卻無動於衷,有關稅制改革始終在紛亂的輿論中難以形成共識。台灣之不如日本,於此可知矣。
台北政壇近日紛紛擾擾,明年財政預算還在尋尋覓覓,從歷史的眼光來看,今日台灣財政問題的嚴重性更甚於政情的波動。若不能未雨綢繆,待五年、十年國庫破產後,台灣社會將陷於何等慘況?思之令人不寒而慄。希臘殷鑑不遠,日本的反省改革堪為借鏡,執政當局實在不能再懈怠輕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