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952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2
- 威望
- 4
- 貢獻
- 2232
- 活力
- 85
- 金幣
- 5395
- 日誌
- 0
- 記錄
- 7
- 最後登入
- 2025-1-21
  
- 文章
- 1099
- 在線時間
- 685 小時
|
本文章最後由 sigma19 於 2012-4-18 11:05 編輯
) ~! C9 `9 \% E4 P$ z
$ O, Y% h# v) u3 a L. i教育過程中 有時候會用到比較激烈的 "制約" 恐嚇也是制約的一種 體罰也是 3 C c, |% L3 ?7 w& Y/ P! K5 j& g
但是如何完美的使用 "制約" 而不產生後遺症則是一門學問(行為學派 - 心理學)
C, o) P" D- ?3 F7 `# U8 d( F; S/ `9 x' [) o) Q. @, V8 J
9 b- x6 Y- g; E5 X- Q5 ? g" `8 q
常常不懂得如何正確使用制約的人 會讓其他的因素 加入到制約的項目中
& ^) @1 s; U; G1 L$ Y8 D0 b ]而產生偏差的效果.) V8 R5 c8 |5 N# b% c, H% C
: l$ \& E- l+ V$ z7 J
制約 的重點在於 直接關聯的程度 以及 正確的控制項$ w% R- x2 ], c7 Z9 x1 }- F' I
例 : 打架是不對的 但是你用 把她推下三樓 來制約(教育) 小孩這是錯的' Z+ k4 l' L0 C; S) G6 [
, }5 V; V* |/ Z7 D3 Z這時的制約就出問題了 此時小孩的認知 並不是
* j l A# ? N打架 = 錯 而是 打架 = 被推下三樓
) Z, m6 U3 }' Q2 k; z! e1 U% j. {1 a1 c& m' D, }$ `9 L& {
% Z: J7 `; b8 [! n7 k7 Z6 M: e正確且直接的後果及前因 會大大改善制約的效果.8 Q/ A" j* R4 t, {# E0 V+ a k, }
這時如果 先建立 錯的概念 例如 錯了就會被媽媽罵 6 Y0 R8 `4 ?4 }% u% S
那這樣制約的效果就會 就會變成兩階段
2 t0 |$ L* W' h7 |2 O$ A: ?: U% y
2 ]' x& Z" Z9 ^% w8 Z4 b( s打架 = 錯2 b% H) P7 p- x# W! l4 d
錯 = 被處罰
& |7 {8 d! H- t8 V7 T8 D- W, I0 |8 _5 [. }8 m2 n4 w
這樣就不會有上述 陰影的問題 因為 他很明確了解 "錯" 的概念& `$ |; ?. J; J- P
" S8 p4 b* \1 C8 y5 A0 B' d
0 Y9 B1 D1 K# N3 z/ X" m( A小時候 錯誤的制約 會導致長大後 錯誤的反應: p$ A- B% U7 r1 E
而且一旦制約成立 要解除效果將是漫長的一段路# f" M9 w' \7 n: r3 u, ?0 e
( S% }+ S4 K0 G" L- m) f) B* [/ |& p7 a9 d( s$ s
' f* Y1 r; U$ r% D+ P. D
以上 拙見
$ L2 u/ `, `. k- q9 Z# w' o6 b! X6 n6 o; F+ Q* H. [# K2 `) M
P.S. 我並沒有小孩 請原諒在這邊大嚼舌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