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g( S3 p- w1 q) _8 L( `* J因此,我們應當從小便教導孩子,當遇上挫折或不如意之事時,掉眼淚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反應,而不急著去制止它,也不需要刻意去壓抑它,並試著了解孩子哭泣的原因,讓他有宣洩負面感受的機會,待心情較為平復之後,再來思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e' Y S$ h7 ~- e
, A6 G, S! E# }2 I- W1 A; i) v
例如,你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現在很難過,我會陪著你,你可以哭一哭發洩不好的心情,等你心情比較平靜之後,我們再一起來想想解決的辦法。」! z$ t. x, b6 o) `: U; C
0 R* M8 l; c! N+ y5 x9 @. A! f" d<Check Point 2>清楚告知 而非一味禁止8 H. s7 _" @' P( I( _/ X0 r
' z* f4 o; K* ^6 N: Y. B很多父母親習慣於說「不」的教養方式,例如,「不要哭!」、「不能跑!」、「不可以這樣!」然而,這些禁止的語言,可能只嚇阻了孩子當下的行為,卻未能告知孩子應當要怎麼做、為何要這樣做,反而讓孩子無所適從,並且可能會讓孩子接受過多的負面訊息,認為自己是不對的、不好的。6 w, r# N! M# p$ j
* I/ f* i4 X% e6 ? V
因此,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孩子適當的行為,清楚且具體地告知孩子應該要怎麼做,而非只一味地跟孩子說不要、不可以,或不行做什麼。例如,可以跟孩子說:「請你先冷靜地坐下來,媽媽想聽你說說怎麼了。」" S' q8 p0 B& |5 F( G+ ?* k
9 |" t; `5 g0 _! J7 O3 r+ v; k<Check Point 3>教導辨識情緒 學會設身處地 5 i2 A1 h3 p) a3 P# C- a' g/ A* F+ B% e u$ m) S7 L% C4 Y
有時候,孩子會哭鬧不休,可能是因為自己的需求未能被父母所了解,或是他還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內心的負面感受。 0 K( [/ y! D$ ~( w7 }6 @" D. n, A* V$ o' Y% V
孩子最初在理解自己的情緒感覺時,只知道好的心情與不好的心情,父母可以藉著人際互動的情境,給予孩子機會教育,教導孩子更細緻地區辨不同的正向或負向的情緒,例如,正向的情緒包括快樂、興奮、感動、或滿足等;負向的情緒包括焦慮、難過、害怕、或生氣等。 , g* F. K, C0 z8 F- p5 M # v# K. m" x1 t) l當孩子能更精確地理解與覺察自己不同的內在感覺之後,將有助於孩子表達與紓發自己的心情,也比較能夠設身處地體察別人的情緒,發揮其同理心。; M m" R" u, b. g
$ s; x( B6 C [7 e5 r情感教育是很重要的,當孩子哭泣時,請給予他多一些時間宣洩自己的負面感受,引導他辨識自己的內在感覺為何,幫助他表達與紓發自己的情緒,並且清楚告知孩子可以怎麼做,以協助孩子更成熟與理性地面對、接納及處理自己的負向情緒。(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 u1 i3 w0 Y& Y 1 b _* Z' [+ M , H: g0 ?1 {9 s5 P6 R1 [" M ) v* s0 U6 u; |9 A# Y$ ]( e' H; ]! b( x- X; s
- M/ k7 u) u, y$ i# P- m4 C : Q6 P) [# G0 p* C7 Y" D- x ( h) `, I, V& D" T. x. U9 u4 {2 H2 [# P
4 c/ B, M* [" B/ l. D3 i- j0 c+ f6 W' z* P: i5 `) G8 t1 A
( k3 z4 D( S! F- W. S / p: J" M) B' y/ r+ j; x. w2 _9 J( v. {4 l&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