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978
- 閱讀權限
- 35
- 精華
- 0
- 威望
- 4
- 貢獻
- 1572
- 活力
- 137
- 金幣
- 2283
- 日誌
- 0
- 記錄
- 1
- 最後登入
- 2014-9-1
 
- 文章
- 1366
- 在線時間
- 1408 小時
|
不斷傳佈愛的訊息,一直往正面、肯定上發展。7 A0 j" P) F1 q& }9 @
9 r, b- r' F4 H2 E0 y 在告誡孩子時先說一聲「親愛的」會比較好。
) j8 B, Y/ B& I1 a9 } o5 e2 ~. q' ]5 R- k8 b7 q+ p
要用肯定的方式講話,而不是用我們多半採取的負面方式。' p3 q5 _# z; c; Y( M% [2 i' b
0 G4 Q0 ^' |- x( J( Z
與其說「別搞那麼髒」,/ Y3 Q, }. }4 h7 }: _% l0 Y
不如說「親愛的,要保持乾淨」;那麼「乾淨」這個詞就會進入腦袋,而不是「髒」那個字。: B0 [. x) W4 ]
6 {+ X* g( w U5 D 是說「不要…」還是說「要…」哪種句型並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句子的精華。
1 C7 B t2 w: G1 t, E. Y% W3 o 2 V' S# |4 c) L6 B8 V4 X
多數? H會說「不要弄得那麼髒」、「不要那麼殘忍」、「別那麼噁心」等等,但若代之以「要友善一點」、「要柔和一點」、「要優雅一點」,這樣的句子會凝成「友善」、「柔和」、「優雅」這些精華,別的都會蒸發掉,只有精華留下來。% z' ~* D# v! I! e, j' x
* W' r% }- P' d: M' c$ m1 [+ k
我們總是對孩子講:「你真髒」、「不要太晚睡」,倒不如只是說一句「早點睡」。
1 F7 {1 P4 c: g$ u6 R1 P- @1 W. [ / y7 \( i Q4 D( h/ T5 X; w
( a. v/ N1 E7 z 小品分享..$ r9 V G( P% B+ C% L
" |2 G h5 y* @2 V9 Y
0 S1 s# m _0 t: l 多用肯定的方式說話
* X4 [- F9 j2 C4 s" m
& Y; V6 \' e n: ]* @, j 朋友非常孝順,父親過世後,辭去美國的高薪工作回台陪伴母親。但是不到半年,她就來找我,請我想辦法找出為什麼她與母親不合,她說每次母親一開口說話,她心中就好像火山要爆發,, W* b* N: {+ m
她知道母親寂寞,希望她多陪陪她,她自己也希望能孝順,畢竟這是她回國的目的,但是,不知怎的,7 v" k+ W; J% v6 D
三句話沒說完,她就發火, 如果要避免對母親頂撞,她就必須講完她要說的話立刻走開。
; R- Z0 K: B" Y/ _% ], {0 _: w
# R1 Y6 s( ~2 Z' j; q 我們都是念科學的,不相信犯沖、相剋等迷信說法,但是檢討了半天,都找不出為什麼「母慈女孝」但就是合不來。直到有一天她送來一捲錄音帶,是星期日在家中與母親說話的錄音,請我分析。分析完畢,我知道為什麼了。
. x3 H3 k7 J; v$ P5 e4 `' u ( q1 f. g' u& @5 S {5 F
& U. r2 ~/ y( F x$ n
在這捲錄音帶中,母親的話占五分之四,我的朋友只說了五分之一,而且句子都很簡短,只回答必要的話。2 H' ^. [- K) W$ [% y T$ H, q
母親的句子中絕大部分是否定句,例如「不要穿這件衣服」、「不要塗深色口紅」、「不要擦地板了,先去買菜」、「不要買這種樣子的小黃瓜,這種胖肚子的,裡面全是子」、「不要放那麼多洗衣粉」、「不要用這種醬油,有色素」、「不要看這個連續劇」,到了晚上,她母親要她換一件厚一點的睡衣時,我的朋友就爆發了。2 n: p( X, X- w5 Z9 c
0 P/ x2 P: N' v) m
) I; T- [' h7 M" P9 h 人天生有保護自己的本能," F3 M* j" }3 C( w/ u; [
當一個人總是批評你時,你的大腦很快就形成一個防衛機制,
6 B' H" M* K/ v4 J, L6 V* u 只要一看見這個人,全身細胞就緊張起來,進入備戰狀態,0 t& z, }: {$ v# W8 h, V9 D* ^
這個人講的每句話都會先從負面去解釋,先篩選可能的敵意,再處理語意。9 t0 A, z1 g u* j; s, Y
/ ~/ b4 t# t ^7 ^* I- V( Q ) b) _& C* g9 a) x
當你想做一件事而有人攔阻你時,# m; `5 g* F f; J+ \$ m4 Q6 F
第一次你會勉強順從,# ~/ F, c* k4 m: e; I X
第二次你便不想讓他知道,因為你不喜歡被駁回的感覺,
% c- A0 v$ L. c, U. Y 久了以後,便什麼事都不讓母親知道了。
/ @( S. R) s4 {7 t1 ` 但是越是不想讓母親知道,母親越是拐彎抹角地想打聽出來,
3 L1 E* t; C2 o$ a) P) J 這時女兒便覺得隱私權被侵犯,於是母女關係就惡化下去了。3 s' g3 ^7 Y$ u+ ]
7 `, g9 J' F0 f/ e
看到平日不以為意的說話方式導致這樣的結果,心中真是震驚,
9 l7 K2 }. t6 D$ ?# ~& \) ?) ? 我們常常對越是親密的人講話越不小心,
; u2 K: J5 n3 |4 E 忽略了對方需要被尊重。
$ y# d: l5 i$ P6 E$ T- B1 o. f
& n% c) n. L Z8 u/ Y/ `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見,父母要學會尊重他的選擇,
2 y' L; y, L% F1 [+ Z 說話時要避免用「不要」這個字作為句子的開頭,- J$ i9 U8 V+ \- z5 T/ [% z
不要讓孩子覺得「我在父母眼中一無是處」。! s# h: R" S( S) _- o1 F
' O& U) w, S! S1 {* b& e
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感覺會造成自信心的低落,
5 I N0 K6 F T! @: C% D/ J0 v 如果孩子已經去外面闖了個天下,建立了自信心,9 Z8 J9 @: z' _2 o: Q
這種說話方式會使孩子迴避你,雖然孩子也知道父母是好意,
1 E$ r E6 S9 M, J7 Q) e' w6 g 但是心理學上的研究已經讓我們知道理智和感情是分家的,9 s6 i% O: F+ V+ C4 e9 A
是不同的神經迴路在處理的,心中知道該怎麼做並不代表一定會快樂的去做。0 R+ K, T; O U9 `! j0 X% N
! ]8 Q2 D' i6 P8 c
$ v" B* n. x3 I3 r& h , I2 z; U- ]+ Y0 R- F, ^5 c
當奉養父母變成不得不做的義務時,雙方都會很痛苦。0 q" R3 V# q9 X
天下沒有什麼事比親子關係不和更令人傷心的了。$ p+ F) p1 m/ K" D
h' k6 L: D: f
( w4 Q+ n: i7 {6 g1 v; f: f 親子、夫妻、朋友、同事……之間的相處也是如此啊!
, y# w; I5 G; g 0 t6 }. J0 Z1 `6 j) a
不斷傳佈愛的訊息,一直往正面、肯定上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