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768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3
 - 威望
 - 5 
 - 貢獻
 - 2829 
 - 活力
 - 43 
 - 金幣
 - 7366 
 - 日誌
 - 15
 - 記錄
 - 69
 - 最後登入
 - 2017-4-14
  
 
 
 
    
- 文章
 - 3477
 - 在線時間
 - 839 小時
  
 | 
讓孩子主動,閱讀才會成功 .分類:育兒資訊2010/10/19 08:23  Z. W( W9 r" c 
. 洪蘭:讓孩子主動,閱讀才會成功# Y8 V3 n' A9 U* Z- d9 R! [ 
作者:施君蘭整理  出處:天下雜誌第304期 
7 k# e5 ?9 b4 Q 主動的學習才有用。如果不想學習,李遠哲站在這裡教化學還是沒有用,一定要自己願意學才有用。6 d1 b% o: c1 z3 I; X 
 
' ^5 E7 R9 p  _$ E: ~, z 閱讀障礙在現今無論哪個社會,大約都是六.五~六.七%左右,在學校一定會碰到閱讀障礙的孩子。這是基因的關係,所以你打他罵他都沒用。怎麼辦呢?我們可以用其他的方法開啟他。, R: ~; C; u! @% C 
 
: @0 _4 i5 v- d 歷史上有閱讀障礙的人非常多。比方說愛因斯坦、愛迪生。愛因斯坦是諾貝爾大師,但他到三歲才會說話。大家說,當時幸好有他媽媽,如果在現在的台灣社會,字不會拼、寫錯了,就重寫十個、一百個,把時間都拿去補強,把不會的變好,愛因斯坦再聰明也不會是愛因斯坦。/ b2 g: I# T4 \0 p! g- x 
 
1 [# y/ W% C/ J 教育的觀念在改。大腦是有限的資源,它如果這方面好,一定有另一方面的不足。在高科技的社會,孩子不可能什麼都知道,所以我們應該順他的長處,把他的長處跟別人搭配,科技整合、團隊合作,就會成就一番事業。 
0 C- U( y/ k8 i" D, {4 A1 p 
5 u" h+ w, w$ N5 A 另一位是李光耀。他退休時承認自己是語言障礙者,讓大家非常驚訝。為什麼願意說出來?他說,「新加坡小國小民,沒有自然資源,最大的資源是我們的腦力。」台灣也沒有自然資源,情形一模一樣。) x  O, L7 [& i7 { 
 
! l: Q: ~4 {7 j1 v# o$ w5 a腦神經和閱讀有何關係? 
: y& c" s1 @7 Y) h 
' o2 A* [; u& g 中國字有非常多的音義。比方說「天、天花、天花板」,只要加一個字,全部改變。如果要讓孩子學東西,不管學什麼,閱讀是根本。若心裡沒有這個詞彙,他根本沒辦法斷詞。孩子有斷句上的問題時,唯一的方法就是閱讀。 
: m" U4 [# g0 |) o; Z: m6 N/ {6 E9 l- q 
 腦神經和閱讀有何關係?過去對於中風,左腦受傷右邊癱掉的病人,我們會說,你要學用左手吃飯、穿衣服,但現在我們把左手綁起來,強迫他右手動。為什麼?若你沒有主動要動,神經就沒辦法再連在一起。這也是為何孩子若不主動要學,怎麼教也沒有用。' n) V$ L8 |$ d- \ 
 去年十二月,一位音樂家在中正紀念堂開音樂會,他是茱莉亞音樂學院的鋼琴家。二十六歲時,手發生病變。他曾經非常沮喪,但醫生告訴他,這是可以再來過的。經過六年復健,他重新登上舞台。4 q7 R  }5 O3 |2 B! [  M 
2 d3 e9 l& g# t+ |7 o, v4 P 
 外在的需求隨時改變內在的組織,這給我們教育者很大的啟發。讓我們知道,教育是有用的。 
- I% N* @5 a! h5 f1 \0 U$ b1 ~, J) E* c 
 為何主動學習才有用,被動學習沒有用?德國的實驗發現,學習一定要很早開始,腦部這塊區塊才會愈來愈大。過了青春期,就算每天練八小時也沒用。這曾引起歐洲父母的恐慌,那小孩不是要從週一補習到週六?但後來經過實驗發現,只有自願主動學習,學習的區塊才會變大,對腦神經連結的密度才有幫助。被動是沒有用的。4 {" j3 f& m5 r2 | 
7 @7 ?8 Q0 |2 M$ S* x 
 習慣養成了很難改。因為一個神經連成了,要五年才會鬆掉。這就像買布做成衣,如果做壞了要改,是改不好的,最後只能把布丟掉,做一塊新的。這說明了為何小時候家教這麼重要,做事情第一次就要做對。, C* p1 q5 ]3 W 
 
5 B0 u- F" E. K* o; f4 j* ~ 說話是個本能,閱讀是個習慣,後天的習慣就要培養,若沒有從小好好培養,神經沒有連起來,長大就來不及了。( P& B1 G. C" h6 H/ X 
 
! h) R" Q3 g; [# X5 }+ J 還有像開車。你會發現,到人家工廠參觀,坐三次車都不認得路,但自己開過一次,就會了。可見主動學習,才會有效。1 F+ p* B9 M, M 
 
& n0 X, y7 ^) m% ]0 Z  ^ 經驗有個缺點,要靠時間換取。但我們不能經驗到世上所有的東西,只好透過閱讀,把別人的經驗內化成自己的。 
7 m% @* V$ D8 `2 H2 ^: F. P7 z0 d4 V2 o& Z8 I; M 
 我讀穆桂英的故事給小孩聽,講到最精彩時說,不能再讀了,地板還沒擦。小孩立刻說,你讀你讀,我幫你擦地板,他覺得這樣很值得,這也說明了動機的重要。9 b8 F2 A4 |0 o: E 
 卡森(Ben Carson)是底特律做腦部皮質切除手術最多的醫生。他住在貧民區,有一天,他媽媽一指關了電視說,我到中產階級人家幫傭,發現別人有書,我們沒有。她強拉他上車,把他丟在最遠的圖書館。多年後卡森成為名醫重遊故地,發現他的朋友一半吸毒死掉,一半在街角要錢。他非常感慨,「當年母親那根手指頭。改變了我的一生。」 
/ b0 H/ p& M$ P; p' L 
# T0 r7 L$ ^, B( ` 城鄉差距再大,如果你可以打開書,就會打開一個世界。城鄉差距一定要靠閱讀改變,這是我看到閱讀對教育,最重要的一點。3 {3 W7 t+ d; l: L* R3 o" g* p 
 
- E0 M' @* R# I5 B/ g0 l: `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