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462|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杂文] 法理情.情理法..理情法.

[複製鏈接]

4

主題

3

好友

194

積分

幼稚園

Rank: 2

文章
55
在線時間
33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0 23:50:26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本帖最後由 tracytsao 於 2012-11-21 10:58 編輯 ( a' V! m. m: X* }" D' M1 ~% i
9 J- m( m4 d1 U5 `$ h: B
如果人生用了法理情.情理法.理情法...三者處理起來不過最後都回到法..不過中間變化的不同..2 S5 M: U# v. l. {2 y' [
導致心態的動向也就不一樣..人生如果用這三種方式..處理事情..這真的高超.不用這只有仙佛做的到
9 E$ m  d( K' {$ @

2089

主題

15

好友

3654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2716
在線時間
596 小時
沙發
發表於 2012-11-21 11:11:18 |只看該作者
1、这篇的分类比较适合归到小品杂文,我帮你移动过去了!
: h' O) N4 f: U' z" c  e3 J8 q/ P. H) [! S) m2 h0 I) T* ^
2、“法”“理”“情”的不同顺序是在讲思考一件事情时的优先顺序,重点并不在於回不回归到“法”喔!7 f8 l; O* K. [
到底应该是“法优于理,而理又优於情”呢?还是“情优于理,而理又优於法”呢?还是“情理法同时兼顾”呢?
1 G/ @2 k& n% P. q7 X+ q/ g当然最理想的状况是能够情理法都同时能兼顾到,但是如果事事可以如此,那人生就太简单、太没有挑战性了。! i0 a# Y. g( Q* n8 \
这种判断要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不同,所以下回你可以举个例子,我们再来讨论啰!
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

4

主題

3

好友

194

積分

幼稚園

Rank: 2

文章
55
在線時間
33 小時
3
發表於 2012-11-21 23:13:51 |只看該作者
小弟.所打的這3個主題..並不會以什麼先入為主的看法..這3個主題.是因時因地更因人所微妙變化.
# v$ X1 V0 n; O$ ~: t7 O..這3種主題..歸回一種心法...楞嚴經所說..捨識用根.捨掉自身六根六塵.即心即法; c1 ]% @& ]  H% V, k$ H. w
不管是法理情.情理法.理法情最後還是歸回一心...唯有自己認定之法.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