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01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1
- 威望
- 3
- 貢獻
- 3374
- 活力
- 2286
- 金幣
- 10894
- 日誌
- 0
- 記錄
- 0
- 最後登入
- 2023-11-13
  
- 文章
- 1673
- 在線時間
- 1993 小時
|
‧食尚小玩家 2011/08/18 * p1 A" J# }5 ?* N c# j" o+ L
如果你是一個家有五歲以下幼兒的媽媽,或許你曾看過、或曾見過別的媽媽分享馬偕小兒科醫師黃瑽寧的部落格「疑難雜症的故事」,並因為黃瑽寧對小兒疾病深入淺出的說明,而放下心中一塊大石頭。 7 i- r2 n7 z- N* _: {4 q
" s/ n @9 W4 v6 a8 { * L0 i: u! \; R# ~8 k: s
【撰文/林涵青】 # ~" j0 b0 M9 a$ V0 m0 W, b# l+ ~; b
$ }8 J& Q: B) H
! X% ^4 }0 i1 f, j我成為小兒科醫生,不是因為父親的「說」,而是因為父親的「不說」,因為他總是做給我看。他不只贏得我的愛、更擁有我的尊敬。 3 t, O; t% i& j. l6 t
7 T. X0 n$ Z8 ~3 A2 }
. W* P9 C% O( G3 U; U
3 U$ O0 X# X( J0 A) v
: B8 e5 w( \ c1 ?1 h! O) z A. f
0 m7 w1 R8 |' f& i. ?5 {黃瑽寧是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的主治醫師,六年級後段班,擁有一對可愛的兒女,兒子一歲十個月、女兒五個月,他因為寫部落格、出版育兒暢銷書,以及代班主持TVBS《健康兩點零》而開始為一般人所知。 2 U4 }, H# x8 l7 G) k3 ~0 E& y k
+ z8 ], M8 _9 b9 q& |5 _
不過,黃瑽寧的父親黃富源才更是赫赫有名:他曾是台大醫學院和台北醫學院的教授,桃李滿天下;他在台灣小兒科龍頭醫院馬偕當了14年的小兒科主任,拯救過無數小生命;也曾擔任衛生署副署長、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榮獲亞洲傑出兒科醫師獎、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終身貢獻獎? 0 G$ A& O, e& x1 ^" |2 |& [+ F9 }
) }3 X# ~; Q9 F# R, P* V6 a* N
! e" P7 |" h5 R7 ^# E名醫老爸 一定天天回家吃晚飯
; V% ^; N5 [6 ^; R9 W4 N/ ^7 h
. p2 J$ h, a D+ v! i0 l( ^4 \有這麼一個身為醫界大老的父親,兒子克紹箕裘當上醫生,甚至和父親一樣成為小兒感染科醫師,還在同一家醫院服務,似乎理所當然。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黃瑽寧說:「我父親這輩子,從來沒有一次說服我,叫我當個醫生。也從沒有要求我像他一樣,當個小兒科醫生。」 % P1 ~# R8 l: x" y. v
: m* w: M6 }$ A0 _# Y
$ v( m& _, y- V/ d+ M
+ e+ g" J7 Q6 y1 w/ K( w* |& Q! [$ O1 P5 r
會走上行醫這條路,黃瑽寧當然還是受了父親的影響,但靠的不是耳提面命,而是身體力行,從小到大,他聽過無數次父親妙手回春的故事、看過無數次父親在書房寫作論文的背影,也感受過病人與家屬對父親由衷的信任與感謝。「我成為小兒科醫生,不是因為父親的『說』,而是因為父親的『不說』,因為他總是做給我看。我的父親,不只贏得我的愛、更擁有我的尊敬。」
- a( F6 o! u& A% _5 `! P8 t$ P2 T9 \" k8 F# x1 t/ M
黃瑽寧說,父親黃富源是個嚴肅、嚴謹的人,以現今對「好爸爸」的標準來說,他或許不及格,因為他不會陪小孩下棋、玩遊戲,也不會教小孩做功課、或說笑話逗小孩,「但我父親就是堅守傳統的父親角色,每天晚上回家吃飯,陪伴家人、聽家人講話。小時候,我不會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但現在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後,我才知道,當年父親每天晚上七點半回家吃晚飯這件事,是一個需要堅持的抉擇。」 + b1 v P% l/ X9 X/ e4 A
2 Y; Y% x/ \6 B/ w# G
2 ^& B( Z9 y: H4 c, _7 g4 O2 c
玩社團晚歸 唯一一次父子衝突 1 }. S4 u% C; P; s3 A! G3 L; Z9 t2 T
" L# }+ D' u/ D8 Z
而黃富源也從來沒有拿自己台大醫學院畢業、醫學教授、小兒科主任的光環和標準,來要求兒子黃瑽寧,黃瑽寧甚至覺得這就是父親的過人之處,「他很少主動跟我說什麼,更別說要求我什麼,在成績和學業上,他從來沒有給過我壓力,即使曾經有一陣子我成績不太好,他也沒有說過什麼。」 ' v" j3 u6 ^+ o; e6 R+ A
. \: t) _3 Q, ]$ X: v* ~
在黃瑽寧記憶中,父親唯一一次責罵他,是在他大學時期,當時活潑外向的黃瑽寧參加了校內外共六個社團,不像苦讀的父親總是把時間花在讀書上,有天晚上黃瑽寧又因社團活動晚歸,父親忍不住數落他貪玩、沒有多花點時間讀書,「根本不夠格當一個醫生!」年輕的黃瑽寧氣呼呼地回嘴,「我或許不會成為像你一樣厲害的醫生,但我的目標是成為一個有醫德的醫生!」
" ]. [8 Q4 s. |5 m! W( P6 ]. H2 n/ j- Q4 \. b3 h' Z4 v1 F0 R
這次的父子衝突,以黃瑽寧親自向父親道歉,傷心的父親勉強接受落幕。但從此,父親再也沒有對黃瑽寧的「不務正業」表示過意見。黃瑽寧解讀,「父親覺得,你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決定人生要怎麼過,我已經表達過我的看法,接不接受是你的選擇。」 2 X m; i! s- I( Q5 @
" v Z( w' G `: w/ a: h( y4 }「我父親就是這樣,他覺得想說的、該說的,就一定會去說,但是只講一次,不管對方接不接受,他講過就不會再講,不管對什麼人都一樣。後來我選擇走哪一科,或在行醫過程中採用什麼作法,他都會表達意見,但是就只會講一次。不過,他講了一次,我就會去思考,這樣的作法我是不是可以試試看?是不是適合我的個性?如果我後來決定和他走不一樣的路,他也會尊重我的決定。我父親始終如一,用他的這種態度在過生活,而且不只影響我,還影響很多他的學生。」
* G5 R; I* z+ F5 h6 R
/ \6 {9 `. b$ o7 A而父親對家庭價值的堅持,也影響了黃瑽寧,「我可能沒辦法像他一樣每天準時回家吃晚飯,但是我也認為陪伴很重要,因此我會盡量找時間陪孩子玩,帶他去外面跑一跑。」黃瑽寧採取和父親不同的作法,正好表現出兩個世代父親的不同。 5 V) u4 Q4 F2 M3 o
& Z: J9 _$ s/ F0 T7 I. p: q' e
. a( G) @& D4 H# ^2 [寫部落格 分享個人教養心得
2 r6 c% \+ E( Y+ S4 Q# b/ ]' e9 U' p. j5 J' _2 Y; e' h
" m% R, c7 X9 I: B' p2 d
, t( k! C4 h% B; |1 d; E$ J
; B- S+ | H, g對於現代父母的難處,黃瑽寧有著深深的體會,主治醫師要看診、要巡房、還要做功課進修,他每周抽出三、四天帶小孩去公園玩,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而排夜診那幾天回到家孩子都睡了,心裡更是愧疚,因此想盡辦法在那天的白天,擠出一些時間來陪孩子。「現在的雙薪家庭真的很辛苦,工作很累、而且很多人上班時間不像我還有一些彈性,要抽出時間陪小孩真的很難。」 * \# s+ F) l+ l! w( v8 b. J
9 d8 Z3 z& d. K) `' m
* Q# r& a' D7 s+ k+ l0 E因為感同身受,黃瑽寧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更能以自身經驗和網友爸媽們分享,例如他兒子快兩歲了,還不願意吃固體食物,只吃食物泥,「我兒子很挑嘴,對食物的口感很敏感,只願意吃好吃的,這種敏感雖然可以解釋為好事,以後可能成為美食家,但對照顧他的人來說很辛苦。現在就是我餵他吃完食物泥,然後在桌上擺一些不同的固體食物,看他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黃瑽寧苦笑說。而他自製食物泥,以及怎麼對付兒子挑嘴的心得,都放上部落格和網友分享。 ! `2 h' [8 U9 T3 s8 K B2 u7 ?
, N, [6 }! l7 e0 p; M/ ]; J( B! D* X+ d( y8 y: ~
現代父母忙 根本沒時間陪伴
6 r2 Y. S( F4 n' E, O8 T7 w7 A S o( }! X. `( C! ^. x
父母最擔心孩子生病,即使只是小感冒,也會讓父母手忙腳亂,萬一是發燒,更讓父母的心都揪了起來。黃瑽寧以身為小兒科醫師的專業提醒,要增加孩子對疾病的抵抗力,一定要均衡飲食、多運動、多曬太陽。 : ~/ M6 ]- ^5 D3 U0 t# k
. U6 Z& \: K6 p4 i- B均衡飲食是要多吃深色蔬菜、全麥和糙米,零食少吃一點,多到戶外運動、曬太陽,則有助於生成維生素D。「有些父母擔心,小孩子在外面流汗吹風會很容易感冒,但事實上,感冒一定是有人傳染病毒、小孩子抵抗力又不好才會被傳染,不然你在無菌室吹十級強風都不會感冒。」
. c& X6 q6 |- h( @# H; T. [( J& p' u9 [- u$ [
現在的小孩被保護得太好,所以抵抗力不夠,這些其實父母都知道,黃瑽寧認為,講得天花亂墜都沒用,有沒有辦法落實最重要;而現代父母工作忙碌,時間和陪伴就是最大的問題。
3 s0 Z; g9 V$ q9 q# C1 a
' _- b! W6 u4 E( Q2 t# O黃瑽寧擔任住院醫師第二年時,在新竹長庚醫院看夜診,當時十點以後的小兒科才正熱鬧,因為在竹科上班的父母剛下班回家,看到保母留的紙條說孩子發燒,趕緊匆匆忙忙地抱來看醫生,「他們心裡很著急,經常一進診間就質疑這個、罵那個。我不怪他們,但因為他們和自己孩子相處的時間不多,對孩子的狀況不是很清楚,醫生也很難了解實際的情況去作判斷。」 ) b: j3 T3 t; y& q4 q* W: W
5 J7 G5 x8 f; E+ P2 i0 c/ W3 l! M4 m: F; }0 Y
三歲以前 讓他有足夠安全感 " i* M7 Q7 k4 Z7 \* B6 T
3 D* v* Q6 l5 b- ^6 R4 V2 p$ f在小兒科八年的時間或許還不算太長,但也看過了許許多多的小孩,再加上自己現在身為人父,讓黃瑽寧形成了自己的教養觀,「我覺得,教養孩子最重要的是就陪伴,不管你想要給小孩什麼樣的教育,或用什麼樣的教養方式,在他三歲前,要有一個固定的照顧者陪伴他,讓他有足夠的安全感。」
) {9 T3 a2 h# ]$ [
5 w" E* l: ~! c& f8 Y+ e; p8 A; |身處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黃瑽寧以為,我們不需要把孩子訓練得比電腦還厲害,也不要想去塞給孩子各式各樣的知識或才藝,「未來的趨勢是要能把這麼容易取得的各種資訊,分辨出哪些是可用、不可用,再整合成你可以講得出來、或可以應用的,這才是真正有用。」 . o" z3 W! L0 S
6 ~+ @! v7 H, y3 |& _) A
他舉例,如果給現代人一個題目叫「漁獲量與颱風的影響」,即使是一點都不了解的人,給他三天的時間透過網路搜尋資料,就可以做出一篇像專家一樣的報告。但若是以前,想去圖書館找答案,可能該找哪本書都不知道呢!「現在知識不值錢了,能夠理解、同理,才最重要。」
' j+ m. X4 E4 F' q& x+ g% ?% B: k+ W) G" i. u- h
# _( S' v$ ?/ x1 @0 A! G* ^. r
讓孩子快樂 找到學習樂趣 9 @* z# f( F8 n
l+ i- P# c8 R
黃瑽寧感性地說:「當一個孩子沒有安全感的時候,他的心是封閉的,不會跟人家溝通,也沒辦法跟別人建立關係,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一個有自信、有安全感,願意去同理別人、了解別人想法的人。」 ! ?# g; Y9 S$ P1 ]& x* I
) Q1 ~' I [% P6 L I3 k( s
當然現在孩子還小,他也不知道以後在教養上可能面臨什麼樣的狀況,「但我覺得,快樂是最重要的。這種快樂不是指瘋狂的那種快樂,學習要快樂需要有動機,父母的任務就是幫孩子找出動機。」黃瑽寧指出,兒福聯盟的調查統計,有四分之三小學生覺得自己不快樂,而不快樂的最大原因就是成績不好,「顯然只有四分之一成績好的小孩快樂,這很可怕!」
/ A, e, F p9 e0 V/ f; S/ {! n* z4 E: K
「我會盡自己所能去扭轉這件事,如果小孩將來成績不好,至少在家裡不用擔心因此被責罵,因為在家裡,孩子的價值不在於學校成績高低。」黃瑽寧以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為例,「他雖然沒有念大學,但是他現在是一個多麼有氣質、有風度,且受人尊敬的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我現在所知道的東西,10年後可能就不夠,如果我現在就找不到學習的樂趣,那接下來的30年、40年怎麼辦?」 $ U! I+ q* m2 a* c \
- G+ t' r3 ]: h7 ]. K( w$ b1 R! l) \3 g" o
黃瑽寧和太太都是基督徒,他們認為,孩子是上帝託他們照顧陪伴的,身為父母,就是陪他度過18年,等到他自己獨立了,上帝接手,再來希望讓上帝繼續帶領他這一輩子,「我們就很高興多了一個朋友。」 . d( [- h# L7 w! w7 s
+ b5 m' V. h0 W# ~" z& o# y- B, ]4 u& a4 y. H/ J9 A& I
教養孩子最重要的是陪伴,尤其在他三歲之前,
% t' J0 S5 H0 q. g- K1 [" H' E- @) _3 \/ f) }2 t
要有一個固定的照顧者陪伴他,讓他有足夠的安全感。
+ s) Y r# N$ p8 F3 ?/ a, w$ W2 G
! q* o- D0 m5 ^【完整內容請見《食尚小玩家》2011年第36期】
: m8 l6 }: k; _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35009
3 e1 |1 C7 @3 s9 K1 G- q.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