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j2 u- N6 p4 n: b今日節日。(製圖/中時電子報)
3 B' ~; j7 \* j' }, k1 e) {4 f. x
/ @+ ]/ ^ y3 s, R今天是農曆七月七日,七夕。 + K* o0 g8 z5 _+ p
% |% ~& f+ | N0 {( R+ m【節日由來】: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也稱七夕情人節,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改為陽曆7月7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 天上玉皇大帝有七個女兒,其中最小的女兒織女,最聰明可愛、手藝又巧。天上皇宮中的重要織錦都由她負責設計與製作。另外,玉皇大帝有一群牛,由一個叫做牛郎的年輕人負責管理。兩人情投意合、互相愛慕,至荒廢了原本的工作。於是玉皇大帝下旨,叫喜鵲告訴這兩個熱戀的情侶要節制,七日見一次面即可。沒想到喜鵲傳錯話,他們以為每天均可相見,更是高興無比,工作完全拋在腦後。玉皇大帝這回就龍顏大怒,降旨他們每年只能見一次面,就是農曆七月七日的晚上。那一天喜鵲這群肇事者就負責搭橋,讓他們兩人踩在他們的肩膀上相會。因為一年僅能見一次面,當然有說不完的衷曲、道不盡的悲情,於是那天幾乎都會下著毛毛雨,象徵兩人的淚水。
& E0 l7 C2 V/ c$ T F. K7 B【特殊活動】:除了會在七夕與愛人度過甜蜜的情人節之外,其實七夕還有其他的習俗活動。 1.拜床母:「床母」,是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兒童的家庭,在當天傍晚時,在兒童睡的床邊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飯、雞酒(或麻油雞),焚燒「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時不宜太長,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約供品擺好,香點了以後,就可以準備燒「四方金」和「床母衣」,燒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長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會寵孩子賴床等。 2.拜七娘媽:七娘媽是七星娘娘,天上七星的人格化,也是兒童的保護神。沒有子女的,她能授子女;有子女的,她能保平安。所以有許多小孩,在十六歲以前都要配戴七娘媽的香火,等到十六歲時的七月七日還願,舉行盛大的祭祀。 3.乞巧會:家有少女或少婦在晚上擺設香案,供上鮮花、水果、白粉、胭脂和針線,乞求織女能夠賜給她們一雙靈巧的手。用彩線對月穿針若能穿過,則表示手藝會特別的好。 4.祭魁星:古代的私塾或學堂都奉祀魁星爺,讀書人對祭魁星更是盛大,在清代臺灣文獻中就有關祭魁星的記載,描寫祭魁星是在晚上舉行,各個私塾都競相集資準備餐品來祭拜,整夜喝酒;也有的用演戲來慶祝,甚至也有殺狗來祭祀的。
, {, y+ Z0 G' D- o: L! ~6 ]8 O/ f' I0 Y' M( Q, A& R- ]8 ~
出版編輯:林盈君
/ u2 h" o o& N D& E8 b
# H H* |3 I, w# M# R' g8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