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5289|回覆: 2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治安] 王浩威:是怎樣的一個社會,逼出鄭捷這樣的生命狀態?

  [複製鏈接]

260

主題

125

好友

5951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3024
在線時間
835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5-29 12:46:05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別一昧地指責, 因為我們也是幫兇,文長,但是,影響深遠....>


http://m.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8359



想想這一次臺北捷運殺人事件的鄭捷吧。想想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老師、我們社會中的大人,甚至我們自己:我們真的注意到了旁邊的人的真實存在?這一次的事件,許多撻伐之聲,乍看是正義的怒吼,但,真的看到鄭捷的存在狀態了嗎?

2014-05-27 Web only    文/王浩威(精神科醫師)  

1.
蔡伯鑫醫師是一位年輕的精神科醫師,某天看完診後,在他的臉書上寫下這樣的內容:

「今天夜診,碰到兩個家長都遇到親師溝通的問題。

「兩個孩子都是智商比平均還低的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也都在吃藥。一個國中生,一個國小中年級。

「國中生那位,班導屢屢誇大孩子的錯誤(例如:不小心掉東西發出聲音,就被寫聯絡簿:『影響其他孩子的受教權!』),還當全班同學面前取笑孩子的身材,事後寫聯絡簿則說:『只是開玩笑,沒有惡意,不要只聽孩子的片面之詞。』

「另一個國小生,則是班導認為一直說謊(犯小錯不敢承認;一會兒說有寫作業,一會兒又說沒寫等等),於是就處罰孩子一個人在隔壁空教室大半天。孩子後來怕到大哭,到現在還是不停摳手,變得犯錯後更不敢說話。

「前一個家長去找輔導老師求助,結果班導隔天在聯絡簿上語帶不滿地指責家長不該找『第三者』傳話。家長說,就是過去的經驗,猜想直接找班導,她不會接受,甚至會有衝突呀。

「後一個家長找資源班老師求助,得到的建議是:『1.轉學;2.自學;3.你要怎樣就怎樣,就不要管了。』隔天班導跟媽媽說:『資源班老師說妳很生氣。』媽媽忍不住問:『資源班老師是在挑撥離間嗎?』」

這位年輕的兒童精神科醫師寫說:「唉,坐在診間聽這些家長不斷抱怨怪獸老師,但也忍不住想,那些老師們會不會也覺得他們是怪獸家長呢?親師溝通愈是不良,往往變成無助與惡性的循環。有孩子愈來愈受挫、退縮,也愈沒被聽到他們的聲音,又該怎麼辦?」

2.
是怎樣的老師,為什麼看待這些不夠「常態」的孩子是如此負面、是一種負擔,最好不要存在自己班上?甚至連嫌惡之心都掩蓋不住了?

而更人著急的是:這樣的情形不是少數。最近的注意力缺失症過度治療的風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這些年來,在臺灣,小孩子被診斷為過動兒的傾向愈來愈多。特別的是,這些來到診間尋求治療的孩童,很多是老師建議的。

老師們積極建議父母要帶這些孩子去找醫師,認為他們是「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希望這些孩子能夠服藥治療。如果家長帶去看的兒童精神科醫師認為嚴重程度仍不符合這個診斷,或是認為雖然符合這診斷但處理重點不應是藥物,老師還會積極暗示家長這醫師不夠經驗,甚至建議另外找某位醫師。

而通常,老師建議的醫師,往往是他們過去經驗中較容易開「利他能」這一類藥物的醫師。其中許多不是兒童精神科醫師,甚至不是一般精神科醫師,而是小兒科醫師或復建科醫師。

老師們為什麼急著要孩子吃藥?也許有一點效果吧,小孩的活動量可能稍稍減低了。但更重要的是,當孩子被「醫師」下了一個診斷,特別是要求服藥之後,老師的焦慮下降了。



小孩子被診斷為過動兒的傾向愈來愈多,但解決方法難道只有吃藥一途?

老師的焦慮,一來是來自對教室秩序的控制慾,二來則是對這樣的孩子愈來愈忍受不住的感覺,和他身為老師的道德標準有所衝突,潛意識裡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說法來反駁自己良心的不安。

於是,在臺灣,服用「利他能」的小孩,是逐年地愈來愈多,甚至是多到不可思議的程度。

3.
在高雄執業的家醫科醫師李佳燕,是一位長期關注婦女和兒童權益問題的社會醫師。她兩三年前就開始關注這問題,忍不住在2013年4月寫了一封信給當時的內政部兒童局張秀鴛局長:

「…我們從多年的家庭醫療診療工作,以及自身與周圍親朋好友遇到的現象,開始關注且非常憂心我們的孩子,在幼稚園、在學校,被老師過度判斷為過動症或注意力缺損的兒童精神疾患。即使只是一般親友聊天,只要我一提起過動兒(這名詞),幾乎到處都有父母跟我說:『我小孩的老師說我小孩就是過動兒!』

「有一回,我到高雄市教師會演講過動兒過度診斷與過度開藥的問題時,有一位老師就說隔壁班一位老師,全班二十幾個小朋友,就有八位轉去看醫師,看完診回來,有六位服藥。

「『過度診斷、過度醫療、過度給藥』,沒錯,這是我們醫療界的通病。但是如果發生在成人身上,至少成人有自己決定要不要繼續看病,要不要繼續服藥的權利。但是,這狀況發生在孩子身上,孩子在老師和家長的要求下,成了完全無法抗拒看病服藥的無權利個體……。」

李醫師的這一封信,憂心的不只是:「老師不善長班級的經營、醫師的失職」,而是進一步希望讓家長「瞭解孩子的本質與教育的目的」,「讓老師重回教育根本,因材施教」,「跟兒童心智科醫界對話,認識教育現況,認識目前家庭與孩子的生活處境與壓力」……。

雖然不曉得昔日的內政部兒童局局長,而今改制後升格為衛福部保護服務司司長張秀鴛,是否有任何回應,但李醫師提出來的呼籲,是值得再進一步思考的。

4.
我自己是在1979開始陸續接受兒童精神科的訓練;這訓練,一直持續到1985年左右。當時,國內兒童精神科醫師並不多,帶我們訓練的主要是宋維村、陳映雪、徐澄清、李鶯喬、丘彥南等醫師。

在那個時代,注意力缺失症或過動症的診斷並沒有那麼多,但也不是太少。然而,最大的差別是,那時候,教我們這方面專業的醫師們,從來不認為藥物治療是主要的方法。他們總是強調如何教父母去帶這些小孩,以及,如何建議老師用不傷孩子自尊的方式來經營班級。

至於用藥,在這樣處理過程下,幾乎是十分不必須用的。

那是一個生活細膩而不匆忙的時代,每個人都樂意去傾聽彼此的聲音,即使是門診負擔沉重的醫師也是如此。

然而,曾幾何時,包括醫師、老師和父母,也包括我們的媒體和一般民眾,這樣細膩關懷的生活態度,卻不知不覺地不見了?

在過去,至少在我成長的時候,老師們彼此之間不是提倡「愛的教育」,甚至還很積極糾正或引導當年日本教育下而相信「斯巴達教育」的家長們?



面對過動症狀學生,老師的傾聽、不傷自尊地帶領,會比一昧建議就醫效果更佳。

當然,在那一個時代,教育並非完全美好,還是有許多不自覺的偏見存在。譬如: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容易受到重視,相反地,成績不好的學生,似乎較容易被視為品德也不夠好的。然而,即便是這樣,教育相關的事務,包括老師和家長,確實是相信「愛的教育」(雖然不全然做到),相信每一個小孩都是值得以抱持著關愛的心態去找到適合他們個別狀態的方法去教育他們。

5.
而現在,父母和老師,又是怎樣看待孩子的呢?

李佳燕醫師結合了許多關心兒童權益的人士,包括兒童文學的幸佳慧等人,提出「給孩子做自己,拒絕孩子變罐頭」的口號,成立「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在全省各地辦活動。

為什麼是「罐頭孩子」呢?

我猜想是來自童書《罐頭裡的孩子》。這本由德國兒童文學大師克莉絲汀.內斯特林格(Christine Nostinger,1936生)在1976年創作的作品;後來在1983年也被當時還年輕的導演Claudia Schroder改拍成電影。

孩子的內心世界從來沒被真正的注意到,因為大人只是在乎小孩究竟是屬於可以讓他們光采的好孩子(像小說裡罐頭工廠所出產的孩子一樣的好),還是讓他們丟臉的壞孩子。然而,在這樣的在乎下,孩子自身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屬於人的部分,卻是不知不覺地不存在於我們的世界中了。

這樣的不存在,日本的社會則是用「透明的存在」來形容。

孩子雖然是生活在家裡或是在學校,但從沒有被父母、老師或其他同學真正地看到、感受到。

所謂真正地感受到,是指他真正地存在:他的想法、他的心情、他的困難、他為什麼要憤怒或撒謊,甚至他為何要表現這麼好……。而這一切,都不見了。

6.
孩子只是被當作一種物體、一種工具來看待。父母對小孩不自覺地總是注意著:他是不是一個讓我們光采,至少不丟臉的小孩?老師看他則是:他是不是不帶給我的班級麻煩的小孩?而同學看他就成了:他有沒有什麼值得交換的能力、權力、或金錢?

在日本,不只是教育學家或社會學家討論過「透明的存在」這問題,連小說家也延續這觀念的探討。村上龍1976年出道而獲得當年群像新人文學獎和芥川龍之介賞的傑作《接近無限透明的藍》,這本直到2005年在日本已經賣出350萬本,成為日本最暢銷的現代小說之一,就是在探討小孩子們在大人的世界中,被無情地扭曲了。

「透明的存在」這名詞,甚至也出現在日本的犯罪事件裡。1997年日本神戶市須磨區發生了連續殺人事件,包括死亡的兩人和重傷的三人皆是小學生。犯人手法殘暴,甚至還以「酒鬼薔薇聖斗」自稱,寄出挑戰信,整個日本社會都震驚了。然而事隔多日以後,當整個案情終於水落石出,最教人震驚的是,這個被想像成惡魔一般的兇手,竟是一位平常看不出任何異樣的十四歲少年。

這位犯罪少年在挑戰信中,同時也憤怒地斥責日本的教育制度。他在信裡許多的威嚇之後寫道:「強迫性的教育造就了我,一個透明的存在。」

7.
且讓我們想想這一次臺北捷運殺人事件的鄭捷吧。想想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老師、我們社會中的大人,甚至我們自己:我們真的注意到了旁邊的人的真實存在?

這一次的事件,許多撻伐之聲,乍看是正義的怒吼,但,真的看到鄭捷的存在狀態了嗎?

在這樣滿天的惡魔想像中,十分難能可貴的,東海大學校方發表了一篇值得眾人深思的信。它是寫給東海大學師生的,但我覺得全臺灣都該看看。信中其中的一句話:「我們愛著他們,卻也不夠愛他們。」



老師,醫師,父母都不是唯一影響孩子的關鍵大人,也都可以是影響孩子的關鍵大人。

也許,在這樣不幸的時刻,我們應該停下我們的恐懼和憤怒,一起讀讀東海大學的這一封信,也一起讀讀「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的發起文章,好好想一想:臺灣究竟要怎麼辦?

「每個孩子的狀況都不同,我們的目的是提供不同角度的觀點與資訊給家長與主要照顧者,藉此充權家長與主要照顧者的選擇能力,使其有能力逃脫單一的價值論述。最後目的,除了提供家長一個支持的網絡,也避免孩子成為主流價值與觀點的犧牲者。

老師,醫師,父母都不是唯一影響孩子的關鍵大人,也都可以是影響孩子的關鍵大人。

我們大人以為小孩應該是什麼樣? 我們大人如何教小孩?我們大人對孩子有什麼要求與期待?我們以為孩子應該被教成會做什麼?該懂什麼?最終長成什麼樣的人?我們開始擔憂現代孩子的教育,恐成為某種形式的罐頭化或機械化的過程。我們的專業如何在孩子身上運作?將孩子的行為,以疾病化的方式去解釋與對待時,這些對孩子、對整個家庭的影響都重大且深遠,如何能不審慎?」

(本文刊於《張老師月刊》六月號,經原作者同意轉載,本文僅反應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別讓情緒海嘯淹沒你

宥勝:鄭捷在江子翠的隨機殺人,台灣社會所忽略的關鍵

葉宇軒:恐懼之後,檢討現行制度及捷運公司危機處理

已有 1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betraykk + 1 讚!
雲淡風也清 + 1 值得深思!
小豬媽媽 + 1 讚!
ericachang + 1 感恩您~
果果 + 2 讚!
angrybirds + 1 讚!
emiwu + 1 很好~我喜歡!
sophi + 1 中肯!
a222461 + 1 讚!
小柚子 + 1 感謝分享

總評分: 金幣 + 13   查看全部評分

~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滿足是最真實的財富~

~最困難的不是面對挫折打擊,最困難的是面對各種挫折打擊,卻沒有失去對人世的熱情~

143

主題

237

好友

1萬

積分

校友

Rank: 9Rank: 9Rank: 9

文章
5282
在線時間
2665 小時
沙發
發表於 2014-5-29 13:06:55 |只看該作者
本文章最後由 evelyn0026 於 2014-5-29 13:09 編輯

鄭捷的母親不是親生母親...
看來鄭捷弟弟和他也沒有差很多歲~
一個從小沒有媽媽只有繼母的個案.這精神科醫生沒有提到...

爸爸角色很關鍵,嗯...鄭捷出生於民國82年不正是經濟大起飛時
想必這角色應該是忙於工作吧~

出了事擔心害怕惶恐躲起來一周,這能理解...
希望速審速決從未進去看過出事後的鄭捷,這對父母讓我傻眼~~
我愛北大,我愛我家~

119

主題

122

好友

4589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1959
在線時間
1003 小時
3
發表於 2014-5-29 13:24:21 |只看該作者
『有一回,我到高雄市教師會演講過動兒過度診斷與過度開藥的問題時,有一位老師就說隔壁班一位老師,全班二十幾個小朋友,就有八位轉去看醫師,看完診回來,有六位服藥。』~

太可怕了,這些孩子竟被這樣對待!身邊也聽到過很多過動兒的案例,不禁納悶怎麼有這麼多過動兒,而且很多都是"輕微",這些孩子被要求長期追蹤、服藥、矯正訓練,還要面對其他人異樣的眼光,父母為了照顧而產生爭吵,而這很有可能只是因為某位老師差勁的教學態度?!
已有 2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angrybirds + 1 很好~我喜歡!
emiwu + 1 中肯!

總評分: 金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有平和的內心,才會有快樂的生活。

6

主題

1

好友

573

積分

國中生

Rank: 4

文章
45
在線時間
57 小時
4
發表於 2014-5-29 13:58:28 |只看該作者
本文章最後由 邱小酒 於 2014-5-29 14:56 編輯

從他"父'母的道歉公開信看來 只看到她們深深要切割開這件事..我不懂是什麼父母..可是毫不留戀的說出希望你下輩子好好做人??
或許他只是個想要討摸摸找糖吃的小孩,可是我們付出的社會成本多大???父母從頭到尾都沒有關心過這個問題??只擔心了自己...沒辦法想像說出這句話父母的心態
能說出讓他下輩子好好做人這樣的父母是什麼鬼...這個家庭從上到下都有問題吧?
是??頭掉下來不過是碗大的傷口?十八年又是一條好漢嗎??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群太監上青樓...

30

主題

8

好友

2822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326
在線時間
765 小時
5
發表於 2014-5-29 14:14:56 |只看該作者
社會應該從中學習成長,如何改變家庭與學校教育,不要讓下一個鄭捷再度出現~~

16

主題

12

好友

2515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648
在線時間
513 小時
6
發表於 2014-5-29 14:30:12 |只看該作者
evelyn0026 發表於 2014-5-29 13:06
鄭捷的母親不是親生母親...
看來鄭捷弟弟和他也沒有差很多歲~
一個從小沒有媽媽只有繼母的個案.這精神科醫 ...

這消息是打哪兒來的?

網路上有這條傳聞出處的,幾乎都已刪除了。
如果不是確定的事,請不要以訛傳訛。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柏青哥 + 1 中肯!

總評分: 金幣 + 1   查看全部評分

143

主題

237

好友

1萬

積分

校友

Rank: 9Rank: 9Rank: 9

文章
5282
在線時間
2665 小時
7
發表於 2014-5-29 14:42:22 |只看該作者
js22020 發表於 2014-5-29 14:30
這消息是打哪兒來的?

網路上有這條傳聞出處的,幾乎都已刪除了。

華視新聞算有公信力了吧...也不是大陸某小報...

http://news.cts.com.tw/cts/society/201405/201405271428337.html

他們不刪不改,請問我們小老百姓怎麼求証...

若真有誤,不認真的是記者,而不是我...
我愛北大,我愛我家~

2

主題

0

好友

866

積分

高中生

Rank: 5Rank: 5

文章
122
在線時間
130 小時
8
發表於 2014-5-29 14:55:40 |只看該作者
evelyn0026 發表於 2014-5-29 14:42
華視新聞算有公信力了吧...也不是大陸某小報...

http://news.cts.com.tw/cts/society/201405/2014052714 ...

這網頁似乎不能用惹

6

主題

1

好友

573

積分

國中生

Rank: 4

文章
45
在線時間
57 小時
9
發表於 2014-5-29 14:58:05 |只看該作者
pcpunkhades 發表於 2014-5-29 14:55
這網頁似乎不能用惹


可以0.0 剛連結進去了...
因為這樣所以社會要付出這麼大的成本嗎?? 我不同意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群太監上青樓...

143

主題

237

好友

1萬

積分

校友

Rank: 9Rank: 9Rank: 9

文章
5282
在線時間
2665 小時
10
發表於 2014-5-29 15:00:37 |只看該作者
pcpunkhades 發表於 2014-5-29 14:55
這網頁似乎不能用惹

我還能開且用的挺好的...幫你貼全文~
btw~若真的是親生兒子,以訛傳訛的是那位親友...
我這小小咖叫...討論新聞...


2014/05/27 18:58 綜合報導     地區:台北市報導

捷運連續殺人案發後,兇手鄭捷的父母,在罹難者頭七這天終於現身。華視新聞掌握到,其實這幾天,他們都在中南部,選在頭七這天特地北上,在警察的戒護下,出現在捷運江子翠站的法會現場,母親走沒幾步路,就跪倒在地痛哭失聲,父親除了三度跪拜道歉,還說希望法官速審速決,判親生兒子死刑。


  鄭捷父母跪謝,痛苦煎熬了七天現身,鄭捷的父母,跪在捷運江子翠站外,泣不成聲,向被害者家屬道歉,更要兒子自己承擔。鄭捷父親說,判死刑,跪在地上十分鐘不起,因為他們連站的力氣都沒有,需要旁人攙扶,案發後,鄭捷父母一直躲在中南部,強調不是不願意道歉,而是沒有管道,也沒有勇氣。選在頭七這天特地北上,就是希望像社會大眾致歉。


  鄭捷父親說,速審速決,三度跪歉,在警察層層保護下,鄭捷父母離開現場,一度搭計程車繞圈子,最後在台北車站西側下車後,分別跳上接應的機車離開,似乎早準備好。親友透露,其實鄭捷和弟弟是同父異母,不去探監,除了心碎、絕望,可能長期相處不好,才是最大的主因。

我愛北大,我愛我家~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