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台灣下一個定位 自由貿易島?
2 t0 @3 n) {' h, ~# E( e
! d7 E6 M2 F5 q! F8 B* _" l- ?
8 M# s: y7 w" d. G% `0 k/ B8 t( [0 P( w2 s
0 `0 F' K" i/ z+ B/ P* ~$ a3 a8 L: v1 d2 C
文/黃志遠
% n* e# J: }7 N; v, z; ~4 K6 e
p! y, H8 y9 z/ U0 u/ F/ Y/ @" x S/ V
90年代起,鑑於臺幣升值,製造業外移中國,我們就試圖擺脫原「全球代工」的角色。試想以「亞太營運中心」為定位,發展台灣成為環太平洋地區的經濟樞紐為目標,項目包括製造中心、海運轉運中心、航空轉運中心、金融中心、電信中心和媒體中心。結果我們知道,沒有一項成功。
8 H' j$ y6 f1 P7 M, Z# D! Q
8 t8 d$ H k8 j5 |/ g0 [: ^從綠色矽島、兩兆雙星到四大慘業
- e; e# h1 u9 p, `9 [" G
2 G% ^$ x% e' v3 A接下來,我們定位自己是「綠色矽島」,以推動「兩兆雙星」,結果換來的是目前的四大慘業。這幾年,我們又開始以「自由貿易島」為定位,鼓吹加入「ECFA」、「RCEP」、「TPP」及開放「自由貿易港區」等,希望它是下一帖萬靈丹,它會有效嗎?) ~, x( F+ k1 P5 G p
4 p' W8 e/ g( l6 V/ Y2 k2 N5 P
定位確實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因它決定我們有限資源分配的優先次序。定位要成功,第一,它必須要有能力掌控其成功的關鍵要素;第二,執行的人願意付出比原先預估加倍的資源,排除不可預期的障礙,以求突破。如果用此標準來檢驗我們以前的定位,就可知道,它們都注定要失敗。
. x9 K; D0 G3 n2 w6 z4 K+ R J$ G7 U5 F# Z4 M( f
「亞太營運中心」的前四個中心,關鍵要素完全操控在中國的手上,它不開放「貨貿」、「中轉」、「媒體」,中心如何成立?至於後兩者,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Internet的蓬勃發展已經二十年,我們至今仍還在討論是否開放「第三方支付」及如何解決「最後一哩路」,「金融中心」「電信中心」有可能成立嗎?
" q% A; x! [' M- q( T. ?! ~2 h0 u& A% Z: l
至於花了幾千億的兩兆雙星,卻仍是組裝心態,掌握不到關鍵技術,當然無法挑戰韓國。現在只想靠「貨貿」的降低關稅來解救。大家想想,中國會犧牲自己已經開始茁壯面板產業來救我們嗎?我們的談判籌碼是什麼? . V7 L5 `8 M! U8 P3 k% Z
" t7 a; x* V, J& [
自由貿易島成功的兩大關鍵) K1 Q5 z" o& f9 J/ k$ B
1 _/ J3 I+ {9 k& B; _ x& ^那什麼是「自由貿易島」的成功關鍵要素?它要成功途經有二:一是國內有非常強的國際競爭力產品,並且其產值在國內占的比例非常高,故其利遠大於弊。透過這個大利,再來彌補其受害的小弊。韓國就是最好的例子,它這幾年,無論是汽車、消費性電子、通訊產品等大企業,其競爭力與任何先進國家相比,毫不遜色。故如能排除關稅障礙,對其是一大利多。
5 `0 B3 s6 j6 C+ A, V- d9 L5 r& Y9 R
反觀國內以中小企業、代工為主的企業,受益者能帶給國內的利,便不明顯,所以馬總統一直掛在嘴上的「利大於弊」,卻始終無法說得很明確究竟利有多大。然而,如果台灣的中小企業,如因此而受害,那麼台灣的「貧富差距」將擴大,將為社會帶來更多的隱憂。8 `1 n' C' O2 e: F) A- j6 X: r
8 N+ H( I: o4 ]
第二個成功途徑便是「減稅輕政」,讓它成為大量交易的門戶,以希望它帶來「利大於弊」的效果,如香港或新加坡。「減稅」的政策很容易執行,一道命令,即可完成。但「輕政」呢?我們是從一個集權主義過渡過來的政治體制,組織本身就疊床架屋,而法律的設計上往往「防弊多於興利」,以至於政府的效能不彰。) v: u6 _, n4 N: o' ~. M; ^; z
* U: @. s4 J2 y很多企業的經營,往往走在法律的邊緣。再加上我們的憲法是以「三民主義」為本的立法精神,本身就有很多社會主義的色彩,如何輕政?如果我們不能「輕政」又如何能享受扮演「門戶」大量交易的好處呢?以上可知,我們兩個成功的條件都不具備。所以,大家也不必指望它解決我們十六年來平均薪資不漲的困境。6 k! W Y0 O# i: [- [' j- \
l( _" W2 v- F分權是必須跨出的第一步
9 Q; A) k( k. s+ {& t" [7 Z0 `
% g2 P6 n: j. O何以中央政府始終無法找到我們的定位?看看下面數據便能明瞭。我們的GDP約14.5兆台幣,組織上,我們卻採取中央集權集錢制,行政院下面包含二十二個縣市。231317個公務員中(不含國營事業),40%是屬於一府五院,60%屬於地方政府。
- s* B. ?8 [6 r# [6 W# k, ~( w5 v0 n: j& |* U7 P: q% P* C
這就好像一家營業額14.5兆的集團,下面有二十二家分公司而非子集團,而總部卻擁有40%的員工。公司的定位,全由總部來策畫,它有可能成功嗎?如何解決此難題?分權的中央政府是我們必須跨出的第一步。& N" l$ V2 q- b$ C2 F
2 T$ L( k( Y3 Z
$ e/ m* ~' f9 M4 J& s
# H2 v- u4 S+ `" I
: e' D8 R& u9 L* n+ g
《理財周刊》 |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