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261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2818
- 活力
- 3445
- 金幣
- 15500
- 日誌
- 0
- 記錄
- 8
- 最後登入
- 2024-6-8
  
- 文章
- 3211
- 在線時間
- 1497 小時
|
% d0 `& U! [! N( V3 A8 ~2 c
$ M2 e5 m+ K& ^% q6 @& O/ w跟我一起上班的小朋友(高中生或剛入大學)們,很多都把"不禮貌"當作一種幽默與坦率。
" i, `' ]* g! ?6 \; h( U: K0 }+ u8 f; j. r
時下許多人都認為交朋友坦誠、對人直率是一種好態度,而認為繁文縟節是不必要的、是令人感到疏遠的,甚至是妨礙人際關係的。他們甚至認為:『我不跟你講禮貌,是因為我把你當作是自己人,才省去那些陌生人才會有的繁文縟節。』,通常那個時候,我就會希望他們別把我當自己人,當我是一般人就好。# M1 ~* ^* V* Z: g0 @
, Y# ]) Y/ O0 A% S6 U: q( N q8 A" k在這些原因下,大家對禮節便不大重視了,如此一來大家好像就更加Buddy、Buddy了。# |% L& B* f c, F7 o$ K2 g: Q
. R5 l# `+ o+ e
( C# h. Z" ?3 [! P2 ^. r2 @
Q B, {4 W0 \3 Y" W7 A8 N) o( U但我認為「對人直率與坦承」與「對人有禮貌」是兩回事;把對方「當自己人」跟「尊重自己人」更是不相牴觸的兩個概念。9 y+ e! r6 o( Z1 `; J
# P) }$ E }) I" H; U8 ^5 ]
而每個人心中的“地雷”都不相同,你隨隨便便,就可能誤觸人家心中的地雷區,那一場無謂的紛爭就這麼開始了,既傷了你更傷了我。
m4 t6 ^! K6 z" |. }: e4 r) q. ]5 [8 e3 j1 O
: h7 F( ^: t: t) `$ k! T3 ]0 ?: I2 n/ p$ a4 B; v
當人家對我有禮貌時,我不但認為對方是尊重我,更是在向我表示: 『嘿,我對你表現了尊重,所以你也該用尊重的言行來對待我。』( u0 ?& y% H* e8 E. r
2 G! F7 B E2 \7 j" s
相對的,當我對某人表現出不尊重時,其實也在告訴對方:『我對你隨隨便便,那你對我也可以這麼隨便。』
8 N! Q2 l0 ]+ U! x# g3 k) M8 Q# w/ p- C8 n$ r
這就是『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這個老生常談的意涵,也是古人所說的『人重自重人』
! P# R3 @& Z' k3 q' U2 [+ [2 @/ f! s9 p! T/ n/ T9 p, @# `' i
畢竟,你表現出沒教養的舉止,別人也不會因此覺得你就是個"率真"的人,而是是在告訴別人不需要太尊重你,既然彼此不能互重,那其它的事,真的就免談了。
3 |4 S C; S, I( ?& n0 o6 h; [$ t2 \' F) U% A
所以在基於「將心比心」的出發點下,你希望人家怎麼對待你,你最好先怎麼對待別人。 l! }5 E, b3 t" J% Q) t
) |( ^, v3 J3 q' U" d
因為那不是客套,而是一種對他人的尊重,更是一種對自己的自重。0 v/ F3 i5 a# t* d( v6 \6 ^) y5 F
3 }: G" V! T# z6 G
: m, q2 X. q6 ?7 V9 W. r: F$ j) s! H! P/ w, N" n- v
8 D5 l2 E$ ]& ~7 G: f" y3 R' A2 a. L" m) E& l
' p+ K6 M; B) ^. |; E" r5 f& E; b; O! B1 y. O t/ |8 `3 M
* ?5 U+ x7 M7 Q2 ^9 |9 g
* C# b9 S; ]6 G B5 ^----------------------------------------------------------------------------------------------------------------------------------
9 s" U& Y6 M& B) R, {( ?0 o% y2 }& l# P0 R
洪蘭:別忘記重要的做人禮貌
7 {8 j9 q! `+ D a2 e# i( W+ f6 P% n/ O
作者: 洪蘭 | 親子天下 – 2012年8月10日 下午1:47* q7 O: C- ~0 n2 `5 P. G' K
/ Z( S, v- K# ], r6 g. G) Q* M5 c
一位記者寄她的採訪大綱給我,開頭第一句話便是「你外子任教育部長時……」,我看了很驚訝,「外子」是對別人謙稱自己先生的詞彙,只有太太可以用,別人是不 行的。文字是記者吃飯的工具,怎麼連這個都不懂呢?後來又看到一個笑話。有個男生在麵館看到想追的女生,同學慫恿他前去搭訕,他鼓起勇氣轉過頭對那女生 說:「喂,你叫什麼?」女生驚訝地回答:「我叫牛肉麵。」雖是笑話卻很令人感慨,因為打招呼、稱呼別人是人際溝通的第一步,想不到現代人連這個基本禮貌都 不會了。% s0 |; F/ A1 K9 X; V6 Q
5 H$ V; `5 V, @% r5 G+ o
古人教孩子是先教應對進退,《三字經》中就說「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古人是六歲進學,先學灑掃、應對、進退,學 好了,才開始學認字。古人都是先從應對來看一個人的教養。在我小時候,父母說:「跟長輩說話一定要站起來,老人家沒有坐,你不能坐,沒有小孩大剌剌的坐在 椅子上而長輩站著的道理。」這個禮儀學會了,讓座根本不是問題,公車上何須還得貼「請讓座給老弱婦孺」的標語呢?# I! V# b+ g8 j8 c! g
% \$ D j& ?4 D. c& [衣著整潔也是一個基本 的禮儀,最近碩士班甄試竟有學生穿著T恤、短褲、夾腳拖鞋前來口試,這不僅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如果你都不尊重自己,別人怎麼會尊重你 呢?有些人甚至已經是別人的老師,也不知道這個禮儀。有個大學的助理教授要升等,到院教評會去報告他的案子,居然穿著無領T恤、破洞牛仔褲、涼鞋就上台 了。他如此不尊重自己,當然別人也不會尊重他,他的升等就沒過了。
& N6 a$ k" P6 v% \- E2 J# S w
/ O' D: p& v! I" Z; ?, ~; y! W2 e這種待人接物的禮貌其實就是品格,古人說:「童蒙養正」,孩子啟蒙時就要先教「正知正見」,以後就不會偏差了。難怪北歐國家的父母如果願意留在家裡自己帶小孩,政府會給父母零用錢,因為家教太重要了,影響孩子的一生。
6 J5 t: j5 U- W
8 V' Y% I/ y- M" u: j% A a( o啟 蒙的重要性在於大腦掌管記憶的海馬迴到四歲左右才成熟,但是四歲之前我們已學會很多東西,那時的學習機制主要是模仿。研究者已在人類大腦中發現鏡像神經 元,找到模仿的神經機制,所以父母的身教非常重要。這也是罵人「沒有家教」會引起打架的原因,這句話把父母也罵了進去,隱含了連父母也沒有教養,因為如果 父母有教養,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有教養。
; M4 |! ^3 n6 ~9 T* D( f0 s; R; q2 d" f) ^
現在政府在推品德教育,從學理上來看,它必須從家庭做起,父母帶頭有品德,孩子才會有品德。 如果連古人都知道「小學終,至四書」,禮貌學好了才教《四書》,我們要怎麼反其道而行,沒有先教應對進退,就塞一堆植樹問題、排比、映襯……這些出社會後 用不到的知識給孩子,而把最重要的做人的禮貌給忘了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