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59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父母給愛的方式「停收等慢」~網路文章分享.

[複製鏈接]

294

主題

860

好友

4461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2906
在線時間
707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0-9-28 12:20:36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前
父母給愛的方式必須設限,忍一時,能給孩子更強壯的心靈、更卓越的競爭力,停止溺愛,永遠不嫌遲! ) |6 H; E; l$ P: R2 l% a
3 w4 X* p7 l5 _3 z4 U
「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愛而不教,使淪於不肖,陷於大惡,入於刑闢,歸於亂亡,非他人敗之也,母敗之也。」《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在《溫公家範》這麼說。
& [8 C, S5 ^1 O9 m5 x, v* X9 f. w) i- z9 z2 g1 |5 w4 P
對溺愛世代的父母,這句話無疑是當頭棒喝。這群父母往往給了太多的愛,卻不知道「該給什麼」、「該給多少」? 1 k6 P- M! w* `! P
& `# [' E, E5 {6 I4 f, v
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表示,現代孩子最需要具備的十一種大能力(編按:十一種能力包括:同理力、自信力、勇敢力、接納別人的能力、適度的表達力、決定的能力、等待力、親和力、尊重力、合作力、智慧力),經過核對後發現:被寵溺的孩子幾乎樣樣缺乏。 : I9 w! x/ {8 Y' H1 u
8 L2 S( {( Z2 p
尤 其,父母溺愛孩子的「首要傷害」,會造成孩子缺乏同理心。因為孩子從未被父母喝叱「不行!」,他就無法體會別人的情緒、需要、想法。被溺愛的孩子也容易沒 有自信,因為父母為他做了一切,他還能做什麼?而總是伸出一隻手要幫孩子的父母,也要小心孩子表達力會有問題,因為在他還沒表達前,父母就已為之代勞了。
) \& {' u+ |! g. F9 a) l) p. e  s% n) p- {5 Q  J* Y
所以,不論你的溺愛是放任型,或是過度保護型,父母都要謹記四口訣:「停、收、等、慢」,收回一隻手,讓孩子自己面對問題。
( n; H7 g# \' `$ j, [& m( e) A. N) W3 D4 j+ \/ l$ M
首先,要停下來。 * O1 {% h% l5 i1 n  P

# s. w. x( p1 z0 c# E! v) t# W* x停:給愛前,先問這是誰的需要?
9 s$ C' D5 `/ Z% m
- K4 }/ b. L$ W  a7 R溺愛的父母在行事前要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現在要替他做的,是我的需要,還是孩子的需要?」 4 ]% N$ X0 I" N" P
; ^# L2 w* ?0 W" _' Z" |2 k
第十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創作類佳作,樊雪春寫的〈我看見我的女兒〉一文,內容就描述她母親給她的是一份「專斷的愛」:
* }  ]1 t7 b+ r8 a) B
: x; P) o" ~# |) H成長的歲月中,她嫌我洗澡洗不乾淨,帶著菜瓜布好心的把我拎進浴室,做一場脫皮之旅,她洗得很高興,我則是低著頭像一隻代宰的羔羊,就這樣一直幫我洗到十八歲。她嫌我的頭髮太長,蓋住了眼睛,把我拎到理髮店,剪一個西瓜皮。理髮師一面剪,我一面掉著眼淚……如果我拒絕吃下當歸雞,她會滿懷憤怒的把雞吃光光……「沒人要的雞我自己吃。」她恨恨的說。 : }2 s" j! g- r1 [2 R

% O$ L3 A- J2 ]5 H* A" [1 i" m5 R「母親的背影,是我最熟悉的姿勢。」樊雪春這段話隱喻著,母親的好意和子女的需要經常背道而馳。因此,父母在給愛的時候,一定要問自己:這是誰的需要?
" G' [( G% W4 R5 K# i
7 B: c; j: R' c  [* C1 `0 l收:孩子的問題,留給他們解決
  Q3 V( \% F& \# G5 T+ f0 B& S
* h2 t" L4 s4 m5 b  S! J9 t第二,有些事要收手,好父母最好是少一隻手。父母應該問:「現在發生的問題,問題所有權人是誰?」
' k7 F7 t" d* [- k+ b; `
7 v* ~7 F3 C  K' F讓孩子處理屬於他自己的問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政大心理系教授鍾思嘉指出,父母這樣做並不意謂停止對孩子的愛,而是肯定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個管教態度對子女而言,就像送給子女一份『信任他』的禮物,不用花錢,卻是一份無價禮品。」 0 {& R7 X* k/ v7 k

3 q2 R* H0 i9 L3 [( R: d如何劃分問題所有權?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這事有沒有干擾或妨礙到我的生活?」、「這事對孩子和他人是否造成傷害,甚至危害生命安全?」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就不關父母的事,父母要收手,不要剝奪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父母只要從旁鼓勵和注意就夠了。
/ }: V/ I* v' b1 t( i
4 F) S" h" j; ^# I等:不立即服務,讓他為自己負責
" W/ D* u3 h8 |, p3 Y8 Z
: W. g& D( ?: {  b. I- m第三,父母要學會等。等一等,不要立即反應,讓孩子經歷自然與合理的行為結果。 ( A# \' m, _- Z) F$ x4 \

- J2 l3 j6 R- @父母一直為孩子做太多不必要的服務,叮嚀嘮叨,結果讓孩子養成不在乎的習慣,父母就得一直扮演「為孩子負責」的角色。
0 k- d, Q' E: n) S) K  @8 F) a: m/ `3 [7 U
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總幹事涂喜敏舉例,很多父母一早就耳提面命要孩子帶外套、到學校後要記得隨溫度變化穿脫,出門前又親自將衣服穿上。如果這時父母能夠停下來,讓孩子自己嘗到沒帶外套的自然結果,父母往後就不需再吃力不討好的提醒了。
+ L1 U% g+ {/ \$ u# ]( s" g3 @  C9 q9 ?' c6 O
鍾思嘉也輔導過一個個案:田先生有四個女兒,在一次家庭會議後,他們同意在晚餐後負責收桌面、洗碗筷,但幾天後,他們忘了該盡的責任。隔天,田太太也停止做早、晚餐,孩子不解。只見田太太說:「很對不起,我實在沒法在又髒又亂的廚房裡做飯。」 ' D, Y2 f+ V+ J

) n8 W1 T3 R5 m! C/ J接著,田先生夫提議出去吃飯,孩子歡呼的問要去哪一家。想不到田先生說:「我沒有說要帶你們一起去啊!你們得照顧自己,自己想辦法了。」結果,等到他們回來,孩子都吃過了,而且也把廚房整理乾淨。 ( _2 {; I2 p+ g, N6 \
* P- y) I! h' `- V
第四,要慢。因為延後孩子享樂,是他以後競爭力的來源。 1 |3 v4 l  k* q1 K$ J+ p6 V

3 F& k% \% n% i慢:延後享樂,競爭力更強
! {- |6 n1 R$ t" U& z! M+ A/ U* E' F0 r) m  s
這是個非常有名的實驗,心理學家華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針對史丹佛大學附近社區的四歲小朋友們,進行一系列為期十多年的追蹤研究。當時,他手上拿著兩種零食,讓每個小孩區分出最喜歡和次喜歡的。然後他告訴小朋友說,他會出去這個教室,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不想等的小朋友會拿到次喜歡的食物;如果可以等,但不知會等到何時的小朋友,會拿到最喜歡的食物。 0 q: g7 ?/ f: A9 L/ v) T: }( `
' B2 ~, t2 T- l' e' {" [3 U
十多年後,米歇爾發現:「等待越久的小孩,長大後處理挫折的能力越好,比較專心,表達力、邏輯力、計畫力等也越好,且其日後SAT(美國大學入學的學力測驗)的分數越高。」這就是被稱為「延後享樂」(delay of gratification)的經典研究。 . u/ i% \+ g* w3 w; z5 Z
8 L9 b: p0 W, v8 ]3 b; f6 o
改變給愛的方式:先降低頻率,再找出孩子真正的需求 $ q% z3 c7 P% p8 R

) g, T( y* C. a0 ?0 D* c' t9 ~要 父母突然改變與孩子長期相處的模式,並非一蹴可幾。初期,父母可先將溺愛的頻率降低,然後再將「給愛」的方式移轉成孩子真正需要的。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舉例:「很多高中生的父母,花一千小時為他們補習上學接接送送,但大學基測出來,卻只能以分數落點去找志願科系。其實父母應該做的,可能是花五十個小時陪孩子去瞭解適合的科系,這五十小時的影響遠比一千小時的接送要重要。」 " j, y" [% H0 S2 T. ^, k& F8 t2 D1 J
4 c8 a" }2 r4 e4 q) h; a) v
「停、收、等、慢」,將你的愛昇華,才能真正對孩子有幫助。
2 b2 e: ~/ W  i' W5 i* i/ g0 y! R8 A  L7 N6 |# T
*生活大能力,你的孩子得幾分?
+ Y0 h& D! U: q/ O% x) h" Z; i
# r: @  l0 p7 P: N- i6 a7 `6 O3 o答題方式 請根據孩子的真實狀況快速給分,依照符合程度,分數各異:偏高2分、一般1分、偏低0分,做完24題後,累計總分 6 E' S1 k8 H, S; ~+ Z
(檢測對象 此問卷設計係針對孩子6歲至12歲的父母) 0 m+ ]% m( k* x% d0 S  m
, _+ Z5 }; n- R1 z1 T
1. 大部分時間,自己整理書包、準備上學用品 - t4 r" n5 w) [* q
2. 受挫或被拒絕時,不會一直吵鬧,或與父母交換條件 9 e9 i5 o* V9 ]- w+ N# V8 b
3. 很想要超市、百貨公司的某樣東西,未經同意,能等待或放棄 ) k5 z: z8 t. p, P" c
4. 借東西前,會先向物主說一聲 . f  K# I& e% K7 @7 s* Y, L1 H
5. 做錯事不會一直說是別人的錯,會想下次怎麼做更好 & E6 h0 K% t9 s
6. 會時常關心家庭其他成員
& W( i8 F' N* M( j3 K7. 客人來家裡,會分享所有物或玩具,或給大家留愛吃的東西
; Y' v) b" i1 b  v$ [* W/ P' t1 s8. 規定、約定打電動或看電視時間,或上床睡覺時間,可以遵守
! D% V) r, ?* f  `' q9. 需要做決定時,知道自己要什麼,不會不知所措
2 j0 z# n) Q3 p/ V, o10. 對於分配到的打掃、洗碗家事或功課,大多能負責
; h; L7 c' j0 `! y11. 清楚表達想法或需要,不需父母猜測、詢問半天
0 G% P3 ~8 K* K% d* i12. 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不會馬上喊父母來協助 + T! ~* d: O. O, q' b1 X
13. 能自然的對別人招呼,如鄰居、管理員 7 ?0 |& K( b) a1 H& l* P9 \7 Q! @
14. 被指出錯誤,會反省,會思考別人說的,不是只有「我對」
9 e. h$ D6 F/ V8 [3 ?15. 生氣適可而止,能說出為何讓他生氣的事
2 y1 N$ T- ?' k8 S16. 當父母稱讚別的孩子,也能學習欣賞別人
- z8 E0 n  q1 ~9 P! H17. 知道父母為他做的一切不是理所當然的,會表達感謝 9 [( S4 X. ^0 X4 C: M5 u
18. 在家與在校,態度、表現一樣
( m: G; d, n; W( Y19. 在零用錢的額度內適當使用,不超支、不預支
5 h7 a% E" ~% @' J8 J  ]20. 喜歡自己、欣賞自己、肯定自己,有自信的
, V# a( b( L$ O. S21. 容易親近,大方和善,或樂於與人合作
, ]7 i$ p# ~0 O, M22. 喜歡動手幫忙做家事,不懶散 5 |& A# P2 c; g: @$ R  a3 e( s
23. 在大熱天,雖會煩躁、抱怨,也能去做該做的事
6 q' x. S1 \6 k# V24. 不會一直比較物質的貴賤,或覺得高人一等
  c6 j( D1 z+ H3 f" A; m$ E
3 f( J- K/ _; d/ `檢測結果   G1 t% U, Q% _: h# g# B

  u  v& G/ _7 N* D3 Q% a8 c37分以上 你不會太寵愛孩子,你的孩子已具備很好的社會化能力,能應付變遷快速的社會
2 ]  K. `* x8 @+ C& k0 E$ G1 x/ T8 ?# M! e
36-25分 你有一點寵愛你孩子,現在你要幫助他建立較欠缺的能力
9 t( h- X! C6 j; }1 y- W/ G
$ q+ g7 q0 k1 _3 ]4 t24-12分 你蠻寵愛孩子,有時過度保護,有時又太放任,阻礙他發展相關能力的意願與標準
# ?- m  H6 I% `3 c8 H" U
; S$ r" K% [& x11分以下 你已經過度寵愛你孩子,使他無法建立許多能力,你應該要檢視他欠缺這些能力的原因,謹記「停收等慢」4口訣7 x# y3 r/ H1 t2 h

1 J5 W- X* \& [' A" y! ]2 G. M& p" P0 @* s
! u3 a5 d4 K$ H- U9 r: h' L. y
林姿佑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396791642&ref=tn_tnmn
有需要服務ㄉ地方.請上臉書或在此留言.謝謝您.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