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562|回覆: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親子教養] 老師沒教的事~現在就給孩子這些能力吧

[複製鏈接]

235

主題

178

好友

5069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3005
在線時間
1285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0-6-9 09:25:55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前
考試沒教的事》第一課:同理心          2008/08/27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賴素鈴】
8 [) T# D: E; S3 S$ \# h土石流毀家園「教他們搬家啊」, z  `$ W- Z7 H8 @1 J
這一代的年輕學子面對的世界是他們父母不曾面對的新面貌:少子化之下,孤獨長大,獨立面對全球0 ?) p, q; [& n' M+ _
化的競爭、工作品種不斷變換、物質欲望高漲;知識以光速傳送與增長、夢想空間無限延伸。/ i% X7 A( u5 _& Q3 i. s3 t5 u
但他們準備好了嗎?現代家庭提供孩子優渥的物質環境,學校教他們應付升學競爭,但還有更多重要的
( L/ [/ B7 [6 H$ x事,是課本沒教、安親班不上,更是考試考不出來的。0 [  K  d7 B* a
本報採訪專家學者,為讀者整理出下一世代該具備卻沒有學好的七門功課:
- m- d) R9 {9 `* J5 @◎同理心
* D. ]% ^4 D5 g7 H; I" u& x◎生活能力
3 Q" r( y& t4 L; B◎表達與應對! {+ z0 l; p* ]3 ^
◎挫折容忍力9 Y& W& L& u' \" Q' |0 m
◎感情功課
3 w) j3 C# e& C" e$ }8 O! Z" B% z◎永續學習能力
/ b1 z, C  [0 K& L6 h5 W" l◎當錢的主人
" Y/ G( B3 E% I. _  D3 \$ W5 m9 `教孩子關懷自己以外的生命,培養同理心,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 \" m  v+ q0 h. L8 @% F; U+ Q4 ?4 C) G$ K" |1 j, r( i
未來的菁英 了解世界嗎
! g# K# ?: J; z) g游森棚憂慮,當這樣把優渥視為理所當然的孩子長大,站上社會的決策位置,他們的決策與思考也摒
1 @8 Q) B9 u, n( ~2 h, }/ V& X4 F除了他們所不了解的真實世界。「將來,會是什麼樣子?」他們可能為社會不同際遇的人設想嗎?1 d! [, x$ g& n/ E7 B6 N
「如果沒有教會同理心,教育是失敗的。」游森棚說。
  s) p" L' x5 P$ I
+ Q6 ]; K; H# m( R
8 F0 g3 J" x8 ~+ D& x- x9 G" Q" _考試沒教的事》第二課:生活能力            2008/08/28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1 ~$ h9 X! ~0 H8 Y2 Y( E
別問媽襪在哪 「做自己主人」
$ p  E' P4 Q3 K( I; f母子餵食圖 令人開眼界
: k5 _% E: W0 o& v" h0 g一旁用餐的上班族李文敏看見這段「母子餵食圖」,不禁傻眼,霎時覺得前幾天同事高調誇獎自己小孩「才小六耶,就學會自己燒開水了」那種喜孜孜的表情,也就不算太誇張了。
  \( n# K4 X/ j0 x$ I- m0 R! e許多描述現代小孩「生活失能」的故事,在親友間、報章、網路部落格都可以輕易發現。有母親抱怨,如果沒有把柳丁榨成汁,孩子絕不會動手拿切片的柳丁吃,「因為他不會」。
$ s- f1 @& k( S2 h6 e% `也有人記起,國中畢業旅行時,班上一位同學不會自己洗頭,因為他從小到國中,都是到美容院洗頭的。8 k) F+ n- h5 F3 Z6 e
有位讀者投書聯合報說,媽媽都 很喜歡買壽司,因為餵起孩子來方便,尤其是孩子月考時,她可以邊餵,孩子還一邊溫書;外出吃麥當勞薯條,手摸到的地方都有細菌不准孩子吃,結果餐盤上都是薯條尾巴。. y, F4 _! n( I8 D

5 d/ Q7 b; S% |
0 A: ?) K% ^4 s( n- c" Z6 V少子化浪潮 個個都是寶+ c2 j  V1 z3 j" Y% `: f3 \
對孩子呵護備至,捨不得孩子動手,於是教養出許多尊貴的小王子、小公主,這是「少子化」浪潮之
/ h  i9 F* @  |下衍生出的副作用,孩子生得少,每個都是寶。7 \' S- F' _" y8 N1 K1 m$ y
教授洪蘭說,她到某所小學演講,看到一個小孩子到音樂教室上完課,不會自己穿鞋子,就坐在那裡
2 S) X7 O# \; J( Q' X7 z: ^; m7 ]放聲大哭。他的老師說,他一直就是這樣,因為家裡有菲傭幫他;到了小三,竟然不會自己穿鞋。: U4 ?1 T8 s) c6 t) S
洪蘭大為驚嘆。她說,據報導說某位王子連牙膏都是侍從幫忙擠在牙刷上的,她的學生說:「哇,真, |! @: r- z# ]5 h8 U
好命。」洪蘭說:「不是,那是廢物!你一個人沒有辦法存活,時時要有個人幫你打理,依賴別人,1 t7 Z* }7 d" T9 s4 v5 W
不是很可悲嗎?」滿地玩具要自己收拾。做家事能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照顧自己,成為獨立的個體。 6 _: U! ~" q1 w
$ `3 a- D: u+ q5 x1 r

4 S7 K& x: n4 m4 B( B「只要念好書 其他別管」
* L2 u9 E0 ?8 W* s: L「只要把書念好,其他的都不用管。」是不少台灣父母的心態,能為孩子代勞的,不少父母都體貼設6 c9 n) v" R# T' a0 N8 {  o
想,只求能「代子弟服其勞」。/ V* m) z  p; W  P' _9 f" c; n( x
; f+ m7 \/ ]+ F3 H3 G7 H0 p% Z
學灑掃庭除 學解決問題
) S" w; L2 j" K; C$ P9 u「這些照顧,是愛,還是剝奪?」謝水乾指出,現代許多父母太低估孩子的能力,什麼都捨不得孩子1 m# j( S; B% F3 z7 w
動手,結果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無微不至的照顧剝奪了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 e/ J7 @* d, c, }) V! E
一位國小老師說,整理教室、打掃校園是學校裡生活教育的一環,但有家長對她說:「別讓我小孩掃3 Q0 ~5 A) {% K  R- M6 t  a( x
落葉、倒垃圾,天氣這麼熱,他會中暑。」
; T6 u- M, V( e: F, g2 R# `6 P+ T  H謝水乾說,灑掃庭除都是教育,做家事其實是「問題解決」的過程,必須思考步驟、輕重緩急、應對
- |$ Q, e; A1 _: m6 m, P+ X進退;「如果孩子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打理,未來要如何完成職場上的任務?」這是父母無法代勞
2 Q" g7 [& i2 h的。, Y' w; b( ?5 e1 L) q% l

9 y, y1 X% K+ N- i0 r0 @/ X! m/ F$ b/ E0 H
洗碗又拖地 比電玩省時5 s: R7 {# t3 m
「洗個碗,拖一下地,只要一、二十分鐘,不會比孩子打電動、看電視更花時間。」謝水乾說,更何8 N0 q" r( X, F/ {* ]% Q) \! O
況「時間管理」是該學習的重要觀念。
7 N6 S" p3 u$ c/ \+ K  n謝水乾引用美國學者的研究,追蹤一組青少年至成人期發現,童年時參與家務多的人,成年後獲得高
6 J! w. A( I4 y" {- u4 _0 b0 t薪工作的可能性比不做家事的孩子多四倍,失業可能性則少十五倍。( o& O6 J; I+ n' c- M9 t9 }  a
他這篇標題為「做家事的孩子長大工作機會高四倍」的文章,成了網路上的轉寄熱門。「工作機會」# C! n6 i( {7 C
成了讓小孩做家事的有力動機。8 j1 m9 `8 t+ t2 m" @
建築師謝園說,廿年前她訓練兩個兒子煎煮炒炸、縫扣補丁,樣樣都來,她不想孩子長大後成了「生- ~) c, a* d" u, G1 x. y* W
活白痴」;她希望「家裡沒有我,大小三個男的,一樣可以活得好好的。」萬一像魯濱遜漂流到荒
. _# K7 l  ~" A島,至少能生火、煮食,還能縫衣補褲。
7 W) a6 q3 S. G: V2 r碗盤放哪裡 家人都要知家裡碗盤擺放、藥品、襪子收哪裡,全家都要知道,抽屜外也貼了標示;在她家,不會有人高喊:「媽,我的手帕呢?」這類問題。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現在兒子的女朋友讚嘆不已。
  L8 I) i& d" _) E2 L- j- H. E! @' H  V* C) `& A' ^# Q

. c7 ]; y/ H2 t& ^* |+ V灑掃庭除都是學問; o$ D! x- {8 H6 N/ o
例子:小學一年級的小康負責出門倒垃圾,他可以學到什麼?
' B3 |% l+ g/ j, ]% \' w, Y●思考力:垃圾袋要怎麼綁,才會牢靠,不會沿路掉?
: p6 ]+ v8 J- j3 O●分析、判斷:要選哪條路走到垃圾車?甲路線:路上張家有條狗很凶猛;乙路線:路燈很暗;丙路
. |3 M6 P9 ]0 ~* {線:比較遠,但路燈比較亮。' O1 \1 j5 Z0 u( L7 G
●責任感:垃圾車還沒到,要放著就走,還是遵守「垃圾不落地」定,等到車子來了再丟?1 y( L+ S" i, i) ~
7 o) n  L& A! U) H: D
如何培養生活能力; H0 L; `" W& D9 h. o  s
●讓小孩自己來。穿衣、吃飯,生活事務儘量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動手,當小孩會說「我自己! `5 V3 E3 t# g* Z) C4 @$ n
會」,就讓他試試。. D8 W! [: s; f5 [
●不同年齡,可以嘗試不同任務。比如小三可以學掃地、小四可以洗碗、遛狗等等,讓孩子有「家」
4 t- m! Q8 z  j+ S3 W; x9 }的參與感。作家陳安儀的女兒小一就能自己烤麵包、泡牛奶,還為媽媽服務。
6 R7 d& ]4 Q4 I3 f●別怕小孩做不好。老怕小孩掃地不乾淨、打破碗,他就很難學會。一個碗不比「成長」更有價值。
5 D0 r9 {4 ^5 ]; f6 ^  J●父母要放手。華人父母太習慣「呵護」,作家龍應台反省:華人父母還會好意提醒成年孩子「不要3 y' x' r0 R3 t0 J
上廁所」,是關心也是壓力。
2 O8 C- d: E. P7 y8 H7 n9 _3 g  |
8 i2 M/ B: X. L( y
% L5 U, D# ^) @' E考試沒教的事》第三課:表達與應對                 2008/08/29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5 K6 ~6 w0 G2 i5 z% p( l
嗯, 對呀…口語表達太「可愛」詩人李進文有天接到某知名高中的學生來電:「請問你
& d7 t3 e* r7 Y" U是李進文嗎?」他心想:「應該在別人的名字後面加個『先生』或『老師』吧?」但還是答了「我是」。高中生問他:「聽說你詩寫得還不錯,我們想請你當評審。」聽到前半句,李進文楞了一下。讀名校 未必懂禮貌事後回想,詩人不禁笑了起來:「你來邀我當評審,沒讀過我的詩,也要有禮地裝一下嘛。」表達尊重,該有更好的措辭。但他也納悶:這麼好的學校教出來的孩子,怎麼連基本的應對禮貌也不懂呢?「五年級」世代的李進文回想,在沒有手機、電子郵件的年代,他和同學邀文壇前輩到校演講,總是戒慎恐懼,「要先寫信,還要親自拜訪、確認」,麻煩中卻多了儒雅餘韻。「現在溝通方便了,語言禮節也省略了。」! F; |( B1 t: L, ^7 A" X" l: @! I

" K- Q2 s: ^4 V' f說話課 學校沒這堂
5 G7 F2 a" J$ b; R4 r" r在家,小孩子的美德是「有耳沒嘴(台語)」;在學校,盛行的「紙筆考試」壓抑了許多基本能力,0 h, J1 P- O+ |, {& u
包括起碼的口語表達、應對禮節。
) L  e6 J6 Z+ G) M2 m- b) `+ T4 x7 D3 Q5 j1 @1 K9 \. r/ z; R! `: r
/ `; T6 @# ?" T6 X' [% H" E
學說服 這都要訓練
% I! |  x1 t) n「我都跟朋友說,你們以前在玩的時候,我都在葡萄架下練演講呢。」花旗銀行個人消費金融總經理
. H/ R1 J8 |  p$ W" P; ?9 k2 {) H管國霖日前建議社會新鮮人,說和寫的能力是很多年輕人都缺乏的;「在現代只會做事是不夠的,還5 b4 R5 ~, D. V
要會包裝,要能說服別人,這些都要訓練。」! w# A# w0 A3 {9 v* ^# _( {
美國不同機構的調查也顯示,企業對大學畢業生最不滿意之處,首推「極差的書寫及表達能力」。
/ M: R4 z' w5 S* @  i6 p) y廖玉蕙指出,外國教育方式是鼓勵學生充分地表達自我,說話、報告,是重要的訓練;中國大陸年輕# |$ j: N! o8 b7 L0 X. h, X. b
人的伶俐口才,早給世人深刻印象。「跟對岸學生一比,台灣學生說起話來真是太『可愛』了。」5 l1 z. L; d  a. U2 k
; x( L0 T, g2 W! }# y$ z

, \: P9 s! \  U& y4 O& A無厘頭 應對失準頭3 [: @! o9 W/ h/ k1 |# a5 G
她曾經規定,上台報告不能一直講「對啊,對啊」,也不能拿「然後」當發語詞。結果學生不斷笑; T2 i) J% F1 p% p7 A3 s
場,少了這些口頭禪,話都說不順暢了。8 v& a& l4 }$ d% f9 \  _5 y4 _% n
經常在校園演講的學者洪蘭也感嘆,「我們太少訓練孩子培養正確表達自我的能力了」,她憂心,面
) j& B' V! U9 t! s+ |對全球化、兩岸人才競爭,「我們可能輸的,就在這點:我們許多孩子說不出自己的想法,也相對缺
9 `- f- W( M% ?/ ^7 s2 ]) E乏獨立思考的能力。」4 c# Y( g4 P) D7 }6 `  P$ D! @
在影像媒介中成長的孩子,說話或許多了「無厘頭」式的隨興與創意,但應對的分寸卻失了準頭,他# @: i! T; X" e' D4 f) s/ X& R
們還在尋找適切的語言表達自己。
# N! Q8 b) s7 g. J9 ]' x
& N0 m$ y2 z8 t
# a: n* a7 B( N/ r* j宅孩子 難面對真實
! ]+ q. e9 O# i7 [教書卅年的廖玉蕙觀察,「這一代的學生比起卅年前,當然活潑多了,但是害羞、靦腆的學生仍占大3 O: M0 u8 o: S5 `8 y) \+ G# s; L2 }
多數」。她揣測,現代孩子對電腦飛快打字,真實情境中,話一出口,無法delete、也不能換個身分重
0 G0 X1 `7 r0 v& R來。+ F4 |1 R0 \/ U' P
面對詢問,很多孩子成了「省話一哥」,只會答「還好啊」、「沒有啊」,這類「無可無不可」式的
% z, J9 q2 C) s, X3 }# \. o- R答話走天下。即使是求職,面談主管問「對某某工作有興趣嗎?」仍是:「還好。」專家建議,不如
2 C) p- ?  d: o: x回答「我的專長是xx,但是任何領域我都願意試試看」。後者的說詞就漂亮多了。
  q" ?' s6 B1 ]
5 K& g; I' {+ q% t  @
  Y: y% K2 l" C' D$ J  i# w* L太直率 得罪人不知
+ k3 W8 F4 V6 D3 R6 j& B9 ?) y一位國立大學的教授說,研究助理常替他得罪人,對邀稿或演講邀約,助理會直統統地回答:「怎麼
: m0 d! i  {% L3 S7 f  E  r5 [這麼晚才來約?」「都快下班了,你不能明天再說嗎?」不管對方是誰,就是「直率到底」。直到有  Y$ g6 t7 [$ B! e; D0 p
人向教授抱怨,他才知情。
: E2 n% z: N3 Y. j教授感嘆:應對進退得從頭教起,否則進了職場要吃大虧。但是他也懷疑:說話的措辭、應對的分5 L- ?6 }5 @0 s; M5 y" r
寸,不是從小就該學到了嗎?
" g) j9 k$ g6 d' r* b$ K
  J. G: s* ~$ V) S* [6 `' j! i. }- x& p- H8 W) m; g
說話修鍊術
# b  e0 S0 i" v$ P4 |- S+ S  O散文家廖玉蕙認為,懂得說話,這是現代人必學的一門科際整合的課,起碼包括:對環境的觀察、對
3 I6 Z: g" ?7 J1 _1 v- b+ e! _5 a4 S人性的理解、專業知識、自信、足夠的語彙、邏輯清楚;還要用對方能懂的語言、能考量說了的後
- Q# ]% T& K0 l  g4 Y* Y果。+ ]# ?3 G# y# |! ^* ~, S
0 H) l! [, d1 g8 O1 @

9 o$ g9 R2 N) F) _2 I多說  K. ?6 L5 K* b. c
●從小可以培養:父母可以讓小孩說一遍剛剛讀到的故事,或者每天把今天高興的事有頭有尾地描
* i. k- C( z# g, o3 f+ L$ f! o述,就是很好的練習。父母可以多反問:為什麼呢?練習思考與表達。
: E0 \) N& i4 j( L; i' Q' x+ C$ Q●教室中練習:給孩子發言的機會,互相討論;不只是辯論、演講比賽的選手才必須學會表達。& q6 G/ E) g% m4 A- p5 q) J
多聽
$ \4 K0 I5 W5 d●利用科技:作家的有聲書、網路下載名人演講影片(包括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演講都有網站可原音5 s* \7 _% h% ^1 ?5 c4 ^
重現)。
; V# G: ?8 u( {3 z+ V! L7 L●現場聽演講:看名家的臨場反應與措辭。廖玉蕙盛讚評論家王德威的演講,若謄寫下來就是搖曳生
+ q* L8 H# G9 @. u0 n7 q/ ?$ ?( K姿的散文。
$ z+ m, P7 h3 b' d& g多充實自己
$ I# T: [! \# x8 u# m% B/ _●專業素養:內容比技巧重要。
- M" K; D* o* {; {" \/ I5 g4 p●了解聽你說話的人:用他們能接受的語言敘說。9 Q+ x% [, n  K' Z2 |% a" I' S% S1 A# V
  F8 r3 R* m" D, Z* U0 s
; Y6 c3 d! z! L5 A5 Q5 l& w
考試沒教的事》第四課:挫折容忍力                       2008/08/30 【聯合報╱本報記者鄭朝陽、梁玉芳】
; r/ d+ ?% I6 S8 ]" {不錄取 就跳樓? 學跟挫折做朋友公園裡,媽媽帶學齡前的兒子散步,兒子看到別的小朋友吃蘋果,吵著「我要吃那個!」媽媽真的上前跟別的小孩的家長要了一顆蘋果給兒子。
/ W  Y3 ]- \# d& v: ?( u3 G+ O1 f  }

/ d; [2 c+ l4 E" G面對不如意 高難度功課
( J/ o! ?  G0 A8 i2 b: T看到這一幕,政治大學心理系兼任教授陳皎眉很驚訝,腦海裡立刻浮現役男在地上打滾、哭喊「這不
. u; G. ?% H( M* ?) M' d; v是肯德基」的電視廣告。她說,這位媽媽雖然為了滿足孩子的欲望,幫孩子要到蘋果,卻失去機會讓5 h& ~' \; l, p0 K$ O
孩子了解:人生的現實是「不是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的。0 c9 }8 C! i! \( T; V& l9 b8 Q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面對這些「八九」,愈成高難度的人生功課。近年,年輕學子為了細微原
4 O# h1 G9 p1 F( W4 O+ d" H' ^# y因(考不好、口角、失戀、長青春痘)輕生的新聞,常讓社會驚嘆、讓家長心碎;結論不脫「挫折
, x; Z* P8 P9 e0 s7 \容忍力太弱」的「草莓族」責備論。但是,「草莓」又是誰培育出來的?  G% c/ Q* u' |1 a  Y. V' ]7 N
在台北市知名「貴族」學校任教的陳老師努力安撫班上午休時間吵鬧的學生,隔天家長來「溝通」:
( z' T( T! L  v' l9 a' x「不要強迫我的小孩做他不喜歡做的事,這樣會壓抑他的成長和學習。」人生本有不如意,愛孩子就要協助他培養挫折免疫力,縮短復原期。2 i# n$ ~* @) k% b
3 S- K+ d% Q6 R( }$ U
& d, V" Q8 M0 |" F: q% J0 F1 T
孩子太順遂 家長有責任; o3 p" T3 B6 U- q+ O% K
陳老師有一次勸學生吃掉營養午餐裡的紅蘿蔔,家長一樣要求老師別強迫小孩。「現在的家長實在太
7 X! j) X' ^; ?2 j& W8 @% ]& f  v順著小孩了。」她無奈地說。2 N  |, q! ^( ~# L/ G. J9 O
陳皎眉認為,有些年輕人缺乏挫折忍受力,其實跟父母過度呵護有關,事事順著孩子,「太順心的環
. `' D6 ~' T6 R% _2 I; j& k境,孩子就學不到社會規範,也學不到如何處理挫折。」但人生原本就不完美。
2 _- r1 S: A2 w( ?) \% o$ ?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指出,父母的呵護大傘也伸張到校園,讓老師的管教動輒得咎,「老師反而要
* ?9 r% h) q2 Q& k9 ?% D討好學生,讓孩子更自以為是」。
, f5 X; q" ]% [; `. K日本社會稱這類過度伸張權利的家長為「怪物父母」、「暴走父母」;學校演話劇,只有許多「白雪* B9 S1 \$ C" F0 m2 f; o
公主」,沒有「七矮人」,因為家長都求自己的孩子非演「白雪公主」不可。
2 e6 c* I8 \( Y* _& T* |4 Q; U& B& {' f7 f. _) T* m

' p2 h3 Y& u" A8 b% G6 x* [$ \% T+ c沒遇過挫折 怎學會處理' C$ y4 g6 Z% v) I* _8 m
薛承泰說,現代的職場競爭更形激烈,一路成長順遂的孩子反挫的程度也更大;最近有社會新鮮人求+ a* F# M9 X! m. O  z3 |
職面試被淘汰,轉身就跳樓自殺。這樣的死,比鴻毛更輕。
. M4 p+ A6 C: F5 z「要把挫折當成常態,讓克服挫折的時間縮短,培養免疫力。」精神科醫師王浩威說,沒有遭遇過挫
" N2 L/ {9 z3 f0 o7 {折,就學不會怎麼處理。
2 q* j* O  i" E* g/ ]許多父母努力為孩子鋪設坦途,從小為孩子挑最貴、最好的學校,選最好的老師,並設法讓孩子得一6 E. N" S  g' }( `% q
些獎,進好大學;但出了社會,很多事是家長沒辦法操控的,孩子終究面對空前的挫折感。, s/ R! g+ k. G5 S9 r
王浩威奉勸父母,愛孩子就讓他多磨練,比如,「上大學的兒子要騎機車上課,父母就別用危險的理1 M9 D+ d  k5 X
由不准」。
# E5 g- i+ B! D# P$ W9 @' G8 x& W

% X* n. B7 W8 g* r過度的讚美 自我不真實
, N1 h4 [! r+ E/ R: ?0 @; N有一派教養論建議父母要常稱讚孩子,但陳皎眉發現,「家長應用得太過頭,變成過度誇獎」,長久5 k, _1 F! W: n- ]
下來,孩子認識的是「不真實的自我」,只要表現不佳,挫折感和情緒起伏就很大。
6 U) s9 V+ E* Q) e: o( f, N& c「對孩子的讚賞,適度就好了」,陳皎眉說,父母讓孩子接納「有長處,也有缺點」的自我,才能面! G" l. v' [* e, \( N5 `9 Q
對真實世界。- P9 f, {/ e+ \, i+ v& x4 i+ D; j/ X- R
王浩威觀察,媒體也影響部分年輕人的挫折忍受力。像「超級星光大道」等選秀節目,常見的賣點就
! f% C1 r( b8 m, E! n/ b% S是參賽者因失常而痛哭,努力打拚後終於敗部復活;製作單位塑造「挫折之後就是成功」的假象,歌4 Z3 V: J/ E3 `+ I
頌成功,也用挫折來催淚,簡化了挫折的衝擊。5 x& x9 ?0 t" q6 |2 w

; t( ?, Q- Z! G4 J% J( ^0 M$ M2 x) q) o) W* ~8 ^: e% p" X, z
與失敗共存 成長維他命0 G9 V1 H4 s6 c8 P' x# ?7 |
有時,人就是得學著與失敗共存;結局不見得都會如人意。如果不懂得如何與挫折做朋友,可能引發& Y$ P6 I2 l- K9 I. j/ u
骨牌效應,從此一蹶不振。! m; O3 N5 V; {& |+ d0 t
「正面思考是醫治挫折的良藥。」教育部訓委會主委柯慧貞說,焦慮症、憂鬱症患者面對挫折常難以' N0 l5 O; {; w. j. @
招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正面思考能力。她建議從小培養正面思考習慣,學習解決問題,讓挫折成為# }) ^& r& d' Z4 r& ?. p! J" ]4 \
孩子成長的心靈維他命。
$ ^! w( e! k2 Y6 N" v3 K" ]$ D( l$ N1 c* T  j" j3 R' b( A) G0 _1 R

! l( E- `( L  k面對挫折備忘錄. M& g- d$ T) O  o- s# c6 X
●父母要學習「讓孩子為自己負責」。比如:孩子賴床屢勸不聽,父母與其生氣,不如讓孩子面對上
7 [0 X$ M) P' C8 c6 i: w) C學遲到的後果。
5 c+ d- k9 A* d# u●讓孩子自己選擇,並承擔責任。選擇打電玩或是做功課,由孩子自己決定,並承擔後果。9 }9 s1 V! ^7 Z  u+ p0 x
●重視「過程」而非以「結果」苛責。換個角度,許多不如意也沒那麼嚴重。8 B1 b9 L% G. H! F0 s5 [% h! ?
●別當「怪物家長」,阻礙老師的適度教導。, p. J, z) S4 _* r  h/ @. B, @
●鼓勵孩子參與課外活動,有機會當志工更好。
5 I, m' c0 T2 u$ E  `' L. O  H●多看、多聽名人的失敗與挫折經驗,參考度比成功經驗高。2 i5 W" Z+ g8 s1 n
●從小培養正面思考的能力,相信任何事情有正面意義。. Q4 J  T4 F" `' \2 W

$ G% w$ a& s( a3 G2 b2 z% R6 n  Q" ]! k+ x
家長隨堂考5 c: e" L: Z# L- E+ Y- Q
Q:孩子學走路時跌倒大哭,你怎麼辦?
) ]$ [6 l2 R" L8 o1 AA.對孩子大叫:「,你怎麼那麼笨,趕快自己站起來!」
9 X$ Q0 O+ [6 \: XB.抱起孩子安慰:「哭、不哭,哭哭羞羞臉」
% z2 E% J! F7 r( I( @9 S, yC.不管他,當做沒看見。
+ Q- D0 w: m) _6 n8 l" W' YD.走到孩子的旁邊,對他說:「痛喔!試著自己站起來!」將手伸到孩子要花點力氣才能搆到的地/ X* `1 L6 u! g* R% ]  Q, d
方。
: }9 ~3 x( P9 n6 K. M) u9 a1 L/ I. S% _解答:D較正面。
. W4 ?5 k- T4 Q$ l/ U. DA是責備,會讓對自己有負面評價;B讓孩子沒有機會自己面對挫敗,也壓抑哭的需求;C可能讓孩子
$ w8 k) V7 O8 V6 a- F1 q覺得漠視;D試圖同理,也鼓勵孩子自己面對,卻不剝奪孩子展現自己的能力。! h# W4 V* O, d1 X/ B- C4 o4 r' N
(資料來源:實踐大學心理輔導老師吳健豪製表/記者鄭朝陽)

24

主題

34

好友

862

積分

高中生

Rank: 5Rank: 5

文章
655
在線時間
323 小時
7
發表於 2010-6-9 14:08:44 |只看該作者
受教了

15

主題

55

好友

2680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1702
在線時間
397 小時
6
發表於 2010-6-9 12:54:14 |只看該作者
讚~

45

主題

63

好友

2958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1523
在線時間
663 小時
5
發表於 2010-6-9 12:44:54 |只看該作者
1# 一步蓮華
5 U: W3 J5 b$ s9 e! o1 ~這篇好 推一下

33

主題

45

好友

9392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文章
1532
在線時間
1954 小時
4
發表於 2010-6-9 12:01:46 |只看該作者
非常受用,感謝分享!  

37

主題

23

好友

1848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486
在線時間
712 小時
3
發表於 2010-6-9 11:55:09 |只看該作者
謝謝一步兄

235

主題

178

好友

5069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3005
在線時間
1285 小時
沙發
發表於 2010-6-9 09:26:4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一步蓮華 於 2010-6-9 09:31 編輯
& X/ d8 o# ~, ~$ H' ]$ P' B
* ?$ N8 r+ U, Z: G: d+ b考試沒教的事》第五課 親密關係                     2008/08/31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梁玉芳】
- c! Y/ l8 j. y7 ~; V大人不准…愛與性 只能錯中學?在一場性別教育的演講中,一個國中生舉手贊成「國中生可以談戀愛」,政大心理系教授陳皎眉問:「你可以負責任嗎?」國中生對「負責任」的說法是:「如果和她有小孩,我會承認是孩子的爸爸。」陳皎眉再問:「你養得起孩子嗎?」國中生頓時語塞。
) V- K- E; @$ _2 g! S不讓你追 就該被殺千刀?
/ i; O+ ~4 d3 r' [「難道拒絕一個人的追求,就應該被砍一百七十六刀嗎?」一封網路流傳的控訴信,是多年前一起情
$ I' Q- G& N( V" R+ q% _0 W4 _殺案的被害家屬心情。只因拒絕追求,女孩被小開開賓士車撞倒,再亂刀狂砍斃命。發狂的情節和今
9 L/ `6 j2 j* ~5 K+ N3 x, M4 V年的割喉毀容情殺案件,一樣令人驚心。. l: h: @/ ~1 t; q7 Q8 K
曾幾何時,談戀愛的風險大增,除了「分手」可能成了致命危機之外,不時出現的「少女廁所產子」新聞,讓大人驚覺:對於愛情、對於性,即使大人不准許、不討論,年輕孩子早就在「做中學」。4 T" r( c  I5 `# M7 s( Z
實踐大學心理輔導老師吳健豪觀察,青春交友、戀愛是青少年重大的情緒波動來源,從猜測「她喜歡我嗎?」「如何告白」到交往、相處與分手,課本上沒有步驟說明,學校頂多把兩性關係當營養學分,很多家長更不知從何教起。
* @6 V3 B& w+ n, F' \
( Y% i+ D- j, Z4 L: ?5 F. a& m+ z3 ^$ x* v( Y. r
學習愛情 只能看偶像劇?
& H8 \# \" z8 o4 b3 x: `, p; F" }兩性議題作家陳安儀說,從小學到大學,很少人上過交友婚姻戀愛課程,這很可怕,「在人生重要的大事上,我們竟然都是在錯誤中學習。」陳安儀說:「我們對怎麼談戀愛這件事,都是從瓊瑤、羅曼
4 P8 N9 N# u  F! i) M5 k史小說、偶像劇裡學來的,一點都不真實。」8 ]# Z) Z+ i/ n0 a0 o. ~, e
! S: I8 q3 G6 j/ \9 W" _
0 a+ P( k7 u8 W# ^5 J9 z1 L8 x! F
兩性相處 瑞典小學就教
  T+ d) u! l" {2 C9 i7 x婦運團體一向推崇瑞典的兩性教育。瑞典政府認為,教導孩子性與親密關係是老師的責任,早在半世紀前,瑞典中小學全面實施性教育,教導孩子性與親密關係,並陸續出版《性教育教師手冊》給學校教師參考使用,台灣已有中譯本。1 P" s/ M) u9 K/ O* E# Q$ R( L

: k! @% b" P2 |, _% @3 y1 q' o3 [8 @' N) B- J+ w! a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柯慧貞的親友常問她:「我兒子才念國中,最近交了女朋友,怎麼辦?」- k% v/ J5 Y: `
好奇又焦急的家長逼問兒子,卻一無所獲,女學生懷孕也不敢告訴大人,為什麼孩子不讓父母成為情, w! k$ h# d" p8 T3 H2 p
愛問題的避風港?
9 }$ o0 h1 E1 W. t+ @0 X9 q) Z- \5 }/ a8 A
, I% t+ ]0 a5 w; k& l% p- D' `9 w: s6 E
我懷孕了 我敢跟爸媽講& F! L) ^) G. P* D# c' h8 X- e1 `/ C
柯慧貞認為,如果父母能放下威權,改扮輔導員,提供資訊讓她或他知道戀愛、懷孕後要面對的問題
" z" Y+ u6 h* {4 I5 W5 D- T$ M和責任,最後由孩子自行決定,就不致讓孩子孤立無援。# P, |3 z# K4 ]6 W" W3 b  U" A$ Z9 |
父母不能幫孩子過日子,但可以教他們該珍惜什麼。( `! C+ t- l. K
陳皎眉也常見父母限制孩子交往對象,說是為孩子好,但什麼才是好?「只要孩子認為彼此真心相, I# _: K7 j2 z* T! t( t6 c
待,可共創幸福家庭,父母觀察對方也善良、有上進心,就要信任孩子的判斷力。」她說。) N4 l+ o" _; D4 P
% `& T: b* u# J# ^6 U6 g
1 C* |! A# V. V) |" I- r  K  Z9 h
失戀經驗 願跟孩子分享$ c3 Z! f( G9 a6 G6 J
「分享也是教育。」吳健豪說,父母親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交友經驗,即使是失戀、離婚都是好故: y2 }, S/ R/ `) h) h
事,「孩子會知道,交友、經營婚姻沒有成功和失敗這回事,而是兩人的磨合程度。」! U' @6 [8 j/ e
所以,東海大學社工系主任彭懷真鼓勵大學生談戀愛,因為談了戀愛,「你懂得分享、關懷和負3 z, o; e/ T& x0 P! k) B1 n
責。」走過愛情之後,會重新探索和認識自己,而且看清楚:不必把自己寄託在另一個人身上。
9 z! |) K; d# Q: Z6 A' c「我男友一天打二、三十通電話問我在哪裡、在做什麼。我快窒息了!」吳健豪發現,太黏情人的人
8 z$ ]  y5 H. ?$ x; I- n. K4 m常有心理壓力,導致異常行為模式,且壓力往往來自原生家庭,像在手足間被冷落,或失去至親,因4 [; V! t. D+ C5 L" g
此沒安全感。「談戀愛正好找出壓力點。」怎麼告白?怎麼交往?怎麼分手?課本上沒有步驟說明,家長更不知從何教起。
% Z! H' P; p6 L8 g5 N" B他提分手 我學危機處理. b1 N/ l5 Q5 h) @, q: N4 I( k1 _
情侶分手常教人痛徹心扉,但精神科醫師王浩威鼓勵年輕人應該多談戀愛、多練習分手,「這過程讓; D1 A( X2 c! \) D# R
你學到如何跟別人相處,知道哪種人適合自己。」
6 z9 J2 T9 u5 l( l陳皎眉也要年輕人切記:「你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別人也有拒絕的權利。」
8 ?* U/ k: l/ R" z" g0 X今年七月發生的割喉情殺案,情侶相戀同居三年,一提分手,男友竟成「愛情恐怖分子」。中央警大
+ S" T" b, d9 F) O! v教務長黃富源說,談分手是「人際危機處理課程」,「修得好一起成長,修不好可能一起毀滅。」所
' s  ]. G% r; U7 H) s" b  g以,感情這門課能不好好修嗎?他是不是恐怖情人‧不尊重我:
+ z7 `# _) {& ]! U$ |對生活、行動自由、財產,甚至性自主權的不尊重,都要提高警覺。/ d7 w5 G; @9 O
‧挑剔、吹毛求疵:
2 M( e9 ~( c- H, `. k+ U( _愛得濃烈,情人眼裡出西施,青春痘可以看成酒窩。當愛人開始對芝麻小事找麻煩時,就要小心。
# k, b: A: H' Y/ K+ D‧對小事暴怒:* f: s, A. U: I: z8 i
情緒反應不符合比例原則,例如只是牙膏多擠了點,卻被斥責浪費、揮霍等。- d: J: g$ ]# b( h3 L  L. ?8 Z% O/ b0 z
. F* Y+ m/ S4 N$ l' v
怎麼修好戀愛課
* a$ A$ n4 L2 E8 x+ p‧知道愛人與被愛是學習認識對方和自己的過程,不以成敗論英雄。- ]/ w* e/ M+ {
‧父母在生活中分享戀愛經驗、相處之道,讓孩子有學習對象。
8 K$ j4 d1 c9 ~' \/ o0 h‧與其禁止孩子談戀愛,不如開誠布公談論親密與性。
2 I/ w/ o+ y1 J8 u: V‧當孩子的情感後盾,即使情場失利,也有家人支持,不致對人生絕望。) t- a4 ]8 E& |7 P! E' A
‧國中到大學可開設交友、戀愛、婚姻課程,討論人際互動與兩性交往議題。( K' C8 S7 ^3 y7 g! s: ~6 ~
8 {  ^) t8 p* x
考試沒教的事》第六課 永續學習能力                     2008/09/01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賴素鈴】
! q, x3 d5 Q6 o* z5小時:23分鐘 張忠謀與你的差別* v) S; Y3 d) @- A7 z4 S
去年成功大學醫學院的畢業典禮上,成大校友、作家龍應台告訴台下學弟妹:廿餘年寒窗結束,不是
3 u7 p, c8 r- G) c/ }: V9 k學習的終結,而是「站在制度性學習的終點,自主性學習的起點」。
! X* S" K  \, p' Q, `: C
3 x; F- y/ _; G3 y強烈動機與紀律
, z' j7 e* b: m- g! ~# T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如何自主學習、讓知識再生,已是現代人面對競爭、不被淘汰的重要技能。當求1 b, `2 x. ~2 b8 m; @
知路上不再有教室、沒有課表、沒有考試、不須再拚文憑的時候,更讓人體驗求知的美好滋味;這需
1 u* H# R8 `2 |, s, ?& R% }: T. H要強烈的動機與紀律。
% [) Q. Z/ A7 d7 z/ O' K六十一歲的木雕家吳榮賜,幾年前曾是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出名的「阿伯學生」,「同學都笑我,年( V! I' g, g2 v0 [
紀一大把,念完出去已經『無效』了。」吳榮賜說自己「半世人不識字」,木雕作品常出國展覽,他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英國劍橋大學的校長『辦桌』請我,我連開口跟他說聲謝謝都沒辦法,實在真『見笑』。」吳榮賜決定發憤讀書。9 x" v" ^" |) R: d! C
創意幽默多讀書# O& y  K- i; D* f) t
出了校門之後,閱讀與網路是接觸新知的重要管道。前清華大學校長劉炯朗說,他對年輕人唯一的忠告
& _7 H# w; j% U) N3 `  \是:多讀書,所有新時代所需要的創意、領導能力、品格、幽默感,都在書裡了。
: o: |3 d/ `' z" J認知學者洪蘭也指出,現代腦科學研究已經證實閱讀可使大腦神經連結綿密,迴路活化得深,一個迴
; |) t9 R9 V1 }2 n5 k  y; {路運動電位的流動容易激發另一個神經迴路,變成「靈光一閃」,想出新點子,或是「舉一反三」,
' a% M% h4 k2 R. p" b& q. D* v5 ?能增加創造力。在講求創新的現代社會,這是一項重要的助力。" D8 p" q% C! G7 a( d* f; n! n" E: u  N
但是,「過多的紙筆考試,打壞了學生找書來看的好胃口。」洪蘭說。
, ^; F% r* U, S
! D6 P8 N9 e: t平凡與拔尖差別
9 m1 A; C! e% Z, }一項調查指出,就算八成的台灣人都認為讀書很重要,卻有四百五十萬台灣人不看書,每周讀書的時# _3 p$ `5 C. ]$ h5 u7 V2 V
間只剩二點七二小時,平均每天只花廿三分鐘看書。* y  v7 i) |6 z* d
被年輕人視為偶像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說,他每天花五小時讀書。對照前述調查,「五小時」和
/ s3 s, i% |. K& t" N: d# z% q「廿三分鐘」,或許就是平凡者與創業家的差別。1 }. B; u, s; @
張忠謀主張:要有計畫、有系統、有紀律地讀。劉炯朗也說,讀書要有計畫,有計畫才有效率;以自
. j; d0 K  D5 G! E3 @身經驗為例,比如他要學習新的基因新知,先弄清楚什麼是DNA,再明白幹細胞,然後理解科技與倫& u: J: o! R$ Q$ i
理間的關係,再研究相關法令。
, o( R. P( P$ C* Q進入網路時代,「閱讀」活動的媒介不再只是紙本書,網路更是資訊浩海。只可惜,網路常被汙名
- Y0 U7 v& I% j: E化,只因大部分人拿網路當殺時間的玩具,或是交網友的聯誼所,忽略了網路更是自我教育的利器。
3 W; R1 `1 q& N; w; I$ W7 Y18分鐘心靈滋養創設網路創意網站「大小創意齋」的知名建築師姚仁祿,早早擁抱網路帶來的知識衝擊。點開筆記型電腦,他擷取靈光啟發的網站包括TED.com,其中收錄數百位名人的演講,「世界上一流的腦袋,用十小男孩對螃蟹好奇,上市場買了蟹、也買書,對照學習得津津有味。就算考試不考,「獲得新知」本身已是樂趣。 + c7 E& P, t1 T' m4 p4 W1 F5 g

9 n6 }% a4 A% M: c! n! a八分鐘講解最厲害的見解」。
2 @2 n6 T6 Q4 L1 C. }" ]姚仁祿說,不論來者是諾貝爾獎得主、總統,一樣十八分鐘見真章;不用出國、不用付費,在自己螢# n3 C; z3 S' O6 Q
幕上就能透過演講實錄,向這些偉大心靈汲取養分,錯過豈不可惜?
: ~, t3 {: _1 o  |2 R( p7 I$ ?出版人郝明義在著作「越讀者」中,以「第三類文盲」形容那些「不知如何利用『網路』與『書』享
# l; f, R3 C2 N$ N/ @! ~( J& v8 |用閱讀所帶來的樂趣與機會」的人;他與讀者共勉:「千萬不要以為識字、上網,讀過大學就沒事
" G! Y( O$ q& @2 w) ?了」,當人類文明愈高,我們更該在意自己閱讀的,是人類智慧菁華,或者糟粕。: m$ E; k+ \6 Q

5 g' K8 \: V( ]  z% z0 g資訊不代表知識. H) Q* G" d0 x, t2 P
文化評論家南方朔直言「資訊並不代表知識」。他認為,網路上有許多片面的知識,甚至垃圾資訊,8 r. z! L8 p+ |$ X/ P- l# |
一天花好幾小時在網路上的大有人在,但可能「只是裝了一腦袋垃圾」。- o7 C! s; k/ C! P4 A/ V* Q* u. y
南方朔指出,網路媒介當道,朝生暮死的知識太多了,「我們更需要有系統的、恆定的知識價值
+ `" ]: k3 c& q/ |觀」,因為那是穩住人生核心價值的基本功。, j! ?& F/ v! e+ }
, w7 `- J2 x/ k; \3 G
學習精進術
4 F: N( H5 X0 R多讀書:( |# q. g7 s1 c# i3 O" }
─從小可以培養: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接觸書本、陪伴孩子讀書,並且和孩子討論、分享想法,訓練他
. F( A% `4 N* d) ~* v( F9 i. s們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4 i5 d( m# g' F4 s8 T% m─養成閱讀習慣:讓孩子選擇愛讀的書,廣泛閱讀受益無窮。/ X" @& X1 ~& ?& F" r1 f
多思考:
' ?* @+ z, S; u. D2 ?( m: s2 n3 t( A" [─讀書筆記與評論:閱讀之後寫下讀書筆記或評論,無論認同或批判,都有助於反芻書中義理,並進
) j- H0 i; l# D! y; h. U6 t  [一步獨立思考、與作者對話。3 g9 `8 O6 [! ?8 G- {' k* J
─內觀的能力:閱讀或安靜冥想,都是一種往內思考的內觀能力,有助於保持心性的澄明。5 h5 ?% {- x6 i% U$ y' ?4 r
涉獵既深且廣:
( Z) O0 Q; r8 O$ q2 z) R1 h, Y. X─知識的深度:有計畫、有效率、有系統的學習,循序漸進打好知識的蹲馬步工夫。! K! o- w$ o0 I( k
─知識的廣度:看起來有用、沒有用的都要學習,像海綿般廣泛吸收,有一天就會發現,無用之為大* z7 e2 R* V$ {$ B
用的奧秘。
' y" J2 o; H6 e- s8 X永續學習的能力:# t2 I( q* D. o
可以帶來知識再生的力量,讓我們的一生保持源源不絕的學習動力。起碼包括:基本知識與經典文獻
* j; W4 \: V1 l; _的涉獵、養成閱讀與思考的習慣、凡事好奇的心、懂得吸收前人的智慧、能向內觀照的安靜、以知識9 ^1 r5 d2 |5 k, q, J+ t- Q5 B
和智慧作出人生的決策。
; q# p0 E1 E' W8 X) n  P) }: {- V# b! Z
考試沒教的事》第七課 當錢的主人             2008/09/02 【聯合報╱記者賴素鈴、梁玉芳】
' s1 n, \$ p2 a% u+ W. O駕馭欲望馬車 別急著吃棉花糖
/ x9 p; R; {, x4 t) C一位國中生向班上同學炫耀他價值七萬元的手表,但同學不領情,反嗆他:「我這支表只有五百元,但是功能比你的好。」到這所國中推廣「理財素養」的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陳琬惠見狀,心下一陣暗喜:「剛剛真的沒白講了。」/ U. b" I& k/ E4 m1 x

9 V% B/ ^/ A" F/ K5 \價錢與價值差別
' x* {. Y* L8 |; o+ T& o在消費至上時代,要擺脫物欲糾纏,當錢的主人,大人得教小孩看清「價錢」與「價值」的差別;「炫
. M) J4 x) f6 B! |  F4 K1 a/ a, {: P耀」、「同儕壓力」不該是消費的動機。5 W9 B) V' g% A1 q4 d( {0 o
「太多人談『理財』,卻窄化成『投資』;重要的該是教孩子管理欲望,懂得如何延遲享受、控管風
! a: v4 J1 Q* [! ^  i: g- q" o0 B險」,陳琬惠說,要過「財務自由」的生活,「錢滾錢的投資,該是最後一環。」0 [  N2 X4 e2 w% {8 Y. m$ j$ O
欲望失控成卡奴# R) K" q: [% G; Z* Z& m
有線電視眾多頻道裡,教人買股票、購物的頻道占了大半,不斷刺激人的欲望;財經雜誌鼓吹「一億
9 r3 c3 {- L; ?7 N6 Y: p人生」、「三千萬才能退休」,金錢成了唯一衡量人生成就與構築安全感的元素。現實卻是,大半的
* [7 [- d0 W+ ?3 @9 m. G/ p人當不了郭台銘、成不了名媛,卻淪為「卡奴」。" ]% V$ m  H! P' @# h% o) i; s( W& O
學習「當錢的主人」,是現代人非常欠缺的一門人生功課,許多年輕孩子還未準備好,問題就已橫在
- W# I0 [8 G5 g9 n眼前。高中生一個月上萬元的手機話費,有家人幫忙付掉;清寒學子一踏出校門就面對助學貸款還錢
6 P% U1 n% S$ y- l; {9 T的難題。, e+ ]6 n- h2 _, h
檢視現行的國小到國中的教科書,談及「理財」的內容極少,某版本的內容卻讓陳琬惠倒抽一口氣,5 H9 |5 z9 u  ^
教科書上寫著「理財應詢問專人」,下頭配張「理專(理財專員)」的照片;但是「理財該是自己做1 E+ {" ^  q3 P; P( t9 z& ]5 \
功課,聽信理專或電視上的『老師』,風險太大」。9 Y) x0 |! U5 ~+ N. c# ^
7 x3 p) k& q2 L0 t5 f
猶太人八歲存錢
3 c4 e% X- w" Y4 o理財作家夏韻芬曾撰文分享猶太人怎麼教孩子理財:送股票給剛滿周歲的小孩;三歲時教孩子辨認硬( h% r" J; v) q% c/ d% U
幣和紙鈔;五歲讓他們知道錢如何賺來的;七歲得看懂商品價 格,教他「錢能換物」的觀念;八歲教
$ x+ Q. _' A1 E/ {. l' d- L' C! \* K- p他們儲蓄;十一歲到十二歲,則要能看穿電視廣告的假象,並執行兩周以上的開銷計畫,懂得正確使
* M$ D5 Y* b# x用銀行的術語。
' }) K+ X# G! s) p2 u「為什麼廿年前,沒人教我人生理財課?」作家陳安儀感嘆,她大學時代就很會賺錢,別人兼家教一
4 q( Y9 `9 G9 }: Q1 W小時的鐘點費三、五百元,她去補習班教作文的薪水一個月有兩萬多,媽媽還給她房租費、零用錢,; m3 r+ N4 l' j. V
但她「一毛錢也沒存下來,全買東買西,花光了。」% u" V1 n4 E. F" d0 |
讓孩子學習支配零用錢、記帳、儲蓄,都是培養理財素養的基礎功課。 6 z: H( E4 c6 {  D0 n2 ^
陳安儀算算,如果她從大一就懂得每個月存五千元、買基金,大學畢業不但拿到文憑,人生的「第一6 C. U+ P% N- P2 a% A. S7 T- Y2 ?! p
桶金」也早該到手了。
# m7 P+ t6 a( T陳安儀說,年輕孩子不會明白,人到四十,那種「不知還可以賺多久」的危機感。家累、責任,都讓1 j0 i5 j- ]6 h: x  Y& U) s/ A: e1 x5 r
她感慨沒有早早學會「當錢的主人」這一課。# E; L+ U% K& W
; I1 ^4 e4 O1 |$ |- j' C1 c# U' _
零用錢學會理財% Q. s- u& g- x" V! Y5 o/ ]
許多理財專家建議,零用錢是讓孩子學習支配金錢及管理欲望的第一課。父母可讓孩子記帳、自主決
- O% q0 i2 o$ Y2 e# Z- E定花多少、存多少,學到儲蓄及財務規畫,更能學到延遲享受。研究證明,「不急著吃棉花糖的人」  J# j  t6 z) e+ g. O0 C
較易成功,而一拿到棉花糖就吃掉的人,可能會累積債務。9 |6 ~2 f, O9 v" h
但是,不少父母給太多零用錢了,「有小學生一星期有一千元零用錢,全部花光光」,書包裡全是C" F+ p9 b% R& r( t
D及遊戲機。陳琬惠認為,國中生一周零用錢五六百元就夠了;小學生手上有一千元,是「太超過0 v+ ]" N$ G3 }9 F% X( v
了」;多到超過需要,就不懂得珍惜。
+ U( w: X$ M1 }/ F2 g% E( z! b$ ~3 ]% A% [6 G' y: P
教孩子看穿廣告
- `& e$ o  M; i* @看穿廣告的意圖、不接受促銷宣傳的洗腦,是年輕人對抗旺盛消費欲的金鐘罩。此外,「記帳可以檢/ W, `7 }( N, Y! u* I
視消費行為。」財智協會發現,切實記帳的大學生每個月的消費額會有效遞減。  ]3 V1 j# b! h
隨著年紀及收入漸長,投資之前須有「風險規劃」,為自己及家人存一筆「緊急預備金」;再認識各
0 Z5 K$ R* L7 u( o( P% W$ y8 x種投資工具,為人生目標如結婚、出國、買屋,選擇不同理財途徑。
& J; g) H/ N5 o. G' Q! z# ]( W如同日本暢銷漫畫「貧窮貴公子」說的,主角山田太郎的「家訓」第一條是「千萬不要借錢,因為還" h# ?" y1 C! s- ~
不起」;更重要的是「不要借錢去消費」、更「不要借錢去投資」。- l4 M- D7 ]0 O5 w) C- ^/ u" Z

* m, f, o4 A+ x0 J- s) c胡亂投資成黑洞
% _( B8 ?4 L1 w( d; }: X理財作家何宗懿建議,如果沒先學到「財務管理」的基本功,就貿然投資,拿本應交學費或有其他用
  M: o# ]( m% M, C途的「死錢」作投資,一旦失利被套牢,就得另尋方法填坑,結果財務黑洞就越來越大。: e1 O, ^) b& V: L
財務自由備忘錄「當錢的主人」,你必須:能養活自己、能養活家人、能讓財務不失控。# I1 v' G, G7 F
先理債再理財、行有餘力才談投資;不做好高鶩遠的發財夢,別追著錢跑。. z) N# ?7 W' X4 J

" Z! p% z, G$ ^1 K$ g家庭理財教育
4 e- c% Z9 V- @" s9 R●經驗加值:父母可以討論自己管理財務的成功、失敗經驗,提供孩子借鏡。
4 T& g  r4 W. u; d* P●讓孩子理解「選擇的有限性」:買了這個,就不能買那個。
! l4 I& m, |0 Z. [- ]% v& X●練習記帳:孩子也有自己的收支簿,共同討論。' k* E6 ^) L0 A
●父母給錢要有方法:有限度、有計畫的給錢,不讓孩子覺得理所當然。7 q3 q+ p/ V4 S0 a4 U/ R( t: r
●重拾儲蓄美德。
. g3 Y! }7 K. I! P●沒有白吃的午餐:例如讓孩子用勞務賺取零用錢,或使用者付費,嘗試讓孩子負擔部分家用。
: O9 O: H9 p& _& ^個人財務管理
; K' w7 y/ H  k●落實財務控管:做好個人財務報表,弄清自己的所有資產與負債,以及收入、支出的現金流向。/ ~( d$ F3 k% c3 a
●擬定個人預算:實用的老話:量入為出。$ A- U0 @* |& F7 E9 O$ w0 L2 C
●延遲享樂:「不急著吃棉花糖的人」可以獲得成功,而一拿到棉花糖就馬上吃掉的人,可能不斷累
% V- B. b! a% j0 M" |( {" ^積債務。# C( A2 I' Z) j( f; u
●嚴格分配比例:不論資金用來投資或支付貸款,都必須恪守在所得的三分之一。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