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0474
- 閱讀權限
- 30
- 精華
- 0
- 威望
- 1
- 貢獻
- 268
- 活力
- 889
- 金幣
- 4899
- 日誌
- 44
- 記錄
- 15
- 最後登入
- 2016-12-1
 
- 文章
- 717
- 在線時間
- 130 小時
|
6 \5 |# S, K" N( O' ^0 [" K; G" r) s當你途經我的盛放:一個行者的心靈旅程 <華文創作>
4 i1 {+ ~, B% O# b" |9 d作者:扎西拉姆.多多$ R$ V1 ~5 m+ p! r9 d! v9 ~
3 t) Z) r% M) E' g6 m" n
' c# Y2 K2 |( x. d Z# d, m 你見 或者不見我
k" p9 y y0 Y 我就在那裡
% r% d0 I: M% q" h+ { 不悲不喜. f) n$ i4 r, e$ e1 W; e6 N0 }- v% m w
; J1 A' u5 k3 D, V" V8 k
你念 或者不念我# r: `1 R r b" |8 S
情就在那裡" G3 g8 R# M0 D% W3 i* h w1 k9 G
不來不去
: V) `! u7 h% Z4 s% r, \2 c+ f' T) p7 T+ U5 W5 P
你愛 或者不愛我9 A- n$ |. b6 _
愛就在那裡) R2 E D4 V3 O9 Y- S7 o3 i7 D
不增不減9 t9 s K3 B/ |! q; S, J
& B7 B% {) D( o& @) \
你跟 或者不跟我% @: g* Z3 l# p3 p5 ?5 @# C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 ?8 N3 r8 g' R; f$ n% t7 w
不捨不棄" X$ K& c7 H/ e% g9 A! u; }. F; F
6 V) S* H. l/ R& y" R9 @ 來我的懷裡
+ j9 v1 }2 s& v# k% N3 ? a# x 或者
" w) K! n) W6 ~( [6 q 讓我住進你的心間
0 ]( m6 E/ h/ ]8 o# s8 F 默然 相愛1 B7 L: x% `4 e3 e
寂靜 歡喜
+ _5 }3 m' E' o7 r+ G) @ ──〈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 j. m6 M8 Z" m9 n- R
0 O, ]8 P8 X1 [" i& M5 j2 a
你見或者不見我,那是一世的回望,
; [( I5 N6 Y4 a% h& M7 C 不悲不喜,不來不去,/ Q1 F7 o6 G O1 ]$ [9 H) e
眾生的歡愁,她為我們寫出了幾分明白,* M+ o/ V: `6 v7 G8 p' [( V/ [4 R
點透那一點無常……! v# o9 L: c$ @9 D0 d( x
0 J3 w" b' x; u6 ?+ s5 o! E 扎西拉姆.多多──
/ R. L$ J2 [3 h: {, h" z; w 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r! X* c4 `% S8 _+ e# Z T
無情天下有情人的修行者
# S/ Q! L( w5 `/ s( w3 x6 x& k6 A' g1 N, d
她是扎西拉姆.多多,當代女詩人,一個真實又勇敢的行者。
4 ]9 x f; g" G; m" C3 V* }- r0 k2 J* L. O5 \ p$ P7 s7 T3 F
二○○七年,扎西拉姆.多多在個人博客發表「你見,或者不見我……」一詩,在兩岸三地掀起了瘋狂轉貼熱潮,千萬網友爭相詢問、走進書店找這首詩的出處,其作者一度被誤傳為六世達賴喇嘛、詩人倉央嘉措,後經法院判決證明,正名作品為扎西拉姆.多多創作;甚至在馮小剛導演的電影《非誠勿擾2》中,在最後的結局聽到全詩獨白;而今,我們終於盼得《當你途經我的盛放》成集問世。
# y' C, B @4 X4 ?7 t" ]/ m
2 M5 W/ ?0 L/ C2 y9 K, R 書中收錄她從印度旅行歸來的文字六十餘篇,並搭配二十餘幀行腳途中的攝影圖片,寫愛情、寫國度、寫旅行、寫個人生命與信仰的燦爛徹響。有些文字只第一眼就這麼愛上了,就像前世封印的胎記,鑲嵌在一個與靈魂等老的年代。每一個嚮往自由的人都該閱讀的文字,它是來自人和自然互贈性情的心靈之歌!
; l. x: I5 G! v3 z& K# _) N: V- K' i! r* J: u1 Y( C
本書特色
- O! M% a1 g$ k8 A$ h
' o* ]4 `' R. p, s ★馮小剛電影《非誠勿擾2》,最動人的獨白!
: S; U9 H% X e6 x' D; [7 n* V8 V- g
★熱門電視劇《宮》片尾曲〈見或不見〉!
- g- b' f" ~ b5 \# {( m R- W5 ~. N9 ]
★她那首「你見,或者不見我……」紅遍大江南北,兩岸三地千萬網友,感動轉貼分享。) K: F' y* q0 f& H% l
* O- _; B& x; \& Q9 e9 p; H/ s
★「你見,或者不見我……」一詩,一夕之間爆紅,其作者一度被誤傳為十七世紀的六世達賴喇嘛、詩人倉央嘉措。這首感動千萬網友的作者,其實另有其人,她是扎西拉姆.多多。
" k2 Q. J- C/ |+ B" M( g& [1 z# T# q0 F( j7 T" j4 B* \' W
★扎西拉姆.多多,最受中國大陸「小清新」歡迎的女作家,作品首度在臺灣問世。$ V( @! W+ w) ]4 [& R/ z
: T7 }; ~5 a- ~5 D
★每一個嚮往自由的人都該閱讀的文字,它是來自人和自然互贈性情的心靈之歌!+ M8 B8 U" ?( s, Z
) ~! [/ {* n" {
& {; F t9 t) {" E2 |
9 K+ u6 ?) u5 N3 k
' R' N' \/ Y) V6 L3 M1 R" [+ i1 M- j
8 H, ~; ~" u1 O: _2 H扎西拉姆.多多# p. t1 R4 l$ O+ @' @) D/ }
7 K7 G% @7 U: q7 e9 e
2 L7 p% K; F5 K8 M$ l; ]5 j( E
+ x& P, f9 y" L9 N( x0 a
% Z$ s$ D* k3 t4 I3 p5 g: ]* C% y
7 J: I+ U [+ [
* }5 D% U% ^8 Z6 F2 L
% x" _2 |" Q* A, Y7 \
4 j& g8 j {' S2 c$ B" ]2 ^5 A
7 `$ v$ T3 _( v6 h0 _ ^# l推薦序
8 p6 _, l5 S+ i& x2 z- k* p5 j& _* J! z/ Q
最美的現代靈性詩
- h0 [8 S6 `! m, j! ?; o6 y; K8 h2 C3 V6 R
寶瓶文化發來扎西拉姆.多多的新作(散文+詩集),我看了不禁又驚又喜。早在心靈成長雜誌上,我就常常讀到她的作品,當時還以為是哪一位古代大師的創作,如此的深邃感人,我有時都會把她的詩作抄下來放在手機上不時品味一下。
r( l3 v2 c; z+ `/ m" P% f) q) @+ x- Q: S$ T; `+ R' m1 S" R
這次才知道扎西拉姆是位年輕的現代女性,而且是個虔誠的修行人。她的詩作「見與不見」被誤認為是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作品,廣為流傳,後來才澄清了是她的原創。倉央嘉措也是我最為喜愛的詩人之一,這位小女子的作品,居然會被誤認為是倉央嘉措的詩,可見得她的才情不一般。9 Q% s, k6 Z8 j- l ~% f* v, u
5 D* ]9 b# b( W) T
本書集結了許多她美麗的詩作,以及她多次訪問印度,參拜上師,並且到西藏遊歷的經過。讀完之後,我深切的感到多多虔誠敬愛上師的那顆發心,和她真誠樸實的性格與處世態度。有緣和她通了一次電話,得知她正在五臺山長期閉關修行,對她更加的崇敬了。
0 g1 r" n2 Z5 ]2 @4 G" J5 f4 g8 k" e, }) j/ y- [
這樣有才華的女子,能夠把靈性的修持,對上師的虔敬,以及對佛法的珍愛,用如此美麗流暢的文字表達出來,誠難可貴。很多她寫的情詩,都非常的打動我,但是我認為,這樣的一位奇女子,是不會拘泥於淺薄的男女情愛的,她所描述的那種刻骨銘心的纏綿、期待、深刻的感情,其實可以換成我們對於照見自性的一種渴望。
% w& _" b% j* ]& O3 v" c0 [. B1 r& j
9 ]/ `& m. c0 B) v 就像倉央嘉措的詩:「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生,只為今生與你再相逢。」多多說:「我是你的四維、上下,你是我的過去、現在、未來,我們相愛,理所當然。虛空可以作證,我們的愛,比死亡還要理所當然。」這些詩作中的「你」,都可以換成「自性」、「高我」,所有修行的人都是在修自性,能夠見到自己的本性,才是修行的真正目的。多多的詩,讓我們更加印證了自己內在深處的渴求和對回歸本性的期待。/ ^6 b) G( W$ }! a- u( j5 e
% E5 M1 [* V" u2 C. m: C# c8 e4 R
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好書。
" E( M4 Y1 w8 x. Y: A. W$ U
8 R( V! \& b. C8 z6 E1 P3 h身心靈作家∕張德芬
6 K/ Z H+ h. y3 S
7 T0 u1 |# Q3 }+ v2 s, W2 W3 U" Q' A/ I2 I" M% \
2 w" a7 i0 d4 W2 ^+ F, h: Z4 J3 x- ~8 p& H. U
7 ~( H$ x/ ^2 o- s
0 i/ j. p5 Y; a: ?; Q d6 s& d
9 P" ~( e k+ ?: N; @% m, A關於本書
' y" k, Y! _/ Z# m
* a! N( Z% K2 R& B& V 會出版這本札西拉姆.多多的《當你途經我的盛放》,其實是從一個美麗的錯誤開始。/ i; d. z. k3 M3 Y/ T9 _
" v( w8 l8 i# @
年初時,看馮小剛《非誠勿擾2》的影碟,結局之前,男主角的生前告別式上,獨白了一首美麗的詩:
/ E- X! z5 K, \) I* f. D7 W( K0 a
2 @. f. e4 @" J' ?( w1 y! e 你見 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6 I5 o5 J8 u1 q! `
你念 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 ?7 i2 T% s$ ^" K 你愛 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9 L" _' h B) h$ N2 T, G
你跟 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 T3 Z! ]. ^# E* N- G8 `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心間
' {( g# L0 H z- x* Q1 c( \+ s 默然相愛 寂靜歡喜
* \: O5 W. x8 s/ B/ N; q' @6 P# k% [& I1 H' a
也許是因為籠罩在劇中角色死亡的悲愴之下,這首詩一字一字就刻在我心上了。電影一結束我立刻上網查作者。那時候網路給的資訊,作者是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1683~不詳)。& w4 ~2 b# U3 g" `
& } w5 E% A8 C" B O1 X: ]+ ^ 倉央嘉措是個傳奇,他不但是藏傳佛教的領導人,普渡眾生的活佛,也是一個著作無數才華洋溢的詩人。不同於其他活佛通常在幼年入宮,倉央嘉措坐床的時候已經15歲了,這個年紀早已有了情愛的觸動,更何況是生性如此敏感纖細的詩人心靈。
- C# X6 ~3 Q9 i, O7 C+ q6 ^( t
- x" d. A0 ^+ ^3 W 但是住進布達拉宮的倉央嘉措,必須一手統領政治與宗教,還要精進佛學,恪遵最嚴格的戒律。這對內在如此自由浪漫的他來說猶如一座牢籠。他愛人,也渴望被愛。於是幾度華衣美服溜出宮去,也曾將情人偷渡進宮來。他寫了無數繾綣浪漫的情詩,也譜下了許多傳遞佛法的詩句,大多數你無法辨明那是對愛情的執著,還是對宗教的狂熱。+ s0 Y$ J0 o3 @0 p3 C
% @# ^5 Y9 l% ^4 V. Q; l( i7 t* R3 n 倉央嘉措的人與詩句都令人著迷。那段時間,我努力的找了四五本有關他的簡繁體書來讀,但是挖下去,才發現這一首被誤傳為上師寫的好詩,真正的作者卻是個年輕女孩札西拉姆.多多(現經法院判決正名)。我繼續追索,等到我看到多多的書《當你途經我的盛放》,真正的著迷,真正的盛放才開始。
1 L# X8 K0 p2 U; x1 Y5 f4 H+ h( G7 ]$ w" e: Q: V$ L- A3 e n) p/ d
多多是一個虔誠的修行人,他的詩與文中,同樣有著對佛法的追求,但更多的是靈徹的對愛的渴望與追求,還有能夠的放下與自由。" n+ e1 i, W/ _7 J7 |- [% S
& N( W4 G* l7 K# m1 ^, ]8 j4 m
寫情愛有時不難,體會到愛裡的自由與忍捨,才是最難的。
0 Z1 Q" ^, f o9 v$ `' i 除了〈見與不見〉,多多的另一首我很喜歡: \2 x: c1 t, `- l
所有的辜負都算我的 / 你且轉身歸去
4 t- q3 r, \+ U% N; K* Y 快 / 趁我掩面之際----〈易弦再聽之本事詩〉% z4 }4 ~( u! y6 Z
* J2 R# i" D/ T" k5 ~# t9 s 這豈是一首拒絕的詩?或許相遇應該在昨天,而不是今天,或許承諾比死亡更虛空,但如果有情的人不能在一起,那麼辜負之名就都算我的吧,有錯都在我,傷心留予我,痛苦留予我,你就走吧,我放手。
0 n! S- }$ T x; S9 L& y( I, O# {- F5 \0 Q6 n& M& F
還有一首寫愛的初始:: r; k5 w. l9 m/ j$ h
我向白雪的林間拋出一捧更白的雪……+ i7 F, d. a4 Q' s" Y: t- w) G
我∕我僅僅∕我只想∕驚動你----〈無端麼〉
0 q9 T r8 j: `2 C$ T# e, v4 B/ }2 D* J& H' j; A9 A
在白雪的林間拋雪,白中添上一抹白,這有什麼意義?花不驚,風不醒,漣漪不起,戀人做這傻事幹什麼呢?願望那麼小,僅僅只求驚動你……驚動你來看著我注視我聆聽我,發現我的存在。5 b9 t+ w# A5 M. @! H& ^
" n8 }) C, t0 k" g! u+ e
這些細微的情感,18歲時我們在席慕蓉的詩裡沉吟,現在則在多多的筆下嘆息。8 d% D' R& P7 ^0 j5 g% K
; T* R( U7 }0 t a! b% p 除了詩,多多的散文涉及出走,旅遊,從尼泊爾到印度,雖是對宗教的追求,更多的卻是心靈的探照,明亮潔凈,在〈這樣愛〉這篇文章裡,她說:「一段好的感情關係,就像是真正上師與弟子的關係; 沒有希懼,沒有疑惑,篤定而又無有逼迫,自由而又不相捨離。」' D) ~' \- A+ w4 ^
% r1 E; F6 E- k: o 這樣愛。在札西拉姆.多多《當你途經我的盛放》的書中,這樣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