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098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1
- 威望
- 4
- 貢獻
- 4446
- 活力
- 5331
- 金幣
- 17678
- 日誌
- 18
- 記錄
- 155
- 最後登入
- 2023-8-13
 
- 文章
- 4358
- 在線時間
- 937 小時
|
第一境界:忍界
3 {" r: P$ F. ~2 z1 F% ~$ E7 l5 Q% ?9 c& s% b
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話,需要忍。
9 ], ?9 v$ W3 {人生有很多氣,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
- J7 V( d2 X( g+ c人生有很多欲,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情,需要忍。
% K& t; k" L/ j8 z忍是一種眼光,忍是一種胸懷,忍是一種領悟,1 _7 u" w Y* L8 H" T' j
忍是一種人生的技巧,忍是一種規則的智慧。 D) }4 [( ~. v$ n
忍有時是怯懦的表現,有時則完全是剛強的外衣。忍有時是環境和機遇對人性的社會要求,有時則是心靈深處對人性魔邪的一種自律。學會忍,是人生的一種基本謀生課程。
3 T, o( _6 N% V; {/ m& J. ~: a懂得忍,遊走人生方容易得心應手。
9 h- b& w0 j# {; s! S. j% E當忍處,俯首躬耕,勤力勞作,無語自顯品質。; r" C/ f4 S6 E
不當忍處,拍案而起,奔走呼號,剛烈激昂,自溢英豪之氣。
1 K7 J% T; b9 E$ w6 }, K4 Y# P* ` 懂得忍,才會知道何為不忍。只知道不忍的人,就像手舞木棒的孩子,一直把自己揮舞得筋疲力盡,卻不知道大多數的揮舞動作,只是在不斷地浪費自己的體力而已。* C+ a6 R( d L y) v
有所忍,必有所不忍。明忍,始易明不忍。是故忍界其實也是不忍之界。
' l2 d& B6 \, F2 X- s% K7 G% q3 ^, a
第二境界:持界0 W* N% W( f8 Q, p' B
7 \* I) c5 p u' C3 d人只有兩隻手,能抓多少東西?
0 ? G# E) e3 U) W抓住一樣東西,就意味著放棄了更多的東西。, E$ J: |! o2 M. W( H) e1 ], u
放棄和失去,其實始終是人生的大局。* g3 z) l" p% {4 Y( I7 X8 U( H
不要以為得到了什麼,其實人時時刻刻都是在失去,失去時間,失去生命,失去更多的財富,失去更多的機會。不要抓得太緊。抓得越緊,丟失的會越多。
+ O, s; B+ q! }% e
6 m4 K7 ]. N3 o9 R持到手的,莫要沾沾自喜。未持到手的,也莫要灰心喪氣。1 [% P. R0 X6 O' |3 {! e$ ?' W1 ~
生命的旅程太短,世間的精彩太多,持有什麼,不持有什麼,都不是人生過程的關鍵,關鍵是選擇。8 c3 H" F1 N% {( L
選擇,是人生過程中最精彩也最具有誘惑的課題。而持有,只是選擇之後的一種隨機或必然的結果。) v! i; d6 x: J4 j" g' `, t
當選擇的命題被完成之後,所選擇事物的結果於個體的生命來說,雖然影響可能很大,但已不是生命的個體所能完全左右的了,所以也就無足輕重了。 z1 g: L! _9 i2 l1 ?- w% c
畢竟,那已經脫離了生命個體的願望軌道,而進入了事物發展規律的軌道。3 t4 _+ V0 B9 h, _5 N A: f
: ^1 A# U! P: ?) V% ^4 G2 u. n% ~人生關鍵的課題是選擇,但人生最難的卻是人要不停地選擇。有時候剛完成一個選擇,又得進行另一個選擇。有時在開頭選擇對了,在第二步卻可能選擇錯。& d$ X4 u# Q: f" N* i5 H
有時一直都做了適合自己的選擇,到最後一個選擇前卻走到了另一條不適合自己的道上。 + L8 R' v I8 q1 P9 P- O! k
是故,持界不是講持有什麼,而是講選擇什麼,放棄什麼。我們應該明確我們不需要什麼。
0 ^# l+ D' H5 o7 [: \畢竟我們心的慾望太大,而我們的手太少。只有學會放棄,才能更好地持有。1 s1 Z# ?( A3 M, ]# c7 T [& a
放棄才是人生的大學問。持界其實更是一種棄界。/ J+ z" g% @3 h/ P) b8 @/ a
4 W# \, ?" E! H$ B! Z: q7 [第三境界:悟界# y$ y4 E- l) X" [
- p4 g0 _- b( X
當火會燙手背教給小孩子時,仍然會有很多被燙得縮回去的動作在歷史中不斷被重複。而沒有被教給的東西,也有很多被小孩子所發現。人的悟性,是一種神奇的事物。不同的悟性,同樣的環境,同一個事件可能會有很多種不同的結果。心鹜神遊,不可預知,奇妙無比。眼睛,心靈,表現,人生的過程其實是不斷悟的過程。; u$ Y5 }* P5 W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可見悟是一直到生命結束都在不斷進行的。$ T! V, z7 Q5 P, {4 d
悟界不是指教別人的做秀和個人英雄的自我表現,而是不斷完善自我心智的內修。悟界更是一種自省和自律。悟界更多的本意,是為了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但是首先要通過改造自我或者主觀世界,然後才能更加得心應手地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 是故悟界不單純是一種心智的活動,更是一種言行的活動。悟界也是一種做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