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30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1
- 威望
- 4
- 貢獻
- 5490
- 活力
- 5915
- 金幣
- 26397
- 日誌
- 7
- 記錄
- 99
- 最後登入
- 2024-11-29
 
- 文章
- 7432
- 在線時間
- 3101 小時
|
清貧或富有,皆可尊貴
! z& b. A8 a) a6 b$ H2 K7 W" m作者:張曼娟-讀論語,帶小孩 2010.09.136 ~; G) k W+ W4 c' i
http://www.parenting.com.tw/blog ... n?id=78&nid=286
2 |7 }7 n# L" M$ C8 v3 ]: {( X0 Q
4 L. ?1 R4 |2 S {$ o許多年前教過的學生從中部寄來許多糕點給我。我開心的告訴小學堂的孩子,我的學生寄來一大箱點心,希望我能分享給大家。當我和孩子們拆開包裝時,有個四年級的小女生問我:「老師!你的那個學生,賺很多錢嗎?」我說:「這個我不太清楚耶。」她想了想說:「如果她沒有很多錢的話,就不會買這麼多點心給你了。」我對她說:「其實不用花很多錢,重要的是這份心意。就算她只給我一塊餅乾,我也覺得很開心,因為她惦記著我啊。」
/ N% q% R& Z" J9 p
/ s3 r3 ]9 h8 ^) c* [# e, G小學堂一位老師請病假,無法來上課。來小學堂上課好幾年的一個孩子問我:「老師為什麼沒來?」我說:「老師身體不舒服,需要休息幾天。」孩子並沒有詢問老師的病情,或是她什麼時候可以回來上課,而是問我:「你會扣她薪水嗎?」7 i8 @7 u( m' @
6 ?( i" i" u' J/ g; F
過年之前,我和小學堂的夥伴們調出了薰衣草的淺紫色油漆,挽起衣袖,將小學堂教室重新粉刷一遍。春天開課時,學生魚貫走進教室,有的默不作聲,有的發出驚歎。有個小學六年級的男生,跑過來問我:「老師!你們找人來油漆喔?」我說:「是老師們自己漆的,而且我們選了沒有毒性的環保油漆喔。這樣才不會危害大家的健康。」
" M, h8 p$ p6 G' m2 _. @4 C) L1 F3 b. b+ K- ?, R
「是喔!」男生推推眼鏡問我:「多少錢?」我有點驚訝,這不是他第一次關心「多少錢」這個問題了。上次我們換了新冷氣,他也問:「多少錢?」更早一點,我們搬家,重新裝潢,他也問過:「多少錢?」我問他:「你只關心多少錢喔?你都不關心老師的用心喔?」「可是,錢很重要啊,」他很認真的回答。# \( P( K4 Y' V! c! C) Y. f3 H8 Z8 i5 z
e7 ^* T6 }3 q9 |5 n
我當然知道錢很重要,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應該還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吧?對於未成年的孩子;懷抱許多夢想的孩子;還沒徹底社會化的孩子來說,一定有什麼比錢更重要、更值得關心或憧憬的東西吧?
2 U! f6 q! X3 l1 N7 h. ^3 c; ]
% ~ I: U0 \6 ^論語劄記.拾貳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 ?& w% P T: \
. H5 F0 s, T) p0 r: w: p||述而篇第七, h: o9 H% e$ B# O9 S+ E/ h
* S6 \$ [: Y2 A* B! E
孔子說:「假若財富是可追求的,就算是操持著市井之事,我也願意去做。假若財富是無法追求的,那麼,就做我自己喜歡做的事吧。」( L8 X( Y1 Y; ~
4 A6 w' _+ t; v w8 M8 ]' ]財富究竟是可追求或不可追求的呢?連孔子也沒有把握。而天下父母心,誰不希望孩子「無災無難到公卿」?只是,富貴的追求與孩子真正的喜好,該如何取捨?
5 D3 n) w# b( G$ ?1 q
8 _ \ U0 u# f, T9 w* V朋友的兒子準備考學測,他的父母親希望我幫他看看作文。我發現這個高三男生的文筆相當好,他讀了許多歷史和文學,引經據典,左右逢源,說理時鏗鏘有力,抒情時動人心弦,我讀他的文章差點熱淚盈眶。我告訴他,他有一顆文學的心。1 Y$ W& {3 Q$ z
2 }3 H7 v. N2 n7 t5 J; z0 D" S朋友立刻阻止我說下去,忙著把兒子支開:「別影響他!拜託。我好不容易才勸他考理組的。」「他喜歡理組嗎?」我問。「他才幾歲?哪裡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我們當父母的人當然要幫他做決定啊,要幫他選一個有前途的出路。」
! d0 {* e f+ [/ G) Y; v+ t* {, l
" b# ~: @" N4 ]% f, {, Y- y「那他到底想念什麼?」「他想念歷史,或者是中文系。念文科的有什麼前途?呃,我不是說你啦,你是少數的例子嘛。」- |- x3 ` K* ]7 I: M6 p* \
) l; n" x# t# `! a- z$ P
我閉上嘴不再說話。4 { |5 r/ }+ B/ ?" j0 C @5 ^8 s! Z
6 s4 q$ B5 N B當我是個昨日少年,和這個高三男生差不多的年紀,突然發現自己那麼愛寫作,家裡的長輩問我:「你將來到底想做什麼?」我說我想當一個作家,大人們帶著惋惜的口氣說:「當作家有什麼前途?連自己都養不活。」+ J N3 r; ^. W" L
5 D* k- | t* S' Z& U
他們的評斷帶著恫嚇,不知道為什麼並沒有嚇阻我,卻給了我另一種想法:我要找到一種謀生的方式,讓自己可以無後顧之憂,做真正喜歡做的事。% k8 ~! B8 o; \
|# y a) U8 {' f' x
如果朋友可以重回少年時代,他或許會發現那時的自己並非一無所知;他或許就能理解兒子此刻的想法與願望。但是,當了父母之後,便將兒女的「富而可求」看得非常重要,「從吾所好」竟顯得無足輕重了。
3 F6 g/ |' z3 j1 D) f* V
0 h0 d9 Z7 }2 F2 D. Y( D' {/ F" N論語劄記.拾參1 ]6 {5 K' w* X- ?6 X5 C0 { x
) B' ?% F+ |$ ^7 i' j x( o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 A) Q* \2 B1 F% Y
4 E) ]5 w$ A9 E1 w/ o. r a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 W- F, @" r$ m* K
) r: t7 h6 A6 w4 O9 P) b1 |||學而篇第一
; n- V* r- W; _$ @& o+ }
# V- W, H5 a" A9 @9 w子貢問孔子:「貧窮的時候,不做出諂媚的事;富貴的時候,不表現傲慢的態度。您覺得怎麼樣?」* S0 p3 B/ F' T2 s6 |3 _
# j9 F& P0 [* c1 [$ Z( S$ P孔子回答:「這樣是不錯了。但還不如貧窮而能快樂,富貴卻謙恭有禮。」/ B3 t1 P' o2 v2 J& l1 R8 V
# B1 f! K; r. I5 }, f4 Q當子貢向孔子提問的時候,他覺得能做到窮不諂媚、富不驕狂,已經是很高的境界。孔子不愧是聖人,他提出了更高的層次,不僅不諂媚,還能發自內心的快樂;不僅不驕狂,還要發自內心的謙恭。
: ^" `/ ^! ?, d4 D V6 }& m
: V+ t, f9 w3 U9 l- Q《聖經》中有這樣的話:「上帝說:『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嗎?因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古今中外的智者,都用這樣類似的眼光評價富貴與錢財。然而,父母親看待錢財與貧富的態度,比世上一切聖賢智者對孩子的影響更大。我見過家庭富裕的大學生,父親經商失敗,一夕之間,蕩盡家產,對她產生多大的影響。那個女孩一蹶不振,彷彿她的人生也毀滅了,因為她的父親告訴她:「沒有錢,你什麼也沒有!你什麼都不是!」她原本是個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有亮麗的前途,只要她夠努力,便可以出人頭地。但,她相信了父親的價值觀。! n" X0 x7 ^" ~/ v
9 U7 \6 {# x! r$ | F# H
父親破產改變了她的命運,她離開了很愛她的男人,嫁給一個有錢的男人。幾年之後,她離婚成了單親媽媽,為了爭取兒子監護權,放棄贍養費,一邊工作一邊撫養兒子。我和她見面那天,她帶著兒子一起來,眉眼之間舒展安適,說起離婚這幾年,辛苦熬過來的日子:「因為那段經歷,讓我有機會了解很多事。我跟兒子說,我們雖然沒有錢,但是,我們過得很快樂。我們擁有的東西很少,所以我們學會分享,而且懂得珍惜。」那個十歲的小男孩,並不沉迷於手機遊戲,他從背包中掏出紙筆,專注的畫起素描來。2 n9 n, \/ \+ x" U9 ]
7 E( u2 d6 D( a7 c7 O甜甜圈送上來的時候,小男孩很自然的將它分成三份,微笑的說:「我們一起吃吧。」我沒有吃甜甜圈,但我感受到甜蜜。
" _- {$ C; k2 H; l! y3 o! x: x3 y |2 r4 Q" {
我拿著小男孩送我的素描畫像與他們告別,看著母子二人準備搭公車回家的背影,他們邊走邊聊,開心的發笑。我忽然覺得,此刻的這個母親,比起十幾年前的那個女孩,要尊貴許多。雖然她在金錢上是匱乏的,但她已經找到不被金錢操控的方法,她昂然篤定的,帶著孩子好好長大。
) I: S! ?- S0 u3 a7 s$ @# q! r( L: I1 i1 W' e) x/ l
論語劄記.拾肆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 }$ \& Z7 T
* W& N( ?; p2 X* f2 a- f||憲問篇第十四
9 V$ n8 t: u' }3 x# q: n+ n+ U; ~+ O/ q- o. H" U# G7 @, \
孔子說:「一個人過著貧窮的生活,而能不怨天尤人是很困難的。過著富貴的日子,而無驕狂之氣就容易多了。」
* Y/ x7 z) `& U6 j. p% Q8 ?# c4 R" F* {: z1 g* A1 K2 F# W
許多父母親習慣對兒女大吐苦水,怨天尤人,自己生命的困頓與失意,全都是命運的魔掌操弄,要不就是被人拖累坑害。兒女小時候或許充滿同情,然而,他們畢竟會長大,會看穿事實的真相,發覺父母親缺乏的是反省能力,缺乏的是安於現狀的心平氣和。物質上的匱乏,不至於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憤懣的、充滿怨念的父母親,卻使孩子生活在幽悶抑鬱的痛苦中,難以解脫。
V3 w- z; g* W s9 p# ~
- V: N$ k( G: f6 f' s! w我遇過一個單親爸爸,因為妻子再嫁,嫁給一個有錢人,於是,憎惡一切富有的人。他的兩個兒子說:「所有的有錢人,都用不正當手段在賺錢,他們賺來的都是不義之財。」孩子雖然還小,眼神和語氣卻已經很銳利。將來孩子長大,有能力賺取較多的金錢,會不會感到困惑與罪惡呢?' f: [* H {5 {. V$ x; V
0 ^4 H7 F4 L0 ?) e# K% o: R
當我們的社會愈來愈多元化,財富已不是唯一的成功指標,生命裡有太多值得追求的樂趣與幸福。父母親或許可以留下許多財富給孩子;或許只能留下幾本書給孩子;又或許僅是留下一些家人歡愉共度的回憶給孩子。到底哪一種比較珍貴?我想,沒有比鑄造孩子正確的金錢觀與存在的價值感更貴重的餽贈了。 |
-
總評分: 金幣 + 1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