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最後由 go100 於 2014-5-21 16:01 編輯 ! v( |& m+ _& _
3 {+ @# ~8 Y$ ^) e8 G7 W語言的主要組成要素:語意、語法、語用
& n6 g5 J8 B, h. L1 F) L6 o$ ^蔡欣芸語言治療師表示,寶寶的語言發展好不好,其實可以從三個部分來觀察:語言的組成要素主要包含「語意」、「語法」及「語用」。「語意」簡單來說為辭彙,寶寶學會了多少辭彙?「語法」則指文法、語句,寶寶的語句複雜度如何?「語用」則是指寶寶語句的用法對不對?使用在這裡恰當嗎?會與人互動嗎? 寶寶的聽語發展檢核表5 d3 F* U3 m# E4 O& p" s
家長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寶寶的語言發展在這個年齡階段正常嗎?」以下提供語言能力及年齡的對照表格。不過也要特別提醒,語言發展個別的差異性很大,以下敘述僅供參考而已,仍然可能有例外: 4 |* f' s" G0 W1 y
年齡 | | | *寶寶會被巨大的聲響所驚嚇。 7 x+ V! ?. ~1 m& X& ]2 t% X( s( P
*看到父母會微笑。
# e2 r. R# x0 E*對聲音有反應,外界傳來聲音時,吸吮動作會增加或減少。
) z3 T) e7 O3 S% S/ E*好像能夠認得父母的聲音。 " r# Q7 L# M W$ h% V
*當大人和他說話時,會變得安靜或發出微笑。 ; w, m! {- a" H3 i5 c7 ?
*寶寶會發出愉快的聲音或鼻哼聲。 3 E, f7 L+ P0 g1 A9 a
*有不同需求時,所發出的哭聲不盡相同。 * k. v! n+ _& [ Z7 H
| | *寶寶開始發出類似於「ㄅ」、「ㄉ」、「ㄇ」等不同聲音的喃喃自語。
+ b. ?% y V8 u7 _*有時候會發出興奮或不高興、不舒服的聲音。
. n% {" v d# u1 S*與父母一起玩或獨自一人時,可能會發出愉快的聲音。 7 X, N M# ]0 ^+ ~7 |; l K: M
*經常注意有聲音的玩具。
+ d s1 U. v7 ]*認真聆聽音樂。 5 e+ ^1 s/ M% T, Z
*對別人聲調的改變有所反應。 ) B, l3 P1 y O3 k. h+ J
*眼睛會望向聲源發出的方向。
3 I+ y3 O7 v+ ] | 6~12個月0 d' d7 S7 Y6 @) T: u! v& K
| *喜歡玩蓋手帕再掀開的遊戲。
- V# \' u2 }# s$ |2 [*寶寶會懂得使用聲音來獲得大人的關注。
; G+ y2 s, t' Y( f*經常模仿不一樣的聲音。 - R# ~; M* Y n$ H: P
*大約8、9個月時,逐漸開始理解辭彙的意義,會透過眼神接觸或手勢來表達想與人溝通的意圖。
8 v2 H' M5 M! t7 d1 g. w*如果大人在寶寶的後方發出聲音,寶寶會轉頭尋找聲音的來源。
0 a A+ N$ ^- Z3 i. c9 R1 h9 g- L*和寶寶說話時,寶寶會表現出傾聽的樣子。 ' x$ D7 p- K' m
*對大人簡單的要求或問話有所反應,例如:「寶寶來這裡!」 7 B; H7 C7 S9 n$ N4 e0 T9 d
*能夠辨認經常聽到與使用到的物品,例如:奶瓶。
A% R, D$ P9 o1 e$ f* y6 g( V5 m*此階段寶寶能夠發出音節長短不一的喃喃自語聲,例如:「ㄇㄚㄇㄚ」、「ㄅㄨㄅㄨ」。 1 D0 s0 E! l0 M! X0 C, z
*開始會說一兩個詞了,例如:「媽媽」或「爸爸」,不過說得不一定清楚或正確。 2 U! _" l" Z$ D' g9 y/ K' p
| 12~18個月# @3 u* `$ e7 ~* P
| *當大人詢問寶寶「鼻子在哪裡?嘴巴在哪裡?」時,可以指出一些對應的身體部位。
3 V) G' H9 F+ n*開始模仿別人說話。
( @: M7 y0 s4 F*可以遵循簡單的指令或回答簡單的問題。 " H8 S6 p- C- |& E5 H
*以手指東西時,可能會發出一些聽起來沒有意義的聲音。 * t" C% ~' ^6 i$ n7 a4 y( }" W9 c
*寶寶開始使用簡單的字詞來表達他的需求,例如:想喝奶時說「ㄋㄟㄋㄟ」。
5 @- l/ x9 f5 ]! _ | 18~24個月
?* p! @/ l3 H0 U% F6 h | *喜歡重複聆聽同一個故事。 $ ^% ]+ G3 z3 @; W8 F5 z
*能夠說出自己的小名。
6 J9 U$ q% F3 Q" D8 I% ^, Z( M*能夠與大人一起唱(唸)兒歌。 8 ~- ]- n* R; W$ V- G5 \! [
*寶寶可以說出更多的辭彙;也能夠連接兩個詞語來表達想法,例如:「狗狗壞壞」。 , n$ A# J; D! \' c5 L) I
*逐漸能夠執行大人較長的指令,例如:「去桌上拿玩具。」
C" y3 h$ Y$ `% t, m+ d |
0 k& G, m; Q2 @' {1 i& w語言學習,從哭泣開始# E5 a# d7 q! }7 O1 S
嬰兒在會開口說話以前,會先使用不是語言的方式來與他人互動,例如:眼神交會、手勢、哭泣等。李家汎語言治療師表示,哭泣是嬰兒用來傳遞訊息的方式,也是最早發展出來的溝通能力。嬰幼兒語言的學習可說是從哭泣開始。當嬰兒哭泣時,大多在表達不舒服或有所需求。因此,當家長對於嬰兒傳遞的溝通訊號(哭泣)有所回應時,嬰兒更能有繼續表達與溝通的意願,也有助於其日後語言的發展。 @3 I$ |: w& @$ S& v
v) F; @4 J$ X |
當嬰兒滿3個月之後,逐漸會發展出更多的表達方式,例如:與大人的眼神接觸、發出聲音…等;約6個月時,則會開始模仿大人的聲音,接著到1歲發展出第一個有意義的字詞之前,孩子的語音發展會日漸豐富。在這段嬰兒模仿大人說話的期間,家長們也同時可以模仿嬰兒所發出的聲音、臉部表情或手勢,給予嬰兒回饋。如此一來將使嬰兒獲得很大的溝通成就感,並能增加他繼續與大人溝通、互動的意願。9 V( z8 W) p; u+ j5 `
/ ?' Z# K c4 L- m能夠幫助嬰幼兒語言發展的11項原則
' E# g% a* A" h; O8 n" G4 u+ p許多家長都相當關心如何幫助嬰幼兒的語言發展。陳偉明語言治療師及蔡欣芸語言治療師建議,家長可以參考以下11項基本原則,來幫助與刺激嬰幼兒的語言發展:
1 P8 O4 M V) n$ D9 N( p6 G ( R/ p" f/ U" y" E
1.再忙,也要保留親子互動的時間。
- e" C2 Y9 `( m3 \每天大人都必須保留一些親子時間。陪伴寶寶時,最好能與寶寶多說說話,比方替寶寶洗澡或餵食時就是一個很好的說話時機。
' D0 F, W5 H* X2 E3 m8 u8 C# t
3 ^" c/ r: M- c( `* a! g2.使用寶寶聽得懂的語言跟他溝通。( A0 p3 e+ o, T# b0 a* @% p' M
「和寶寶以同一個高度,做他的好朋友」,採玩樂的方式來引導寶寶,最能幫助他的語言學習。此外,與0~1歲的寶寶說話時,不要使用太困難的語句,盡量使用簡短、明確的語句溝通,例如:「我們去公園」、「我們穿鞋鞋」。$ M' H& J0 ^+ O8 l
* ^) K' g+ q" ^- J
3.保持敏銳的觀察力。& [2 h4 m |; v
當寶寶還不會講話時,他的眼神、哭聲、一舉手一投足,可能都有代表的涵義,大人必須隨時留意。3 a! W; F1 l9 @5 T* V" L
( l* o ^) ~: r6 L
4.擴展寶寶的生活經驗。
/ h$ N' P4 D/ B w現代人生活忙碌,經常把寶寶託付給電視、平板電腦「照顧」,這絕對不是增加常識的最佳方法。對於寶寶的語言學習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能夠有許多機會與大人和週遭環境互動,別忘了語言是拿來與他人溝通、互動的工具,語言應該是雙向的,有聽、也有說,如果單向一直接收影音教材所給予的知識,卻沒有足夠的練習與使用機會,這樣的學習成效不會理想。* C8 \! Z; M$ D: w9 M; ]
% j8 t) r8 l: b" D多帶他出門走走、多認識身邊的常用生活器具和功能,讓他藉由感官經驗多加學習與探索,摸摸看、聞聞看、聽聽看、甚至是敲敲看,都能幫助寶寶擴展生活經驗,刺激發展。, B9 @! _( q; J& x+ {$ z( ^
% J4 {, X; N% z
小提醒( G( Z) N$ H$ g5 A# @& G
提醒家長不要替寶寶將所有事情都做好,可製造一些困難的情境讓寶寶來尋求協助,然後帶著寶寶一同去解決,在過程之中語言互動往往就自然發生了,累積足夠經驗後更可內化成為自己的能力,對於語言和認知發展都有助益。6 _; Y: ~- C( N0 C, B; \$ _
9 q7 D. W: J. \; v0 v; ~* H3 m
5.大人自己要先做個好榜樣。
1 k2 t. D: ^) L家長常有「雙重標準」,希望寶寶很乖巧、都能學到正確的事,自己有時候卻在寶寶面前用不正確的處事方式來做壞榜樣,導致寶寶有樣學樣。例如:爸媽情緒不好時對著寶寶大聲吼叫,寶寶也可能會模仿這樣抒發情緒的方式。5 C# s8 E8 M) ?2 T7 n
; w1 A& q4 V3 t) d9 Q4 D
6.培養寶寶眼神接觸的習慣。: |7 r! P! p1 q. B* e
別人說話時,眼睛注視著別人,這不僅是一種禮貌,更有助於專注力的培養,也能幫助語言學習。爸媽可以利用以下的方式來培養寶寶的專注力:6 C2 g' l( _% u" q
: C8 w- S2 ~0 g5 Q: y" _
●當爸媽跟寶寶講話時,如果發現寶寶沒有看著你,可以先停止說話,等到寶寶察覺後看著爸媽時再繼續講。4 h; j- D' p( G# q6 V. q' F
3 x: H* W+ V! ]●故意把寶寶想拿的玩具放在高一點、他拿不到的地方(不過寶寶的視線還是要可以看得到玩具),觀察還不會講話的寶寶會不會將視線在玩具與大人之間交換。如果寶寶看看玩具又看看大人,可能就是利用眼神在「請求」大人幫他拿玩具。別看寶寶沒出聲,其實這對於語言學習來說相當重要,因為寶寶必須先有與他人溝通的意願,才能促進語言發展。
D1 V6 |6 ^3 W4 t6 j8 U
c" b9 r; `* i& o4 K7.陪寶寶一起閱讀吧!4 }" ^7 p, S3 H2 A: h" T
利用符合寶寶年齡的布書或繪本,一起「親子共讀」,並可利用觸摸、探索、示範、重述、問好玩問題的方式來引導,讓學習的過程愉快有趣,更有助於寶寶的語言發展。另外也可以陪寶寶一起聽、唱兒歌,藉由歌曲學習發音、音量控制、音調與節奏變化。" e$ U+ ?: \& @$ z! L: R
! v& C* p1 t5 j3 J1 a/ e
8.善用家中現有的物品來幫助學習。( o1 `4 T7 @0 u }
大人可以發揮創意與巧思來幫助寶寶發展語言,同一種玩具不是只有一種玩法與說法,大人可以在陪寶寶玩玩具時多說說話、創造各種生活化的問題,增加寶寶說話的意願。
$ x) H- y3 N: w: K, f% E0 W
) t$ U% [6 q" [# o8 e, G% L {! N# V2 x例如小車子玩具,就有許多種玩法與說法,比方可以拿兩輛小車子和寶寶玩賽車,一邊玩、一邊說:「車車跑好快」、「車車等一下」、「誰開車車」、「這是小車車,那是大車車」…等。與1、2歲前的寶寶玩耍時,盡量要用淺顯易懂的概念及實際操作去引導他。寶寶必須藉由不斷聽到重複的辭彙、看到該物品及實際練習,才能將這些詞句內化成自己的能力,這也就是學習的概念。. C: z( a& z8 n- d7 h
( \+ v" R) y7 C7 E% v$ P" w
9.回應寶寶所發出的聲音,並替他描述當下的情境。
" }) A0 i5 L) A% c7 ?4 E/ C當寶寶年紀太小,還只會以哭泣來表達需求時,家長應給予回應,並可替寶寶描述當下的情境。例如:寶寶哭泣時,即使寶寶還不會回答,家長仍然可以說:「是不是尿布濕了?」當寶寶經常重複聽到相同的辭彙,就可以慢慢將意義與辭彙連結在一起。6 `" K" ^1 I2 z( c" ^7 n6 a! y
% q! o2 L. x; X: Z9 P) T2 u( h4 o10.提供寶寶多「聽」的經驗。4 O4 Y2 q: ]7 A" C6 h* U; D1 B
先讓0~1歲的寶寶多聽,多辨認生活環境中的各種聲音,引導寶寶將聲源與聲音做連結。建議從日常生活中帶寶寶去尋找聲音的來源,讓環境中的聲音增強寶寶自我學習的能力與動機,例如:聽到爸爸回家時按電鈴的聲音,說:「聽,電鈴響了,是不是爸爸回來了?」讓寶寶可以將電鈴聲與電鈴連結起來,及聽到電鈴聲時可能代表的意義(爸爸回家了)。等到寶寶年紀較大時,也可以訓練寶寶當小幫手,執行簡單的指令,讓寶寶獲得成就感。例如:「幫弟弟拿尿布。」& _7 @' f) r, x n
0 @2 t8 W+ W$ a4 {5 Z# F( `11.引領寶寶「玩」聲。+ G8 `- w3 h, V) U1 @9 o
玩聲音可以幫助寶寶掌握發音器官的控制與協調,進而建立發出語音的能力。平時可以多加運用狀聲詞、動物叫聲及語調變化,例如模仿喇叭「ㄅㄚㄅㄚ」的聲音、或是洗澡時一起唱「嚕啦啦」、學小狗「汪汪」叫,積極鼓勵寶寶發出自己的聲音;也可以在洗澡或刷牙時,與寶寶面對面,用誇張的語調,發出「ㄇㄚㄇㄚㄅㄚㄅㄚ…」等各種語音,使寶寶產生興趣並模仿大人發出聲音。大人應盡量讓寶寶擴展發出不同的聲音。
% o0 O2 m% Y4 g7 o ) \0 i6 x q/ \) u- Q
另外也可以讓寶寶多做口腔動作的練習,有助於語言發展。例如:吹吹蠟燭、用吸管吹吹杯子裡的水、吹吹紙片、吹吹媽咪的頭髮…等。
+ E* s# [- I. `6 U; j! \
2 c+ C$ L, W' w5 x可以順勢替寶寶將語句連起來
, A/ y5 R( P+ u) C- a: U當寶寶會說兩個連著的詞語時,例如「哥哥、車車」,家長可以在不改變寶寶語意的前提之下,適時以意義完整且結構正確的語句,重述寶寶的話,例如將「哥哥、車車」擴展為「哥哥在玩車車」,示範完整的語句提供寶寶仿說的機會。$ h5 {& D3 n6 K. j" C
k G" _/ {% |7 |# \影響語言發展的先天與後天因素
9 ?# [; T1 R S" [* y8 p' W1 o4 \如果後天所獲得的刺激不夠,寶寶的語言發展不理想,建議藉由上述的各項方法來幫助寶寶的語言學習;然而,先天因素亦可能會使語言發展受到影響,例如:唇顎裂或先天神經發育問題等。倘若寶寶因為先天因素而影響了語言的發展,建議仍須尋求醫師門診的確診並搭配後續的早期療育介入與追蹤。
$ O) R ]. _5 |, e- q 5 Y2 m6 D4 S4 `7 q3 h8 J
寶寶講話大舌頭?發音不標準?
$ h# d/ k0 f; y! X- N, g3歲以前,其實重點不應該放在發音的矯正上,而是盡量要讓寶寶願意多説、自我表達。倘若希望寶寶的咬字清楚,必須等到年紀較大的時候再來要求。例如:一般而言,ㄅ、ㄆ、ㄇ、ㄈ…等音韻能夠發音標準,通常要等到至少3歲以上(不過仍然會存在個別差異性),在此之前無須過度糾正,以免寶寶失去學習興趣。 n% g# @ V5 n0 Y
0 p/ n. b2 Y3 w* A1 k4 T爸媽要像配音員,重複「配對」的過程
s O7 Z7 y& |+ i2 w李家汎語言治療師表示,爸媽可以盡量為0~1歲的寶寶提供大量的語言刺激。主要的概念是藉由家長的口語刺激來為寶寶「配對」環境中的聲音/語言及所代表的物品、人物,例如:寶寶每次看到蘋果時,家長都說「蘋果」,在重複許多次之後,寶寶可以連結學習「蘋果」這個音代表的就是那個紅紅、圓圓又脆脆的水果。此外,家長也可以替寶寶描述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情境、孩子當下的動作或發生的事情,例如:「現在要穿鞋鞋了喔!」以建立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
4 ]; }0 @5 _* d& U5 r' r+ K5 P
{, u9 H- u# q5 M. l, B3 k當孩子1~2歲時,家長除了引導孩子進行配對外,更可以善用拉長和擴展的技巧,來建立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及語句的長度,例如:寶寶說「車車」,爸媽可以說:「對呀,好大的紅色車子。」
v9 ]; b, _+ A- z
) C/ ~1 B6 j% w陳偉明語言治療師指出,不過要注意,此時爸媽只要跟著說一、兩次即可,不用勉強寶寶複述。切記別給寶寶壓力,例如:大人不要說「寶貝,你說『湯匙、湯匙,湯——匙!不說就不給你吃東西喔!』」寶寶會覺得學習過程不好玩,以後用哭的或用搶的就好,不再溝通了。如果還是很希望寶寶可以複述,可以用眼神或嘴形暗示寶寶要仿說,或裝傻問寶寶要什麼、抑或多等待寶寶幾秒鐘,不過不要製造壓力。
; a* ]1 ?! f3 I5 O8 p) |( g8 l
6 Z: V9 I* ~; `/ Z r0 m可以給寶寶看一起拍過的照片來嘗試討論
5 E) ?* m- B6 [5 @, B. S* V很多寶寶喜歡看自己的或是有家人的照片。有時候,家長可以給寶寶看一起拍過的照片,再根據寶寶的年齡討論合適的問題,例如:人、事、時、地、物或是自顧自地敘述給寶寶聽。看照片可以協助寶寶學習日常生活相關辭彙,並且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去學習新的知識。對於寶寶們來說,更能夠事半功倍。# }' B" G+ d: T
% t4 k& t4 v5 m; @/ h
【結論】
- e9 G" u5 B) A+ m; N1 B嬰兒的語言學習是一種生活性的互動過程,由生活中自然累積發展而成。當然,嬰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個別差異,因此當家長在參考發展的里程表時,若發現孩子的語言發展落後,不用太過緊張,可以嘗試給予充足的口語示範及居家互動。一旦寶寶真的無法啟動自己的語言學習機制,建議可積極尋求醫師門診的診斷或進一步的早期療育介入,雖然起步較同儕來得慢一點,不過仍然很可能將語言學好。
" H/ U4 a% |- W, G, U* X
$ J( G4 H/ e4 e特別是1歲以前的嬰兒,還在語言發展的前期,尚不太會講話,家長多陪伴、多互動、多跟寶寶講話,並鼓勵他發出各種聲音、有想「說」的動機,對於孩子日後的語言發展都有很大的助益。; y% X$ @1 d" k
' e G V+ V4 w" Q3 x b# i! K8 D0 J
全文網址: 爸媽必知!嬰幼兒語言發展歷程 │ 台灣兒童發展協會/ o5 e3 q, p" J! N1 E; T5 S) u1 G2 {: z
http://www.tacd.com.tw/news_show.php?id=2304 ^ E; N8 Y2 z: T* _! g
( D, Z' l: s; x% W
! s" L3 c8 N: Y: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