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22
- 閱讀權限
- 35
- 精華
- 3
- 威望
- 5
- 貢獻
- 1697
- 活力
- 193
- 金幣
- 3291
- 日誌
- 0
- 記錄
- 1
- 最後登入
- 2017-1-28
 
- 社區
- 三峽最美的社區
- 文章
- 1590
- 在線時間
- 842 小時
|
財訊 2010-11-25 第360期 & y; D7 @8 `+ y
獨家民調:77.7%年收入百萬高薪族喊窮!
+ q% }; e k/ \4 a3 H5 L1 }/ n0 A文 編輯部 文/郭庭昱、黃琴雅 ) r+ p/ U2 K* z
4 x* G, `$ w5 r
, Y7 Y, f4 u8 I「你窮嗎?」年所得百萬元以上的高薪
9 |& E9 @) q) s8 q族當中,高達77.7%的人回答:YES!買不起房子、薪水不漲是造成貧窮感的元凶,7成以上的民眾認為,貧窮感和政府政策有關,「高薪窮族」迅速擴大,即將成為台灣的「最潮一族」,中產精英嚴重弱勢化的問題,正席捲全台,個人該如何掙脫困局?投資理財如何調整?政策又能如何解決?5 a# ?2 ^! _( I" Y; x; M
% t( s1 w) ~: R行政院主計處十一月十八日公布,今年經濟成長率將達到九.九八%,創下二十一年來新高;但在同一週內,《財訊》雙週刊針對五大都會區、家庭年所得百萬元以上族群的獨家調查卻顯示,高達七七.七%的民眾在過去一年有「貧窮感」,這些人當中更有八四.五%民眾「強烈感到貧窮」。年所得超過百萬元的家庭,在台灣已屬於中上家庭,本次調查中還有近三成受訪者是年薪百萬元以上的高薪一族,他們未必貧困,卻有強烈的貧窮感!「我高薪、但貧窮」的怒火正在蔓延,這群代表中產精英分子的「高薪窮族」,人數迅速擴大、情緒相互感染,他們為何喊窮?
1 R( P3 b+ I: U) W5 w. c1 Q! i0 B3 z6 I4 K1 [
貧窮焦慮一:買不起房子 房價驚驚漲,百萬年薪也換不起屋0 _9 D: f6 u3 w b' n# s6 r: a# {
鄭貞茂,台灣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有著令人稱羨的頭銜,年薪早已超過百萬元,卻自認有貧窮感,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主要靠定存理財,但利率僅剩下一%,不僅拿不到多少利息,今年物價指數又較去年上漲○.九八%,定存利息幾乎被通膨吃光光,還可能侵蝕本金。相較之下,同樣保本的黃金,卻在短短十年間,價格上漲了五倍。
; g8 O5 ~. v5 A' ?5 S0 ~; j& p* t7 L. D& U, w, M7 y9 z8 H3 c
鄭貞茂雖然擁有一棟北市大直眷村的房子,但漲幅卻比不過當初另一個選擇——大直基河國宅的漲幅,過去幾年一直想換屋,卻希望房價跌一點再進場,結果只看到房價上漲,不見回頭。手中沒有黃金、還想換屋的他,因資產價格上漲遠遠超過預期,加上有兩個不到五歲的小孩要養,貧窮感油然而生。3 ^" G" S8 q+ ?4 z
8 @2 ]( K: w% x3 o1 G( d8 m# [不僅經濟學家感到窮,連有房地產界「研展天王」、「張老師」之稱的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張欣民,也有擠不進台北市房市「窄門」的貧窮焦慮。因為十五年前買房「失誤」,無緣成為台北市民。張欣民人生的第一間房,是位在新莊迴龍地區,雖然也是大台北地區,但十五年來卻沒漲過。 3 A- t9 H# M: ^$ E3 W' w8 V P; \
/ V' h- c9 a' r" }4 ]9 g# O, r6 a: ]當初,三十多歲的他,評估該區會是新莊捷運總站,有重大交通建設計畫,且自己還負擔得起。十五年當中,他每天依舊花兩個小時通車,看著上新莊因為捷運開通而房價不斷上漲,住在下新莊的他,卻因為樂生療養院的搬遷問題而延宕捷運工程,最近房價好不容易拉回每坪十五萬元的買價,卻讓他這位房市專家未能搭上房價上漲的列車。
s; A/ E1 U4 x. d, E9 M3 i d3 E8 x; N/ ~; g. ^/ ~1 M
「看到台北市房價一直漲,相對剝奪感會更嚴重,」張欣民坦承自己「被這波房地產打敗」。身為房地產專家,看到房市從二○○三年起漲,他卻因為「愈了解,愈買不下手」,不相信房市會一路上漲不回頭,直到○六年,他眼看房子不買不行,選擇板橋家樂福商圈,買了一間三十多坪,每坪二十五萬的大廈公寓居住,目前房子已經漲到三十萬元,比等了十五年的下新莊老窩還高。這也稍稍解除他的貧窮焦慮症。
+ V' C9 _8 C+ O) a/ _8 d3 b! S
0 h- h4 x6 }8 u$ u貧窮焦慮二:薪資漲不動 科技業分紅取消,年薪幾近腰斬
' i! E1 C( ]0 `. ?6 C" E1 L買不起房子的焦慮,正是中產階級貧窮感的主因。本次調查有二四.六%民眾認為如此,高居榜首;其次是薪水不漲占二四.一%;接著是日常開銷過大占一七.六%,貸款壓力過重占一○.八%,子女教育占九.五%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