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56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宗教] 應當如何正確拜佛

[複製鏈接]

2089

主題

15

好友

3654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2716
在線時間
596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6:48:28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應當如何正確拜佛】1 |/ r, \0 |: ]. e' Y
經常拜佛,可以讓你心得清淨,增長智慧,增加福德。慈悲柳枝水, X  d2 M. u- I
7 q- r) X0 m4 `* G6 w! Q8 S
⒈為什麼拜佛時要輕微低頭?
* @* U% @/ U6 p, S佛法:拜佛不是向外追求,而是自心開發,故府首返觀。我們的佛性,本具一切光明、智慧和福報,但被貪、嗔、癡、慢、疑等烏雲垃圾蒙蔽,開發謙恭的美德,才能撥開烏雲,現自身佛性光明,處處吉祥。6 U& W. P/ [9 A6 E' f+ c& U
生理:低頭時拉開頸椎各關節間隙,糾正頸椎,解除神經、血管、淋巴管及腦脊髓的壓迫。
5 s/ b6 [) u2 j
. B0 d' b0 G7 m⒉為什麼拜佛要頭面貼地?
4 {( M+ e( F; i佛法:徹底放下「傲慢」的煩惱和自私我執的妄念,才能契合佛道。1 l+ g  I0 c& ~7 D
生理:頭、心臟、全身和足底幾乎拉平,拉開脊椎關節,腦脊髓液回流順暢。跪地時使下半身與心臟接近,血流回心時不需耗費很多能量。脊椎向背部拱起,不致壓迫腹腔,脊椎前大血管,血流阻力小,使腹部、下肢血流供應豐富。5 i% |8 {  o9 X* N; j
0 M$ A2 d1 @7 C3 K  E
3.為什麼拜佛站立時要收下巴?後頸貼衣領?( ], @* u- C1 s7 `- q: k$ z8 s; v
佛法:人往外看時,下巴會不自覺地抬起而看不見自己,收下巴時才能返照自身,都攝六根,如果終日忙著反應外來的刺激,追逐外境而不自覺,將迷不知返。佛有「重頜」之相,即收下巴之相,不向外馳逐,追求諸已。
% a5 B, G& J) \" Q% d* l生理:收下巴,後頸貼衣領時,脊椎最直,使腦——脊椎——胸椎之間氣血流暢順利。4 A4 ~" d( T/ ^  W8 l' u
: [# S5 A5 ?1 F. l* p& ?0 A
⒋為什麼要合掌垂手鬆肩?1 {! O! ?2 N* F  r& `( s
佛法:代表放下。放下煩惱、憂愁、緊張,若心有羈絆,則肩必聳起。肩放鬆,放下的同時,妄念也放下,萬緣放下,一心正念。
4 D7 s) P4 I; F' }* @生理:拉開放鬆肩胛附近的肌肉、韌帶,使肩關節靈活,解除肩硬、酸痛等癥狀。一般人平日肩胛周圍肌肉都在緊張狀態,常常不自覺就聳肩、緊繃。時間一久肌肉就緊縮變硬,壓迫血管,血流不通,肌肉代謝廢物局部堆積,出現肩膀酸痛等癥狀。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肩周炎等病癥出現的年齡明顯提前。
) @) C  r3 o* s! d( \- B- F- F; F/ I7 n- |3 u% H) h' w& m4 _
⒌為什麼要跪坐在兩足跟內側?
, }0 g# x1 K7 r# J4 r1 `佛法:徹底放棄根本執著,徹底降伏根本煩惱。另外對練習「跏趺坐」很有幫助。正如《楞嚴經》云:「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坐定放鬆,狂心歇息。: ?7 D$ o: h9 \) p
生理:以中醫經脈理論而言,足部六條經脈都通過足踝,若是踝僵硬,不靈活,則各經脈受阻。拜佛時,跪坐又坐起,等於一壓一放,活絡其經脈。
; _  x* v/ `" h0 e, Q7 {7 Z6 v% L7 J5 \' B- k( s* ~
⒍為什麼要俯首伸手迎接佛?& Q/ m5 H  S) i5 S+ N- p: N5 z
佛法:伸手迎佛,代表背塵合覺,澄濁返清,與佛相應。保持府首(不能中途仰頭),表一路恭敬,謙卑到底,才能與佛相應。坐定重心不動,表一路觀心,心神安定,不動不轉。兩肩拉開,含開心之意。
7 r& e$ G% O' s! x' I# P! f: ^7 g
⒎為什麼要翻掌接佛?
1 t8 U* ^2 U' _1 C佛法:  e7 a. j2 A/ R8 S% ~" j
㈠代表我要轉變自己的心境來迎接佛的光明,我要用自己的心,毫無保留地來供養佛。- e9 B* E+ r7 U
㈡手心盡量翻平向上,勿傾斜,表示心氣平和。0 b5 F6 L. |, q0 r- Y7 H
㈢雙手如蓮,心開花開。手指柔軟而整齊,是因為心境放鬆,內在本具的力量從心中涌出。
# o; z' K5 U0 a3 r# d: E生理:末銷的細微精密活動屬高層腦部管轄。手指活動的管轄區在大腦中占極大比例,尤其小指和注意力集中程度密切聯係。注意力不集中,小指很難聽從使喚,所以由小指帶動做翻掌的柔軟動作可舒解內心的緊張,放鬆大腦相應管轄部位的功能。
# x; R  |1 p! b: a" k
% O+ O3 |3 P( l( c# P" J8.為什麼接佛後又翻掌平貼地?2 }; v, J! i; h! y( c/ X
佛法:
" ?: q2 q; H. _% w㈠接佛後輕輕半握拳,代表接納佛光,領受佛教,歡喜信受。
8 }, O0 {8 n5 H# f4 `㈡握拳又平貼地,代表領受佛教後,以平等心普遍布施。
& s3 C/ H' J3 A, q
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