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寧靜海 於 2012-1-18 14:32 編輯
轉錄自: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97272
圖:台北土城百年古厝「普安堂」古蹟,即將被強制拆除!!(林惠玉攝影)
「百年拆百年古蹟、滅村換墓埔Long Stay」 --- 保古厝、反殯葬區
媽祖田村民是北部拓荒先驅,普安堂是日治時期部落所。
開鑿大安圳、熱血義勇軍、煤坑哀歌、村廟古蹟、藝文薈萃…篳路藍縷過!
火葬場焚毀了的子孫的未來,公路切斷了祖先的血脈。
殯葬特區吞噬了山谷角落,官商勾結埋葬了古蹟綠野,告訴我,誰有權這麼做?
媽祖啊!祢聽到村民的禱念嗎?
請和我們一起怒吼:「捍衛永續古厝綠野!堅決反對設立殯葬區!」
普安堂 2011.12.30
歷史---台北土城媽祖田山區原墾戶從清朝康熙年間(1662-1722)便移民台灣,他們從北港帶來了媽祖的信仰,並成立神明會作為冒險墾荒的精神寄託,故將村莊命名為「媽祖田庄」。所以媽祖是媽祖田的「境主神」。
地理---就環境來看,媽祖田為三峽溪、大漢溪和龍泉溪之匯合處,即是著名的大安圳,「大安」表示媽祖保佑了該村莊的風調雨順及平安豐收。大安圳最先由媽祖田人所開發,後由林成祖接續開鑿。
古蹟---媽祖田「普安堂」為原墾戶利用農舍土埆厝作為自家「菜堂」,它的道統是屬於台灣齋教中的先天派,祭祀觀世音菩薩和媽祖。日治昭和四年(民18)原墾戶傅溪潭、傅金山等人將佛堂捐出作為村廟。普安堂成為教導村民讀書識字的學堂,同時兼具里民活動中心的「部落所」。普安堂見證了台灣北部先民拓荒的部落歷史。
文化---普安堂的第五任住持為台灣前輩畫家李應彬(1910-1995),號「龍泉老人」。他以其豐富的彩繪及造景藝術天分,親自以水泥雕塑大型地藏王菩薩像並造景成為文化園區,普安堂新堂是先有佛像之後才有佛堂的建築代表,新堂與舊堂融合為具儒釋道精神的建築群。
觀光---而佛堂旁的「悟源登山紀念步道」則是新北市土城區公所肯定李應彬住持多年努力將宗教、自然和藝術結合到圓融的境界而命名的。普安堂園區散發出濃厚文藝氣息和自然純樸氣象,為國內難得一見的文化古蹟勝地。目前台灣齋教已漸沒落,普安堂的三合院建築,是新北市少數僅存的正統台灣齋教建築之一。
自然---媽祖田是靠近市區的淺層森林區,擁有極為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天候變化氣象萬千,龍泉溪貫穿祖田里的整個山區,擁有珍貴的梨皮石和千年壺穴(也稱為貓空)。
記憶---日治時期媽祖田為大安寮抗日事件的古戰場;媽祖田煤礦坑也曾創造台灣的經濟奇蹟。它們不僅訴說殖民時期先民開墾的辛酸血淚史。
控訴---這些珍貴文化自然資產,戰後的國民政府不僅遺忘媽祖田的居民,還接二連三在村莊規劃粗暴不當的公共設施。例如民國60年代的三峽火葬場未經居民同意建立在山區;70年代的北二高速公路貫穿祖田里社區帶來噪音與汙染。
如今繼三峽火葬場,新北市政府又在三峽和土城交界處增設殯葬特區,甚至延伸到媽祖田的村莊裏,這些嚴重錯誤的決策都是滅村計畫!
如何不引起全體村民的憤怒而群起抗議!作為先民部落所的普安堂,首先站出來保古厝,嚴厲抗議並反對媽祖田山區變成殯葬區!!
圖:普安堂園區和媽祖田村林,是台北近郊少有的自然人文景觀。(李坤松攝影)
圖:龍泉溪位於媽祖田內,綠意盎然、生態豐富,
附近多條森林健康步道,極應努力保存。(蔡秋霞攝影)
圖:普安堂園區為台灣罕存的齋教人文景觀,
為前輩畫家李應彬親手鑿設,實為國家藝術瑰寶。(民83年呂金釗攝影)
圖:民86年全國文藝季普安堂有供佛之舞蹈表演。(李坤松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