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65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4
- 貢獻
- 2993
- 活力
- 641
- 金幣
- 4154
- 日誌
- 0
- 記錄
- 72
- 最後登入
- 2017-10-25
  
- 文章
- 3005
- 在線時間
- 1285 小時
|
考試沒教的事》第一課:同理心 2008/08/27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賴素鈴】6 q c' _0 R2 a
土石流毀家園「教他們搬家啊」
: J* C( N. U! j. ~" Z這一代的年輕學子面對的世界是他們父母不曾面對的新面貌:少子化之下,孤獨長大,獨立面對全球5 \7 \; U. A9 @
化的競爭、工作品種不斷變換、物質欲望高漲;知識以光速傳送與增長、夢想空間無限延伸。8 l# U* a* B% J) F' p$ U& W2 v
但他們準備好了嗎?現代家庭提供孩子優渥的物質環境,學校教他們應付升學競爭,但還有更多重要的
% z% C( B" w3 w3 S事,是課本沒教、安親班不上,更是考試考不出來的。
- R* i6 s# \- u本報採訪專家學者,為讀者整理出下一世代該具備卻沒有學好的七門功課:
$ E3 q0 ^7 R9 @◎同理心
" y" }( o; q& Q6 a" L0 C◎生活能力
! F6 Y* U; {5 b; z◎表達與應對
9 _, C# r8 ?7 J7 [◎挫折容忍力
/ w' H7 _) d( H, \2 f! b2 }◎感情功課* ^% p0 e0 t3 m0 D6 {! e+ {
◎永續學習能力" ]; L2 {4 ?6 t* I& Y4 k
◎當錢的主人
' l( D1 e$ p1 ~2 j. o9 N教孩子關懷自己以外的生命,培養同理心,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B- _" t( V) s2 ^, c( |2 @
+ m* }8 z7 c2 e/ X% e% A% m
未來的菁英 了解世界嗎
8 r! `5 G) J- n游森棚憂慮,當這樣把優渥視為理所當然的孩子長大,站上社會的決策位置,他們的決策與思考也摒5 S& v1 V! e( i
除了他們所不了解的真實世界。「將來,會是什麼樣子?」他們可能為社會不同際遇的人設想嗎?
! V% u+ L2 o$ U「如果沒有教會同理心,教育是失敗的。」游森棚說。! H, m- l# A9 W, w+ o9 X6 S9 y
( O' y; S$ ^3 _7 u
0 @( ^( u# ]& P0 S: f7 B( F8 A考試沒教的事》第二課:生活能力 2008/08/28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
% t5 w W5 m" |' u別問媽襪在哪 「做自己主人」
b( j) `# T* ]. C母子餵食圖 令人開眼界; N. R7 H2 G& L
一旁用餐的上班族李文敏看見這段「母子餵食圖」,不禁傻眼,霎時覺得前幾天同事高調誇獎自己小孩「才小六耶,就學會自己燒開水了」那種喜孜孜的表情,也就不算太誇張了。
6 E$ q3 U. c: P許多描述現代小孩「生活失能」的故事,在親友間、報章、網路部落格都可以輕易發現。有母親抱怨,如果沒有把柳丁榨成汁,孩子絕不會動手拿切片的柳丁吃,「因為他不會」。
% i5 Y- I0 D' l4 ]也有人記起,國中畢業旅行時,班上一位同學不會自己洗頭,因為他從小到國中,都是到美容院洗頭的。
+ |; ^' |: Q' G# s, r/ y8 ]: B有位讀者投書聯合報說,媽媽都 很喜歡買壽司,因為餵起孩子來方便,尤其是孩子月考時,她可以邊餵,孩子還一邊溫書;外出吃麥當勞薯條,手摸到的地方都有細菌不准孩子吃,結果餐盤上都是薯條尾巴。6 z' a. f3 L$ {) O0 h
$ @2 ~. O E' j, ?$ t, ~" l' `
3 }% U3 k0 a `少子化浪潮 個個都是寶7 D2 J3 c5 `1 h) F U
對孩子呵護備至,捨不得孩子動手,於是教養出許多尊貴的小王子、小公主,這是「少子化」浪潮之
, I0 E1 q$ `- e" @+ F下衍生出的副作用,孩子生得少,每個都是寶。5 z3 ~) \. c/ X8 _
教授洪蘭說,她到某所小學演講,看到一個小孩子到音樂教室上完課,不會自己穿鞋子,就坐在那裡
) n+ C; t& H, o. K5 }1 t放聲大哭。他的老師說,他一直就是這樣,因為家裡有菲傭幫他;到了小三,竟然不會自己穿鞋。
' X# f( c& ]5 \* _洪蘭大為驚嘆。她說,據報導說某位王子連牙膏都是侍從幫忙擠在牙刷上的,她的學生說:「哇,真
. m* v( O3 W( J- k6 V, y- @5 t好命。」洪蘭說:「不是,那是廢物!你一個人沒有辦法存活,時時要有個人幫你打理,依賴別人,0 j- u0 v" d) |: U3 Y
不是很可悲嗎?」滿地玩具要自己收拾。做家事能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照顧自己,成為獨立的個體。 . t! _ k% L" s, O/ T3 L# Y4 D
/ b, v+ m9 F, F. H( Q0 _0 Q" k
3 R! [: @$ ^4 U* @6 c
「只要念好書 其他別管」
/ O" Y- Y! }6 J6 l8 N: ~0 c }「只要把書念好,其他的都不用管。」是不少台灣父母的心態,能為孩子代勞的,不少父母都體貼設
# k l# |& ?2 X7 z# T8 b想,只求能「代子弟服其勞」。$ A L- k$ b; [8 M2 \! b2 X
) |% O, o$ v+ ] Y$ Z, U學灑掃庭除 學解決問題) Z/ G5 `# c; P# A2 l, r8 x
「這些照顧,是愛,還是剝奪?」謝水乾指出,現代許多父母太低估孩子的能力,什麼都捨不得孩子
1 R' j- F; X% F6 R. t+ P; t動手,結果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無微不至的照顧剝奪了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8 e9 u4 B- g" h+ S) Q; m) D( i
一位國小老師說,整理教室、打掃校園是學校裡生活教育的一環,但有家長對她說:「別讓我小孩掃, q6 H. Z* o/ c8 P9 H
落葉、倒垃圾,天氣這麼熱,他會中暑。」
" y4 V8 W9 k+ G4 J f謝水乾說,灑掃庭除都是教育,做家事其實是「問題解決」的過程,必須思考步驟、輕重緩急、應對8 p% t7 h! J, e0 L$ a9 U0 s6 a1 @
進退;「如果孩子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打理,未來要如何完成職場上的任務?」這是父母無法代勞
; i: @0 C1 X$ a3 m& i* a, j+ j的。9 u4 F) g$ ]" U4 l
Y4 }' n+ Z' r+ ]$ V+ ~0 \
$ ^2 D' j$ V6 z洗碗又拖地 比電玩省時4 D7 D% c: E; R$ z9 b
「洗個碗,拖一下地,只要一、二十分鐘,不會比孩子打電動、看電視更花時間。」謝水乾說,更何
/ z6 U9 p5 p# T況「時間管理」是該學習的重要觀念。
. h, h, C7 P. L, B' ~2 h( \( |8 F) Y謝水乾引用美國學者的研究,追蹤一組青少年至成人期發現,童年時參與家務多的人,成年後獲得高
( v* Z4 W' [4 W# Z# S1 x6 i薪工作的可能性比不做家事的孩子多四倍,失業可能性則少十五倍。 b7 Z& _4 E3 H: [4 U5 v% W* V/ _
他這篇標題為「做家事的孩子長大工作機會高四倍」的文章,成了網路上的轉寄熱門。「工作機會」+ g+ G7 H( H4 |' g/ B; m
成了讓小孩做家事的有力動機。
7 ^; e( l. }) G; k建築師謝園說,廿年前她訓練兩個兒子煎煮炒炸、縫扣補丁,樣樣都來,她不想孩子長大後成了「生
s7 Q/ s7 e4 }4 R6 B: k4 S p: u活白痴」;她希望「家裡沒有我,大小三個男的,一樣可以活得好好的。」萬一像魯濱遜漂流到荒) E: X k/ w, \! f3 Z, m
島,至少能生火、煮食,還能縫衣補褲。
7 q z) j; C0 j8 I- j: F碗盤放哪裡 家人都要知家裡碗盤擺放、藥品、襪子收哪裡,全家都要知道,抽屜外也貼了標示;在她家,不會有人高喊:「媽,我的手帕呢?」這類問題。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現在兒子的女朋友讚嘆不已。* C. \, H$ L2 F4 M: G" Q
4 ?; e* B5 q# @, w& T+ b3 c
: A; u5 Q! H3 j% G% E7 X& J0 Y灑掃庭除都是學問
& I: b3 ^4 h( w1 K: Q* Z% |7 ]例子:小學一年級的小康負責出門倒垃圾,他可以學到什麼?
$ w D: {5 a/ _: F' a K/ r9 o●思考力:垃圾袋要怎麼綁,才會牢靠,不會沿路掉?+ e* n) D5 R7 z c3 c
●分析、判斷:要選哪條路走到垃圾車?甲路線:路上張家有條狗很凶猛;乙路線:路燈很暗;丙路
3 |& ?1 Y( z; t( Q線:比較遠,但路燈比較亮。4 o% e' R9 n0 l+ Q8 B% Q5 F! U/ P
●責任感:垃圾車還沒到,要放著就走,還是遵守「垃圾不落地」定,等到車子來了再丟?4 y# W8 I Q% R% ~# e4 G5 |" y: V
* k# h, X m, p; }2 V u如何培養生活能力
8 L, M2 R1 v( `●讓小孩自己來。穿衣、吃飯,生活事務儘量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動手,當小孩會說「我自己
( o s) l& H& A R- p& c會」,就讓他試試。7 W0 Q- s+ l8 F/ @/ d
●不同年齡,可以嘗試不同任務。比如小三可以學掃地、小四可以洗碗、遛狗等等,讓孩子有「家」
/ n! Q1 C! ]! ]的參與感。作家陳安儀的女兒小一就能自己烤麵包、泡牛奶,還為媽媽服務。0 m' i* v7 \3 e
●別怕小孩做不好。老怕小孩掃地不乾淨、打破碗,他就很難學會。一個碗不比「成長」更有價值。
& Y1 @8 R2 g5 j R: f6 E●父母要放手。華人父母太習慣「呵護」,作家龍應台反省:華人父母還會好意提醒成年孩子「不要: l' H" ^0 m/ F5 | w
上廁所」,是關心也是壓力。9 b6 R1 o- q, P
: y i3 h! E3 T# F2 v
{& h/ ` [) G; s A) s& G% q+ U考試沒教的事》第三課:表達與應對 2008/08/29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
M" j: s6 Y- y4 Z. }: l" S嗯, 對呀…口語表達太「可愛」詩人李進文有天接到某知名高中的學生來電:「請問你
! }# h$ X& X$ I. Y& e是李進文嗎?」他心想:「應該在別人的名字後面加個『先生』或『老師』吧?」但還是答了「我是」。高中生問他:「聽說你詩寫得還不錯,我們想請你當評審。」聽到前半句,李進文楞了一下。讀名校 未必懂禮貌事後回想,詩人不禁笑了起來:「你來邀我當評審,沒讀過我的詩,也要有禮地裝一下嘛。」表達尊重,該有更好的措辭。但他也納悶:這麼好的學校教出來的孩子,怎麼連基本的應對禮貌也不懂呢?「五年級」世代的李進文回想,在沒有手機、電子郵件的年代,他和同學邀文壇前輩到校演講,總是戒慎恐懼,「要先寫信,還要親自拜訪、確認」,麻煩中卻多了儒雅餘韻。「現在溝通方便了,語言禮節也省略了。」
6 ~8 P z7 c3 R. c7 H) h0 _; [' i1 Y* K
說話課 學校沒這堂4 j4 W$ O1 X Q9 Y1 E5 ~0 n$ e
在家,小孩子的美德是「有耳沒嘴(台語)」;在學校,盛行的「紙筆考試」壓抑了許多基本能力,& x+ r: X) o% F7 `8 d
包括起碼的口語表達、應對禮節。
" u7 k9 u; i6 G1 v4 ~+ R0 C3 p& h" Q* H
& x: r& O: U1 J- j4 |7 G9 W1 J學說服 這都要訓練
4 {6 C( \9 j6 g6 {6 O+ c$ J! ~9 n「我都跟朋友說,你們以前在玩的時候,我都在葡萄架下練演講呢。」花旗銀行個人消費金融總經理
8 X, [% N5 u8 w' B! c: Z H管國霖日前建議社會新鮮人,說和寫的能力是很多年輕人都缺乏的;「在現代只會做事是不夠的,還
4 s1 r: \8 y, L& o( n) S9 H; [$ D要會包裝,要能說服別人,這些都要訓練。」( Z/ E7 g/ Y- Z
美國不同機構的調查也顯示,企業對大學畢業生最不滿意之處,首推「極差的書寫及表達能力」。5 r! l- _- E, u2 b6 U" G1 c
廖玉蕙指出,外國教育方式是鼓勵學生充分地表達自我,說話、報告,是重要的訓練;中國大陸年輕' @& G9 R2 g& ~ z
人的伶俐口才,早給世人深刻印象。「跟對岸學生一比,台灣學生說起話來真是太『可愛』了。」4 h& h* }- m. R6 `! P
+ y7 Z6 O9 ^4 d. o, P1 @0 w/ L
/ O7 J/ s0 P0 r1 l U3 r無厘頭 應對失準頭1 U: T* x: U# {" y) c
她曾經規定,上台報告不能一直講「對啊,對啊」,也不能拿「然後」當發語詞。結果學生不斷笑; o2 h' }# a& b7 Q
場,少了這些口頭禪,話都說不順暢了。
% A8 U' v8 `8 Y3 f0 v1 c經常在校園演講的學者洪蘭也感嘆,「我們太少訓練孩子培養正確表達自我的能力了」,她憂心,面0 _1 w% _! O$ U6 q7 e. q5 Q* v5 w
對全球化、兩岸人才競爭,「我們可能輸的,就在這點:我們許多孩子說不出自己的想法,也相對缺
2 v% r( P3 a d8 e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3 t1 k; m9 d' E; h# l R, B7 S在影像媒介中成長的孩子,說話或許多了「無厘頭」式的隨興與創意,但應對的分寸卻失了準頭,他. D5 T$ @* }3 q( F0 @- g: L
們還在尋找適切的語言表達自己。
& A# ~( z- y$ ~/ U# }# G, d( x9 P& ?! \9 w3 b
+ E6 S1 R+ \9 u4 A; {2 r
宅孩子 難面對真實
5 K6 O! d9 v. U, ^ [2 Q教書卅年的廖玉蕙觀察,「這一代的學生比起卅年前,當然活潑多了,但是害羞、靦腆的學生仍占大( {6 e# f% ]9 I3 l( W% j
多數」。她揣測,現代孩子對電腦飛快打字,真實情境中,話一出口,無法delete、也不能換個身分重
! c" y, y) M+ A來。- |8 f; \/ Q/ _) q( t4 @% _
面對詢問,很多孩子成了「省話一哥」,只會答「還好啊」、「沒有啊」,這類「無可無不可」式的0 A H3 r: e# C! Z# z
答話走天下。即使是求職,面談主管問「對某某工作有興趣嗎?」仍是:「還好。」專家建議,不如
8 ^3 X* c* w- g! T回答「我的專長是xx,但是任何領域我都願意試試看」。後者的說詞就漂亮多了。& G/ v2 j+ p% `
r! z: @5 w& F7 K9 u. [+ p1 @$ c7 K
太直率 得罪人不知+ Y8 [2 W% D$ j; q. e3 S
一位國立大學的教授說,研究助理常替他得罪人,對邀稿或演講邀約,助理會直統統地回答:「怎麼. ?* [1 c3 a% k; y9 Y6 Q
這麼晚才來約?」「都快下班了,你不能明天再說嗎?」不管對方是誰,就是「直率到底」。直到有
# n1 h& }; C% A- {人向教授抱怨,他才知情。
$ \" v0 {# ~7 q) V教授感嘆:應對進退得從頭教起,否則進了職場要吃大虧。但是他也懷疑:說話的措辭、應對的分% P+ m9 _, a; ?' A: @7 y- k6 d
寸,不是從小就該學到了嗎?
/ B4 M; q4 R1 L8 V8 o# n- a) ]- H* l# r5 c: [' z' }
4 K# a. Z: ^+ Y& C* A+ I4 ?
說話修鍊術
' E7 d, E" u9 n _9 ~散文家廖玉蕙認為,懂得說話,這是現代人必學的一門科際整合的課,起碼包括:對環境的觀察、對0 l$ d( u, t1 i/ \- O; M. A& R W
人性的理解、專業知識、自信、足夠的語彙、邏輯清楚;還要用對方能懂的語言、能考量說了的後
3 f. l0 [( t0 u$ @- Z3 r/ M; U' c果。
9 Z$ y6 P* K# W2 g3 Z& W8 O5 Y; e, u# @. C/ K" i# D3 d
/ \% W/ d. g: ~2 ] J' j; a多說- O8 X" Y6 U4 d. _0 u: z
●從小可以培養:父母可以讓小孩說一遍剛剛讀到的故事,或者每天把今天高興的事有頭有尾地描- w. M- }8 V5 w( b+ H
述,就是很好的練習。父母可以多反問:為什麼呢?練習思考與表達。
1 q" \8 j" k0 P( T# C●教室中練習:給孩子發言的機會,互相討論;不只是辯論、演講比賽的選手才必須學會表達。, k4 e) U0 g. Z7 h' n) l3 K
多聽+ L0 x" l# ^/ G0 B& h% p7 d
●利用科技:作家的有聲書、網路下載名人演講影片(包括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演講都有網站可原音8 j) G; F6 S4 H8 ]8 U: I% M' t
重現)。
7 S: K1 v1 L, j- k4 b# v' F, h●現場聽演講:看名家的臨場反應與措辭。廖玉蕙盛讚評論家王德威的演講,若謄寫下來就是搖曳生8 t9 U, N) I% Y6 K
姿的散文。4 N5 [# G% [( w7 \
多充實自己& `% x, Q/ ?8 J# X/ O+ W$ d$ `9 V
●專業素養:內容比技巧重要。9 s; @3 W2 T4 K! w1 |+ d4 c* d
●了解聽你說話的人:用他們能接受的語言敘說。
/ j& d/ C3 O3 ?) T d7 r% q1 n* K
0 S5 k% K( R% H* ^7 }: ^9 f, [8 z7 \$ o0 I' g& c
考試沒教的事》第四課:挫折容忍力 2008/08/30 【聯合報╱本報記者鄭朝陽、梁玉芳】
3 y9 {( A: `. l% [不錄取 就跳樓? 學跟挫折做朋友公園裡,媽媽帶學齡前的兒子散步,兒子看到別的小朋友吃蘋果,吵著「我要吃那個!」媽媽真的上前跟別的小孩的家長要了一顆蘋果給兒子。
: I3 j8 D; Q' q, X) t1 `1 m
, L3 n- x% |4 n; k
# \7 |2 S2 W- \) ]3 `面對不如意 高難度功課
/ `+ g' C& x9 g看到這一幕,政治大學心理系兼任教授陳皎眉很驚訝,腦海裡立刻浮現役男在地上打滾、哭喊「這不1 V, E) H' [+ f" y) ^" w$ [8 g
是肯德基」的電視廣告。她說,這位媽媽雖然為了滿足孩子的欲望,幫孩子要到蘋果,卻失去機會讓
1 h$ N: G: K2 V" D# [5 j$ d0 j孩子了解:人生的現實是「不是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的。
% q/ Y/ Y% h; T: t: T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面對這些「八九」,愈成高難度的人生功課。近年,年輕學子為了細微原6 F* H( V; o% f; C8 d
因(考不好、口角、失戀、長青春痘)輕生的新聞,常讓社會驚嘆、讓家長心碎;結論不脫「挫折: y8 w4 p9 ?/ j# p1 N
容忍力太弱」的「草莓族」責備論。但是,「草莓」又是誰培育出來的?
7 q( T, h8 i \在台北市知名「貴族」學校任教的陳老師努力安撫班上午休時間吵鬧的學生,隔天家長來「溝通」:8 ~4 `# y+ E( q/ w
「不要強迫我的小孩做他不喜歡做的事,這樣會壓抑他的成長和學習。」人生本有不如意,愛孩子就要協助他培養挫折免疫力,縮短復原期。
$ Z( r) X% S. X2 Q0 j) }% L. m& [( q1 Y0 t. d5 M7 r; Z
0 W: S' U% T- h+ B$ y8 l" ~& Z孩子太順遂 家長有責任
" R6 M* L% l# L. V" \, M0 @/ H% k陳老師有一次勸學生吃掉營養午餐裡的紅蘿蔔,家長一樣要求老師別強迫小孩。「現在的家長實在太
7 z+ A$ O7 s5 ^2 _, c- v6 R順著小孩了。」她無奈地說。
. m1 i ?) Z" }1 L陳皎眉認為,有些年輕人缺乏挫折忍受力,其實跟父母過度呵護有關,事事順著孩子,「太順心的環' ~1 o- i) a- C. K) j" h* Q
境,孩子就學不到社會規範,也學不到如何處理挫折。」但人生原本就不完美。, `) E5 p/ Y- {9 s4 E! ^
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指出,父母的呵護大傘也伸張到校園,讓老師的管教動輒得咎,「老師反而要
5 z! Y7 }0 G: J) y# ~討好學生,讓孩子更自以為是」。3 ?# b+ o" [, Z3 Z; k
日本社會稱這類過度伸張權利的家長為「怪物父母」、「暴走父母」;學校演話劇,只有許多「白雪7 c+ e3 i5 Y/ m4 g+ z- V0 ? s. o9 L
公主」,沒有「七矮人」,因為家長都求自己的孩子非演「白雪公主」不可。5 J1 c3 n: m- B! G: z# n1 ]& b
9 m" x" Z5 K5 f
/ E8 S8 y ~' {( O6 s沒遇過挫折 怎學會處理! e# d7 J, z' f9 Q+ S! J
薛承泰說,現代的職場競爭更形激烈,一路成長順遂的孩子反挫的程度也更大;最近有社會新鮮人求1 t! @! ^ Q5 X" {: x& e8 z
職面試被淘汰,轉身就跳樓自殺。這樣的死,比鴻毛更輕。
' {8 d' p9 b' M5 B「要把挫折當成常態,讓克服挫折的時間縮短,培養免疫力。」精神科醫師王浩威說,沒有遭遇過挫# q | v$ q" f- V& H9 W' z& [
折,就學不會怎麼處理。
0 c0 T9 Y2 v7 k' r0 b許多父母努力為孩子鋪設坦途,從小為孩子挑最貴、最好的學校,選最好的老師,並設法讓孩子得一0 R% g' |9 R" n) q% y, ?
些獎,進好大學;但出了社會,很多事是家長沒辦法操控的,孩子終究面對空前的挫折感。( b/ O5 _6 Y0 s9 C9 o9 d+ D+ @* e, G
王浩威奉勸父母,愛孩子就讓他多磨練,比如,「上大學的兒子要騎機車上課,父母就別用危險的理$ K8 o; p$ q8 v+ {+ r
由不准」。
- D; Z& `/ U1 D3 M, n, H M: L6 p* T n, K) |# v. ~' _
4 u- Q$ a- @' ~( N+ y過度的讚美 自我不真實8 v& A- N! K1 Y+ v; l
有一派教養論建議父母要常稱讚孩子,但陳皎眉發現,「家長應用得太過頭,變成過度誇獎」,長久2 b [% }2 @7 b N! `
下來,孩子認識的是「不真實的自我」,只要表現不佳,挫折感和情緒起伏就很大。
4 w: Q8 f. q) z8 a' X「對孩子的讚賞,適度就好了」,陳皎眉說,父母讓孩子接納「有長處,也有缺點」的自我,才能面+ k) G0 |* @0 I
對真實世界。
; t1 ?# u( }5 A2 r6 Q7 n! b王浩威觀察,媒體也影響部分年輕人的挫折忍受力。像「超級星光大道」等選秀節目,常見的賣點就
' {& D$ o* I: ]* q. \7 p6 N是參賽者因失常而痛哭,努力打拚後終於敗部復活;製作單位塑造「挫折之後就是成功」的假象,歌$ w, L! K ^" D3 i! j% g0 R
頌成功,也用挫折來催淚,簡化了挫折的衝擊。- `7 D( J8 B" X0 G' l& f$ m
9 {3 Q+ C/ p( B% Y2 z7 C7 L5 z, u
與失敗共存 成長維他命$ U& x$ S/ E; O1 ^" Z# k) p* e" q
有時,人就是得學著與失敗共存;結局不見得都會如人意。如果不懂得如何與挫折做朋友,可能引發) J( u) B$ z. y* m# z( N4 P- u
骨牌效應,從此一蹶不振。
0 r/ y! \6 D% B6 q「正面思考是醫治挫折的良藥。」教育部訓委會主委柯慧貞說,焦慮症、憂鬱症患者面對挫折常難以
3 G' S: z( }" q6 m4 y& ^' Q5 F招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正面思考能力。她建議從小培養正面思考習慣,學習解決問題,讓挫折成為
# L) e) [8 E1 w) S孩子成長的心靈維他命。 \ H8 m5 P0 J- u" F6 E
6 k8 ]9 D1 r- f, z: d
9 ?# k- K+ f; Y7 ?3 T/ s
面對挫折備忘錄4 E+ J% N# h& C; R' N6 L' w- b1 k
●父母要學習「讓孩子為自己負責」。比如:孩子賴床屢勸不聽,父母與其生氣,不如讓孩子面對上
3 ~5 i* C4 W! x8 ^# J; S學遲到的後果。0 @5 Y( E% O$ }2 e6 z
●讓孩子自己選擇,並承擔責任。選擇打電玩或是做功課,由孩子自己決定,並承擔後果。8 q7 P6 t- e" y& G
●重視「過程」而非以「結果」苛責。換個角度,許多不如意也沒那麼嚴重。3 V' |/ i/ X* ^ t/ d
●別當「怪物家長」,阻礙老師的適度教導。' ]) d, K7 g# ]5 [! ]9 X( ?8 M
●鼓勵孩子參與課外活動,有機會當志工更好。
& x7 G2 t- {3 h4 l$ ` @●多看、多聽名人的失敗與挫折經驗,參考度比成功經驗高。. P* N; m. e8 N+ s8 f+ }! Q, F
●從小培養正面思考的能力,相信任何事情有正面意義。) Z; y* \! E9 W
; @/ }* B/ }2 }0 v. A$ I5 X! u7 x1 N; v
家長隨堂考
+ j' U& g- [1 mQ:孩子學走路時跌倒大哭,你怎麼辦?
V: j b* ?6 t( Q' V1 v* qA.對孩子大叫:「,你怎麼那麼笨,趕快自己站起來!」
% m3 A8 ~; M* B! v' T# N( {, NB.抱起孩子安慰:「哭、不哭,哭哭羞羞臉」
9 f9 A2 G- C H& [* ?1 vC.不管他,當做沒看見。
# l* z0 `5 v% ]2 ZD.走到孩子的旁邊,對他說:「痛喔!試著自己站起來!」將手伸到孩子要花點力氣才能搆到的地
1 f7 e. ]* U8 B& S方。; W; v1 x! n/ x& G6 f
解答:D較正面。
6 F9 Y; j6 f4 V8 {. d! V' dA是責備,會讓對自己有負面評價;B讓孩子沒有機會自己面對挫敗,也壓抑哭的需求;C可能讓孩子
& Y+ @% [ q2 n% g! a% G! V覺得漠視;D試圖同理,也鼓勵孩子自己面對,卻不剝奪孩子展現自己的能力。% W w# \+ _) J6 H `7 W
(資料來源:實踐大學心理輔導老師吳健豪製表/記者鄭朝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