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108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2116
- 活力
- 4476
- 金幣
- 9849
- 日誌
- 29
- 記錄
- 188
- 最後登入
- 2020-5-11
  
- 文章
- 1308
- 在線時間
- 526 小時
|
: N* L3 R! N# K1 s5 R. j
【聯合報╱柯俊銘/公職臨床心理師】 2011.06.08 03:27 am
3 @6 Y/ S9 \: a% Y8 U + Q$ g( O5 R- U
0 m. N6 u6 p+ v好友美蘭(化名)來電,原來是讀國中的兒子毆打一名智障生,理由只是覺得對方很白目。接到學校通知,她差點沒暈倒,這陣子常聽到校園霸凌的新聞,原本還擔心孩子會碰到,結果卻是去霸凌別人,自己除了難過,也苦惱以後該如何管教。
6 C$ g& p, O- X6 E; _ a0 e8 X$ V/ [8 o, u
得知孩子是霸凌者時,家長難免憤怒、羞愧、沮喪等,情緒錯綜複雜,甚至懷疑是否是誤會,這皆是正常反應。但若查證屬實,當務之急並非怨天尤人或責備孩子,而是設法幫助他們反省改過,避免同樣事件再發生。
+ P$ [( }9 ?, v0 d( K, \! R9 ^& H+ f% N7 I+ n8 u- I. W, U
國外研究證實,對於孩子霸凌行為若未能妥善處理,任由恣意妄為,往後會衍生更多反社會舉動,除影響學業成就,人際關係也難以建立與維持。待長大成人,工作與家庭普遍會遭遇失敗,犯罪風險大增。有鑑於此,對於霸凌兒的「早期發現,早期介入」確有其必要性。/ F M b2 \2 N$ K/ V0 e
9 S9 X' m& F+ w! G1 \
基本上,家長應先探討肇因,評估其究竟是情緒管理不佳、社交技巧缺乏,還是有觀念偏差。待動機釐清後,再給予適當輔導,如此效果才會好。提供以下建議作為管教參考:: U- I9 i1 ]9 w# {8 G$ P
( E( y, W9 S: W! A" e1.認真看待孩子的不當言行,嚴正表達反霸凌的態度。
7 V2 y* e% l" P0 _& ?2 r! K. J" H' Y5 P) P+ k
確認孩子知道欺負他人是不被允許,居家也要訂立相關罰則,藉以約束類似行為。例如孩子以電郵、簡訊或在社交網站中傷他人,可一段時間內剝奪其使用電腦、手機權利。
1 }# h3 i5 i1 B; }9 W7 Y' O8 j, T' X1 _
2.教導孩子接納不同,學習尊重與同理他人。
/ }+ ]" Z" H8 U8 ^ Y% ]8 W; p% z' {5 P6 x+ y
要讓孩子明白即使他人的背景、條件和自己有異,甚至相較下顯得遜色(如身障、瘦弱或貧困等),也不能歧視、排擠對方。可帶著他們閱讀資料或參與坊間社團活動,建立正確認知。5 k3 X$ r3 ^, n* B2 t
' o0 d( z8 o4 }/ s$ @3.調查孩子的生態環境,關心社交互動狀況。3 ?( L* a# x* g! Q
! X! ~1 F9 N H4 G和孩子的同學、老師保持連絡,了解孩子平時在校表現?常接觸對象?有無遭遇任何壓力?廣泛蒐集資訊,掌握孩子動態,防患未然。
; D- O" r. k$ ^( _% T9 X+ _: o! j
4.隨時機會教育,引導以理性、合宜的方式解決問題。( c9 Y: w5 l7 z6 g/ d- u& i
" S: w% E% E, @& e! Q# L9 s
每天主動和孩子閒聊在校生活狀況,針對其遭遇的生活困擾或人際衝突進行討論,彼此分享感受,找出可行因應策略,強化自信,鼓勵去做改變。4 `& D( g0 Q: d- H
' u2 t \. \ u5 ]8 w2 v" b( |: J$ J5.注意個人言行,提供好榜樣。6 Z8 S0 o/ l8 t9 r; c" @
7 Z. r0 q& [( O+ A/ W; ^( q# o
家長是孩子最直接的學習對象,一旦在其面前或對待他們習慣動手動腳,或喜歡出言恐嚇、譏諷,長期下來恐會因耳濡目染產生認同,故要懂得以身作則,避免做錯誤示範。
& C. S5 A9 h6 [4 X* i8 Z. {1 w* o1 l1 k2 f
另外,家長在教導過程中切勿閉門造車,不妨善用學校輔導資源,或尋求心智科醫師、心理師、社工師等專業協助,只要有心,用對方法,多給予肯定,終能導正孩子的霸凌行為。
1 b G3 ~ ?# K, [+ {3 k; F# X2 Y6 _3 [
【2011/06/08 聯合報】@ http://udn.com/
( `+ f6 n- O* w% X0 { 0 V0 X! z2 ?3 w3 Q,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