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331|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趨勢看法區] 外資信心危機 人事團隊融合 產品研發創新宏碁第三次改造

[複製鏈接]

3436

主題

214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社區
臺灣
文章
9422
在線時間
1428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1-4-12 06:44:26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3 N- p1 M, B0 b7 Q* s, o8 s! G
外資信心危機 人事團隊融合 產品研發創新/宏碁第三次改造的 三大挑戰  h) R9 s0 w! O
. |: r2 P7 E4 t' u( v, w3 \1 R
' l: ^# ~% Q. w# ^1 x9 b; _
【文/林宏文、吳美慧、賴筱凡】
' E9 Q8 R: v6 s' p+ M. F! _
$ m/ X0 g5 p, c. k: X; k: ~3 C7 S前言% w/ u8 P: E( O/ P

; N% V: u' S/ o! k6 B4 {近來宏碁掀起台灣科技業風暴,也讓iPad的衝擊達到最高點,在創辦人施振榮提出第三次改造後,這家台灣最老牌科技公司,最資深的企業經營者施振榮與王振堂,將有哪三項挑戰要面對?$ K9 v9 U; d* V5 u& S6 g

- e$ \4 i5 Q6 |0 Y  Y( _2 M  ~4 t9 K" ^
近來宏碁電腦因調降財測、執行長蘭奇辭職等利空,股價出現重挫。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提出了第三次再造計畫。希望在面對iPad平板電腦侵蝕市場的趨勢下,對宏碁經營策略再次進行重大調整。宏碁能否順利化解這次的危機,再次成為台灣高科技產業創造轉型成功的標竿,它將有三大挑戰要克服。
& [& d& ^& ^( q9 H" C
  G/ x& Y7 ?2 R2 P' a: c
5 W+ o# y4 ^& q% [6 W2 Z# A/挑戰一:正視外資信心危機/預估成長卻衰退 股價跌不休0 w: H  O" m; n
  ^% b7 t; r& U' v
  @1 v) g, D' M) p2 r+ [* H/ Z
短期來看,宏碁要迎接的,一是跌跌不休的股價,以及外資的信心危機;二是組織及人事的動盪,與東西方經營團隊的融合;至於中長期的挑戰,則將是如何培養自身的軟硬體開發整合能力,並跨越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的鴻溝。
9 ?# A" n4 |( P; S# ]1 {" E! M8 K, r

7 S) G6 k7 a# T/ z9 r( |在股價部分,宏碁由於下調財測及蘭奇去職,股價不僅連跌兩根停板,成交量更屢創新高,四月一日並創下十六.八萬張的歷史天量,其中外資單日賣超達九萬張,一周內並賣超十七.七萬張,持股水位更跌破五○%的關卡。
4 J: @! H  c4 h. o/ `1 o; B: q% r; L* o

  o9 r5 ]! Y: I9 y. K! l, {外資之所以看壞宏碁,在研究PC領域最資深的高盛證券董事總經理金文衡的意見,可作為代表。
* i6 g) I" G1 M6 d  {( N$ W1 v/ c( i, G" \  w( ^

) ~- ], v' {) T1 ^/ \. B金文衡認為,今年第一季大多數的PC廠對產品出貨量的看法都很保守,聯想預期衰退一五%,華碩也預估會減少一○%,「只有宏碁堅持說會成長三%,結果,最後卻調整成衰退一○%!」
" s& I: Z  s/ n8 i: k+ M, }8 M3 V2 j- i2 o2 `5 p% J/ w3 H

. x+ H; K/ v4 p# m* L* \0 f' J「從數字來看,宏碁的表現跟大多數的PC廠都一樣,最大差別在於,它始終堅持出貨量會成長。其實,如果宏碁一開始就預估出貨量減少一○%,根本不會有人怪它。現在大幅度下修,反而讓人無法諒解。」金文衡說。
8 A% P3 B& ^5 g0 f. ]7 }6 E
9 T& F1 V% H$ E" s+ F& N3 h& @+ v5 }9 {- r
也就是說,是因為對宏碁產生信心危機,才會有那麼多外資對宏碁投下「賣出」的不信任票。而這一點,王振堂也非常清楚,因此,在三月三十一日早上,宏碁臨時董事會決定蘭奇去職,待一點半台股收盤,王振堂立即找野村、高盛、匯豐等外資分析師,做緊急說明。
+ M# K  k. J6 K  Y! ]& [9 d3 l9 u& @! d& m4 K
8 }+ u  N; M, y1 e6 b3 I( J
當時,王振堂沒有對蘭奇的離職多做說明,但向外資保證,宏碁會在四月底前,宣布新的繼任人選,以及未來宏碁在產品與營運上的調整。他特別強調,到時候會讓新執行長完整說明新的策略。為了避免蘭奇離職對股價帶來衝擊,他也表明宏碁將實施庫藏股。
' F# s7 a7 k" k" C- z8 ~& [3 o/ C" {5 S+ P

/ P- H8 s: q4 i5 q* f+ t7 G* m只是,宏碁的股價,短線上還是得面臨很大考驗,雖然散戶基於對宏碁的信心而大力搶短,但由於外資仍持有一二四萬張宏碁股票,賣壓還是不小。宏碁連續兩季財測跳票,至少也要再用兩季的成績,才可能贏回外資的心。% \! \/ ?: M! U' i

0 t2 ~2 E+ r3 s1 A
/ e3 H2 M" P6 I/ C4 u: b* w! e不過,從宏碁過去兩次再造的成果分析,之後連續幾年獲利及股價都有明顯回升,例如一九九二年後,連續三年獲利都大增八成以上,至於二○○○年的改造,讓宏碁稅後淨利至今已大增十五倍,股價更大漲五倍以上,這可能也是投資人勇於搶進宏碁股票的原因。/ w, S2 I% k/ Y" i' s8 x
" u6 r  n, [9 y9 M# o6 }' s2 i3 K/ }

" S5 Z- l% x/ v- ?, |2 g6 Q3 z另外,從正面角度來看,前兩次宏碁改造,都曾一度出現虧損,但此次改造,宏碁還處於獲利的情況,比起前兩次的危機,第三次再造,宏碁有更強的資源及基礎。
- F: \6 M9 s3 s, j- \
0 M6 q+ F4 e- e4 Y
+ N$ h5 k. F6 k/ Q$ }/挑戰二:蘭奇人馬鬆動/東西經營團隊須再次融合7 k5 ]% t  ?  f9 X' ^/ [
, l; E4 s, d: [$ B, }  Z
7 @( |: L- ?4 Q, @/ w
至於宏碁還要面對最直接的衝擊,當然是原蘭奇人馬的鬆動。雖然王振堂表示,已與核心經營團隊溝通,他們都願意留在原來崗位。但是,主帥異動,幾位蘭奇核心大將是否跟著走人,仍有很大變數。$ f7 c/ G4 v' L9 i8 k

6 l0 Q% P. {+ r0 h  c1 k% {& w$ T1 R* r& m  U( I9 P
的確,蘭奇在○五年擔任宏碁全球執行長後,便開始培養歐洲、北美與大陸等高層子弟兵,這些業務高層所管轄的區域,占宏碁整體營收七成以上;此外,蘭奇的策略是與通路商緊密結合。因此蘭奇去職,王振堂能否穩住這群業務高層人心,並鞏固與通路業者關係,將是營運面首要面臨的挑戰。除要重建業務團隊外,關鍵還是在企業文化,如何凝聚新經營團隊共同打拚,是王振堂最首要的任務。$ W' n2 `! R4 c; k4 ?) {
1 V8 K- U( o" y0 `/ F' d( I( G5 O
6 e0 k: b, X! W3 H2 l- p* e
其實,在這次宏碁宣布蘭奇去職的新聞稿中,王振堂特別在最後一段提到,「過去一段時間,我感受到許多公司同仁,由於工作上的忙碌,只能盡量管好自己的事情,無暇顧及他人,整個公司的企業文化有些個人化的色彩,也顯得比較冷漠,我認為這些現象是值得注意的,也需要做改變。」8 D1 p& y# d" @$ L1 d
% d- S- k! i$ K" P  ?( N  R

) k7 q  @9 T7 ]7 G2 q王振堂所說的「個人化色彩」,指的正是過去五年多來,蘭奇削減員工,培養自己核心幹部,營運總部從台灣改到義大利,也讓許多主管工作不保,當然也衝擊了過去宏碁一向相對溫馨的文化。
% ^8 ?6 S2 F- m5 l# [+ p# G2 a2 x* j+ E4 r1 [+ _- V9 l0 ~
6 \4 F9 ~# W* x, D
王振堂說,四月底公布的人選,一定是要懂產品開發及供應鏈的人。而這個條件,幾乎像是為目前擔任宏碁全球資深副總裁暨IT產品事業群總經理的翁建仁所量身打造,因為他正是目前宏碁內部負責這兩大業務的最高主管。4 ~; v* Z4 G* P+ L, Y

3 b3 n( ]0 R1 I, ]% j- S# `# d4 b0 h" k' T! `
翁建仁在開發產品上的經驗,正是目前宏碁面對行動通訊產品崛起時最需要的,但如何將舊蘭奇團隊融入新團隊,依然是大挑戰。從競爭對手來看,近來惠普、戴爾、聯想及華碩,都沒有人事變動。因此,宏碁若有激烈變動,的確有讓對手乘虛而入的機會。不過,若執行長大位真的回到台灣籍專業經理人手上,也不見得是壞事。最近兩年聲勢看漲的聯想,也是因為在經營團隊上完成了改組及融合,剛好可以給宏碁很好的對比與參考。; D2 l- V; o9 B6 D

7 ^/ E  k# D+ J# g
' |" o: x/ f$ a7 S0 I( A2 [聯想在六年前合併IBM的個人電腦事業部,其間換了兩任老外執行長,也出現大幅虧損,但最後仍然由楊元慶接手,在九位管理層中有五位來自大陸,逐步形成中方主控的情況,當管理階層步上軌道後,營運績效也才能逐漸顯現。' n" f7 C: |5 F) n5 J

: M8 }& T" t- U; @% x
9 L. a6 k4 b! B4 A8 ?, I' S" V" C4 q宏碁與聯想經營管理層性質相近,都屬於中西合璧,未來若能順利融合中西經營團隊,會比其他競爭者更有優勢。因為,未來筆電成長力道將轉移至新興國家市場,這些是歐洲出身的蘭奇相對不熟悉的市場,但宏碁早年就是從新興市場起家,這種調整也不見得不好。% u3 H6 @& m/ o7 n* N
' |8 r5 }/ f* O5 G. q

$ M5 z2 P8 `5 n/挑戰三:跨越產品鴻溝/想吃蘋果 軟硬兼施僅第一步
7 Y" @4 s) ~4 o! m9 E: u5 ^7 N6 i
3 C( a# t) l/ T6 D
% v, Q4 E6 e  v9 ]- b* Y宏碁的第三個挑戰,也是這次風暴的中心,就是來自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衝擊。如今,筆電產品的成長已經趨緩,但平板電腦則透過嶄新的設計、簡易的介面、觸控式操作、流暢豐富的應用服務及行動寬頻上網的移動性,帶來全新的使用經驗,這種新模式不只是筆電的演化,更是跨世代的革命。
. s. Z9 E3 M# v- d* l6 z  G6 g
; ]# y8 {; c: _% r- _
/ `( J/ a" `) o4 D* `3 l: Z8 X嚴格來說,筆電與行動通訊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兩大陣營如今仍涇渭分明,真正能夠成功跨越這兩大產業的,只有蘋果與三星,但蘋果又明顯超前三星,即使全球最具規模的重量級大廠索尼(Sony),至今也只有挨打的分。. M0 ]" }8 ~3 I4 ~8 s! \1 w
4 C8 [5 U  z* E) F
9 b8 T. r% [& ^3 X7 L7 H7 i
面對新世代產品來勢洶洶,其實關鍵還是在蘋果整合後端服務的iTunes及App Store等軟體服務,讓許多傳統電子大廠相形見絀。以軟實力征服全世界的蘋果,已是全球3C電子產業的共同敵人。
- f$ D; ^# R( M( N- `+ m0 e; c
8 G. h  }5 A1 e
8 W' c3 u/ @% ?; l, ?8 D; ]此外,與宏碁相同處境的,也有惠普、戴爾、聯想、華碩等公司,儘管大家都積極推出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來應戰,但如今成效都還有限。也就是說,宏碁面臨的是整體產業問題,但目前每家公司與蘋果的差距都非常遠,追趕已經不容易,想要超越更困難。
/ M7 K7 z3 O) h3 b- t  A% j9 ]9 ]
9 i" c/ @" L; W+ m. D7 i% N4 T
. ?' x8 g) x% o! P在宏碁宣布下修財測的同一天,華碩剛好發布了最新的變型平板,「這已經是我們覺得做得最好的產品了。」華碩內部人士透露,他們只能想著如何縮小與蘋果的差距,而不是想著能做出超越蘋果的產品,即使自家平板電腦做得再好,也只能處於挨打狀態。就連華碩執行長沈振來都很無奈,連連在平板的產品開發會議上發飆罵人。5 a' d& K3 h0 l; X" h0 s

0 |1 K6 @5 w6 D; @& D* V4 k5 n0 D7 Q3 E. C
這就是台灣產業界目前的氣氛,因為別說要超越iPad這等宏大的目標,就連要追上iPad的腳步,都談何容易。「台廠要做出一個與蘋果相同、甚至功能更好的平板電腦,絕對易如反掌,但難的是在於如何打造出App Store的完整供應鏈。」美商超微(AMD)全球副總裁暨台灣區總經理王保礎說,現在代工生產(OEM)廠看這一輪平板電腦競爭,想的都是如何把iPad帶來的損害降到最低,「今年iPad拿走七成市占,已是大致底定的事實,OEM廠在想的是,明年如何扳回一城。」, w6 H( H' K' Y+ ~8 M

" W4 {& R2 _5 R! L6 O, M4 f# n
/ {1 Z* ^6 h- h1 e/ |8 R% Z2 {6 E從產業大環境來看,成熟的筆電產業因代工與品牌專業分工,因此讓品牌業者可以專注發展,充分發揮經濟規模的效益。但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正值高成長階段,產品的設計與開發仍掌握在像宏達電與蘋果等大廠手中,沒有很強的代工業者出現。因此,宏碁切入智慧型手機市場,至今成效還是有限。
; F1 [  d7 @! ]) J" y6 o) x) L( ?9 w' `

# f  z$ m% g3 b8 v  [4 U/收縮機海策略 跳脫追量競爭/聚焦研發資源 採獲利優先
5 G% ?) p* J# U0 q6 {, m' W" M/ T6 S
- y$ x* v* Z; t. X3 Y6 s
如今,平板電腦的情況更是如此,蘋果掌握了像觸控面板等關鍵技術,代工廠鴻海頂多是組裝製造廠而已,不見得有能力替別家公司代工生產,這也形成了其他企業難以跨足平板電腦的進入障礙。  W4 _" B1 f, F1 ?

- y: R) c! ^3 q- E1 a4 G+ {+ e! M/ `0 n+ e/ _, b* @6 l$ K
施振榮就曾說過,只要有很強的代工廠出現,宏碁的銷售體系,就可以把產品賣得很好,但因為行動通訊產品不僅平台尚未成熟,而且要經過多種認證與測試,加上電信營運商占很大的銷售比重。因此,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目前都還沒有發展出很強的委託設計製造代工(ODM)業者,這也形成了平板電腦無法普及的原因。
* W$ d4 ]0 z- O. @  l; D& Z; V1 Z" r$ p3 a  A8 V
: c3 y2 K- k$ r
也因此,宏碁要跨越新產品鴻溝,仍得靠自己努力。目前宏碁只有約三百多人的行動產品研發團隊,相較於宏達電擁有超過千人的團隊,宏碁在質與量上都還不足,雖然近來大力從宏達電、仁寶、緯創等挖角,但距離目標仍然很遠,如何整合這批新產品領域的人才,是目前最高難度的挑戰。, b: O# e  F* @. c& }# Q
1 r' p; L* r1 H2 r3 u& @

% w- g: f6 D, y1 H5 _# y% s康和證券研究部分析師郭明錤表示,蘭奇時代追求銷量成長,大量採行機海戰術,雖然適用於筆電產業,但不見得適用正在快速發展中的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即使是研發資源最豐富的宏達電,目前也開始縮減產品線。因此,宏碁也必須先聚焦研發資源。近來宏碁是首家出貨Android最新版本作業系統(Honeycomb)平板電腦的PC廠商,已可看出宏碁正逐步從機海戰術轉至聚焦策略的努力。
# S9 A' r5 K" I# u5 t) l8 h) Q4 F! V" `9 X1 u+ p6 N# @# ~* P
4 q2 V0 y0 W; d1 d4 w9 ^7 J
此外,郭明錤也樂觀指出,目前宏碁三月平板電腦出貨量已近二十萬台,第二季宏碁從通路商接到的訂單也確定突破百萬台,是PC廠中推出平板速度最快的公司。由於宏碁三月在中國筆電市場出貨量大增,未來若能在新興市場更積極進取,加上宏碁已開始採行獲利優先的策略,「我認為,宏碁頂多受到的衝擊是筆電市占率下滑,但對獲利的侵蝕不見得會很大,對宏碁筆電的基本盤影響有限。」
8 X9 C+ K. a8 W: X5 J2 p
8 }" A7 L# W* \, g0 _
: g5 Y3 O, ~" C# }+ L' u無論如何,這三大挑戰,都將是宏碁第三次改造的關鍵,若有任何一點沒做好,改造成果勢必大打折扣。不過,宏碁也並非完全沒優勢,由於過去幾年,宏碁的人員、組織已非常精簡,而且公司已持續獲利多年,基礎雄厚,比起前兩次改造,這次宏碁擁有的條件更好。. U- ~- q2 I  z/ z! H' _

. y, c" I) T& w% p" O" ~5 T
7 ~. z4 }/ \5 h- D至於與蘋果相抗衡的Android平台,如今也獲得非蘋果陣營的一致支持,若Android應用市場可以發展得更成熟,對於宏碁這種身輕如燕的精簡組織,勢必可以快速反應,緊緊抓住新產品的發展契機。" ?, `1 }. g4 ^1 [" |$ N1 K
) T( w3 k" e+ s9 G8 k7 d7 T, Q
  t/ L% L1 h' ~3 b( d
回顧宏碁過去兩次的大改造,分別是在一九九二年及二○○○年,兩次改造,都讓宏碁脫胎換骨,並創造另一波高成長。例如一九九二年,當時宏碁成立十六年,以結合地緣的方式發展全球品牌,並用分散式管理架構及模組化當地生產等,讓宏碁美國公司轉虧為盈,還創造了往後連續三年淨利成長八成的佳績。
& N9 j$ G5 i! X: L' G- K+ U# k; A7 n! c+ R5 y* {8 X
! e' }& C. g5 ~5 c' m& F, {, }
/領導者有魄力調整改變/企業整體有能力接受再造% |& V6 t9 u. ~8 Z$ B
! K. p5 e: A1 V& w( \

  `; r/ F$ Z, T; O, x5 F至於第二次在二○○○年,宏碁規模更大了,但員工執行力不強,管理賞罰不明,許多轉投資績效不佳,加上品牌與代工事業合在一起,面臨客戶抱怨,於是,施振榮痛下決心,把宏碁與緯創分開。
4 J& ~3 V2 m! u/ E, f
1 J* j0 G; i# H( d0 {& ], w& ?8 K: m4 c
結果,原本品牌不賺錢,靠製造代工利潤來養的情況,分家後,宏碁品牌一路往上走,至於緯創的代工事業,也在一番調整後出現大成長,改造成果非常豐碩。' ]8 x" ~4 x& b% m2 |1 a* g
, q" G$ A! }* T' V! n9 A. w. [
. j5 ?* C1 K6 P7 s- f
宏碁前兩次的改造,比較偏向於內部組織、管理架構的改造。如今,距離上次再造已有十年,這次的挑戰更多來自外在環境的變化,以及電腦產業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如何找到未來新的致勝方程式,將嚴酷考驗宏碁人的智慧。! H: K2 C" T/ Y4 [- ]* m
' ^9 `! L$ `8 ]: b5 [# F& Z# n

  U' y0 P3 B. J7 k' S0 d# Q不過,總是坦然面對問題的施振榮,不斷改造已是企業基因,企業有調整改變的能力,是宏碁能夠屹立不搖的關鍵。如今,筆電市場今年受到iPad衝擊,不好已是事實,許多大公司已不冀望今年,明年才是兵家必爭之地,宏碁若能在今年內把體質調整好,一次做好改造,未來不見得沒有機會。
$ ]& s! z2 q8 E# P, L1 g  I4 x6 k9 B8 P$ P. e

1 S* X: Z5 k: b: a
在股票及期貨市場,散戶投資人成功的不二法門不外乎兩種,一是非常幸運;一是非常自律

3436

主題

214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社區
臺灣
文章
9422
在線時間
1428 小時
沙發
發表於 2011-4-12 07:03:21 |只看該作者
成為台灣高科技產業創造轉型成功的標竿,它將有三大挑戰要克服---拭目以待
在股票及期貨市場,散戶投資人成功的不二法門不外乎兩種,一是非常幸運;一是非常自律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