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63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13
- 貢獻
- 5330
- 活力
- 18197
- 金幣
- 99458
- 日誌
- 0
- 記錄
- 99
- 最後登入
- 2023-2-17
 
- 文章
- 1532
- 在線時間
- 1954 小時
|
抱歉,我貼的是Google Doc 檔...6 {9 v3 A E( W }
再轉貼一次(copy & paste)試試,但是原本的表格都走樣了:
8 U- M5 z) ]! Z( k& E' q1 j* P5 k
3 i' r5 P" J4 A7 A3 S8 Z8 n對輻射線的防護措施! E; p6 R S, ~/ }6 ?% k- x
4 u3 Y0 F/ b# V- j! Y" d; P1.對體外曝露的防護, u2 {5 r% Q+ U& v& Y/ {
對體外曝露的防護,下面三項為重要因素:1 o& T9 y0 C/ m+ Q. V3 s2 n% H
1 z' E- ]' T3 }+ C# x
A.儘量遠離輻射性物質+ m* Z. W; [) e2 z. A0 L$ s
輻射的強度與距離呈現反比的關係,輻射物質距離如果為2倍時,其強度便減為1/4;如果距離為3倍時,其影響為1/9,也就是距離越遠影響愈小。
# z6 s: p" A3 p4 @ O% yB.儘可能阻隔輻射線* R! Y' j5 S2 w' x
輻射線會被物質吸收遮蔽,雖然穿透力強的γ射線,在經過鋼筋水泥牆壁以後,殺傷力會大幅減弱。又對氣體形態或吸附在塵埃裡的核種彌漫時,一定要往氣密性較高的場所避難。屋內避難時參考【圖07】的關係圖,以減少瀰漫在空氣中的輻射性塵埃傷害。. N8 Q' O. v5 Z3 T6 Y: f
【圖07】建築物對γ射線阻隔效果關係圖(愈往右防護效果愈好)# m4 |) Z7 `1 g- |; h- N
屋外 → 木造 → 磚造 → 木造房屋 → 磚造房屋 → 大型鋼筋: ^' F* S& Q8 j
汽車內 房屋 房屋 的地下室 的地下室 水泥建築物
2 v# i6 U! v: t6 iC.縮短曝露在輻射污染環境中的時間
g6 a1 L' f8 ?2 s5 s# _$ q" u輻射曝露是有累積性的,因此應該儘可能縮短曝露的時間。萬一身體表面被污染時,儘可能迅速以大量清水與肥皂加以清洗(注意水溫不能過高,才能避免核種由張開的毛細孔進入體內)。
& t: c0 p4 g# X1 e2.對體內曝露的防護1 B/ u; x4 K' V2 e5 L
最重要的要切斷進入體內的來源,核種會從呼吸道、皮膚的外傷及食物的攝取三個途徑進入體內。5 `+ T; i9 l* r6 ?* z: y
A.對於口、鼻的呼吸防護措施,利用防毒面具最有效果,但是一般家庭不會購置備用,可以用現有的物品代替,這些物品對微粒子除去效率在【表30】,厚的棉織手帕折多層後放在口鼻上也會有效果。 w- ?3 @5 P ?) F2 g U- r
【表30】對微粒子的除去效果(IAEA 1981年)! B! C8 b- {* c W# e
物 品
X8 }: Y1 w/ L6 r重疊數量 k) z5 }4 P" H8 ~5 z4 M5 X
除去效果%# [3 |* s1 q6 A$ ?2 x4 j1 G+ z# z$ T
棉質手帕(乾)
, l/ c3 _* _% C1 l: K棉質手帕(乾)* {9 {0 W/ m/ r6 ]/ t
棉質手帕(溼)+ h* U' E5 P3 E
棉質手帕(乾)4 q8 W0 `0 N5 T, q. q9 a1 j+ O
浴巾(乾)5 K6 _3 e0 A7 R5 B# C3 i
浴巾(乾)
/ R, Y9 F" f6 J8 y9 M$ T* q浴巾(溼)
. {, V1 G% K4 H. G) ]- L8 k衛生紙8 f8 D" [; h, D! U% L
16
5 F8 y, S$ K8 {5 `5 N8
$ a+ c# ^/ O H9 Q9 h/ O1
7 U, e# M, L, g1) g/ _8 r$ z/ M) F. o0 h
2' p i z: U) l' ~
1
$ u9 I3 ^1 E: o* P: f0 t- ~1
5 E8 S: C9 p, ^+ G4 r/ U38 e, Y2 I @' i! ?9 A1 k
94.2
; a* a* @: J: N2 d8 K88.9
9 i0 L, d$ {0 d2 S \4 M2 ^62.6
8 u: w3 z8 H$ e' T9 K( R" }27.5/ _8 M; c+ Q8 G5 x7 p
85.1
" W3 b/ W8 e. t- J73.9
9 V0 S* R# |' Z. ^70.2
" D: Y# D0 ]9 g$ p( O( Y' F. b5 K91.4
9 A! y b* r2 IB.為防止從皮膚外傷的進入,儘可能不要讓皮膚露出,如果傷口已經被污染時,即刻以大量清水洗滌傷口。
" E6 r. B/ e+ H' ~! x) f* R! eC.為防止核種經食物或飲用水的途徑進入體內,不要吃已經被污染的食物;不止是直接遭污染的食物,更要注意的是可能經由「食物鏈」而來的食物。萬一經由食物攝取碘131時,應迅速服用碘化鉀等碘製劑,讓身體新陳代謝的功能,儘早把上述物質排出體外(參考在事故中期需要採取的對策)。+ o" m) ?( L' U4 z. j' g9 i4 U+ n
D.自然界的曝露線量7 ^ ~1 k+ P. x u
人類從宇宙間接受約30毫侖目的年劑量;由土地及建築物接受約150毫侖目的年劑量;又從日常食物裡微量的輻射性物質,劑量約20毫侖目。因此人在平時,平均年劑量約接受200毫侖目的自然輻射劑量。
, o' K0 E7 W N+ T8 A. U3 |/ Z& I另外由於醫療或職業的理由,額外接受輻射線的照射,針對多少的劑量是容許的範圍,一直是議論紛紛,但是應該儘量符合「合理抑低ALARA」的原則,也就是除非必要越少越好,醫療需要的劑量請參考【表31】。國際輻射防護委員(ICRP)對一般人的輻射劑量建議量︰除了自然輻射劑量之外的接受劑量,決定為 5 年內平均小於 0.1侖目(1990年標準),比之前的標準(70年內平均小於 0.1 侖目)更為嚴格。
! M( J2 ?) o$ f3 o2 G【表31】一般X光醫學檢查病人所接受的輻射劑量* i; f- E6 d3 Z& h" u5 Q5 b
部 位5 {" m& ^- n) T+ i- t5 O5 Y
毫西弗% X9 a" E: o0 I9 @: d4 @' U
侖目
) n* R$ r) B$ c2 x+ Q- x& R頭部
% |& T8 v4 C: ?- p) A# `0.2毫西弗
& Q$ S" v) [' ], ]- |$ W0.02侖目
) f. |. ]+ l: N4 @1 ?0 ^胸腔% ~" R3 i1 |6 `8 a+ E) Q* ]3 L2 b: p
0.9毫西弗
; M2 r( O4 c1 M0.09侖目3 ]( h( B8 Y; H0 \ H7 c
胸部(前後相)6 R4 w7 Z3 d: K) `9 x$ B
0.05毫西弗
; C+ g: M, j. _+ j) W0.005侖目
+ N6 ~" b! P. X# _' \ x3 c7 F腹部( ?* o5 z: L6 C3 `% k% H
1.4毫西弗
' j9 g6 L+ \* s, W7 G, k. Z- j0.14侖目
3 `# b' T% K- F+ i腰椎! z5 z S: @* K4 u) d$ y, c4 y* z
2.2毫西弗
) f% W6 G1 r8 ?2 x% @0.22侖目
{- m" ]( ?8 b1 |3 y5 i* c骨盆 u- v, m0 O9 P7 n& n4 c( ?/ n4 U
1.2毫西弗
2 [" C; N$ r+ Z: W! T2 U" c8 D0.12侖目
$ D3 y5 o2 i( e L- E; x; j尿路攝影術" n! ?: Y1 {- ]8 i! L7 E+ u
4.4毫西弗$ O- y/ x. H0 W y7 \+ Y
0.44侖目3 n1 m! \: d1 d7 ]/ P
大腸鋇劑
* v8 |, \, l3 ]6 L7.7毫西弗8 F/ x2 O7 t6 _+ {' J
0.77侖目9 [, Z$ K) o- y1 t- G/ d3 e$ e
小腸鋇劑
+ a( G8 D% ?4 X3.8毫西弗4 d$ s n$ U; o/ A: m
0.38侖目. L4 R7 h: X. J% i9 T
資料來源: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
( R5 c( D9 [, v3 C2 f0 SE.由食物鏈濃縮輻射劑量
8 {/ y# n) l- v0 `- _輻射性物質會由所謂的「食物鏈」進行輻射劑量的濃縮,最終再進入人體內【圖08】,例如在湖水內的核種,附著在水藻裡面以濃縮的形態存在,被動物性微生物攝食後,再被小魚及甲殼類吃掉這類動物性微生物,大魚再吃小魚,鳥類再吃大魚,如此把輻射性物質更加濃縮,最終被人類食用。又依其他實例,排放在大氣中的輻射性物質沈降在地面並附著在牧草上,經牛羊吃後,最終再由人類食用這些動物的乳汁及屠體。如此,雖然是微量的輻射性物質,經「食物鏈」的過程濃縮以後,再被人類攝取消費,對於這個污染途徑需要充份的注意。9 e4 h" i, B; Y. B: {0 N1 L- W. Z9 `
【圖08】經食物鏈濃縮輻射物質的過程+ c- g) \# D4 F8 d7 p
輻射性物質 → 湖海水 → 藻類 → 動物性 → 魚類 → 鳥類 → 人類; k! c* X7 q4 l& u: A; Z" a) q/ V+ c
輻射性物質 → 草地 → 牛 → 牛乳 → 人類# w ?# v% a1 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