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108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2116
- 活力
- 4476
- 金幣
- 9849
- 日誌
- 29
- 記錄
- 188
- 最後登入
- 2020-5-11
  
- 文章
- 1308
- 在線時間
- 526 小時
|
1 P6 j. r) ?! x: @【聯合報╱記者黃驛淵】 2011.03.16 03:27 am
, A/ t# z- H4 r2 x( c
$ t5 g) e) o4 n( |! U. [日本強震對台灣及首都台北市有何教訓?除了常見的房屋倒塌、火災,此次大海嘯、核電廠安全問題也齊發,「複合型災害」讓災害管控亮紅燈。現有地震防災應變不但預設的規模、強度不足,更凸顯中央至地方的鴕鳥心態。/ i7 ]1 c: k( n
; ]8 i+ C* L5 L3 q* S
不少市府官員私下坦言,若明天就發生規模9.0的大地震,不幸震央就在北市,以目前全台防震模擬演練方式,恐怕真只能「坐以待斃」。
$ s9 P! k8 N# W4 o- { L
% v1 U d" d2 V關鍵在於,政府願不願意面對現今地球環境驟變,災害之「不可預測」及「隨時都可能發生」的變數。
# ~* r5 h$ o) M! g) V7 @* M
0 Z8 Y* w: i1 O; R8 K+ y0 @5 }921大地震後,市府委託的地震模擬案僅針對花蓮、蘇澳外海及南投集集三處當作地震震央的假想地點,以此推估規模7.2地震,若傳遞到北市震度為何。
; K( ?& Q/ D& j4 e/ V* u, w! `8 ^% c
7 T! {4 n4 O+ U+ ]過去曾有學者建議,應假想震央就發生在北市,卻被不少人嗤之以鼻,認為機率微乎其微;海嘯模擬亦同,被認為「不可能發生」。
1 i2 U+ p+ _3 g& N8 K% c) _, s/ G9 d9 [! b, S) ?
然而,從日本這次經驗來看,不但災害發生的型式、地點、規模都未必能預料,單一災害發生後,引發的連鎖災害更恐失控。: e4 d8 z6 V) B3 Y- s$ ?$ u6 P
% ]9 v/ G+ ^- X/ _6 r0 P6 ~& e" X市府必須體認,災害防治與「危言聳聽」不同,應學到的教訓是,假想最嚴重狀況,做最完善評估及預防,才不致真面對災害發生時,措手不及。
: z/ k7 W" G+ P2 U; \! a9 a8 h$ V& `- y Y+ k K" k
【2011/03/16 聯合報】@ http://udn.com/
2 j& f: U2 c% c3 V% K5 r! Y
; f7 ?6 ~, w0 e' ~1 H' v"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