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978
- 閱讀權限
- 35
- 精華
- 0
- 威望
- 4
- 貢獻
- 1572
- 活力
- 137
- 金幣
- 2283
- 日誌
- 0
- 記錄
- 1
- 最後登入
- 2014-9-1
- 文章
- 1366
- 在線時間
- 1408 小時
|
不斷傳佈愛的訊息,一直往正面、肯定上發展。
( [1 z1 }" _( c * o" |$ ~4 h3 W& R# O
在告誡孩子時先說一聲「親愛的」會比較好。
& {6 B. w b8 N" C" e5 m0 l; A$ H 5 K) Z4 r, ?" d
要用肯定的方式講話,而不是用我們多半採取的負面方式。8 B0 ^! k# `# `# X2 f0 Q! g
% G( v4 ]: M) N' H- ~* f
與其說「別搞那麼髒」,4 S" D4 t" L/ C" t" l" c
不如說「親愛的,要保持乾淨」;那麼「乾淨」這個詞就會進入腦袋,而不是「髒」那個字。: s# e- B9 v( s# v
$ N/ d! i* F' s. a 是說「不要…」還是說「要…」哪種句型並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句子的精華。
' p+ n0 g- B2 P. I( l6 Y
6 |2 n+ x6 [9 U6 R 多數? H會說「不要弄得那麼髒」、「不要那麼殘忍」、「別那麼噁心」等等,但若代之以「要友善一點」、「要柔和一點」、「要優雅一點」,這樣的句子會凝成「友善」、「柔和」、「優雅」這些精華,別的都會蒸發掉,只有精華留下來。
% v8 `: G% ^& T7 t; Y8 v6 n # y( H) v+ S' [! I7 \9 s
我們總是對孩子講:「你真髒」、「不要太晚睡」,倒不如只是說一句「早點睡」。
! ?( H0 K5 Q% @5 R8 R3 ^
- P6 m* _4 i0 I2 u6 C, L
' o( B- p# ^, X2 \ 小品分享..
% G( U/ B1 w4 m; @* n5 w) L . Y4 S. c) L b0 N+ ?
: I7 w4 G1 k5 m! U E4 O4 J% e 多用肯定的方式說話
( `7 H. j: T& ]) _8 ` N 5 p& }1 H# m+ E, x4 [; g* j
朋友非常孝順,父親過世後,辭去美國的高薪工作回台陪伴母親。但是不到半年,她就來找我,請我想辦法找出為什麼她與母親不合,她說每次母親一開口說話,她心中就好像火山要爆發,) }% c, J$ h- ~' [+ x2 l
她知道母親寂寞,希望她多陪陪她,她自己也希望能孝順,畢竟這是她回國的目的,但是,不知怎的,. Q# s, f+ `% S" A" q; S# _
三句話沒說完,她就發火, 如果要避免對母親頂撞,她就必須講完她要說的話立刻走開。! P" h+ y& p" v+ }1 r) z! n7 w! ?0 b
8 l. f# {9 t8 _1 `( V 我們都是念科學的,不相信犯沖、相剋等迷信說法,但是檢討了半天,都找不出為什麼「母慈女孝」但就是合不來。直到有一天她送來一捲錄音帶,是星期日在家中與母親說話的錄音,請我分析。分析完畢,我知道為什麼了。9 f; m: p8 H* A, s1 A: ]& o# G5 Y+ d
, b, r& ]5 N5 ]7 `& p8 N2 e! N
5 T7 p& ^, I2 o' ]5 I 在這捲錄音帶中,母親的話占五分之四,我的朋友只說了五分之一,而且句子都很簡短,只回答必要的話。
7 m9 x" e( E; |. { @; e/ K 母親的句子中絕大部分是否定句,例如「不要穿這件衣服」、「不要塗深色口紅」、「不要擦地板了,先去買菜」、「不要買這種樣子的小黃瓜,這種胖肚子的,裡面全是子」、「不要放那麼多洗衣粉」、「不要用這種醬油,有色素」、「不要看這個連續劇」,到了晚上,她母親要她換一件厚一點的睡衣時,我的朋友就爆發了。& N6 I" ]- e# o. j! Y
: H5 l2 E; e, {6 G4 t9 X- S2 T! M. S
3 f1 O* T5 s6 w& I* [" |4 q 人天生有保護自己的本能,
, a/ U: K) F: T" g- w5 z4 n* l 當一個人總是批評你時,你的大腦很快就形成一個防衛機制,
' t; u" V5 K. t7 W% _1 n5 t7 f0 X6 I* q 只要一看見這個人,全身細胞就緊張起來,進入備戰狀態,7 E/ F# ~5 F% ?+ k5 A5 M
這個人講的每句話都會先從負面去解釋,先篩選可能的敵意,再處理語意。
( Z; H0 N6 `! p: f
6 B; j' M8 M: v+ e
+ B& j8 B& K3 Q4 w1 U9 \, n 當你想做一件事而有人攔阻你時," w! W! s; B: U" U0 p" f
第一次你會勉強順從,
% S- N% {; ~; x& c" c! ~7 k 第二次你便不想讓他知道,因為你不喜歡被駁回的感覺,
0 z% B# R/ a- w3 t1 L 久了以後,便什麼事都不讓母親知道了。
9 X( U/ H4 R" s3 M- y% y& U 但是越是不想讓母親知道,母親越是拐彎抹角地想打聽出來,) v: d4 \4 o8 D( ?
這時女兒便覺得隱私權被侵犯,於是母女關係就惡化下去了。
, t& Q" E! l0 e+ x; ?9 H$ m
2 O' n; r* a1 n: M 看到平日不以為意的說話方式導致這樣的結果,心中真是震驚,
( `8 J% g$ l7 |) B2 ^" C* K 我們常常對越是親密的人講話越不小心,- n& E- W6 H$ q- x3 w& y
忽略了對方需要被尊重。, F0 a# B& f9 e+ P
) o/ p3 q, u [+ o5 c, x$ s2 E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見,父母要學會尊重他的選擇,
( R, V& f# y( W% n3 n9 _2 b 說話時要避免用「不要」這個字作為句子的開頭,% N1 t7 f/ d0 y0 b. q' l3 J
不要讓孩子覺得「我在父母眼中一無是處」。
# V! k( ^5 H2 C; g; c* F6 F+ N ( e+ U6 ?$ d- G3 a' ^
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感覺會造成自信心的低落,
) T. A/ Z% @# i; l9 i" }& E- m 如果孩子已經去外面闖了個天下,建立了自信心,
. j! m8 V# \$ ~$ c, U; a1 u 這種說話方式會使孩子迴避你,雖然孩子也知道父母是好意,
& x) q2 N, |% @! P- p, k. H 但是心理學上的研究已經讓我們知道理智和感情是分家的,
; B: f* w4 ]# [/ H2 T& @3 Q 是不同的神經迴路在處理的,心中知道該怎麼做並不代表一定會快樂的去做。/ l! V+ a) q3 L
0 a$ \! u' b9 ^8 c; z9 H
8 i! r; l3 G' k1 k4 h 2 o; O3 n+ I% W9 y! ~4 s
當奉養父母變成不得不做的義務時,雙方都會很痛苦。
9 X1 u5 X" F1 w 天下沒有什麼事比親子關係不和更令人傷心的了。. Y' d9 o1 A8 x6 d# w8 I
! M3 I3 R y1 v5 v
: r* u9 k0 p# }/ v# [" e0 G
親子、夫妻、朋友、同事……之間的相處也是如此啊! . {! V8 ^3 ^, g+ ~1 i" r+ g
8 N* r( S1 Y. k2 A) g' Z 不斷傳佈愛的訊息,一直往正面、肯定上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