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468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653
- 活力
- 207
- 金幣
- 48868
- 日誌
- 0
- 記錄
- 3
- 最後登入
- 2020-3-3
- 文章
- 871
- 在線時間
- 656 小時
|
工作憂鬱症+ y; A# c y4 y$ A- q$ F
2014/01/01 + S+ {5 q" K/ M" t0 ?- ~; Q
【劉揚銘╱不自由撰稿人】
" M! u' H/ b0 T8 a/ o台灣社會有個普遍現象,上班族談到工作的時候,總是訴苦比較多。每天事情多到做不完,還得小心拿捏跟同事的關係,老闆跟客戶又有許多無理要求(換成主管卻會煩惱部屬為何沒有動力)。夜深人靜時,偶爾會懷疑自己每天都在幹嘛,再這樣下去是不是該換工作?
7 V, S5 I9 N2 `" l. J9 c" w, O4 L( U3 W: x! T+ d g( V. K2 ^
先排除那些無傷大雅的小抱怨。因為認真工作而讓人生陷入憂鬱、混亂狀態的人,似乎不在少數。雖然只是極私人的統計,我自己在臉書上較熟識的朋友大約150人,因工作而得憂鬱症,必須看醫生吃藥治療的就有兩位,另外還有三位雖然沒有醫學上的憂鬱症,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們當時狀況很差、個性已經變到不像原本的自己,最後只能脫離工作崗位,去休一段長假恢復(我也是這三人之一)。或許可以說,我有3%的朋友曾經罹患工作憂鬱。 7 k" M5 t+ r1 b$ c% |
9 |5 B" N# o8 p7 J4 u0 o如果把統計範圍擴大來看,根據蓋洛普的調查,台灣只有9%的人樂在工作,低於世界平均的13%。跟最樂於工作的美國人(30%)、巴西人(27%)相比,台灣人的工作快樂度只有三分之一。而我們還有一本雜誌叫做「快樂工作人」呢!
; A$ a9 `, Q/ {$ J# u' G
- ?+ O# @% Z. F7 T' v! v6 P現代上班族每天工作8小時,醒著的時間有一半耗費在工作上,這件事卻讓我們如此不快樂。就好比故意挑個相處起來最痛苦的人,跟他結婚、還決心在一起一輩子一樣恐怖。為什麼工作讓我們如此不快樂?
# n8 v+ a8 L5 W( \: `8 a5 z 2 Z& V2 x$ V9 V
3 E' z3 K$ P0 |: C/ { e2 D' g3 Q0 v
$ K& A# Y' a/ l5 f2 C% n
工作為何不快樂?
& i/ F) ?& ^) b3 a, X' Y書裡的成功法則讓我們很憂慮,自己就是不夠工作狂、沒有每天工作16小時、發揮「休假也接電話處理顧客需求」的熱情、點燃「別人不做的我來做」的動力,所以才無法成功。老一輩的人說:「你們是最富裕的一代,從小有最好的照顧、受最好的教育,但就是日子太優渥了,所以不夠努力。」這句話像幽靈一樣盤旋在腦海裡,每天戳著神經。 0 A K9 H; Y z. Q1 @
! ~3 d3 z8 Z" w" p3 h) y$ o
的確,父母長輩中,多年來努力工作賺錢發達,拚到身體壞掉得肝病的悲傷經歷,已經發生在你我身邊。30年來工作形式改變了,現在年輕人比較少因為工作而傷身,多半變成傷心的憂鬱。工作傷害從肝病的生離死別,轉換成自己為被沉重的責任壓垮、被壞老闆或工作環境搞到心靈扭曲、每天努力卻找不到方向而茫然無助,想擺脫工作卻又怕背負「不事生產」「魯蛇」(loser)的社會壓力,只好早上醒來繼續去上班。
9 M2 I6 {. D/ E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 Keynes)曾在1930年預言,隨著人類的經濟發展,在一百年後(2030年)就可以解決匱乏問題,從此只要一周工作15小時,就能滿足生存的基本需要,而剩下的時間可以自由發展工作以外的興趣,過著有餘裕的生活。然而2014年的現在,我們每周還是要工作42小時。全世界最短工時的法國,也有每周35小時。到底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凱因斯的夢想實現? ( n2 F, J1 i/ V
v1 s8 G3 K H. p. U; f有勇氣做更少、但更正確的事
9 d# J1 c! e" A/ C. {, K+ }1 p# S% d! m. v o) z) m
事情做不完、客戶要求無止盡,讓我們很憂鬱,但我們卻還是很習慣要求自己做更多,才能更有競爭力。如果今天有人說,他想找個「錢少、很閒」的工作就夠,大家八成會覺得他怎麼可以這麼不長進(其實在台灣就算想開咖啡店也已經夠不長進了),到了同學會現場,說不定他自己都也有點抬不起頭來。工作憂鬱有一部分原因,得怪我們自己喜歡跟人家比,羨慕別人贏、害怕自己輸,導致工作永遠愈做愈多,責任愈扛愈大。 ' `8 T" y& V; K. A( C$ Y
這麼一來,也許在這個喜愛競爭力的社會裡,甘願認輸的人會比較快樂。就像《敗犬的遠吠》寫的,既然這個社會認為結婚的女性才是贏家,選擇不結婚的女性也不用解釋太多,先認輸就好了。即使不婚未必代表不幸,自己心裡了解就夠,不用特地去堅持什麼。 & o/ d8 a" R% y% }' F3 P
雖然人生被工作填滿是很悲慘,但完全沒工作,也一樣會消滅我們的生存意義。現代社會裡,工作代表一個人的身分,失業的人常有一種剝奪感,有時甚至比生病或死亡更可怕。許多人即使非常厭惡目前的工作,但在確定下一個職位之前,還是不敢冒然轉換,就是害怕因失業而失去身分,只好讓工作繼續殘害自己的內心。
1 F. [. C) W/ z- ?/ k( q M# @從自己做得最好的事,開始著手
# h" i D* {: l" }% n" W3 T5 R) [' r1 N' Y% j5 n
人資管理權威戴夫.尤瑞奇(Dave Ulrich)認為,人要樂於工作,必須讓自己每天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至少對自己來說)、有貢獻的(對外界來說),如果能有相處良好的團隊、處於正向文化的環境裡就更棒了。而所謂「有意義的事」到底要怎麼找到呢?也許可以參考商業思想家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的話。
- v% Z8 M9 s7 A, U; A" d
( n! F6 J; z" |/ @$ U韓第曾說,所謂幸福,不是一種狀態,而是活動。即使每天躺在沙灘上發呆,3個月之後大概也膩了,人生最大的幸福其實是可以「盡全力做你做得最好的事」,發揮自己的能力、每天都進步一點點。思考自己的專長能對哪些人產生貢獻,可能是結合內在意義與外界貢獻,讓工作變快樂的方法之一。 " `$ k& b' V# ], p1 m! U
, Y- [4 B: i3 ?# J% A
以前,我們老是要求自己(或部屬)做更多,才不會在競爭中落後;也許在未來,真正有勇氣做更少的人,才能做出更正確的選擇,讓工作變得更自由。
% j/ Q$ i3 S+ N, q* `7 R 9 S- v9 X. _& O9 ~/ w0 {
* t" t: u' V8 J; A! r, J d( B3 S/ M6 Q& C0 F
※延伸閱讀》
0 m* m9 O \ M, F! x/ C2 l, d2 c" {
" |) }+ U$ |+ ?5 v# z5 u/ X, }
$ E) c4 N u; l全文網址: 工作憂鬱症 - 劉揚銘專欄 - udn專欄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 ... 92334#ixzz2p8T16SEf 9 h5 H* N6 y) o* a
Power By udn.com
2 a* K' Z5 j% }9 S |
-
總評分: 金幣 + 11
查看全部評分
|